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魏公(即韩琦)与范仲淹在军旅中的时间最长,名声卓着,人们敬仰,朝廷也依赖他们,所以天下人并称他们为“韩范”。当初,京师每年都要将一部分禁军派到边关守戍,但这些将士懦弱又不吃苦,西夏军队非常轻视他们,把他们称之为“东军”,而在边关征召来的士兵,强劲凶悍,善于战斗。所以,韩琦建议,增加士兵用以抗击西夏,减少屯戍的东军,将减少的东军用以充实京师的防卫。他又认为笼竿城位居交通要道,建议在此建立德顺军,用以掩护确保萧关、鸣沙两地的安全。他还建议在鄜州、延州、渭州等三州,各驻守兵三万。虽然各军分开镇守,但信息要相通。侦察西夏兵有所怠懈,便相继出兵,进行攻伐;破坏边界上的市场,屠灭其部落。还可以招收生活在横山一带的强悍之人,平定西夏设在横山的营垒。只要横山平定,西夏内地的兵士本来就软弱,必然不能抵抗我们的进攻,那么我们夺去西夏巢穴兴州、灵州等地,犹如在兔窝中捉兔一样手到擒拿。
这些章奏上报朝廷后,便被采纳。韩琦与范仲淹制定战略战术的决心更加坚定。赵元昊见不可抵御,就收敛兵士,不敢再侵犯宋朝的边塞。
原文:
韩魏公与公在兵间最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初,京师岁遣戍兵,脆懦不习劳苦,贼常轻之,目曰“东军”。而士兵劲悍善战,琦奏增士兵以抗贼,而稍减屯戍,内实京师。又以笼竿城据冲要,乞建为德顺军,以蔽萧关、鸣沙之道。又建请于鄜、延、渭三州,各以士兵三万为一军。军虽别屯,而耳目相通为一。视虏所不备,互出捣之,破其和市,屠其种落,因以招横山隳则平。夏兵素弱,必不能支我,下视兴灵,穴中兔耳。章既上,遂与范公定谋益坚。而元昊知不可敌,敛兵不敢近塞矣。(《东都事略》)
选自《范仲淹全集·言行拾遗事录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