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6800000005

第5章 经营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位子

人们常说,生活就是在钻圈子,从一个圈子里出来,又进入另一个圈子。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上班时我在同事圈里和同事交往,下班无聊时,找朋友聊聊天,又进入了朋友圈,回家后,我们又进入了亲戚圈。但在如此众多的圈子里,最重要的还是与工作有关的圈子,只有你玩转了这个圈子,才能提升自己的位子。经营工作的圈子,无非是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以及与你工作有关的各类人的关系,培养自己的好人缘。只要你具有了自己经营圈子的意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就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一、学会与领导交往

做一只善传捷报的喜鹊

工作是人生的重要舞台,那么职场无疑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圈子。如何在这个职场圈子中经营好自己,当是很重要的话题。其中学会与领导交往,做一只善传捷报的喜鹊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民间,人们都是欢迎喜鹊讨厌乌鸦的。其实大家也都明白或喜或忧是客观存在,与报告者并无直接关系,但依然不由自主地喜吉言,恶凶讯。

当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时,你会突然发现,尽管自己累得半死,别人好像熟视无睹,尤其是上司,似乎从未当面表扬过你。这时,你可能会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但你一定要懂得,这不完全是上司的过错,试想想,公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有多少人要上司操心过问,你的“被忽略”也情有可原。因此默默无闻固然好,但是也要让上司知道你的存在,这样他才能够发现和认识到你的价值,才能对你委以重任。

李永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很多年了,他为人比较内向,不善于和领导沟通,是一个只会做不会说的人,工作时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没有怨言。但是不久后他发现,上司不但没有发现他工作的能力,反而对一些工作能力不如他的人予以重用,因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若要想上司注意你,就应该与上司保持沟通,做一只善传捷报的喜鹊。当你完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任务后,首先必须得先向你的上司汇报,让他知道你有一个好脑袋和快刀斩乱麻的能力,不是那种只会吃干饭的人。但是应当注意,不要等出了纰漏才想到去找上司,做上司的都喜欢能干的下属,如果你一贯精明干练,即使万一惹了麻烦,上司也能够宽大为怀,予以谅解。最怕的是,你每次报告上司的都是工作没做好的坏消息,这样,你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一定很糟糕。

向老板“传捷报”应当掌握一些灵活的技巧。

第一,开门见山,先说结论。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描述你做的事,而应该首先把结果直接告诉他,上司都很忙,用有限的时间,报告上司最关心的事,这是攻心的良策。

第二,如果时间允许,再进一步详细说明过程。报告内容应尽可能简明扼要,并且记住先感谢别人,再提自己的功劳。

第三,如果是书面报告,内容要详尽。一定要署上自己的名字,不要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如果忘了加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把直属主管、上司的名字统统写了上去,却唯独漏了自己的,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第四,不要急功近利。报告完了,切勿立刻求赏,只要能给上司留下好印象即可;否则,上司可能会觉得你太急功近利。只要你一次次赢得上司的肯定,天长日久,功到自然成,升迁晋级就总会有你的份儿。

第五,荣耀不可独享。一定不要忘了,除了报告你的上司,最好同时把好消息告诉你的同事、部属,让他们分享,既营造了好的人缘,又造了“舆论”,让别人觉察到你的“闪光点”。

在工作中,有了成绩就要让人知道。就像做蛋糕一样,做完蛋糕要想到点缀一些花朵,有了美丽的奶油花朵,蛋糕就自然赢得了人们更多的青睐。随时不忘报告上司,就是在自己做的蛋糕上加上花朵,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光彩之处。

当面与背后的说话学问

在圈子中与领导交往,要懂得当面说话与背后说话的学问,“前”与“后”的关系构成一个整体。所谓“当面背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也有“前台”与“后台”,即如何处理好人前与人后的关系,往往影响很大。

人们都讨厌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小人,一方面是背后说坏话,会有中伤别人的感觉;另一方面,人们会觉得背后的评价更能体现那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当他知道一个人在背后赞美自己的时候,他也会感觉你真的是这样想的,会更加高兴。不要担心你在别人面前说另一个人好话,那些好话当事者不会听见,这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赞美传不到他本人耳朵里,别人也会因为你在背后夸奖人而更加敬重你。

赞美也是一门学问,它讲究一定的时机。当面说和背后说是不同的,效果也不会一样。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第三人面前赞美他人,被赞美的人必然认为那是真正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地接受,对你感激不尽。对领导当面说好话,容易有歌功颂德之嫌,而如果你背后的赞美传到他耳朵里,他对你的好感定会直线上升。

当着上司的面直接逢迎赞美他,虽然也是一种“奉承”上司的方法,却很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而且,这种正面式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对其适度称赞一番,这些赞美终有一天还是会传到上司耳朵中的;同样地,如果你说的是一些批评中伤的话,迟早也都会被泄露出去的。一个精明能干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必定也会安置一两名心腹的。下班后相邀去喝酒应酬的,不见得全是同一部门的同事,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个不经心的批评,也很容易被扩大渲染而传到上司的情报网上。因此我们不妨也利用这些“网”,让赞美的言词传播出去。一个人若连这点“智慧”都没有,那他可就很难“高升”了!

人各有所长,应投其所好。针对上司的长处、优点给予称赞,若有人表示不赞同甚至发出批评上司的言论时,我们无须为此争辩,只要说,对上司的赞美是个人的主观意见吧!

对其他部门的人,不管是谁,也请不要忘记赞美他们。一件西装、一条领带,甚至看到人家心情好的情形,等等,都可以作为赞美的内容。不过,这些赞美应该在私底下用亲切而稳重的语气表达,如果你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大声叫喊,可能会得到相当恶劣的反效果。

自己的下属在其他部门是否受欢迎,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缘,上司也会觉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门中不遗余力地称赞他,不用说,上司对这种部下的好感是会与日俱增的。

而且和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彼此比较没有警戒心,较容易得到一些“幕后消息”。这种情报,往往对上司是非常有价值的。经常收集这种情报给上司,也是一种获得上司好感的好方法。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下属和其他部门的人,尤其是其他部门的上司走得太近,这时,直属上司可能就会不高兴。人总是有猜疑心的,万一实在无法拒绝其他部门上司的邀约时,隔天最好向自己的上司说明,这也是做下属应有的态度。

与上司保持适当的距离

俗语云,伴君如伴虎,在圈子中与上司相处,太远了上司容易忽略你,太近了,容易触犯“龙颜”,所以要与上司保持适当的距离,人之所以能够从世间的万事万物中感受到和谐之美,全在于他与别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与上司交往更应注意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离。

与上司亲密无间,固然不一定是坏事,但过分了就会惹来是非,甚至侵犯到上司的威严。

有句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不要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关系就越深。有的人认为自己跟上司是多年的老关系,而且整天形影不离,前途已大有保障,其实,眼下的得意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靠不住。不久之后你可能突然发现,这种表面很近的距离、而且又很牢靠的关系,其实是很危险的,就像走钢丝一样,不跌便罢,一跌下去,那将会是粉身碎骨!

和上司走得太近,会带来两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方面,会招来同事的嫉妒;另一方面,其他上司也会认定你是某一上司的亲信。也就是说,人人都会用有色眼镜来看你。

同时,矛盾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只有互不往来的人才有可能没有矛盾。事实上,如果你与上司相处太密切,可能越容易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那么就越有可能产生矛盾。与上司过度亲近会碰到很多烦琐的生活小节,而自己总会有做得不够圆满的地方,要知道对于一个人的优点别人也许不会太过留意,但是对于别人的缺点却印象深刻。因而你那些有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只会容易让你的上司厌倦。另外,每一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弱点、有能力不足的时候,在你与上司频繁的接触中,你性格上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也早就被上司摸透了,对上司来说,你就像一张透明的底片,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他的眼皮之下。这样一来,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在你上司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反倒弄巧成拙,成了一个不被信任的人。

上司看穿你能力不足而瞧不起你固然不好,但是就算你的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赏识,那么带来更多的是上司把什么事情都推给你做。所以,上司的欣赏可能会让你困在永远都忙不完的事务之中,没有空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只有与上司保持恰当的距离,一段若有若无的距离,你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葆和谐,周围的人也不会把你当成某一个特定人物。所以就算一时得到恩宠,你也得步步谨慎,保持距离。因为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条处处充满危险的羊肠小道,上司是一个利益和危险并存的漩涡中心,这就决定了你不能离这个中心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近。

踏实做事,不要越权做事

在工作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不应该越俎代庖,做不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有作为的人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把握好适度的原则,而不要越位。这样,才能够与圈子中的同事和谐相处,并得到同事的信任和上司的赏识,在个人事业的发展上,也会少一些不必要的阻碍。

在一个团体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子。即便得意时也不可忘形,不小心把手伸到人家的地盘上,难免会引起上司的戒备、同僚的排挤。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找准位置,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即使能力足够,也不要轻易插手,如此才能不越位、不越权,才能走出一条平稳的发展之路。

李小姐是一家跨国集团所辖分公司的员工,经过几年的奋斗,她现在已成为这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一次,总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在香港举行宴会,李小姐因为自恃业绩卓越,在一些宴会中,风头常常凌驾于香港分公司总经理之上。总经理是一位性格宽容的好好先生,一般也不会让她难堪。宴会当晚,李小姐周旋于宾客间,确实令宴会气氛甚为活跃。到总公司的高层和主管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辞时,李小姐在旁一一介绍他们出场。轮到她的上司,即分公司的总经理时,她竟先说了一番感谢词,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已让总公司的主管皱眉,因为她当时只负责介绍上司出场,而无独立发言权。

在宴会的过程中,总公司主管主动与她交谈了一番,发现她在提及公司的事务时,常以个人主见发表意见,全不提经理的旨意,给人的印象是,她才是这个子公司的总经理。宴会后,子公司经理被上级邀请开会,研究他是否还能坚守自己的职位,是否懒至由公关经理代为处理日常业务。后来,李小姐因越位,被他的上司找了个借口炒了鱿鱼。

在一个团体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子。我们应该根据现实情况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让自己越位,也不要让别人占据了自己的位子,这样,才能够保证团体成员间的协调合作,推动共同的事业向前发展。如果大家都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团体工作便无法协作进行。

当然,从为人处世的角度而言,一个人要想达到升迁的目的,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若非自己权限范围的事务,最好不要随便掺和插手,这样,才不会给人一种不尊重上司,或者想要霸占上司位置的感觉;否则,锋芒毕露,显现自己的野心,将会受到同僚的攻击、上司的防备和打压,会严重影响个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事业的发展。

在一些企业中,职员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这时就应该注意,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限制的。有些决策,你作为下属或一般的普通职员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下属还是不插手为妙。人们往往喜欢对某件事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有时却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地表态,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问题的表态,应该是上司或上司授权才行。“沉默是金”需要你视具体情况见机把握。

必要时要敢为领导挺身而出

领导虽然是圈子的核心,但他是人不是神,决策就必然有失误之时。即使一贯正确,群众中也可能出现对立面。聪明的做法是,当领导与群众发生矛盾时,你应该大胆地站出来为领导做解释与协调工作,最终对你是大有益处的。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关键时刻,上司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时,你若能挺身而出,定会让上司格外器重你。当上司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问题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冷漠无助,畏首畏尾,胆怯懦弱。这样,上司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领导犯错的时候,你也像有些人一样站在群众一边,同领导对着干,那可就糟透了。这样做无疑是掉进了晋升道路中难以自拔的陷阱。作为一个领导,当他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你支持了他,你们的关系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实际上,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既可以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诚然,领导与部下身份不同,是有距离的,但身份不同的人,在心理上却不一定有隔阂。一旦你与上级的关系发展到知己这个层次,较之于同僚,你就获得了很大的心理优势。你也可能因此而得到上级的特别关怀与支持,甚至,你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至此,是否可以预言,你的晋升之日已经为期不远了。

某公司部门经理于雷由于办事不力,受到公司总经理的指责,并扣发了他们部门所有职员的奖金。这样一来,大家很有怨气,认为于经理办事失当,造成的责任却由大家来承担,所以一时间怨气冲天,于经理处境非常困难。这时秘书刘彦站出来对大家说:“其实于经理在受到批评的时候还为大家据理力争,要求总经理只处分他自己而不要扣大家的奖金。”听到这些,大家对于经理的气消了一半儿,小刘接着说:“于经理从总经理那里回来时很难过,表示下个月一定想办法补回奖金,把大家的损失通过别的方法弥补回来。其实这次失误除于经理的责任外,我们大家也有责任。请大家体谅于经理的处境,齐心协力,把公司业务搞好。”小刘的调解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按说这并不是秘书职权之内的事,但小刘的做法却使于经理如释重负,心情豁然开朗。接着于经理又推出了自己的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很快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小刘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于经理当然另眼相看。可见,善于为别人、尤其是上司排忧解难,对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确是有利的。

在日常工作交往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一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面却指责自己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这时就应该有个妥善的方式去处理。

某机关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后,要求各省、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下厂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神示意一下,让他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里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加点,打电话、催进度,很快地把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主任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而又挺身而出,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背了这个“黑锅”,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上司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损失,挨几句批评,受一些累,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上证明他的做法和想法是正确的。因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妥善协调好领导意见的分歧

工作不是儿戏,耽误不得。然而有些问题本来就有多种答案,不存在谁对谁错,共识的形成往往只能在结果出来之后,领导之间的分歧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进程。因此,协调好领导之间的分歧就势在必行。

职场中妥善地处理好多位领导之间的分歧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所面对的领导,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每个领导的话都要听,每个领导的指示都应当执行。如果领导之间的意见一致时,落实起来一般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领导们的学识经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间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下属就应该妥善处理。对领导意见出现非原则性分歧的处理方法,有这么几种。

首先,按“时间先后”来处理。即哪个领导先说了,就按照哪个领导的意见办。这实际上是未等到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就已执行了,可以避免听谁的话不听谁的话之嫌。

其次,按“职务高低”来处理。也就是谁的职务高就听谁的。虽然职级低的领导心里不高兴,但是不能完全埋怨你,即使有意见也摆不到桌面上来。

再次,按“实效大小”来处理。也就是你认为哪个领导的意见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就按哪个领导的意见来办,并把自己的认识向持有不同意见的领导讲清楚。

最后,按“兼顾左右”来处理。也就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领导的意见尽量照顾到。

某单位对厂区整修时,两位主要领导在如何修排水沟上意见发生分歧:一位要求修明沟,认为这样节省经费;一位要求修暗沟,认为这样美观。两位领导的意见都有道理,而且互不退让,都要机关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负责施工的机关干部便来了一个折中方案,营院道路边的一半修成暗沟,房后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沟。既没有得罪某个领导,又把任务完成了。

上面的这几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在有些情况下恐怕也只能如此了。因为等领导们的意见统一起来再办,大概早已时过境迁了。

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再深一步研究,其实还有一些相对更高明的处置办法。下属承办事情,力争想在领导之前,不仅预想出工作本身应该怎样做,充分准备方案和建议,力求使之切合客观实际,而且要预测出哪些环节意见不容易统一,领导各自对此事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在方案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适当有所照顾和体现。没有照顾和体现的,一旦他们提出来,该如何解释,去说服他们放弃这部分意见,使他们能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去办。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矛盾,利于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弥合领导之间的分歧,使领导都对你产生信任感。困难在于你必须充分了解领导,熟悉工作,有过人的眼光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有时不等你想好办法,领导就把意图交代下来了,这个说这么干,那个说那么干,弄得你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情并非十分紧迫,可以放一放,搁置一段时间再说。事后当领导问起时,可在适当的场合与时机解释一下,一来这件事对推动单位建设作用不大,或者说时机尚不成熟,应该适当推迟一下,二来领导意见不统一,我们贯彻起来有困难,并恳切希望领导部署工作要尽量一致起来,以利于工作的展开和单位的建设。

我们应该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只要对单位建设造不成危害,下属就应该有这么点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不怕领导误解的精神,那我们的工作进行起来就会越加的顺利。

不要过多地参与领导的秘密

在职业的圈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领导者也保有自己的秘密,这些秘密既有私人秘密也有公司的机密,对此我们不应过分地去探寻,因为领导是圈子里的核心人物,一旦你过多地掌握他的秘密,必然会引起他的紧张,为了保守他自己的秘密,他可能会对你采取报复措施。

在公司里,领导确实很愿意与员工交朋友,但绝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就算是好朋友也会因为交往过于密切而分道扬镳,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深,过多地参与领导的秘密,却是应当避免的。

如果说过多介入领导的私生活,已经使你与领导的关系不那么正常了,那么了解领导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是没有好处。

曲丽在一家外企做行政,由于她聪明伶俐,公司的几个部门的主管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人事部的李主管,对她非常信任,有时把自己的私事和公司主管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曲丽觉得这些事很新鲜、好奇,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同事闲谈时就把李主管讲的事情说了。没想到同事把她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李主管,曲丽则在李主管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说是工作需要,把她调离了现在待遇丰厚的大公司,让她去分公司做一名前台小领班。

你和领导的地位的确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的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领导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的工作关系。领导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你也许会因为领导是密友,和领导无话不说而洋洋得意,可是领导已经给了你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接着你们的密友关系便会更加尴尬,即便领导对你吐露的秘密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的事情,这仍会带来麻烦。你介入得越深,你会发现自己的行动越不自由。

值得你注意的是,频繁地与领导接触也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而你本来可以利用它来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值得人们为其工作的领导都想看到你多做工作,而不是想常常看见你的面孔。当你正忙于接触领导的时候,别人也许在完成他的计划和解决他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领导都很喜欢和员工交朋友,因为常常有这方面的报道,说某某领导和某个党外人士结为知己,某某领导和某个小朋友结为棋友,某某领导和某个工友友谊常青,等等。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这些领导和他的朋友通常都不在一个单位和系统,也就是说,这些领导实际上不是他的朋友的领导,他只是比他的朋友级别高而已。

很少有领导像要求下属那样要求自己。这并非说领导虚伪,也的确不是虚伪,只是一种职业习惯和角色需要。演员在台上当了好人,在台下照样当坏人,或者在台上当了坏人,在台下照样当好人。领导在人前当了圣人,在人后也只有当俗人,但转换角色总没有演员自然,总有些尴尬。因为领导在心理上不可能像演员那样坦然承认自己是在演戏。领导通常都忌讳自己在人后当俗人的一面让员工知道,领导通常有把员工排斥在自己的普通生活圈以外的习惯。因此,领导通常都没有下级朋友,我们也不要指望领导和我们交朋友。

但假如我们已经是领导的朋友了,或是我们和他先是朋友,后来他才成为领导,我们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赶紧撤退。领导需要保持人前的神圣和尊严,但作为朋友,我们早就知道他在人后的庸俗,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他可以在别人面前坦然保持神圣和尊严,在我们面前是继续通俗还是继续神圣?这是一个难题,这也就是尴尬。

中国历史上没有不杀功臣的皇帝,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被无数事实换来的长叹。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这个现象的社会原因,忽略了皇帝这个领导或者领袖的职业的心理因素。

所以,我们的朋友一旦当了我们的领导,我们千万不要高兴,不要以为对自己有好处,我们最好离他远远地,忘掉和他曾经是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他已经是我们的领导。如果我们真的把他当朋友,我们就体谅他作为领导的难处,维护他做领导的神圣和尊严。我们远离他后,或许他会感谢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照顾我们。

与领导相处不要锋芒太露

锋芒太露,必遭人忌,我们常见有一些人,稍有成就就得意忘形,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这是非常愚蠢的。因此在与领导沟通时应当注意,要想成为领导靠得住、信得过的得力助手,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得意忘形,盖过领导的功劳。

世人都存在一种嫉妒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被别人比下去是令人很恼恨的事情,你的上司被你超过,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会产生致命后果。因此,与领导相处不要锋芒毕露。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养生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100棵茭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5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嘛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终日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对他这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委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作臣下的,最忌讳的是恃才傲物,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落得可悲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呢?

自以为有功而得意忘形,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自己表白自己的功劳虽说合理,但却不合国情与人情,所以是很危险的事情。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公元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埋没的。岂料王浚克敌制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告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

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矣,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归来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

不要当面顶撞上司

在职场这个圈子里,圈子的建立就注定要以领导为核心,圈子成员的一切行动都是为领导的决策而开展,一般来说,员工服从领导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当你将目光聚焦于现实时,桀骜不驯的“刺头”却不乏其人,甚至每个人都有过刁难、冲撞领导的惊险一刻。同样是服从,领导的感受却大相径庭,世事纷纭迷人眼,唯有服从是关键。

在工作中要明确领导与下属的位置,要虚心接受领导的教诲。当受到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如果确有冤情,确有误解的话,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是不可能受上司重用的。

在领导发火时,下属要控制住自己。在与领导相处时,尽量不要意气用事,因为领导做惯了领导,习惯了成功,有些事情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就会感到不顺心。此时,有很多领导冷静不下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下属就成为他看着烦、听着厌的目标了。

在不了解情况时,作为下属千万不要冲动,因为领导的发火有时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此时应该弄清原因、对症下药,这样做不仅能够化解领导的怒气,还会让他对你的冷静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立在一家商贸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经理由于与外商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本来谈妥的事情又中途变卦。当他怒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见到办公室乱七八糟,心情更加烦躁,不分青红皂白就大骂起来。此时,王立正在不紧不慢地看报纸,以为领导是冲着他来的,加上平时就觉着领导好像对他有意见,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会儿报纸还挨臭骂,于是与经理争吵起来。另一位同事连忙过来,向经理问明了情况,领导此时也有些醒悟过来,直言:心情不好,不好意思,但对王立却悻悻然,感到王立不懂事儿。

在领导发火时,要么采取不理不睬的政策,要么就主动上前,给他分忧解愁,切不可与领导争执不休,那样是最不理智的。

在领导发火时,首先不要妄加猜测,领导是否有什么样的目的,要保持冷静;其次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寻找领导发火的客观原因,并予以谅解;最后,要引导对方把他的原因说出来。这样,就掌握了控制领导情绪的主动权。顶撞只会使领导在一怒之下开除了你,即使冷静之后,对你也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因此不要当面顶撞上司。顶撞上司时必须考虑他的面子问题,不要令人下不了台,当面顶撞是最愚蠢的。

要想避免顶撞,就要和上司交谈时达成彼此间的默契,寻找自然轻松的话题,令上司有机会充分地发表意见,你可以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上司便能自然而然地认识你的能力和价值。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进行交谈,否则,上司会觉得你在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会造成威胁,从而对你产生戒备,有意压制你。

注意说话的忌讳

领导是一个圈子中的核心,毕竟与圈子中其他同事不一样,所以与领导相处,就更应该注意,平时说话交谈,汇报情况时,都要多加小心。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就更要注意分寸。

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讲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并满足你的愿望。因此要想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就应该掌握最恰当的说话尺度和最适宜的办事分寸。作为下属,要想得到领导的信赖,嘴上说话一定要有个把门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不要嫌领导动作慢,如不经意间说一句:“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快要误事了。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嘛不早点”的责备意味,这样的话在平时说来无所谓,在下属与上司共事时说来就有失分寸。

让领导下不来台的话不要说,如果对领导说:“这事不好办!”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领导没面子,一方面说明自己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下不了台。

不要说领导该说的话,如果对领导说:“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该说则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如果对领导说:“我不清楚,”“不行拉倒,没关系!”这类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表现。

无所谓的话尽量要少说,如果对上级的问题回答:“无所谓,都行!”这样的话说明对领导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怎么在意,同时,既显得对领导不够尊重,也有推卸自己责任的嫌疑。

赵刚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平时不爱说话,只知道踏踏实实,埋头工作,一年内为研究所搞出两项科研成果。为此,研究所所长非常欣赏他,就有意提拔他为副所长。可是,每一次所长把自己的意思告诉赵刚时,赵刚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真的不行,您别为难我了。”这样谈了三次后,所长再也不找赵刚谈话了,把另一个在能力上不如赵刚的研究员提拔为副所长。其实,赵刚并不是不想当副所长,人都有渴望名利的欲望,可是,由于他过度的客气,机会与他失之交臂。

过度客气反而会招致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体,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因此应该善于察言观色,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更容易出错,会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说话要有技巧,沟通要有艺术;良好的表达方式可以助你事业成功,良性的沟通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我们与上司交流时,要注意用好自己的大脑,管好自己的口,要知道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讲。不知道有所忌讳,就会造成失败,我们在谈话中,就要懂得说话的忌讳。

二、懂人情世故,玩转圈中的人际关系

在不同圈子里游刃有余

同样是一个圈子,但有的人在圈中所拥有的人际指数,即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与其他人比并不一样。这种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就在于人情世故。一个懂人情世故的人,才能玩转好圈子中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不同的交际圈子中游刃有余,其中拥有良好的口才,就是重要的素质之一。

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的水平上。因为言为心声,舌战便是心战,语言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心。

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重大国际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是一个顽固派,推行敌视和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他嘱咐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在会议厅或走廊上遇见中国人时不予理睬。日内瓦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不久,杜勒斯离开了日内瓦。美国代表团改由杜勒斯的助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任团长。周总理觉得美国代表团中并不是每个人对中国的态度都与杜勒斯一模一样,他决定直接同史密斯打交道。

有一次,周恩来走进酒吧,看见史密斯在柜台前正往杯子里倒咖啡,他径直向史密斯走去,伸出自己的手。

史密斯猝不及防,不由一愣,但还是迅速做出了反应。他左手夹着一根雪茄,急忙用右手端起咖啡,故意显示他的双手忙不过来。

尽管如此,周总理已把坚冰打破了。二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不久后,在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时,周总理正在会议休息室里与人谈话。史密斯走上前去向周总理问好,还说总理的外交才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能结识总理而感到高兴。

周总理回答说:“上次我们见面时,我不是首先向您伸出手了吗?”

史密斯笑了,临走时,用肘碰了碰周总理的胳膊。杜勒斯在日内瓦时,下过一道“不许同中国人握手”的禁令,史密斯不敢违抗,便以“肘”碰“胳膊”的变通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问候。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与美国代表团打破坚冰的尝试获得成功,为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铺平了道路。周恩来卓越的交谈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是最简便、快捷、廉价的传递信息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人总是受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无理的人总是受人鄙视的。一个善于讲话的人,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人对他产生好感,可以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往往会因自己与他人的沟通得不到改善而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李然和周军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玩,互相之间说话也没什么顾忌,还经常开一些别人看来是“不正经”的玩笑。有一次,两人都应邀参加一位老同学的婚礼,李然一看见周军,又想逗乐了,说:“老兄,你怎么不把‘小蜜’带来呢?”

周军见场上人这么多,怕影响不好,又不想开玩笑,支支吾吾地说:“你这是什么话,我哪有什么‘小蜜’?”

李然哈哈笑道:“我跟你是什么关系,你那点事还能瞒得过我?”

“你瞎编什么呀,我对我老婆忠心耿耿,怎么会找‘小蜜’呢?”

“得了吧,背地里卿卿我我,潇洒得很,一到了人跟前,就这么不爽快,连承认都不敢。”

周军不敢应战,找个借口溜到一边去了。没想到,这事还没完,因为当时认识周军的人很多,听了李然的话,都以为周军真的找了情人,免不了有一番传说。一来二去,传到周军的妻子秦香耳里,秦香可不干了,要找周军算账。结果,两人打闹了大半年才把这个问题闹清楚。

像李然这样不顾场合地乱说话,不但破坏了他人的家庭和睦,而且会使自己在社交中步履维艰。

社交是一个很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怎样才能挥洒自如、灵活应对呢?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说话。在社交过程中,你该怎样开启你的嘴巴呢?

1.应清楚对方的身份与性格特征。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怒形于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对他则应注意委婉地循循善诱。不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只一味夸夸其谈,其结果必然是失掉了一个交谈对象。

社交场合的交谈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灵活巧妙的语言能够帮助你顺利打开人际交往的新局面。掌握了以上的交谈技巧,并将其成功地运用在社交场合,你便可以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2.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情况。在应酬当中,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你有你的观点,他有他的想法,交谈能否融洽,则在于你话题的选择。如果你不了解他的情况,只顾自己一味地夸夸其谈,他肯定没有兴趣同你交谈;如果你知道他现在想要知道的,迫切需要了解的话题,同他促膝长谈,他肯定会耐心地倾听你的述说的。

3.要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观。根据经验,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往往可以争取更多的朋友。对事物要有衡量其种种价值的尺度,不要顽固地坚持某一个看法;假若有必要对事情保守秘密时,一个人不能保守秘密,会在很多事情上都出现过失。不要说得过多,想办法让他人说话。如要对人亲切、关心,应竭力去了解他人的背景和动机。

假如在交谈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去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的,一厢情愿地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不该说话时说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该说话时却没有说,从而失掉了说话的时机;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着眼说大话。

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该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的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让交谈的意图明朗化,从而引起共鸣。

从朋到友

加入了一个圈子,就意味着你是圈子中的一员,但并不意味着你与圈子成员中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把圈子里的一般朋友变成自己的知心朋友,还需要你带着一颗诚心去经营,交友贵在诚。不管一个人的相貌、学历、出身如何,只有带着真诚的情感跟别人交往,才能赢得知心的朋友。

只有充满真诚的言行,才能赢得别人的心,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唯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的朋友。

东汉时,曾有一位为人称赞的典范,他名叫荀巨伯。此人交朋友特别讲求诚挚,重视“义”字。

有一天,荀巨伯正在房中闲坐,忽然外面有人送进一封书信。荀巨伯打开一看,是自己的远方朋友。信中说:伯兄,别来无恙!愚弟自与兄相识,亦有几度春秋。心中感幸。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与君促膝而谈,共话世事短长,何其乐哉!奈何来去匆匆,聚时不易,别时也难。千里之遥,遥不可闻,天涯咫尺,共祈明月。

“无奈那日染病卧床,僵直难动,抬手举目亦是疲累,念去期之不远,恐弗能与君再会,心中愈感凄凉。此修书一封,薄纸片语无以尽述其意,唯兄知之。”

荀巨伯读完信,心中一颤,来不及多想,忙收拾东西,打好包裹上了路。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星夜赶程。走了好几日,来到朋友所在的郡地时,却发现此地被胡人团团包围了。

当时,随他同行的人都劝他说:“最好还是别进去了,胡人野蛮,弄不好会丢掉性命的。”

他却什么也没有说,自顾前行。

他潜入了城中,城中已是慌乱纷纷。荀巨伯看着狂奔的人群,望着凌乱不堪的城镇街道,心中倍感凄凉,更想到友人卧病在床,心中酸楚,急急寻找朋友居处。

当朋友睁开微弱的双眼见到荀巨伯时,眼睛突然放出异彩,挣扎着颤抖的双手想坐起来,荀巨伯赶紧迎过来伸出双手将他扶住,让他不要动。朋友望着风尘仆仆的荀巨伯,泪水在瘦削得不成样子的脸庞上滚动。喉间咕咕直响,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荀巨伯握着友人枯瘦的手,望着瘦骨嶙峋的友人,也止不住掉下泪来,凄声地说:“愚兄应早早赶来才是,愚兄——”

那朋友用微弱的气力使劲摇了摇头,眼睛闭了闭,用细弱的声音说:“不,你不要这样说——在这样的时候,从那么远的地方,你却赶来看望我——我——不知该怎样感谢你才好,——我——,我恐怕是没有几天时日了。现在又遭胡人侵掠,怕是城镇不保。对于一个将要死的人来说,谁来侵略就只管侵啦,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可是,你必须赶快想办法离开这里,我在临死之前能够见君一面也就心满意足了,——我——不愿让你因我的拖累而遭到什么不幸,你快走——”

说着,将手从荀巨伯手中抽出来,示意荀巨伯快去逃命,荀巨伯听完立刻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把我当成什么人啦?你病成这样我怎么能抛下你不管呢,那还算什么朋友,你未免太看扁我啦?”那位朋友苦笑一下,泪水再次涌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胡人很快破城而入,四处搜索,抢掠财物,但家家户户已是凌乱不堪,逃的逃,散的散,唯独有一院户秩序井然。胡人进来后见院中一切都很平静,不觉生奇,破门涌入室内,却见一人安然坐在屋中,他们进来后,那人只是看了他们一眼,随即又手端药碗给床上躺着的人喂药,这正是荀巨伯和他的朋友。

胡人当即火冒三丈,大发淫威:“我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逃,你是何人,竟如此大胆,轻视我等,莫非你要一个人挡住我勇武大军吗?”

荀巨伯将药碗放到床边的方桌上,站起来冲胡兵们一抱拳,说:“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也不是这里的人,我的家距此有千里之遥。我到这里来是为了看望这位病重的朋友,不想与贵军相遇。现在我的朋友病情很严重,危在旦夕,而由于贵军的到来,大家逃的逃,走的走,可怜我的朋友无人照料。我是他的朋友,理应在此照料他,并非有意与你们作对。如果你们不肯放过我们,定要杀的话,我请求你留下我的朋友,他是一个病人,要杀就杀了我吧!”

说着,将头向前一伸。胡人听完当即全都惊愕在那里,面面相觑,相视无语,又看看手中亮光闪闪的钢刀。半晌,一个头领说:“想不到竟还有如此坚守道义的人,我们以不义之师侵道义之地,实乃罪过!”说着,冲其他人一挥手,“走吧!”

患难见真情!荀巨伯真诚的言行不仅打动了挚友,甚至打动了胡人,可见,真诚同样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

一个善于交友的人,一定是个能为对方着想的人,不仅会懂得“锦上添花”,更会懂得“雪中送炭”的艺术。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你若想别人关心尊重你,你就必须对别人也付出一份真心。一个善于交朋友,关心、体贴别人的人,一定是个能为对方着想、欣赏对方、处处满足朋友需要、解决他们的困难,而又避免去麻烦对方的人。所以,要成为受欢迎的人,不仅要能够“锦上添花”,更要懂得“雪中送炭”、“人心换人心”的艺术。

有一句话常用来形容人世沧桑,我们拿它来解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也颇合宜——“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而不管他楼起、楼塌,是真朋友就长伴左右,绝不因对方的穷富而改变人情的冷暖。换言之,别人起高楼,你要有为他祝福、欣赏他能力的胸襟;当他时运不济时,你可别幸灾乐祸,而要以实际的行动安慰鼓励对方。

如果说,你能将关心、体贴的心意建立在这种风度上,你对别人的关心和体贴才是真心诚意的,而不是茶余饭后一声“吃饱了吗?累了吗”的随口问候,别人也才会以真心来回报你。也许,社交场合讲究的是方法、手腕,而不以“关心与体贴”是最重要的,但是,别忘了古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只有真情才能历久弥新,使友谊的芬芳愈陈愈香。如果你始终以同样的一颗赤诚之心与人相处,还怕没有朋友吗?如此久而久之,你就是社交场合中最受欢迎的“名人”了。

真诚地交谈是朋友间真诚相待、关系融洽的表现。不能做到这一点,友情便会淡化。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列德·阿德勒在《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书中写道:“谁不对自己的友人真诚,谁就会在生活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最容易伤害别人。人类的一切败事曾出于此。”所以,在交友的过程中,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朋友,所谓人心换人心,你的真诚一定能够赢得最真诚的朋友。

巧避锋芒,得饶人处且饶人

构建一个良好的圈子和融入这个圈子并不容易,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经营而形成的。对此,应懂得呵护,如果不知道呵护,就会很容易使关系陷入于僵化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争执。当双方的争执已经发展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状态时,得理占势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古训,而不应该对另一方穷追猛打。

当然,“饶人”也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就是要在无损双方面子和尊严的情况下达成一定的妥协。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语言方式和技巧:

1.搭台阶,“你好我好”巧圆场。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常为一些小事同他人争论,并且火药味儿十足。这时,有理的一方应有饶人的雅量,可以一面解释一面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避免冲突扩大。

有一次,王先生上岳父家去吃饭,进餐时同岳父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王先生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那位泰山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的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王先生。王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或许我们都是对的,或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王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个台阶,也给对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王先生意气用事,与岳父争论下去,结果会怎么样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骂一顿。

2.息干戈,妙设难题巧诫人。在双方激烈的争辩中,占理的一方如果认为说理已无法消除歧见,不妨采取一种“外强中干”的警示性语言中止争论,将一个两难选择摆在对方面前,就能收到警示对方、平息干戈的效果。

生物学家巴斯德,一次在实验室工作时,一位男子突然闯了进来,指责他诱骗了自己的老婆,争论中对方提出了决斗。清白无辜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将对方赶出门去,或奋起决斗,但是那样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时候巴斯德沉着地说:“我是无辜的……如果你非要决斗,我就有权选择武器。”对方同意了。巴斯德指着面前的两只烧杯说:“你看这两只烧杯,一只有天花病毒,一只是净水。你先选择一杯喝掉,我再喝剩下的一杯,这该可以了吧?”那男子一下子怔住了,陷于难解的死结面前,只得停止争论与挑战,尴尬地退出了实验室。

正是巴斯德提出的绵里藏针的难题,才使决斗告吹,矛盾就这样止息了。

3.化窘迫,类比影射巧暗示。一般来说,争辩中占有优势的一方,千万别把话说得过死、过硬,即使对方全错了,也最好以双关影射之言,迫使对方认错道歉,从而体面地结束无益的争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餐馆吃饭,发现汤里有只苍蝇,不由得大动肝火。他先质问服务员,对方全然不理。他找到了餐馆的老板,抗议道:“这一碗汤,究竟是给苍蝇的还是给我的,请解释。”那老板只顾训服务员,却不理睬他的抗议。他只得暗示老板:“对不起,请您告诉我,我该怎样对这只苍蝇的侵权行为进行起诉呢?”老板这才忙换来一碗汤,并谦恭地说:“你是我们这里最尊贵的客人!”

显然,这位顾客虽理占上风,却没有对老板纠缠不休,而是借用所谓苍蝇侵权的类比之言暗示对方:“只要有所道歉,我就饶恕你。”这样,很自然地就既幽默风趣又十分得体地化解了双方的窘迫。

4.止争吵,幽他一默巧解纷。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争吵在所难免,甚至夫妻那样的亲密关系,也不会例外。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调侃、幽默的言语,浇灭对方的怒气,达到释疑解纷的效果。

有一女子虚荣心很重,当夫妻商量出席友人的婚礼时,她缠着丈夫要买一顶昂贵的花帽。此时正值夫妻闹“经济危机”,丈夫自然不肯答应。争吵中,妻子赌气地说:“人家小张和小王的爱人多大方,早就给她们买了这种花帽,哪像你,小气鬼!”丈夫不愿争论,只是故意夸张地说:“可是,她俩要是有你这样漂亮,还用买帽子装饰吗?”妻子一听这幽默的赞语,不觉转怒为笑了。

5.息怒火,诚恳解释巧劝慰。人和人交往过程中的争辩,大多都是由于互相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得理的一方最好是多加解释、设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一家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中烧,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地解释说:“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手术室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

患者排大队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的身上,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浇油的回答好多了。

相信,有了以上这些恰当的语言方式和技巧,任谁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懂得宽恕之道

同在一个圈子里混,别人做错事,或得罪了你,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你就要做宽恕,宽恕不仅是为别人考虑,更是在为你自己着想,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在一个共事的圈子里,处处是矛盾、事事有冲突,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能做出成就呢?

一位在山中茅舍修行的禅师,一天夜里从林中散步回来,看见一个小偷正在房间里行窃。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梦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照耀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位禅师表现出来的慈悲宽怀之心,感化了小偷的灵魂。

这则禅悟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宽容别人不会使你失去什么,反而会使你得到很多。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熙熙攘攘,难免有碰撞。即使最和善的人也难免有时要伤到别人的心。一个朋友背叛了我们,父母辱骂了我们或兄弟离开了我们,都伤害了我们的心。说不定就在昨天,或许是在很久以前,某个人伤害了你的感情,而又难忘掉它。你不该得到这样的损伤,因为他深深地印在你的记忆中,在那继续伤害你的心。

一位哲学家讲过,堵住痛苦的回忆激流的唯一方法就是原谅。但对普通人来说,原谅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人看来原谅伤害者几乎不合自然法则。我们的是非观告诉我们,人们必须承担他所做事情的后果。但是原谅则能弥合旧隙,相互谅解。

很多作家告诉我们,原谅可以使我们更“美好”,但很少有人理解到原谅别人可以让自己得到快乐。更多的人把原谅误解看做高尚之举,因为原谅可以使我们的地位更优越,甚至是压倒敌人的一种方法。大主教狄罗逊曾经说过:“当对方有伤害之心时,我们则以仁慈对他,这是我们对他人所能取得的最光荣的胜利。”这里把原谅作为有效的报复武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妻子发现丈夫不忠,经过别人的劝告之后,她决定“原谅”他,因而既没有争吵,也没有离开他,从一切外在举止上看,她是一个“尽了责任”的妻子。她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每顿饭也准备得很周到,等等。但是,她用很巧妙的手段,用冷峻的面容表情,用炫耀她道德上的优越感折磨他。这种原谅是报复性的原谅,而不是治疗性的原谅。正如有人所说:“我能原谅,但我不能忘却。”这句话其实就等于“我不原谅”。真正的原谅就是被遗忘,就像一张注销的票据,撕成两半,然后烧掉它,使人永远忘记它。

当人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心灵创伤之后,自然对伤害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怨恨情绪。一位离婚的妇女希望她前夫的生活过得艰难落迫;一位男子希望那出卖他的朋友被解雇。怨恨是一种被动的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化了脓的、又不断长大的肿瘤,它使我们忘却欢笑,损害健康。怨恨更多地危害了怨恨者本人,使自己拒绝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位女士受到某个男人的“伤害”,就再也不相信任何男人;一个男人的求爱被某个女人拒绝之后,就发誓将来永远不同任何女人进行感情的接触。这种情感上的“疤痕”很可能使自己变得心肠冷酷,与生活失去了联系。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必须割除这个肿瘤。下面是帮助你原谅别人过错的几种方法。

第一,放弃怨恨。没有人愿意承认他恨别人,这种藏在心底的怨恨却常常在平静的表面奔流,损伤着我们的感情。承认怨恨,就等于强迫我们对灵魂施行手术,以求早日痊愈,即做出原谅的决定。我们必须承认所发生过的一切事情,面对另外一个人直接地说:“他伤害了我。”

丽兹是某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她是一个很称职的教师。她的系主任答应替她向教务长请求提升她。然而,在他向教务长提交的报告中却严厉地指责了丽兹的工作表现,以致教务长对她说:“走吧,你只好另谋职业去了。”丽兹恨透了系主任对她的诋毁。但她还要从他那里得到一张推荐函,以便另找工作。当系主任对她说:“真抱歉,尽管我在教务长面前为你说了许多好话,但仍然不能使教务长提升你。”她假装相信他的话,但她难以忍受这口怨气。一天,丽兹告诉系主任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他却断然否认了这件事。这使她看出他是多么可怜、多么卑微的人,于是她感到不值得和他生气,并最后决定把这桩事情抛在一边。

第二,将错事和做错事的人区分开来。人们往往把人的错误与人自身画了等号,从而混淆了自己的认知。其实,错误的事情和做错事的人是不同的。我们常说,他犯了一个错误,但不是说他就是一个错误。要区分这一点,首先要重新估计这个人,他的优点、他的缺点以及他的错事所处的环境。

16岁的小丽是一个爱幻想的少女,她小时候就被她生身父母遗弃了,对此她十分愤恨。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不值得她母亲亲自来抚养。后来她才发现生身父母很穷,并且生她时还未结婚。

吃了一点亏,就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复回来,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肯定被孤立,最后甚至会弄得自己四面楚歌,所以做人一定要能够宽容别人。

别只顾着自己表现

有些人在圈子里混,信仰的是强者之美,认为做人就该多想着自己、多表现自己,只有多表现,才能成为圈子的核心或领导者,只有在圈子中多表现,别人才会注意到自己,进而崇拜自己。至于别人怎么看,自己才不在乎呢。然而这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一个不顾及别人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

有的人说话,从不顾及别人的态度与想法,只是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讲到高兴之处,更是眉飞色舞,你一插嘴,立刻就会被打断。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李晓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很难止住。跟他在一起,你就得很不情愿地当个听众。他甚至可以从上午讲到下午,连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真不知道他的话都是从哪来的。每次他找人闲聊,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和他在一起实在没劲。

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若只有一个人在说,就不容易与对方产生共鸣,达不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说,交谈中要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一味地唠叨不停就会使人不愿意与你交谈。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就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各持己见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当他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就断然否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必定会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应该顾及对方的感受,以宽容为怀,即使他人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坚持与对方共同探讨下去。

林枫是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会长,能言善辩,口才极佳。但他有一个特点,凡事争强好胜,常因为一些问题的看法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争个输赢出来才肯罢休,总认为自己说的话有道理,别人说的话没道理,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常常被他驳得体无完肤。大家讨论什么问题时,只要他在场,就会疾言厉色,一会儿反驳这个,一会儿又批评那个,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别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成仙,就不会善罢甘休。就这样,常常会把气氛弄得很紧张,最后大家只好不欢而散。

还有的人,十分热衷于突出自己,与他人交往时,总爱谈一些自己感到荣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对方的感受。33岁的A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就把她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你说,说话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一位老同学的丈夫下岗了,经济上有点紧张,她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说:“我家那口子每月工资6000元,我们家怎么花也花不完。”她丈夫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为很值钱,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丈夫在香港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1800元。”说完一脸得意的表情,这表情好像就在对人说:怎么样,买不起吧?

表现自己,虽然说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尺度与分寸。如果只是一味热衷于表现自己,轻视他人,对他人不屑一顾,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有一个人,刚调到公司的时候,为了让别人尽快地了解他,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处处表现自己。本来是领导已经知道的事情,他偏偏要去积极地汇报。在同事面前,天天都说自己有学问,有能力,说以前在某某单位时,自己干得多么出色,在上大学的时候,成绩是多么地好,老师多么器重他,同学们多么佩服他。刚开始,大家还认真地听他说。后来,大家对于他的表现都十分反感,觉得他太爱表现自己了。

一次,领导问大家:“有一项工作,谁能够胜任?”他一看机会来了,就抢先向领导说:“我能干好。”弄得大家心里都不太痛快。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把握,可是为了表现自己,就打肿脸充胖子地揽了下来。但接下来,他可就犯了难,自己对这件工作真的是没有把握,做好做坏,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看得出来,他有向同事求救的想法,可是大家心里暗笑,没有一个人帮他。有一位同事说:“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只好一脸的苦笑。后来,这项工作他没有按时完成,领导非常生气,批评了他。一位同事对他说:“你也该接受教训了,以后踏踏实实地工作吧。”说得他不断地点头。

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和交往的时候,要多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只有抓住了别人的心理,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赞赏与好感。如果你只知道表现自己,抢着出风头而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你就会遭到别人的怨恨,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处世不妨“糊涂”一点

有些人把圈子的经营和维持看做是像做小买卖一样,样样都要算得明白,生怕别人占自己的便宜。不可否认,圈子中是存在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对这种人我们在心里明白,以后与他保持距离就行了,不要事事与人计较。圈子本来是一个相互帮助的联合体,至于你帮人的多,还是人帮你的多,这笔账是算不清的。还记得《红楼梦》里对王熙凤的评价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学王熙凤式的精明,世事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只会给你带来无穷的烦恼,影响你的生活,所以处世还是“糊涂”点为好。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都想不开,爱较真,因为对一个自己明明心知肚明的道理或事情过分较真而耽误了大事。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一些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他们太过认真,也太过敏感了,对待生活有时几近一种病态的苛刻。而这种苛刻很多时候又是不讲理或不正确的,就像有一则故事里所讲的那样。

有一个又懒又喜欢议论别人的妇人,一天,她看见邻居晒在阳台上的白被单沾满了许多黑点,便嘲笑说:“我看这家女主人连衣服也洗不干净,不会理家,只会吃饭。”哪知当她推开自己的窗户一看,邻居的被单洗得又白又干净,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污秽不堪。

所以,为了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不妨“糊涂”一些,这样不但可以大度地原谅别人,有时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和释放。

有时“糊涂”一些,是人生的大学问。怎样艺术地、高明地糊涂,学问很深。清代郑板桥为排遣自己一时的不得志,便得出“难得糊涂”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世人都愿当智者,不愿做糊涂虫,更不会心甘情愿地由聪明而转入糊涂。事实上,聪明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而糊涂呢,也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认真地作些研究,就可以发现聪明有初级的聪明和高级的聪明之分,糊涂有低级的糊涂与高级的糊涂之别。

所谓顶级的聪明就是“糊涂透顶”的聪明,老子称之谓“大智若愚”,即“真人不露相”。所谓初级的聪明就是表面化的聪明,荀子谓之“蔽于一曲,暗于大理”,即“浮精”。

所谓顶级的糊涂就是“聪明绝顶”的糊涂,孟子称之谓“隐而不发”,意思是心里清楚不表现出来。所谓低级的糊涂,就是从里到外的糊涂,俗称“木头脑袋”、“不开窍”,即压根儿就糊涂的那种人。

在这里,特别要引为警戒的是,从来就没有聪明过的人,千万不要侈谈糊涂,更不要去追求糊涂。正如常言所说:亡国之臣不敢言智,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没有达到真聪明,还未摆脱低级糊涂的人,贸然地去仿效“聪明的糊涂”,那就真要糊涂到底,一塌糊涂了。

不懂糊涂之奥妙的聪明,处处锋芒毕露,就像无制动器的火车,极易肇事。

通晓糊涂之奥妙的聪明,正如火车装上了制动器,可以安全可靠地向目的地进发。

不知糊涂之奥妙的聪明,固执死理,不通人情,定会经常碰壁。

掌握糊涂之奥妙的聪明,能“合乎天理,顺乎人情”,是真正的明智者,处处受到欢迎。

“糊涂”是升华之后的聪明,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如果你能学会这种“糊涂”之道,那么你的人生一定会更顺遂。

表达不当,忠告也会逆耳

忠告,对于帮助圈子朋友的提高和建立你与圈子成员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知对方。

我们应欢迎他人的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实际上,一般人都讨厌忠告,忠告听起来总是不那么顺耳。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说者言语表达不当的结果。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一般人很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然容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

一个中学生在外面游荡一天之后心生悔意,暗暗下决心回家学习。他一走进家门,当母亲的就急不可耐地对儿子说:“你又到哪里疯去了?还不快去复习功课,看你将来还考得上大学么?”儿子生气地顶撞母亲说:“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人样!”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之下,儿子怒气冲冲地跨出了家门。就这样,母亲的一番苦心白费了。

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有技巧,否则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在给他人提出忠告时,假如能够注意忠告的三个要素,你的忠告就会被人接受,忠言听起来也就不会逆耳了。

1.不要用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相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他人之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我说小朋,你看隔壁家的小明多有礼貌,多乖!你和人家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儿子听了母亲的话,或许会一言不发,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哼,整天说小明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儿子好了!”这样一来,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母亲的忠告反而起到反作用。

2.给人忠告要谨慎行事。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好,为对方好是忠告的根本出发点。由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给人忠告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要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反感情绪。由于用语激烈,对方就会认为你趁机教训他;言语过分委婉,对方就会认为你假惺惺。

3.给人忠告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当你的下属尽了最大努力而最终没有将事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假如你这时不合时宜地说“假如不那样就不会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句句在理,而下属心里却会产生“你没看见我已经拼命努力过了吗”的反感,这时,忠告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相反,假如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之类的安慰话,然后再与下属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下属就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

此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关键。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在我们向他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使忠言听起来不逆耳,这样才能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欣然接受,最终达到忠告的目的。

三、活用你的人缘

在圈子中寻找机遇

人生中的很多机遇,都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漫不经心的,朋友的一句话或关心、帮助都可能化为难得的机遇。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一个成功者的支持。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都是靠着他人的推荐、提供信息与其他各方面的帮助,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成功人士几乎都有一项特长,就是善于观察、了解、学习他人,并且拉近、保持与这些人的关系,进而动用这些关系。这可是全世界的成功者共同的特质,同时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人都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圈子来寻找机遇。

纯粹意义上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白手起家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大凡成功者必善利用各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拥有一双能翱翔寰宇的羽翼,比他人飞得更高、更远。

当今时代,本领再大的人,仅凭一人之力,势必寸步难行。由此,要想成功,就得借用各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善于借用各种关系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借用各种关系,即充分利用各种人际关系的资源,借势造势,借力发力,借光沾光,借用各种可借的关系,使自己的目标轻而易举地达成,使自己期望的梦想凭借好风,已成为共识直上青云。在一个遍布各种网络,交织各种关系圈的当今社会中,会借者成,善借者赢,已成为共识。

当今时代处处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与复杂的关系。虽然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要想成功,没有自己的圈子是不可能——圈子决定成败。

对圈子的维系,很多人都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然而他们却有所不知,圈子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是无法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的。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要承认,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由此,当我们在探讨一个成功的典范时,最原始的评价基础是:这个人,不管他本身的能力怎样,假如没有周围各种关系的协助,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取得成功的。

美国著名的杂志《人际》在2002年发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回忆以往的一些经验,你会发现原本以为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事,其实,背后都有他人的协助。因此,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应该尽量表现出真正的自己与自己真正的能力,他人将会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决不可低估人际关系的力量,否则你将白白失去有利的帮助之力。”

美国西北铁路公司前任总裁史密斯曾经说过:“铁路的成分中95%是人,5%才是铁。”可见,没有与圈中人的交往与互助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也是近乎天方夜谭,谁都不能回避它在生命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既然如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去正视它、利用它来创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从而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的发展中构建交际圈的目的性会更强。由于所有的人都希望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与各利益主体建立良好的圈子关系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方便快捷的途径,由此,圈子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曾经有很多人这样认为:“30岁以前靠专业赚钱,30岁以后靠圈子赚钱。”可见维系圈中关系的重要性。

人的交往越广泛,社会关系越多,人生中的机遇就会越多。当然,当你准备与他人建立交际圈时,必须独辟蹊径,有效地争取他人的兴趣、好感与信任,千万不能落入俗套,否则他人就不会搭理你。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在与他人交往和建立圈子的过程中,绝对不要急功近利。

尽管机遇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但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假如由此而冷漠了圈中的人际交往,就会使你的交往变得毫无价值。

真正形成可靠、牢固的社会关系之前,人们往往无法判断出这种交往是否包含着更大的机遇,因此,你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与恒心。

动用一切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仅凭一己之力打天下,很难获得成功。很多成功者的经历证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各个圈子和圈子中不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善于打入不同类型的圈子,会拉关系的人,不仅到处受欢迎,并且遇事有人帮,办事处处通,不知不觉中,会增加成功的概率。

比尔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做初级会计的工作。在公司各部门几经调整后,他感到各方面的业务都应付自如了,他希望从中西部调到佛罗里达州去,由于他同他选择的这个州的各家公司都没有任何关系,也只能给他所知道的各家公司写信或与职业介绍所联系,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比尔决定通过自己的交际圈来办成这件事,他动脑筋搜寻了一下他所能利用的各种关系,最后列出了很多人的分类表。

从分类表中,他选出可能帮上忙的一些关系,之后,他记下了这些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同他想去的佛罗里达州有联系,并且同会计公司有关。最后他再进一步考虑,他们中间哪些人同会计公司的关系更为密切。他选中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板,大卫先生;一位是玛丽,他妹妹的好朋友。

他的下一步行动,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这些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以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一旦这个能帮助他的对象需要得到帮助,他就去以报答的方式使其愿望实现。

他知道,玛丽对参加一个女大学生联谊会十分感兴趣。办法终于有了,他认识保罗的一个兄弟阿伦,他的表妹正好是这个联谊会的成员。比尔结识了阿伦,通过阿伦介绍玛丽见到了他的表妹与联谊会的委员。为此玛丽举办了一个晚会,并在晚会上把比尔介绍给她的父亲。尽管这位律师同在佛罗里达州的任何一家商务公司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在那里的律师圈子里很有声望,通过他的一位朋友帮助,找到了一家职业介绍所的总经理,并通过多方努力使比尔终于得到了满意的职位。

一个人的进步,无论是职位的升迁或是工作的变动,得益于自己各方面的社会关系。调查表明,通过朋友与亲属的帮助得到好的职位,较之通过其他社会关系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为了发展,你需要社会的帮助,因为你的聪明、才智、受教育的状况、工作上的勤勉、鲜明的个性特征还不足以使你为社会所承认,你还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帮助你。

要使他人了解、帮助自己,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你所需要知道的是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你爬上成功的阶梯时会对你有所帮助,你必须懂得怎样寻找让他人了解、帮助你的机会,同时设法使他人了解、帮助自己。

要想更好地利用交际圈,首先让朋友、亲属、伙伴知道,你正在处理一件重要的事,你需要一个人际关系的联络网。无论你的名声怎样,权势多么显赫,你的老关系总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对你有所帮助。这种途径的最重要的经纬线是由权力和信息的聚合物产生的。不过在这种交际圈中,还应考虑到一些相互作用的方法。这种交际圈的作用涉及你自身素养之外的领域。这种交际圈,不是各种乱七八糟的社会关系的大杂烩,而是同你的目标相联系的,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媒介,这种媒介的作用有时是十分大的。

为了充分扩大你的交际圈,应记住这些重要的原则:

1.列人名表。列出一张人名表,表上列出同你所希望接触的社交领域有联系的人,挑出最有可能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2.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为了建立交际圈,你应善于把自己同他人联系起来,你可以通过公司的同行或朋友建立同别人的联系。

3.让更多的人了解你。不论你想向哪一个方面发展,你必须让自己和自己的成就为他人所了解,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影响你命运的人了解你。当然,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是你自己的事,但你必须让他人发现。因为不论你工作如何勤勉,长得如何漂亮,你抱负有多大,假如你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一直待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那么,你就根本无法实现你的目标。记住,人际关系好也会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假如你一天到晚粘在办公桌边,只会使你的发展就此停止。

4.把自己同组织、团体联系起来。记住,你现在的工作不是你非得干一生的岗位,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理想的岗位。由此,你应把自己同组织、团体联系起来。

世界顶尖的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际关系,由于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贡献社会。”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成功者所推崇,其重要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动用一切关系”已成为人们所公认的事实。

凭借着关系所搭建起的网络,你与成功的距离将会从千山万水缩短到指尖毫厘。成功者相信人际关系的力量能够扭转乾坤,变荆棘为坦途,他们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只不过是其中的先行者而已,并且从中品尝到了美味。螃蟹的味道又有谁不喜欢呢?那就赶快行动吧!记住,“动用一切关系”,关系多,好办事,处理好、利用好你的人际关系,关系永远是你成功的关键!

管理好你的关系存折

在银行里开个户头,你就可储蓄闲散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与人联络感情,拓展人际关系圈,就好像往银行里存款,存得越多,存的时间越久,你获取的红利就越多。与存钱不同的是,建立人际关系圈的存折就是把银行开在朋友或是顾客的心里,为了维系你们之间的关系,而存入真诚关怀、超值服务。

能够使你的人际关系圈的存折储蓄不断增长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在你的人际关系圈的存折中存入较多的人情储蓄,这将会增加他人对你的信赖度,必要时能发挥适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用这笔储蓄来弥补。有了信赖,即使拙于言辞,也不至于得罪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信赖可带来轻松、直接且有效的沟通;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感情账户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资源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你越是想维持持久的人际关系,越需要不断地增加你的人情储蓄,因为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竭。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偶尔与老同学相遇,即使多年未见,仍可立刻重拾往日友谊,毫无生疏之感,那是由于过去累积的感情仍在。但经常接触的人就必须时时储存,否则突然间发生透支,会令人措手不及。

假如你想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存折中的人情不断增值,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信守承诺。守信是一大笔收入,背信则是庞大支出,代价通常会超出其他任何过失。

其次要诚恳正直。背后不言人短,是诚恳正直的最佳表现。在人后依然保持尊重之心,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

同时要理解他人,理解是一切感情的基础。要想被他人理解,就得先理解他人。

与人交往要注意小节。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疏忽礼貌,不经意地食言,实际上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在人际关系资源中,最重要的正是这些小事。

与银行储蓄一样,仅仅在银行开个账户,存入现金是不行的,还需要维护、管理好你的人际关系圈的存折,让其既充分发挥作用,又要防止透支,确保人际关系圈的存折中的人情储蓄有增无减。

送对方一个人情,对方便欠了你一个人情,知恩图报,这是人之常情,这样一来你就往你的存折里存了一笔人际关系。或许有人认为,这样一来一往,仿佛商品买卖,我给了你钱,你就必须给我商品。其实这也不尽然,人情的偿还,不是商场的等价交易,钱物两清,双方两讫了,那样太没人情味。人情的偿还一般很难说是等价的,否则交情变成交易,你与朋友的脸上都挂不住。

要想得到人情银行中的可观红利,必须学会不夸张、不张扬。

曾有一年轻人帮朋友解决了购房贷款的难题,之后,他每次碰上这位朋友,聊着聊着就到了这个话题上,说上一两个小情节,以说明他的本事有多大,这让朋友很没面子,仿佛总欠他似的。久而久之,朋友怕他了,见了他就远远地躲开,仿佛杨白劳见了黄世仁,躲债般地怕与他来往。

人情送足了,却因人情的善后问题而功亏一篑,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事实上你不说,他人也不会忘记你的帮助,多说反倒无益。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会敬而远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也会另请高明。

因此,不要把送出的人情总挂在嘴上,那样会显得你小气。做足了人情,给够了面子,你该坐享其成,但千万不要夸大其词,最好不夸功,甚至可以不提起此事。你的淡忘,并不等于朋友不清楚。

常言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说,两人之间的事,你知道我知道天知道地知道也就够了,没必要再让第三个人知道。这样,你记着我的好处,我记着你的好处,将来怎么办,你我心里都有数。

那些张扬的人一般有以下特点:或是嘴巴不严,有口无心,下意识地就说出来了;或是爱炫耀,在别的朋友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张扬除了让他人称赞一句“这个人很能干”,只能给你带来一些不利:首先得罪了请你办事的朋友,他会觉得你是在众人面前贬低他;其次,你会让听的朋友讨厌,人家也会想,这朋友怎么这样,以后我可不求他,说不定将来也会说出去。

管好自己的嘴巴,事情已经过去了,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总有一天,真正的朋友会好好回报。假如对方无意回报,即使你每天对他说一百遍,也无益处。

另外,不要轻易动用人情银行中的储蓄。存期越长,红利越多。不给对方机会,让他一直记挂在心上,久而久之,就像陈年的酒,越陈越醇,回味无穷。

支取人际关系圈的存折中的人情储蓄,要按需支取,切忌贪得无厌,让人家觉得你得理不饶人,胃口大得很。恶意透支人情,会使你的人际关系圈的存折出现亏损,导致账户被封,失去朋友。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那个老太婆就是这样一个贪婪的人。渔夫捕到一条神奇的小金鱼,并将它放了。小金鱼决定报答渔夫一家。于是,这老太婆先是要吃好、住好,接下来是要做贵妇、女王,再做主教,最后,她竟想统治天下,成为小金鱼的主人。小金鱼不再理她了,最后,老太婆的人际关系圈的存折出现了严重透支,她只得又回到了她的小破屋。

与人交往时,对方有难,你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援,而对方也会考虑如何回报你的新人情,以增加你的存折利息。

无论你存多少钱,存多长时间,只要你有一天取出来,银行一定会将利息给你算得清清楚楚。但是,人际关系圈的存折就不同了,人情是一笔源源不断的财富,只要你维系好它,无论你怎么取,它都不会枯竭的。

演好你的人缘角色

在社会中,演好自己的人缘角色,你便可以拥有一个广袤无垠、伸缩自如的圈子。有了这个人际关系圈,你便可以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并从中汲取营养来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在当今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

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担任着很多角色。对于你的下属而言,你是一个领导者;而对你的上级来说,你又是一个被领导者。在企业里,你是一名员工;在家庭里你又可能是一个父亲或母亲、妻子或丈夫。在顾客面前,你是一个售货员;在另外一个场合下,你又可能是一位顾客。在戏剧中,你是一名演员;在某些时候你又是一名观众……

社会生活中角色是很多的,各种角色又在随时转换当中。假如一个人不能随时应变,改换扮演角色的位置,不但会闹出很多的笑话,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烦恼。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丈夫阿尔约特相亲相爱,感情和谐。维多利亚作为一国之王,每日忙于公务,而阿尔约特却不太关心政治,对社交缺乏兴趣,由此,有时夫妻之间也难免闹点别扭。

一天,女王维多利亚处理完工作,深夜回到卧室,见房门已经关闭,就敲起门来。

阿尔约特在卧室内问:“谁?”

维多利亚回答:“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维多利亚再敲,阿尔约特又问:“谁?”

维多利亚回答:“维多利亚。”

门还是没有开。维多利亚徘徊半晌,再敲,阿尔约特仍问:“谁?”

维多利亚回答:“你的妻子。”这时,门开了,阿尔约特热情地用双手把她拉了进去。

维多利亚前两次敲门之所以没有敲开,是由于她的心态没有随环境的变化而加以适当的调整。她忽视了自己的角色在家中是妻子,而不是在宫廷对王公贵族说话的女王,以致造成措辞上的失误。维多利亚的第一次回答态度高傲,伤了丈夫的心;第二次缺乏热情,感情平淡,没有唤起丈夫的亲昵感,因而两次丈夫都不给开门。第三次回答,维多利亚的心态适应了具体地点和对象,体现了妻子应有的温柔姿态,因而不仅敲开了门,也敲开了丈夫的心扉。

在社会中,我们应学会在恰当的环境中,扮演好恰当的角色。不管你有多高的身价,在朋友面前千万别做自己生活的“女王”,否则后果就不只是“被拒之于门外”的尴尬了。

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定角色的扮演者。由此,你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履行自己扮演角色的职责。如果你是一个售货员,你就要尽一个售货员的职责,对顾客要满腔热情,百问不烦;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你就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体谅患者的痛苦,在精神上给患者以安慰,尽快解除患者病痛。假如做那些同自己地位、身份不相符的事,只会贻笑大方,影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形象。

2.随时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你要依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做法。常会有一些事,在这种场合下去做是无可厚非的,换一个场合就显得不协调。

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在家中常给妻子画眉,有人在皇上面前告了他。皇上问他是不是有这回事,张敞很坦然地回答说,夫妻之间,闺房之内,还有许多比画眉毛更过分的事,不是吗?

张敞的回答,噎得宣帝再没说第二句话。确实如此,丈夫在房里帮妻子画画眉毛,本是生活琐事,亦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换一个地方,变换一个角色,给妻子之外的女人去画眉就不对劲了。

3.要进入角色。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你准确地进入角色,把自己担当的角色尽心演好。假如你的角色是一个顾客,就应遵守顾客须知的条款;你的角色是一位老师,就要尽做老师的责任;你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就应尽学生的义务;你的角色是一位父亲,就应该尽到父亲的责任……依此类推,各种具体角色都有具体要求,都有它的道德标准,我们都应自觉地做到。

每个人都应演好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周围的人们和谐相处,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同类推荐
  • 涉世妙学(天书悟语)

    涉世妙学(天书悟语)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 智慧背囊: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

    智慧背囊: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

    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古老的传说中,利用智慧,会让一块石头会说话,现代生活中,拥有智慧,会让人处处柳暗花明,获得成功。
  • 心灵悟语

    心灵悟语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涉及生活,第二章描绘人格,第三章关于情感,第四章阐发处世,第五章论及工作,第六章休闲娱乐,第七章温馨家庭,第八章讨论成功。每章通过大约二十个故事展现人生哲理。
  • 女性领导者的魅力管理

    女性领导者的魅力管理

    本书探讨了女性领导者如何在两性关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位置、如何根据自身的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女性领导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究品位的时尚女人等等。
  • 哈佛家训全集

    哈佛家训全集

    《哈佛家训全集》抓住哈佛育人理念的根基与精髓,触及人生中最质朴的情感,以故事附加点评的方式,将哈佛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其中,令读者在平凡中感受人生的深刻与真谛。
热门推荐
  • 拆迁

    拆迁

    本书记录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于居住问题的困惑与探索,讲述了房价飞涨的内幕真相,全面曝光了开发商炒房的种种手段,并且一竿子捅开了官商联手牟利的种种细节。翻开《拆迁》,您将全面了解“高房价”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老师,请别过来

    老师,请别过来

    “啊,你别过来!”某知嘟起小嘴,“你不是说不碰我的吗?”“你要知道,碰和亲不是一个意思。”他却饶有趣味调戏道。她还是黄瓜大闺女,一个纯洁天真活泼可爱开朗的女孩,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的女孩,怎么就被爷爷给“卖”出去了?被踢出了自家门。而未婚夫刚好是新学校的班主任!一夜之间,自己和班主任同居了,天天被调戏。要记住,碰和亲是不一样的。
  • 菩萨蛮

    菩萨蛮

    真是冤家路窄呵,一出门就碰到这只大“甲鱼”,那就别怪她对他不客气了,谁让他害自己的姐姐深宫寂寞呢?要她做书僮不难,不过从今往后他可别想过安生日子了,不把他的甲鱼王府闹个鸡飞狗跳,她的名字就倒过来写!威风凛凛的常胜将军又如何,到最后还不是得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 快穿boss:魔尊大人,求轻宠

    快穿boss:魔尊大人,求轻宠

    作为一个刚上岗没几天的小孟婆,平时也就负责喂喂汤,送鬼过过桥,却没想到竟然被好友坑到一个小小的芥子里面,去维持世界和平?喵喵喵?姐姐是那么热爱和平的鬼吗?搞事情才是最终的目标好不好。然而...天不遂鬼愿....厉鬼大大、高冷学霸、妖娆影帝....都想好好“宠爱”她怎么办?逃婚?带球跑?nonono...这种庸俗套路才不干,说好的床上见,看谁“弄死”谁....哼哼!本文一对一,超级甜超级苏,欢迎入坑~
  • 明末大太监

    明末大太监

    98K可以用来狙杀满清摄政王多尔衮?R1895左轮手枪可以用来对付武林高手?坦克可以用来对付满清骑兵?练了《葵花宝典》可以得完璧之身?陈圆圆、柳如是、长平公主能嫁给太监?一切尽在本书之中,敬请期待!
  • 神医毒后太妖娆

    神医毒后太妖娆

    穿越之后的楚夕颜,为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开始奋力反抗、步步谋划,一一揭开萧家的秘密,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贴身婢女是前世的、重生后的楚夕颜……穿越撞上了重生,但这却并不是终点,因为还有隐藏的大boss出没……他说,与其命运被他人掌控,不如他来掌控别人的命运!可是,他却甘愿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她的手上,是生、是死,是荣华、是淡泊,都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待到云起雨落时

    待到云起雨落时

    单身女士林艾艾的穿越故事。林艾艾单身,净高160,体重110,短发,单眼皮。情感迟钝,总是在感情过去后才想到:哦,原来他喜欢我,他有女友了,唉,算了。没有后悔,何来后悔莫及。
  • 女保镖和她的人参相公

    女保镖和她的人参相公

    这是一本不太正经的穿越仙侠书……同是穿越,别人都是意外或者带着什么使命,她穿越是因为得罪了某傲娇人参?还是因为另有蹊跷?不管那么多,反正某人天天不服气,天天都在作死,同他各种作对。然而这被威胁折磨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谁也不能确定。漫漫长路,只能送苏盈溪一句话:孩子你可长点心吧。
  • 窗口边的情事

    窗口边的情事

    [花雨授权]这个呆女孩怎么老是误会他呢?亏他们还是同一天出生的青梅竹马。看到他书中夹了一张照片就帮他牵红线,拜托!照片中不止一个女孩好不好?他喜欢的可是后面那个呆呆女呀,可这会儿他还没来得及表白……
  • 末日:求生者

    末日:求生者

    这里是兰市郊外最有名的旅游点——蘅山,由于市政府的有力规划和保护,蘅山上下遍覆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烈日下依然有阵阵凉意迎面袭来。山道上,四个少年联袂而行,他们此次来的目的是为了寻宝,可是,他们无意间发现一个骇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关乎到地球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