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庄小威也没有逃避难题,从一开始,她就打定主意要选择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庄小威拿到毕生教职(tenure)时,有人对她说:“现在是否可以做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课题了呢?”她说:“我一直在找难度大的课题做,从来没有想过找容易的课题做。”正是因为庄小威有敢于挑战科技难题的勇气和远见,再加上勤奋刻苦,才使得她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庄小威的成长与成功看似顺风顺水,但其实她也遇到过很多挫折与考验,庄小威对此表示:“总体上看我比较幸运,但我的人生并不像外界报道的那样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很多挫折,每一步都是从不顺到顺。”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庄小威的表现并不突出,曾经一度没有科研成果,她甚至怀疑过自己的实验能力。在读博士后的头两年,庄小威从物理学科转到生物学科,而后者是她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她虽然提出了一些自认为重要的课题,事实上并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到哈佛做助理教授的头两年她也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比如申请基金的过程非常艰苦。
在一次次考验和挑战面前,庄小威总是能够调整好心态,快速战胜困难、走出低迷。除了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外,她最大的秘诀是,先让自己伤心两三天,伤心之后,再告诉自己:一切从头再来,就当过去的胜利都不存在,完全从零开始。她经常问自己:“难道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情形吗?”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态,她就有了勇气和动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最重要
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庄小威学的一直是物理学科,博士后阶段才开始接触生物学科,但她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学科跨越,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这在学术界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为什么她能够做到呢?庄小威说:“这首先得益于在中科大四年打下的深厚的基本功。”在少年班学习期间,前三年是不分专业和系别的,她和其他同学一样,什么课程都学,打好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之后,学生们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色,在学校自由选择专业。这样,学生们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相对扎实的基础,而且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趣所在。在中科大学习的四年时间里,庄小威除了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外,还学会提了质疑。少年班实行的是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庄小威与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搏击,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的自学才能不断提高,也逐渐学会了质疑。
比如,在读一篇论文时,不管登载刊物的级别多高,庄小威都会想一想它是否真的有道理。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绝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东西。”打牢了基础知识,懂得怎样去思考、去质疑,才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游刃有余。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比作金字塔,那么,塔基是最重要的,即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它是由广大的知识背景和广泛的基本技能构成的。基础越牢固,金字塔就能垒得越高,站在塔上的人的视野也就越开阔。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孩子的知识结构就不会牢固。这样金字塔就越来越难垒,因为垒得越高,越容易坍塌。因为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孩子就不可能完全记忆知识,不可能准确地理解、阐述概念和原理。当学习障碍和缺陷积累过多时,孩子再想去提高学习成绩就会非常吃力了。这就是很多学生学业长时间不能进步,甚至越来越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要想攀登知识高峰,就需要从上学的那天起,认真对待基础知识的学习。
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有这样一种心理:基础知识简单,随随便便学一学就行了。生活中,不少孩子忽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老师讲过的内容不做进一步钻研,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这样就不能把基础知识打牢。
在基础知识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孩子却喜欢做一些新题、怪题、偏题,当做题遇到困难时,他们又不回到课本上找原因,结果还是不会做。这种现象在很多后进生身上普遍存在,有的优等生也有这个毛病。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很多孩子(往往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觉得书本已经看了很多遍,没有什么可读的了,便一头钻进题海,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复习,结果考试还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失分点大多还是在基础题目上。身为父母,要告诉孩子:“不管问题有多难,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与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的,除了对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要求外,难易题目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基础知识利用的综合程度和基础知识转换、重组、迁移的复杂程度,因此遇到困难时,要反思自己的基础知识是否打牢。”
学习不应该单纯为了考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能力的提高上。要想让孩子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让孩子先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根基,否则,所谓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对基础知识做到能“知其然”的前提下,再“知其所以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举一反、融会贯通,孩子的能力自然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倒空“心杯”,向优秀者学习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可是每当人们赞叹他渊博的学识、超群的智慧时,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伟人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有学识、有思想,是因为他们有谦虚的品质,有善于学习的精神。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事实上,带着谦虚的心态向他人学习就是庄小威的学习秘诀。
她说自己从小就爱好观察,在少年班读书的时候,班上强手如云,她就特别注意观察那些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的同学,然后“偷学”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她的学习能力就慢慢提高了。学习的道路上忌讳的是孤芳自赏。有些孩子成绩不错,自认为知识都学到了,就看不起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而对于那些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又有意地敬而远之。有些孩子甚至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心怀嫉妒,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父母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即使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成绩好的同学身上则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谦虚不仅是一种学习的习惯,更是一种做人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力学之父”牛顿在热学上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研究的一个新纪元。
可以说,他是一位在多方面成就卓越的科学家,然而对于自己的成就,他谦逊地说:“如果我比笛卡儿看得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句谦虚的话其实是对前辈笛卡儿的尊重和肯定。一个人有了谦虚好学的品质,才能时刻让自己保持“空杯”心态,才能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学问。无论何时,谦虚的人总能赢得他人的欢迎,也正因为这个人谦虚,别人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他。
谦虚既可以收获好人缘,还可以收获更多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庄小威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谦虚者。热爱学习,使她懂得质疑书本、积极提问、勇敢挑战难问题;热爱科学,给了她做科学、搞研究的热情和动力,使她能够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地对待科学研究。追求创新的科研精神使她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成就卓越。在她身上,集合了“热情”、“动力”、“自谦”和“思考”等几大关键词,这何尝不是哈佛大学推崇的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