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现金增值呢?现金增值是指建立在现金制条件下企业实际的“现金盈利值”的基础上,扣除分配股利付现后的余额,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它是价值管理的一种方法。现金增值的概念是由瑞典学者ErikOttosson和FredikWeissenrieder于1996年提出,目的是从股东角度持续衡量公司价值。
公司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一般采用净现金流折现的方法估算项目的投资价值,然而公司在经营该项目时,往往采用会计方法衡量项目价值,这给股东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得数据与项目预期的现金流价值进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便于管理层从投资者角度持续衡量公司价值,现金增值模型应运而生。目前这一模型在欧洲公司使用较为广泛,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SABMiller就率先使用现金增加值报表,公开披露其价值产生及利益分配信息。这是现金增值的最初出现的目的,现在被引用到基金领域,为更广大的投资提供便利。
(第251节)基金分红后资产缩水了吗
2009年股票型、偏股型基金一改08年的整体颓势,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然而,基金分红却是出乎市场预料。09年基金分红全面缩水,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全年各类型基金共进行了297次的分红,分红总金额近470元。09年基金累计分红少于同样是牛市的07年,甚至远小于市场大跌下的2008年。09年基金业的总分红金额约为470亿元,远小于08年市场下跌下的1600亿分红金额的水平,更小于07年市场上涨行情下的2800亿的分红金额。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这样的分红状况是使他们的资产大大缩水了。大家都知道,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而上述情况的出现,就让许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产生了这样一种疑问:基金分红后资产缩水了吗?
其实基金分红与否,对投资者而言,资产总值是没有变化的。因为分红后基金净值是要相应除息的(即分红分多少,净值就要相应除息多少)。实际上,投资者拿到的分红只是他原本自己账面上的资产,就好比一块面包分成了两块,投资者的总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基金分红后,资产既不增值也不缩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呢?其实这是跟基金的业绩有关,就像有些从来不分红的基金业绩要优于经常分红的基金。基金的分红与基金的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些基金在成立的时候就规定,实现收益的一部分必须分红,所以其分红的次数和金额就比较高。而另外一些基金没有此类规定,其分红比例可能不是很高。而且我国规定,基金分红必须是实现收益的部分。
举例来说,如果投资者拥有100份基金份额(选择现金分红),分红前的基金净值是1.4元,那么分红前他的基金账户里面就有140元基金资产,如果大比例分红,每份分给他6毛钱,因为选择了现金分红,那么分红之后他的银行账户里将会出现60元现金资产(60元=100份×0.6元/份),分红之后基金账户就剩下100份×0.8元:100元基金资产。分红前后总资产都是140元,没有任何变化。所以说基金分红只是投资者资产的转移而非减少。
(第252节)基金是否分红次数越多越好
基金市场火爆时,“分红”成了个热门关键词。“红利股”基金的热销,也让高分红股票成为投资新方向。一家成立不到4个月的基金,已经分红3次,累计分红总额近4600万元;另一家中短债基金,更是在名字上就标榜了“月月分红”。不少基金新发和持续营销时,都将“分红”作为吸引眼球的重点。那么,基金分红是否次数越多越好呢?事实上,基金频繁分红对投资者而言也是有利有弊,无论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都不宜盲目追求频繁分红。
基金分红与红利股的“分红”并非同一概念。上市公司由于存在伪造财务报表欺骗投资的风险,每年多次而稳定的红利派发可作为财务报表赢利真实性的佐证,但基金分红只是对投资赢利的一种处理方式。
现金分红显然将减少基金管理的资金,从而使得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减少。因此,基金公司是不愿意分红的。不仅如此,分红需要大量的现金,基金把股票和债券套现也需要大量的手续费,更严重的是,基金大量套现可能打乱基金的运作节)奏,给基金埋下隐患。
一旦基金分红,就意味着要抛售股票。以最近很多净值2元的基金大比例分红为例,如果将净值1元以上的部分全部分红,那么基金经理就必须将自己所购买的股票卖出以实现收益才可以。而剩余未分红的一般资产还需要重新买回股票,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分红并不是越多越好,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分红方式。
每月分红基金之所以大行其道,在海外市场是满足“食息族”的需求。这类投资者为避免坐吃山空,故将一大笔资金投资于此类基金,分红作为当月生活费。这样的理财方式,前提就是资金必须大到可以食息为生。
以目前货币基金2%收益计,如投资5万元,年收益不过1000元,每月不过80元出头。同样的收益率,即使仅要求达到城市每月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需投入18万元;至于想生活得舒适一些,每年的生活费须达2万元,那至少要有100万元资金,才能过上“食息”生活。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讲,每月分红只是一种现金流管理方式,而不能成为生活方式。
有业内人士批评,由于开放式基金多次分红成了业内惯例,而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一些并不适宜频繁分红的基金也不得不参与到分红大军中。
一位基金经理指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开放式基金都会赚钱,也有开放式基金净值一度跌破1元面值的现象,一旦分红稀少、赎回潮掀起的话,基金的整个投资策略将受影响。
如何分红其实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波动较大的股票基金要做到有赢利能分红,也许并不容易,但货币市场基金或短债基金年度收益相对稳定,只要操作得法,不要说每月分红,每周分红都行。但是,如果频繁分红,自然会导致基金陷入波段操作的短期行为,而且基金在市场频繁进出,会相应增加印花税和佣金,这些交易成本实际上最终还是要由基金持有人承担的。
所以,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如果想实现收益,通过赎回一部分基金单位同样可以达到现金分红的效果;基金分红与否以及分红次数的多寡并不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产生明显的影响。至于封闭式基金,由于基金单位价格与基金净值常常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通过卖出基金单位来实现基金收益,有时候是不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分红就成为实现基金收益的唯一可靠的方式。投资者在选择封闭式基金时,应更多地考虑分红的因素。
(第253节)基金拆分与基金分红有何区别
陈亮最近手头有一点余钱,想买点基金进行投资,他看到市场上的基金促销信息,其中有一只基金进行拆分,另外一只基金采取大比例分红,两只基金的净值都下降到1元。这让陈亮很是困惑,因为这两只基金他都有申购的意向,而且净值都是1元,他很是苦恼,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只基金。
陈亮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是因为他不知道基金拆分与基金分红有什么区别,它们对基金有什么影响。
基金分拆,就像股票投资中的送股,将一份净值较高的基金分拆成净值较低的基金(如1元面值),同时基金份额相应增加,总资产规模不变。投资者在基金分拆后可以按照较低净值的价格继续申购和赎回基金。它可以采用预约申购机制和在分拆当日申购、赎回价格等方式。
所谓预约申购,即设置预约申购期,投资者可以在分拆日以前进行预约申购。预约申购期间的申购申请与分拆当日的申购申请都将以1.00元确认基金份额。另外,在预约申购期间,正常开放基金的日常申购赎回业务。这种机制的安排使得基金的持续营销更接近一只新基金的发行。在基金分拆当日,赎回价格为分拆前份额净值,申购价格为1.00元。这种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赎回投资者的损失。
可以说基金份额拆分可将基金份额净值精确地调整为1元,是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目的,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实收基金等科目及其比例关系,对投资者的权益无实质不利影响。而基金分红则难以精确地将基金份额净值正好调整为1元,基本上只能调整到1元附近。
比如投资者持有1万份A基金,当时基金净值为2.5元,对应基金的资产应为2.5×1万=2.5万元。基金进行拆分,净值下降为1元,基金拆分的比例应该为1:2.5,即基金净值为1元,而份额从原来的1万份变成1万×2.5=2.5万份。对应基金的资产为1×2.5万=2.5万元。持有人的资产没有变化。
分红实际上是将基金已实现的净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人,一般情况下,大比例分红要求基金经理抛售部分股票来实现收益以进行分配。
例如假设投资者持有1万份A基金,基金净值为2.5元,为了将基金净值调低到1元,基金经理必须将每份基金1.5元的收益进行兑现来分配给投资者。这时候基金分红的比例为每份1.5元。假设持有人选择现金分红,则所得到的是1.5×1万=1.5万元的现金,再加上基金资产1×1万=1万元,持有人的总资产同样为2.5万元。
与大比例分红相比,基金分拆可以将基金份额净值精确地调整为1.00元。这种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来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办法,不会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实收基金等会计科目及其比例关系,对投资者的权益几乎无实质影响。按照现行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只有已实现收益可以进行收益分配。而采用大比例分红的方法,在已实现收益数额较小,而未实现利得数额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分配已实现收益来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为达到大比例分红的目的,基金公司有可能强行地将未实现利得短期内变现为已实现收益,会潜在地存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风险,使得投资者可能丧失投资机会。
可以说基金拆分只是份额与净值之间的调配,对基金本身的投资组合没有太大影响。大比例分红是以降低股票投资仓位来实现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时要参考当时市场环境。如果认为市场处于高点有调整的需要,不妨选择主动降低股票仓位进行大比例分红的基金。
(第254节)红利再投与现金分红哪个更好
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方式有两种,分别为现金红利和红利再投资,投资者可自由选择和更改。如想更改分红方式可直接到原购买网点办理,持有多只基金的投资者应单独办理每只基金的分红方式设置。选择哪一个方式更好呢?
现金分红是基金管理人以现金的方式,将基金投资实现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份额净值的一部分;而红利再投资是将投资者收益转换成基金份额,而免去一定的再投资费用。现金分红的优势在于满足了投资者落袋为安的需求,且不用考虑赎回时机,能够切实感受到投资开放式基金的收益。
红利再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分红时不是以现金方式接受红利,而是将红利自动转为基金份额。红利再投资方式适宜有长期投资打算的投资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可以享受到复利再投资收益。从长远来看,所得收益可能会高于现金分红的方式。但对这部分投资者而言,由于未来基金走势存在不确定性,这部分红利转化为基金再投资后,可能会由于股市波动而要承担一定风险。
实际上,这两种分红方式在分红当时实际分得的收益是完全相等的。这两种分红方式的差别是,现金分红是单利增值,而红利再投资是复利增值。所以基金管理人总是鼓励投资者追加投资,因此一般规定红利再投资不收取费用。如果投资者领取现金红利后,又要再追加投资的话,将视为新的申购,需要支付申购费用。因此,选择红利再投资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成本。
同时,对开放式基金进行长期投资,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则可享受基金投资增值的复利增长效果。例如,如果开放式基金每年分红5%,选择红利再投资,则10年后资金将增值为62.89%;而如果同样的收益情况,选择现金分红方式,则10年后资金只增值为50%,收益少了12.89%。如果投资时间更长,则差别更大。所以大多数客户比较喜欢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从投资收益角度看,尤其对那些通过短债或者货币市场基金储备未来养老钱的年轻人而言,每月分红的数量几乎可忽略不计,反而会降低投资收益。
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选择现金红利方式的人比较多,因为这种方式非常普遍,可以说通俗易懂,并且现金分红是实实在在地拿到钱,可以落袋为安。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以下两种情况:
1.希望用红利来补贴家用的投资者。很多退休者或生活来源受限制的投资者,希望经常有投资收益来补贴家用,这时自然是选择现金红利最为合适。
2.在基金净值进入下降通道的时候,如果预计基金净值今后还将继续下跌,这时选择现金红利可以真正起到落袋为安的作用。如果红利积攒到一定程度,并且基金净值经过下跌已经有企稳迹象,这时可以选择用积攒的现金红利再一次性低价申购开放式基金,这样实际收益会比选择红利再投资高出不少。
至于红利再投资,也有它特定的适合情况:一个是有长期投资基金的打算,红利对自己来说暂时没有用处,这时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以避免因遗忘造成分红资金的长时间闲置。再一个就是对基金前景非常看好,预计上升空间较大,这时应尽量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以实现“利滚利”的投资目标以及节)省再投资的认购费用。在牛市,选择红利再投资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大回报。投资者如果手中不缺现金,最好选择分红再投资。
另外,基金分红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基金行情的变化,通过网上银行、网上直销系统以及到银行柜台随时修改自己的分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