哈佛档案
赵一苇
2009年,18岁的赵一苇被哈佛大学录取,这个不一般的“90后”女生,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现在,来看看赵一苇的成材历程:1991年11月12日,赵一苇出生于山东烟台。七岁时,上小学三年级的赵一苇随父母到北京。她曾为这一与作家冰心相似的经历感到自豪(冰心自小在烟台,七岁随父亲上京师)。
2005年,14岁的赵一苇随父母去了美国,在Cambridge(剑桥城,哈佛大学所在地)的中学读了一年书。赵一苇组织东北、青海助学活动,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她在美国时是MIT学生组织(电脑相关慈善公司)暑期的志愿者。赵一苇发起过Cosplay社团;她爱弹古筝、爱打乒乓球。赵一苇还是《羊城晚报》周专栏的作者,曾为《羊城晚报》撰写专栏“我在哈佛读中学”系列文章。2009年,赵一苇以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2240分(三门,满分2400分),新托福考试116分(满分120分)的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绝佳赞美赵一苇的中学老师在评价她时说:“在‘90后’的孩子中,赵一苇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榜样人物,她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言谈举止流露出十足的书生气,但这丝毫不表明她是一个单纯的书生,她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
成材有道
◆让孩子在知识的熏陶下成长赵一苇的父亲是做文化研究工作的,家中有很多藏书,赵一苇从小就受到了知识的熏陶,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上小学的时候,赵一苇就开始读四书五经,尤其喜欢《红楼梦》,此外她还博览当代小说。阅读不但丰富了她的阅历,开阔了她的眼界,还修炼了性格、陶冶了情操。书读得多了,赵一苇对事物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平日里,她是一个时事政治迷,热衷于和同学讨论时事热点,更乐于在放学回家后和父母评论时事。表面上看,赵一苇是一个文文静静的乖乖女,但她的妈妈不止一次感叹:“你别看我家这孩子斯斯文文的,其实她还是挺‘叛逆’的,思想独立,有时观点不一致,她会设法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说服你。”很显然,从小博览群书有助于提升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孩子的言谈举止也会变得知书达理。因此,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早教课题。赵一苇的父母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给女儿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对后来赵一苇素质全面发展并被哈佛录取,是意义重大的。在知识的熏陶下,赵一苇为人也彬彬有礼、谦虚低调。虽然被哈佛录取后,大家都对她表示钦佩,但是她却不以为意,她说:“我觉得考上美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需要努力,而考上哈佛,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点点运气罢了。”
◆小事自由放任,大事一起商讨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凡事都插一手,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机会,变得十分依赖父母,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放纵,大事小事都让孩子一个人去处理,这样孩子很容易犯重大错误,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虽然赵一苇是独生女,但是父母从来不娇惯她,也不会压抑她的天性,而是坚持“小事自由放任,大事一起商讨”的原则,既给她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给她自己做主的锻炼机会,也尊重她,与她共同商讨大事。这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赵一苇能被哈佛录取,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父母的教育和她自己平时知识的积累。
七岁那年,爸爸带赵一苇去北京,目睹了大城市的面貌,感受到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感。14岁那年,赵一苇又随父母去了美国。2009年2月,赵一苇收到了哈佛大学的面试通知,地点设在北京的中国大饭店。在此之前,几乎每一场考试,父母都会陪伴着她去,因为有他们在身边壮胆,赵一苇能发挥得更好些。但是那天面试,赵一苇决定一个人去。或许这是父母多年以来培养她独立自主的成果。赵一苇说:“我觉得我自己一个人去就可以了。”面试官来自哈佛大学,面试全过程都是英文对话,面试官和赵一苇谈论了很多问题,题目也比较随性自由,比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看法,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规划人生,等等。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充满了轻松的气氛,面试要结束了,考官还意犹未尽,邀请她共进晚餐。后来,赵一苇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当人们问起她对那天面试成功的秘诀时,她说:“可能我答得比较实在,也不会什么都侃侃而谈,只是准确地表达了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他们可能觉得我还是比较低调和务实。”
◆辗转多次,锻炼适应能力,丰富阅历赵一苇从小在烟台长大,七岁时,跟着父母来到北京。在这之前,赵一苇因为知识掌握得很不错,所以在学校直接跳了一级。突然来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学习和生活,年纪还小的赵一苇并没有感觉不适应。相反,缤纷的课外活动吸引了她。走进少年宫的赵一苇,很快就被古筝迷住了,于是她开始学古筝。她不太喜欢剧烈运动的项目,就选择了乒乓球这种能锻炼反应速度的项目。可以说,来到北京以后,赵一苇的课外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赵一苇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005年,赵一苇获得了去美国读书的好机会。当时赵一苇的爸爸作为访问学者带全家去了美国,那一年赵一苇正在读初三,于是决定跟着爸爸来到美国公立学校读一年书。在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赵一苇觉得恍惚又紧张——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飞越太平洋。看着绵延不绝的海洋和云端闪耀的阳光,她不由得对即将到来的陌生世界产生了紧张感。赵一苇心里想:美国的中学是什么样子?我能适应吗?到了波士顿,赵一苇全家住在Irving House,离哈佛校园很近。那里的环境很美,道路两旁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之后赵一苇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寻找当地的中学。他们走着走着,忽然一片漂亮的草坪出现在眼前,还有一座很漂亮的欧洲教堂式建筑。那就是赵一苇要就读的学校——哈佛大学所在城市Cambridge唯一的一所公立中学:The Cambridge Rindge and Latin School。
让赵一苇感到妙不可言的是,哈佛校园不像中国的大学那样有完整的院落,它是由散落在城市一些角落的学院和主校区组成的庞大整体,而这所中学就坐落在哈佛的校园内。进入学校,填写了一张申请表后,老师亲切地对赵一苇说:“马上是入学测验,你稍微准备一下吧。”赵一苇当时有些沮丧,心想:好不容易摆脱了北京的考试,到这里却又要考试! 赵一苇跟着老师来到一间布置得很专业的办公室,老师随手拿起一个装订成册的复印件,和她聊了起来。看着老师和蔼的笑容,赵一苇心情放松了很多。赵一苇先介绍了自己,之后介绍了家乡,老师很有兴趣地问起她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赵一苇就谈论了小时候和伙伴去大海边抓螃蟹的趣事。尽管赵一苇的英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说话时有些结巴,但是谈话进行得很愉快。
聊天之后,老师让赵一苇读了个英语阅读片段,并解释一下其中较难的单词。赵一苇按要求做完这些之后,老师用很夸张的语气说:“Excellent(很好)!”考试就这样结束了。这种别具一格的考试让赵一苇长长松了一口气,她为自己的表现感到激动不已——原来我能行!在美国的日子,赵一苇每天除了上下课,还要参加很多课外活动。“那段时间其实也挺好玩的,我去计算机公司实习,协助他们将过期的电脑用来赞助非洲人民,这种‘non-profit(非营利)’的慈善精神让我很受感染。”谈及在美国度过的一年时光,赵一苇直言不讳地说:“我感觉收获挺多的,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虽然父母在身边,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一个人去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
这些经历锻炼了赵一苇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异国的感受后来还被赵一苇写成了系列文章。一年的时间是短暂的,前半学期,赵一苇在语言班专攻语言,每天下课后,她都会泡在图书馆里背诵单词。后半学期,赵一苇转到了本地班,开始和众多美国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回忆起当时上课的内容,赵一苇显得特别怀念,她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当时我们有一个country project——发明国家。那些国旗、国歌、地图、服装,都是我们亲自设计创作的。我们还要考虑废水怎么处理,最后我们还要演唱我们所创造的国家的国歌,很好玩。”在那一年时间里,通过选课,赵一苇发现:在美国上课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尝试新课程的同时,赵一苇慢慢了解到自己适合学习哪些课程。“选课其实就是我在探索的过程,我在中学阶段就会更明白我感兴趣的到底是哪些方面,擅长的又是什么,这对我以后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从那时候开始,赵一苇对美国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在此时,她的“哈佛梦”诞生了。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高考都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役,出国留学也好,参加国内高考也罢,两条路同样难走。受到美国教育制度的吸引,赵一苇有了出国念书的想法。但是她明白,去美国念书需要高昂的学费,所以她决定申请全额奖学金。这个目标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准备美国高考的同时,她也在积极准备国内的高考。赵一苇说:“国内大学也挺好的,美国大学也不错,各有各的好处。”但是,在等待申请结果的那段日子里,赵一苇还是非常紧张。除了内心的挣扎,她每天晚上还要完成功课,准备国内高考。
2009年4月1日是申请结果揭晓的日子。清晨,赵一苇从梦中醒来,轻手轻脚地摸黑打开电脑查收邮件,“很高兴通知你”六个字映入眼帘,一向做事谨慎的她对准电脑重复确认了几遍后,才轻声说了句:“我被哈佛录取了”。高兴之余,她想叫醒熟睡中的父母,却不知,他们早就醒了。后来赵一苇才知道,父母那天其实在装睡,只是怕给她增加压力。赵一苇说,“如果没被录取,他们会让我一个人静静哭一会儿。”从上高三开始,赵一苇就一直忙于学校的功课和申请出国材料的准备,她常奔走于香港等地参加考试,非常艰辛。在这漫长的努力和等待中,赵一苇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纵观赵一苇的成材历程,不难发现:家庭氛围给了她良好的成长养料,使她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虽然他们全家从烟台迁居北京,之后又前往美国,多少给赵一苇带来一些不安定的感受。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锻炼了她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开阔了她的视野,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在美国的那段日子里,她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她还增加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切,都是赵一苇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