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06600000094

第94章 尾声 “维稳”:“灾后重建”的开始(1)

“救市”举措密如雨

“造假、违法、欺诈,圈钱、减持、增发。股指直下,小散户在挣扎。”面对灾难性的下跌,市场始终有一种“理想主义”式的声音,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但不要忘了,我们的股市本来就是人为建立起来的,并非市场经济自然产生的,而我们的市场经济也是从计划经济改革而来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即便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政府也不会任凭股灾肆虐,美国已用行政干预来进行“救市”,甚至动用3000亿美元来救“两房”,以渡过难关。我们为什么不应该救市?

专家中总有一些人犯教条主义的毛病,这种毛病,老百姓称之为“书呆子”。在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时,“书呆子”们自然就染上了盲目崇拜市场经济的倾向,这或多或少影响了管理层,所以管理层嘴上一直挂着“政府不救市”的叨咕,可从2008年1月末出台的政策上看,就已经偏向于救市了。

“救市”的第一项手段就是放宽资金入市渠道。2008年1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向券商业界征询了大半年之久的《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暂行)》(征求意见稿)。这表明,在2004年被叫停的个人委托理财业务将正式解冻,并“有法可依”。实际上2003年底颁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已针对机构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发放了“通行证”。上述试行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个客户的资产净值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但券商们普遍认为这个门槛太低。

委托理财看似交给专家理财,而专家一旦以差价为目的,其风险与市场的风险是相匹配的。当基金券商的羊群效应显现时,委托理财与市场的风险一致,只能加剧动荡,根本无助于救市。

接下来一个放宽资金入市的渠道,就是大放基金出笼。2008年春节后,证监会放行两只新型封闭式基金,市场闻讯大喜,以为来了“解放军”,上证指数大涨8.13%。春节后第一个交易周的周末,证监会再放行两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市场闻讯略喜,上证指数上涨3.64%。到了2月下旬,证监会再放两只股票型基金,市场已认识到所谓发行基金救市,都是“梁山军师--吴用”,市场闻讯反而大跌4.07%。用发放新基金来“救市”已完全不可能了,人们对此感到“审美疲劳”。2008年年初的三个月来,证监会已先后批准18只偏股型基金发行。从理论上讲,18只新基金就能为市场带来1500亿元资金,可半年下来,批了50多只基金,募集到的资金总共才800多亿元,还赶不上2007年一天的募集量。

新基金建仓时可能会让股市涨一涨,可建仓后,它就能成为奔逃的羊,跟上其他的“基金羊”,扩大羊群效应。基金不能赢利,比谁亏损得少,也没人炒基金经理的鱿鱼,基民们只好用脚投票。从2008年3月中旬开始,股票型基金的赎回开始放大,已经出现巨额赎回的现象。“从上周四开始,我们的基金一天比一天赎回得厉害,一天赎回的规模已经达到8亿元。”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职员在3月19日向媒体透露。另有一家基金透露,他们一天的赎回量已达到15亿元。大多数基金公司在暴跌中都出现了几亿到十几亿的净赎回。“我觉得申购减少比赎回增加更加令人担心,因为赎回代表着投资者对市场的失望,但不申购却代表着投资者对基金的忧心。”一位基金经理道。

放宽了资金入市渠道,可市场还是毫无起色,股灾越来越严重。这是对管理层赋予券商、基金以“长期投资”性质的无情嘲弄。管理层终于意识到,面对进入市场的“大小非”,所有的投资者都将成为小散户,稳定市场的力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下去可不行,还是把门关了吧。可关门有违法律,说好了让“大小非”进场的,人家也买了“入场券”(对价),咋好关门?

2008年4月20日深夜,证监会把出售量高于总股本1%的“大小非”赶到大宗交易系统去了。这一政策被市场普遍认为是“救市”之举。受此政策影响,4月21日上证指数大幅高开211点,高开幅度达6.8%,成交量在两分钟内迅速放大至8.3亿股,随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高开低走,一路下挫。22日,沪市跌穿3000点,跌到2990点才出现报复性反弹。无疑,这种加速下跌宣告了“指导意见”救市的失败。为什么失败?一直在市场上以老大自居,现在自我感觉沦为“散户”的基金太恐惧了,保命为上,现金为王。从资金统计来看,机构的资金仍然净流出,也就是说,基金们仍然在“群羊狂奔”。

这还不行?那只有“我以我血溅股市”,我自己“割肉”吧。两天后,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税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印花税税率,由3‰调低至1‰,也就是说恢复“5·30”以前的印花税税率。说割肉实在算不上,只是把刚刚大张的嘴恢复到原来张小一点。看到这一举措,股民们像食肉族似的奔走相告:“肉来啦,肉来啦!”股市为之一片沸腾。其实这哪是吐出肉来呀,只是管理层说我目前吃饱了,暂时没有食欲而已。据统计,2007年投资者“贡献”的印花税高达2005亿元,远高于同期上市公司1800亿左右的分红总额;2008年一季度,印花税又收掉597亿元,而上市公司分红总额才500亿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分红还不够上缴印花税的。股民没拿到一分钱,反而给国家贡献了许多钱。

“印花税防线”崩溃之后,管理层可真急了。“维稳”就成为证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卫”市场,监管部门左右开弓猛打“组合拳”,救市举措雨点般落下来。

第一拳:讲政治。“讲政治,顾大局”成为管理层对机构投资者的第一要求,以此对基金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明确要求机构投资者要“讲政治”。这让我们想起股份制改造初期,深圳号召党员干部带头买股票。可股市发展至今,再要用政治来影响人们的买卖行为,恐??效果不佳。基金们体会到政治的重要性,恐怕是来自于人身安全。当一些阳光私募基金办公室受到基民们的冲击,投资人发泄对基金投资的不满时,基金经理们才感叹道:“现在终于认识到维稳的重要性了。”

第二拳:限制基金公司高管在奥运会前出境。一位基金高管因公要到海外培训,当场遭到监管部门的否决。甚至基金公司高管的年假要到海外去休都被限制,监管部门要求他们“国内游”。有合资基金公司高管称,在“维稳”的要求下,他们与海外股东的交流、沟通,也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

第三拳:监管部门要求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规范投资理念。2008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对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的“工作指引”,规定券商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持股锁定期长达5年,以避免短期投资套利、鼓励战略投资和长期投资,确保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相对稳定。一位基金公司高管道:“我们公司的基金仓位一直比较高,没有抛,监管部门还表扬了我们的‘大局观’。”逃得慢的,视为忠臣。

第四拳:加快上市公司治理步伐。2008年6月23日证监会召开系统视频会议,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要求上市公司开展高管培训、处查自纠,各证监局开展专项检查,“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高回报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上市公司。”范福春指出,将加大对大股东违法占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查处,防止反弹,切实保障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人甚至提出鼓励上市公司高额分红,以此来诱惑“大小非”,使他们舍不得抛股票。2008年6月25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发布公告,对2008年11月底未完成整改事项的上市公司,将不再受理其股权激励及再融资申请。这就意味着想再融资,必须搞好上市公司的治理。

第五拳:把“大小非”抛股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2008年7月21日,证监会宣布,从即日起,“大小非”减持情况将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网站上进行定期披露。这是把减持超过总股本1%的“大小非”赶到大宗交易系统之后的又一措施,大有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的意思。在这个市场中,人人喊打是没用的,重要的是打得过打不过。

“组合拳”打过了,事实证明,拳拳走空,打不过。2008年7月18日是个全流通时代值得“纪念”的日子。上证指数盘中跌到2665点,正式超过越南股市的跌幅,“荣登”全球跌幅榜首位,成为全球2008年上半年最差的市场。半年两市市值缩水14.66万亿,而这半年全国的GDP为13.0619万亿。全国人民半年辛勤创造的产值,还没有半年来证券资产的损失多,这就是市场给予管理层政策救市的回应。

“维稳”:股市的政治

“中国股市是个特殊的资本市场,它的参与者主要是中小散户。要用全球最大跌幅来宣告中国人民的‘忍辱负重’?还是用吞噬了整个华夏大地GDP的市值蒸发,再创造一个‘勒紧裤腰带’的精神帝国?这些应该都不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一位券商经理怨天尤人道。这位市场人士说出的是所有股民的心声,大家对股市心里积怨日深。

其实股市发展到上亿股民的规模,其本身就是社会,股市出现大问题,本身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状况,管理层比谁都着急。原本以前“印花税”等利好足以让股市企稳回升,可当“印花税防线”被彻底击溃、“组合拳”拳拳打空时,管理层有些黔驴技穷了。此时此刻,得使出最具中国特色的独门绝技:强大的舆论攻势。

2008年6月22日,证监会召开党委会议强调,在股市震荡向下,投资者信心受挫的背景下,近期须做好四方面部署,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会议召开的当天,证监会网站便迅速挂出了《中国证监会党委学习贯彻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一文,供全国股民学习。在证监会四方面部署中,维护稳定成为第一位,尚福林给出了维护稳定的四条措施:“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市的内在稳定机制。”

随后由证监会网站全面吹响舆论攻势的号角,网站在2008年6月22日、23日连续两天刊出高官维稳言论,随即各媒体紧紧跟上。2008年7月1日,新华社发表“救市檄文”:《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以下简称“通信”)。老股民还记得,新华社上一篇针对股市的“檄文”是16年前发的。那是在1992年9月27日,标题为《关于股市的通信》。不过16年前的檄文是针对暴涨的“讨伐檄文”,而这次檄文却是针对暴跌的,针对市场上弥漫着极度的恐慌绝望情绪的。

“‘通信’主要论点是‘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却又‘吝啬’地宣布‘但不能依赖短期政策救市’。这不是废话连篇嘛。”股民道。“信任危机现在是市场最大的问题。这不是靠一篇文章换一个‘类似’的题目就能糊弄了事的。”业内人士道。“‘通信’最多是表达一个意愿,可能没有实际性的意义。”中国社科院金融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道。从市场各方的反应看,新华社的“檄文”效果已大不如前了。股民如今很实在,靠口头救市已毫不心动,这或许也是市场走向成熟、股民走向成熟的一大标志。

“通信”发表后不久,证监会主席范福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拒绝对股市的点位发表评论时说:“你可以去看看前两天新华社的文章。”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肯定,“通信”的观点代表了管理层的意思。“檄文”发表的当天,上证指数以平盘报收,微涨0.13点。股民讥笑曰:“这是零和游戏。”而大盘股中国平安,接替上日跌停的招商银行,担当跌停领头羊。市场对“救市檄文”的麻木反应,恐怕是管理层没有料到的,这在中国股市里还是第一次。不过无论怎样,新华社这篇文章,对市场多少有些“救苦于危难之中”的意味,对投资者来说,也可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新华社“通信”发表13天后,即7月14日,《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为主旨的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是:《有序调节融资节奏》、《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内在稳定机制》。不难发现,这四篇文章就是尚福林“维稳”的四项措施。在四文之后,附加了《稳定力量从哪来》的言论,明确指出:“‘制度救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话虽不错,的确长期的制度比短期的政策重要,可此时的股民已深陷绝望之中,哪有什么“长期”,股市又轮回到了“救命还是治病”的怪圈里。

7月17日,新华社再发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股市长期向好基础未改》和《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出炉,价值投资值得期待》两篇文章,7月18日又发《让股市发现资产的真正价格》的评论文章,新华社在16天里已连发“四道金牌”。据新华社副总编吴锦才透露,在“通信”出台的前几天,他还签发了一篇《A股已到战略建仓点》的稿子,当时上证指数在2700点。

那些密集的舆论攻势,犹如机枪狂扫,却依然没把股市的空头扫趴下。有人对管理层只靠媒体攻势,不发一兵一卒的“虚拟救市”大为不满。2008年7月16日,深圳证交所网站刊登了一份《2007年证券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况报告》(简称《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2007年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情况,并尖锐地指出:“行政监管承载过重”,市场已经“不堪重负”。《报告》一出,股民拍手称快,立即被诸多网站转载,市场指责管理层之声响成一片。

《报告》对证监会提出了直接的批评:“在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证监会监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张,包括行业准入、业务审批、发行审查、上市监管、违法查究、风险处置、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等。”“证监会还享受相当独立的立法权和规则制定权,并监督和指导交易所业务规则的制定。除此之外,证监会还承担着市场发展、平抑股市、‘托市救市’等特殊职责。正因为行政权力对证券市场的全面干预,不仅使上市公司成为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也造就了现有股市文化和种种负面的股市行为。”《报告》最后得出结论:监管机构对市场的干预无限扩张,超出了行政力量应该调控的范围、层次和力度,不仅没有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反而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一句话,管理层权力越来越大,却没干好。

同类推荐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 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服务外包的现状和特点,在总结当前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举措。本书从服务外包的概述入手,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现状和特点、中国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地、中国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和投资促进,并分析总结了主要外包承接国的政策环境和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举措。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本从宏观上加深对服务外包认识、学习和掌握服务外包、开拓发展服务外包思路的实用性图书。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本书借助低碳转型的强大压力和动力,探讨了新形势下四川的产业发展战略。本书共分8章,其中第一章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第二章四川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考,第三章四川能源的低碳发展战略,第四章四川农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五章四川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六章四川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七章四川服务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第八章四川交通的低碳发展战略。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热门推荐
  • 公主今天又开玩笑了

    公主今天又开玩笑了

    千笙是深宫中的公主。沂符歇是江湖中的剑士。一点点小小的改变,两人越走越近……
  • 神豪就应逍遥自在

    神豪就应逍遥自在

    一不小心就开启了全能模式,赚钱跟玩儿似的。那就尝试着做个游戏人间的闲散土豪吧!(本书轻松幽默,走日常流,是您休闲解闷的必备良药)
  • exo娱乐圈女王

    exo娱乐圈女王

    “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我侧耳倾听听我听不到的你……”
  • 再见伊甸园

    再见伊甸园

    公元8379年,农历八月十五,本该是团圆的日子,可这满目疮痍的地球任谁也没有这种奢望。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近万年,科技高度发达,而随着这科技文明的进步,最后一点点人性也磨灭了。飓风,雷暴,干旱,洪水,喷发的火山,还有那满是尸骸的垃圾海洋,往日的生机不在,人类的肆意妄为和无情核战争摧毁了一切。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不得不在人类联合政府修建的地下城内勉强维生。而作为最后的希望,一场拯救地球的计划也实施开来……
  • 破茧之年

    破茧之年

    一个各方面还不差的女人,她是如何坚持到废柴到三十岁的年纪的?梦中人,这次你会给我最终的启示吗?
  • 蛰龙变

    蛰龙变

    少年龙毅,神龙后人,真龙之血觉醒,一部《化龙诀》炼化人体三百六十穴位、十二大筋脉,成就真龙之身。
  • 家里住着一只非人类

    家里住着一只非人类

    一位少年家里住着一只非人类,从那之后,那位少年和那位的搞笑、有趣、悲伤等故事从此刻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我本慈悲

    网游之我本慈悲

    为起点网游文中的女人们平反,暴力奶妈成长史,女人的网游事业也可以很精彩
  • 雷电大道

    雷电大道

    青年张齐意外被雷电劈中,穿越后发现自己有了操控雷电的能力,凭借着雷电之力,张齐一步步走向巅峰。或许张齐也希望自己的未来能有这般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