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走的时候,山大王问小伙子:“你看上我这里什么东西了,我都给你。”小伙子说:“我啥都没看上,就看上那个红楼上的人了。”
山大王说:“哎呀,叫你不去你偏去。你看上我的丫头,就把祸惹上了。我手下有三员大将,都看上我的丫头。你能斗得过他们,丫头你就领去;斗不过算你没福,我也没办法。”
晚上,小伙和那三员大将斗法。半夜里,那三个大将把头割下来,放在桌上跳舞。这时,丫头来了,拿纸剪了三个驴头,也放在桌上。把那三个头提上扔到狗圈里喂了狗了。三个熊②跳完舞,把头装上,都变成驴了。
二一天早起,小伙子见了山大王说:“三个大将斗不过我,我该娶你的丫头。”
“你要我的丫头,我丫头还不同意呢。”
把丫头叫上来,一问,丫头满口同意。就陪上了几群羊,几箱子金银财宝,一路上吹吹打打送回家,成了婚。
丫头人长得俊俏,心也好。到了婆家,比这个小伙子还孝顺。一家子过得安安稳稳,欢欢乐乐。二一年就生下个胖娃娃,方头胖脸,眉清目秀。
媳妇是个神仙,啥都能干,谁家没有房子,她就用纸给剪上一个,拿气一吹就成了真房子;谁家没有钱了拿纸叠上一个,气一吹就成了银子。左邻右舍都说:“小伙子孝顺有了报应。”
几年的日子过下来,这一家子成了这一片地方上的恩人。
可是,那三个变成驴的大将不愿意,眼看着自家的女人成了人家的婆姨,就联手整治③她。今天家里少了一只羊,明天烟囱不冒烟了,后个水缸里全漂着驴粪蛋蛋。反正不让你过一天安稳日子。这天,三个熊一齐来了,要连小伙打呢,媳妇出来骂着:“你个没长尾巴的毛驴子,没事情山上吃草去!”
三个熊也不尿视④,上去把小伙打倒,进了房子,把他老娘一背一阵风跑了。
小伙子醒来,老娘没有了,就去找,到了山里头,一年两年不见回来。媳妇在门口天天等,等着等着就变成了一块白石头。
可不是,远近的山都是黑石头,独独这里长出个白石头。
你说怪不怪!小时候,每人把它当神敬。石头像个房子一样大,周周正正。现在夏天上山玩的人多,又不知道这个故事,这个上去踩一踩,那个沟子坐一坐。石头生气了,不停地往地下缩,现在只剩下个白尖尖。
讲述:杜秀珍 采录:卢华英
注释:
①贼大鬼:当地方言,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
②熊:当地詈语,指驴头,有蔑视意。
③整治:当地方言,同收拾。
④尿视:当地方言,即不理睬,不理会,贬义。
附记:
白石头位于哈密市白石头乡境内的天山北麓草地坡,距白石头村东北两公里,系石英石,约一米见方,故名。周围草原,为夏季避暑胜地。
回城
哈密王选好地方要修城,按当时的习惯,修城前要挂红。
一日,人们用绳子捆了一个很高的杆子,将红挂起来。结果刚挂起来,就飞来一只老鹰把红一嘴叼上就飞跑了。叼跑了红可是个不好的兆头。人们一下慌成一团,哈密王大喊一声:“不要慌,赶快给我追,它把红扔在哪,就把城修在哪。”
于是人们紧尻子撵。老鹰叼着红,飞呀飞呀,飞到二道城落下了。眼看着要把红撂下,人们跟着撵到这,老鹰又飞起来了,飞到现在三道城这地方又落下了。眼见要把红撂下,人们撵到这,老鹰又飞起来了。结果老鹰飞了一大圈,最后还是飞回原来的地方,落在高杆上不走了。人们跟着老鹰跑了一大圈子,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回来了,就没事了,城还得修。人们就围着老鹰吹吹打打,跳了一天一夜的舞,就动工在这修了城。
老鹰将红叼走了,又叼回来了,修的这城,就取名叫“回城”。老鹰叼红落过的地方,分别修了两座小城:一个叫“二道城”,一个叫“三道城”。
讲述:张永成 采录:郭晓东张廷国李建中附记:回城位于哈密市西南郊区,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是哈密蒙古王的王宫。第一代哈密回王额贝都拉归顺清朝后,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此城,王府建于城内。同治年间战乱遭毁,末代回王上台得到恢复。1931年在战乱中被焚。回城一直为哈密回王府所在地。
楼房沟
从前,从口里上来了两个淘金子的人,一个叫张老大,一个叫王老二。当地人把外地来淘金子的人叫作金客子。据说,这两个金客子本来是要去阿尔泰山的,他们在老家的时候就听说西域有个阿尔泰山,那里金子多,说是有时候骆驼尿一泡尿都能冲出一块马蹄金来。他们过了星星峡,迷了路,后来找着了一座山,以为是阿尔泰山,就沿着大山的北坡一直走,就到了巴尔库尔。两个金客子走过了沙山子,有一股泉水从山上流淌下来,他们就坐在泉水边吃了些干粮,喝了些水。这时候云退天晴,王老二年轻眼尖,朝西北边一望,发现北边的山腰里有一排排的楼房。他就对张老大说:“大哥,那座山腰里好像有楼房,我们到那里去投宿一夜再走。”张老大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看不真切,听说有楼房,就同意过去投宿。
两个金客子走到山脚下,才发现山腰里并没有楼房,有的只是一座远看像楼房的大山。王老二为看错了目标懊恼,主张赶到别处去。张老大却说:“不忙。我们两个初来乍到,摸不着门道,却把一座山看成了楼房,这说不定是神明点化,暗示我们,这里就有金子。我们在这里住上一夜,就地挖掘,有了东西,算是我们走运,万一没有东西,我们再去别的地方也不晚。”
当下,王老二同意了张老大的主张,就地儿拢些干草,拉开行李睡了一夜。第二天就在他们拉行李的地方,从东往西,挖开了一个三尺宽、十丈长的地槽,一点一点往下挖掘。对于金客子来说,三尺宽十丈长的金井,规模不算太大,可是由两个人来挖掘,每天能掘进一两寸也很不容易。经过两个月的挖掘,井深已有两丈了,还不见有一点金子的迹象。王老二开始有点不耐烦了,露言露语地埋怨张老大,不该在这没有名堂的地方白费力。张老大的心也被说活了,就说:“咱们最后再挖一寸深,如果还不出货,就另做打算。”
话音未落,张老大一头刨出了一块马蹄子大的金疙瘩,接着往深里又刨了一镢头,又得到了一块马蹄金。两个金客子咥了实货①,心就穷②了起来,不顾昼夜地把金坑子往深里挖,往大里旋。可是挖了十多天,再没有出现一点金渣渣。这时候,他们明白了:这马蹄金并不是地里头生长出来的,而是什么人埋在这里的。是他们发了横财,并不是淘出的金子。
两个金客子,得到了两块马蹄金,平均分割,一人一块,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是张老大并不想平分,他有他的理由:要到楼房沟来,是他的主张;要在楼房沟开凿金井,也是他的主张;在王老二主张要半途而废的时候,坚持挖掘还是他的主张———没有他张老大就不会有这两块马蹄金———平分不公平。所以,当王老二提出要平分金子的时候,张老大就说:“兄弟,话说到实处好听,皮袄穿上隔风。如果不是大哥我主意正,现在你恐怕连一个金子渣渣也得不到。”
王老二说:“你说咋分法?”
张老大说:“给你半块都算多了。”
王老二说:“意外中拾了东西,见一面还要分一半呢。这是咱俩搭伙求财的,这么分配不公平。”
王老二说着就要动手从张老大手里抢金子。
张老大一闪身子,只听扑通一声,井底一声响亮,张老大失声说:“哎呀,金子掉到井里去了!”
王老二一听说金子掉到井里去了,就一个蹦子跳下井去捡金子。而张老大顺手就搬起一块石头,朝井下砸下去,不偏不倚砸在了王老二的脑袋上,王老二当下就跌倒了。
原来张老大早有预谋,扔下井去的不是金子,而是石头。他砸死了王老二,自己独吞了两块马蹄金,就回老家去了。
又过了好多年,口里上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要寻找一个叫楼房沟的地方。当地人谁也不晓得楼房沟在哪里。这个年轻人就自我介绍说:“我姓张,是张老大的孙子。当年我爷爷和他的结拜兄弟王老二,来到楼房沟淘金子。王二爷害急病死在了矿井里。我这一次来是为王二爷收尸来了。”
当地人才想起北山上,有一个山沟里有像楼房的大山,就把张老大的孙子指引到那里去了。
张老大的孙子来到这个像楼房的大山跟前,果然有一个三尺宽、十丈长的矿井。矿井里果然有一具尸骨。不过尸骨的头盖骨是破碎的。年轻人想到爷爷说的“要不把王二爷的骨殖收回老家来厚葬了,我睡不好觉”的话,心里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而从此,这个山沟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楼房沟。
讲述:王存财 采录:许学诚
注释:
①咥实货: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②心穷:即贪心不足。比如:当官的一旦贪污成习惯,就心穷无底,恨不得把银行的金库都要搬到自己的家里才能过瘾。
八大石
原先庙儿沟沟口前头有个大道观,道观里供的是三清神仙,里面住着两个道士。庙儿沟这个地方,那时节热闹得很,人来人往上香求神。但是这个熊地方,没水没粮,吃水要爬到山上去挖雪背冰,来来回回几十里路,水贵如油;又没粮吃,全靠香火钱到哈密打粮。
这天从内地来了个和尚,到了这里就住下不走了。这个和尚穿得破破烂烂,一身的牛皮癣,没事情就在道观口挠痒痒,对来的人谁也不理视①,自顾自;也不吃不喝,人家都说他吃风喝露。
这天背水的人没回来。派人去找,找不到,说是摔到山底下摔死了。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去背水了。两个道士没办法,做了个大法事求神仙帮忙,吹吹打打十来天,也没请来一个神仙,把两个道士急得没办法。来的人看到道士不灵,连香火钱都不给了。两个道士急得没手逗②,再这样下去道观里头连吃的都成问题了。正急呢,那个脏和尚发话了:“这么小的事情也做不成,白守着这么大的道观。”
两个道士正气着呢:“你这个脏东西,话还大得不行,你有本事随便请下哪一路神仙,我们的三清殿也不供三清了,我们就剃了头随你当和尚吧。”
这个和尚说:“你说的当真?真发了这么大的血誓?”“当真!”
“好吧,看我请。”
和尚在地上画了圈,念念有词,一下子请来了八位神仙。哪八位?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铁拐李、张果老等八仙。八个神仙来了说:“你这个癞子,没事情叫我们来干啥?”
“你们这两个徒弟没本事,要随我当和尚呢。”“啥事情就要当和尚呢?”
八仙回过身问两个道士,道士早吓得沟子松松的,心里毛毛地说:“报告仙人,我们没用处,请不到诸位大神仙,只有求这个大师了。”“好吧,好吧,想干什么就说吧。”
“哪里有什么要求,只要给点水,能种上粮食就行。”“这好办。”铁拐李拿他的铁拐往地上一捣,就出了一个泉眼,泉水咕嘟咕嘟朝外冒。又拿铁拐在地上一划,一道渠就成了。韩湘子拿笛子一吹,遍地花开草长。
把两个道士高兴得不得了。祖师爷来了,要待承一下,骑上毛驴上了哈密。这时节正是杏子熟的时候,不一阵子,提了一筐杏子来了。几个仙人,就喜欢吃个杏子,三下五除二吃了个筐底朝天,核子吐了满地都是,转身云游四海去了。这里就剩下他们从山上搬来当凳子的八大块石头和一地杏核子。没几年,杏核子长成杏林。两个道士不敢违背誓言,剃了头,随和尚出家了,三清殿成了大雄宝殿。
民国时期,这个庙还在,灵验得很。后来马仲英来了,拆了庙修了碉堡。尕司令得罪了菩萨,哪里能称王称霸?就是在哈密也称不了王了。
当年八大仙人当凳子的八块石头,就是现在的八大石。杏树林就在现在的庙儿沟。每当杏子熟了,哈密的人都喜欢到庙儿沟去吃杏子避暑呢。
讲述:黄素梅 采录:韩爱荣郭晓东
注释:
①理视:理睬。
②没手逗:没办法。
吴家庄子
巴里坤县城以西三十公里的山边子上,有一个小庄园,这就是吴家庄子。庄子的后边有两座圆圆的土山包,贴在身后大山的胸膛上,就像是一对高耸的大纽纽。纽纽是当地方言,就是奶头。在这奶头山包的中间,有一股泉水源源不断地流淌而下,灌溉庄前庄后的土地。这里的风水好就好在娘的奶头就是专门用来养活娃娃的,泉水就是奶水。这里的水好,土也好,水能流到哪里,哪里就能长出草来养牲畜,就能开出地来种庄稼,用不了几年工夫,这吴家人就牛羊满圈粮满仓了。人说,这吴家庄子的人要不是皇亲国戚哪能占据这么好的风水宝地?
其实,据传说,这吴家庄子的吴姓人家,确实就是臭名昭著的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的嫡亲后代。他们是清朝时候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的,至于确切是哪个年代,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可是,他们确信无疑,这个家族就是驸马吴应熊的后代。他们原来是有家谱的,可惜家谱被后人烧香的时候,说是不小心点燃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