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室里,一个女孩非常郁闷地诉说着自己心中的烦恼:
我今年读高三,现在为一件事非常烦恼。高三正是大家努力争取好成绩的时候,可是,最近以来,我却总是怕自己考试考好了。哪次如果考了一个好分数,我就心里特别担心,怕同学们的赞叹,更怕老师的表扬。每次考试前总是想:这次千万别考好了。前不久一次模拟考试,我又考了一个好分数,在班上女生中第一。老师非常高兴地表扬了我,说我进步非常大,还带头给我鼓掌。面对大家的掌声和羡慕的眼光,哎呀,我简直无地自容!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有人说我是考了一个好分数,怕下次保不住,所以才难受。我知道其实不是这样。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烦恼!在我接待的求询者中,中学生大都是因为考不好而烦恼,怎么这个女孩偏偏为自己考了好分数而烦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我们沟通的逐步深入,女孩说起了下面的一段故事:
我有一个同桌女孩,那是从高二时候开始的。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而且,她的学习比我好,经常是班里女生的第一名。我也就在前十名,最好也没有进入前三名。这样,在学习上她也给了我不少的帮助。每当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都是她给我仔细地讲解。在别人看来,简直成了我的辅导老师。我想不能让好朋友的心思白费了,得对得起好朋友的心血。有时候也想,难道我就不能追上她,超过她?于是,自己也就加倍地刻苦努力。
这样,到了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候,我的学习开始有了明显进步,慢慢地也不用同桌给我辅导了。最让我高兴的是,在期末的时候,我第一次成了班里女生的第一名。我当时没有顾上许多,只顾自己心里高兴,拿着试卷,掩饰不住地兴奋,一个劲儿地让同桌看我的试卷。稍微平静下来,我才发觉同桌的脸色很不好看。你怎么了?我莫名其妙地问。她没有理我,独自走出去了。这时,我才意识到,一直女生第一的同桌,这次到了第二名,是被我超过去的。
我找到了同桌,不知怎样说才好。她看到我说,你来找我干什么,第一名了,莫非还要我来辅导吗?我一下愣住了。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她怎么这样说话?这不是在讽刺我吗?
此后,又有两次考试我超过了她。这样,我就经常听到她的一些风凉话,甚至是一些刻薄话。比如,一面对我说什么“你真了不起,我是没法比了”,一面对别人又说什么“第一有什么好,不就是会拼命吗?”以致现在弄得只要她一开口,我就感觉是在嘲笑讽刺我。就是从这时开始,我就总是怕自己考试考好了。同学老师越是表扬我,我心里就越是担心和烦恼。可是,我又不能不努力学习。您说同桌总是这样嫉妒我,我该怎么办?
原来如此。面对这样一个故事,该给女孩怎样的心理帮助呢?稍作思量之后我说:“就算是同桌嫉妒你,为了避免嫉妒,你就不要好成绩了吗?”
“我不能不努力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女孩肯定地说。
“与教师一起思考”女孩的态度没错,面对嫉妒的最好办法是继续努力。我表示了对女孩态度的肯定。现在的问题是,女孩的同桌未必就是嫉妒,很大的成分不过是心里难受,说了点不妥当的话。
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总要寻求自我心理平衡。为了心理平衡,就会说一些似乎是贬低别人的话,其实是为了自我解嘲。比如,运动场上没有拿到好成绩的同学会说,咱是不和他们较劲,让给低年级小弟弟了,再说那奖品算什么。这似乎是嫉妒,其实不过是自我解嘲,是为了寻求自我平衡。在心理学上,这也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换个角度说,中学生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明明是自己占足了风光,掌声啊,鲜花啊,都归了自己,却听不得别人说点什么闲话,似乎自己风光了,别人就都该向自己致敬。这显然是青少年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
自我中心这个概念,最初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应该说,与儿童最初的毫无自我意识相比,他们形成自我中心倾向是一个进步。因为他们到底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了。但是,长大后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心理的健康发展就是一种阻碍了。它使人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清醒地认识事物,妨碍着人们相互真正意义的理解。由于独生代的成长经历,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要跨越自我中心,就需要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
用女孩便于理解的语言谈了上面的意思,我说:“由此说来,咱风光了,可不能光顾了自己风光,应该替同桌想想噢。”
“我确实有点光顾了我自己高兴,自己一高兴就忘了好朋友,刺伤了她的心。”女孩有所领悟地说,“其实,后来想想我也感觉她挺难受的,她说一些话也不单是嫉妒我,是她心里难受。”
“与教师一起思考”实践一再证实,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学生往往会有较好的领悟。此外,像女孩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领悟一点。人取得的任何成绩,当然关键都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这是内因。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任何人的任何成绩,又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离不开自身之外的很多很多的条件。佛学上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哲学上说,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都是这个意思。就学生的学习成绩说,不难想象,假如没有老师,没有同学,没有班集体,没有那么多教学的条件和设备,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自己,还怎么学习?那么多的因素不都是个人学习的助力吗?这,是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融化到血液里的东西。
与女孩交流了上面的意思,我最后说:“更何况,你的同桌给你提供过那么多直接而具体的帮助?由此说,自己取得了好成绩,不是该对同桌心怀深深地感恩吗?”
“我是有点只顾自己努力了。”女孩不无愧疚地说,“有一次,同桌和我讨论问题,我都有些不耐烦,忘记了人家对我的帮助。我有点心胸狭窄了。”
“这不是你的错。”我说,“我们都容易首先想到自己。重要的是时常地换个角度替别人想想,也就对别人有了较好地理解。有了理解,就会换了一种心态待别人。比如,你对同桌有了如上的理解,你就会对她心怀深深地同情,心怀深深地感恩,就会以更宽容的心来待她。逐渐地,同桌也会领悟到你的善意。你们还会是好朋友。好朋友自然要互相帮助,也应该互相赶超。两人不妨有言在先:我们来个公开竞争。这样,既是同桌好友,有是竞争对手。对手加朋友,不是更好吗?如此,你也就不用再怕考试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