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开心的话,说开心
先找回说“不”的勇气了,咱再说说这说“不”的技术。
其实,不开心的话,也能说得让人开心。别人对于你拒绝的事,并不是在理智上接受不了,而是在情绪上接受不了。所以,能够化解对方的“抵触”情绪,或者制造出新的、好的情绪,才是说“不”的关键。
畏惧情绪,鼓励地说
妈妈,我怎么都穿不好,你来帮我。
亲,我明儿要去面试,好紧张啊,你陪我去吧。
领导,我们开培训会议需要占用公司的会议室,得跟行政部打招呼,您帮我去说一下吧。
有些时候,这些事情本来是应该属于他们自己去承担的。你帮助他们承担,他们便永远无法成长。
还有一些时候,你也有事情要做,帮助别人去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没做好。
这些时候,面对他们期待的求助眼神,你需要:鼓励地说“不”。
◎ 不抛弃,不放弃
不要说“这点事情你怎么都做不好”,激将法对于自信心匮乏、承受能力弱的人来说,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温暖的鼓励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情况。
◎ 拿出你的信任
拿出你的信任,告诉他,“你没问题”。这会让他变得有力起来。你可以提供数据、摆事实,让他明白,这件事情他可以自己完成。你也可以让他看到,你手头的工作进度情况,让他了解你的确分身无术。当然,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建议,让他对完成工作变得更有信心。
“愤怒”情绪,晾晾再说
有些人的性格是“一定要按照我说的来的”。一旦有人不按照他们的意思办,他们就会非常愤怒。他们可能是你的同事、伙伴,甚至是领导、长辈、父母。对于此类人士,跟他们“对着干”,只能让他们的情绪升级。
面对这类人的强势要求,你可以:
◎ 先晾一晾
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的情绪爆发,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钟,就如暴风雨来临一般。这些冲动的情绪需要的能量非常大,你只要在爆发初期最关键的12秒,不点燃它,一般都会自动平息,至少也会大大减弱。
所以,坚持住这12秒,很关键。不要激化他们的情绪,不对他们的人格进行攻击。等暴风雨过去之后,他们自然不会不了了之,你再适时地拿出提案。
◎ 再给选择
情绪风暴过去了,还是需要给出方案的。如果我们想拒绝一份加班的请求,我们需要在讲明自己当下状况的同时,提出如何按时完成工作的其他方法。
如果同事说,今天下班前,我需要你提供一个数据。而你的确无法做好,你可以说:“你看,这是今天领导交代给我的事,你要的数据,我没有现成的资料,需要一些时间。要不咱们问问领导,是否可以让你这边晚点交报告,这样我明天一早做好了给你。实在不行,让领导帮咱们协调资源?”
说“不”,不是置之不理,同样要推动事情的发展。
跟情绪激动的人说不,特别需要讲究时机。该出手的时候,把握时机,绝对不能拖泥带水;时机不成熟、场合不合适的时候,又一定要沉得住气,按下暂停键,稍后再议。人在情绪状态好的时候,以及没有伤及自身利益的环境中,都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对抗的情绪,认同地说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开展的一项实验表明:不当的指责对职业人际关系危害极大,是工作冲突的主要成因。超过了猜疑、性格不合以及权力斗争。当我们需要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如果以“你怎么能这样”开头,会引发出很多的对抗情绪。
在工作中,跨部门、竞争对手之间,由于职业和利益的问题,也会存在天然的“对抗”成分。
当对抗的情绪出现时,你需要求同地说“不”。
卡耐基曾经告诫人们:“与人交谈时,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先讨论双方不一致的问题,而要先强调并且反复强调双方一致的问题,别去贬损对方的观点。”
当观点不一致、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在说“不”之前,需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立场。之后,再真诚地与之交换意见,找到双赢的可行方案。
一位哲人说过:“我们只有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错误,用相反的方法去对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对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会觉得自己好,而别人是有问题的。所以,在说“不”之前,我们应该放下自己,首先以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体会要拒绝的人和事情,是否有他们存在的道理。在组织中,特别是在和领导以及跨部门沟通中,如果我们都能够放下自己、换位思考,认同彼此说“不”也就变得简单了。
自卑的情绪,婉转地说
美国心理学家罗宾森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很有启示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会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这不是因为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所以,对于那些很“爱面子”的人来说,一定要婉转地说 “不”。
婉转地说“不”,意味着关注对方的“面子”、“情绪”和“自尊心”,也同时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注意时机、场合,甚至可以给对方找个台阶下。在绝大多数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面前,关注感受,远远比关注对错,更能让我们把事情顺利地推向期待的结果。
兴头上的情绪,缓缓再说
80后新郎官新婚大喜,想自己开着奔驰跑车去接新娘子,帅气又拉风。没成想,老爸老妈极力反对。
这怎么行呢?不安全,不能这么做。
你才拿了几天驾照,应该等熟悉了再自己开。
婚车是租用的,车况不熟悉,不能自己开。
新郎官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憋了一肚子的气。大喜的事,却少了个大喜的心情。
在别人兴头上的时候,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缓缓再说。
从想开跑车到真的开上了跑车,还差十万八千里呢。干吗非在第一时间,给人家下个死亡通知书啊。
你可以让他先挑挑车,挑来挑去,再慢慢渗透。
你也可以先不置可否,等兴奋劲过了,时不时念叨两句。
拒绝,不一定都是“快递”,也可以“平邮”。
侵犯你的,直接说“不”
对于明显侵犯自己的权益、触碰自己底线和原则的事情,要敢于直接说“不”。
当然,说不并非“捶胸顿足”、“激情澎湃”,平和而坚定的表达、严肃的表情、坚定的肢体语言,或者无声的“沉默”,都能有效地传递出拒绝的力量。
无法拒绝的,创造性地说
有些时候,局势太复杂,又身不由己,说“不”,就得挑战智慧了。
电视剧《甄嬛传》里有个特别“惊心”的场面。
准噶尔王摩格由于垂涎甄嬛的美貌,向皇帝提出要与甄嬛和亲,否则就打仗。此时皇帝盛怒,一方面被外敌觊觎自己的王妃,一方面又怀疑甄嬛与亲弟弟恭亲王的私情。于是,皇帝做了个局,要考察甄嬛和恭亲王。他把甄嬛叫来寝殿,跟她说,“我要把你送去准噶尔和亲了”。此时,恭亲王由于深爱甄嬛,救人心切,竟然私闯寝殿,求皇帝让自己出征,攻打准噶尔,希望皇帝不要把甄嬛送出去和亲。
场面一度极其混乱。
此时的甄嬛,既想对和亲说“不”,又想对恭亲王说“不”,让他不要鲁莽行事,要懂得保全自己。
可是,一个是自己的心爱之人,一个是自己的老公(自己的老公又是皇上),这三人都在呢,怎么说啊?
甄嬛有办法,她念了一首词,跟皇帝拜别: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声情并茂的拜别,一石二鸟。一方面,唤起了皇帝对她的夫妻之情和怜惜之情,这种爱的情感,胜过了嫉妒和愤怒,皇上怎能忍心把她拱手让人。另一方面,又是在暗示恭亲王,“我的身份和角色是王妃啊,前面这位可是我郎君啊,他是皇上啊,你可不要轻举妄动啊”。
一首词,说了两个“不”,难怪甄嬛红遍了大街小巷。
事实证明,不开心的事,也可以让人开心地接受。只要你在自己的底线和他人的尊严之间,勇敢地“站”出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