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第一步:透视对方的外在特征
从外貌能够看出什么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光从外表去评价一个人。要想从整体上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就要综合了解他的性格、言行、人品等诸多方面,然后才能得出相对公正的评价。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仅仅从一个人的外貌上还不足以发掘出所有的这些特质。
但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外貌与其性格习性还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童话故事里,恶人的形象总是精瘦精瘦的,长着鹰钩鼻子,目光阴险;而主人公和受到读者喜欢的角色总是身材小巧,有胖胖的、圆圆的脸,眼神清澈。当我们想到圣诞老人时,脑中浮现的是一个胖胖的老爷爷的形象,他温厚、慈爱,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如果是一位科学家,人们通常会想到一个戴着眼镜、瘦瘦的但很精神的学者形象。人们能通过不同人的职业或性格特征联想到某些形象,这是否说明相貌和性格或许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呢?
这种内在的联系在心理学家长期研究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证实。
德国一位精神医学家克雷奇默尔在他与许多病人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那就是一些特定的精神病总是表现在特定体格的人身上。比如,性情不好的、患有躁狂症的患者多数体格肥胖,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体瘦的人居多。因此,克雷奇默尔对这些精神病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他们病前的性格,结果发现健康人的体格和性格也有一定的联系。
于是,这位精神医学家根据人们的体型特点找到了与其性格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了性格的体格说。他把人分为瘦长型、肥满型和筋骨型。瘦长型体格产生分裂气质,肥满型体格产生循环气质,筋骨型体格产生黏着气质。大致来说,分裂气质的人内向,不善交际,过度敏感,却又兼有迟钝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循环气质的人开朗大方,善交际,初次见面就能与人打得火热,但是会循环出现活泼好动与安静消沉的状态;黏着气质的人谨慎、认真、正直,但缺少幽默,有些死板,一旦发火就像一头暴躁的狮子一样。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按上述三种类型对号入座。因为性格并不是单一的,它是极其复杂的统一体。我们只能说某人性格偏向于哪种类型。
瘦长型的人也就是身材比较消瘦的人,他们大多比较敏锐,心胸有可能不够宽阔,对事情会比较计较,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西装没有熨平这类的小事而感到懊恼。他们关心别人时也可以体贴到无微不至,拥有很强的同情心。不过,这类人通常会把关怀别人的想法深藏心底,整体上给人感觉比较冷漠。克雷奇默尔将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总结为不喜欢社交、沉静、内向、严肃、情绪变化剧烈,并且认为这类型的人都具有分裂性格的特征,通常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过敏性格,一种是麻痹迟钝性格。
在这里,所谓过敏性格大致上是指神经过敏、受伤害或容易亢奋的性格特征。这类人通常警戒心比较强,或者为了避免精神上的刺激,便渐渐转向接触自然或书籍,形成自闭的特征。这种类型的人的过敏特征为自闭、好猜疑、容易受伤、神经质、容易亢奋、喜欢亲近自然、喜欢阅读。至于所谓麻痹迟钝性格,则指对周围事物没有关心的“钝感”倾向,这类人由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欠缺与人交涉的能力,久而久之,便随波逐流。麻痹迟钝的特征为容易顺从别人、对外界不关心、对人反应迟钝。
肥满型的人就是身材比较圆润、偏胖体型的人,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大方,对他人体贴,人缘好。但是,肥满型的人也分有急躁倾向和忧郁倾向两种:急躁倾向的人活力充沛、意气风发,脑中不断浮现新点子,能够积极地应对一切;忧郁倾向的人脾气温和,讲话声音低沉,显得有些沉闷。但即使如此,忧郁倾向的肥满型人也不会像分裂性格者那样给人冷峻的感觉,相反,他们温顺的性格给人感觉非常舒服。这类型的人大多数很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工作能力扎实,做事从不马虎,有责任心,事情交到这种人手中,多半能轻松愉快地处理完毕。换言之,这种类型的人内心世界大概都不会和现实世界发生冲突,也就是能接受社会并融入周围的生活环境。
也可能会在一个肥满型的人身上同时出现急躁、忧郁两种性格特征。当这两种性格倾向同时出现时,当事人的表现便会因为两种倾向所占比例不同而产生差异。当然,这两种性格比例并非固定,而是经常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或者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筋骨型的人身材较结实,体型既不消瘦,也不肥胖,看起来给人结实壮硕的感觉。这种类型的人通常皮肤粗厚有弹性,脸部则呈现粗犷豪迈的样子。克雷奇默尔认为筋骨型的人通常比较寡言,缺乏感情的变化与敏感,比较有耐力,能持续关心或忠实地做一件事,也比较知道克制自己。这种性格的人比较直率而不知变化。而这种特征表现在外部则是做事一丝不苟、说话不拐弯抹角、动作缓慢、缺乏幽默感。为人正直、做事有耐心是这类型人的优点,不过他们通常不够细心,观察力不够。另一方面,具有这种个性的人平常看起来虽然沉默而客气,但如果他们内心压力过大或长期承受某些负面的情绪,且没有及时地疏导情绪,他们有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暴发出来。
除了外在体型,还有许多特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面相。这可不是路边摆摊的相面师所干的勾当,但是“相由心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一个性格内向、态度消极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很可能充满忧郁,神态疲惫,目中无神。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或是性格变化等都会反映到一个人的脸上,久而久之,外貌给人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相貌不仅是先天生成的,后天的性格、心理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外貌。脑神经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人脑大约有160亿个大小形状排列不同的神经细胞,其中三分之一与脸部细胞有关。这些细胞能控制一个人的个性、思想与行为,因此,一个人的容貌在某些程度上能反映出他的性格、心理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心术小结】
我们根据人们的外在特征来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并不是要推崇“相面术”。人们的外在特征跟其个性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但是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的正确方式应该是以这些手段为辅助,结合他人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等方式来对一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免产生误解。不会撒谎的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们的表情语言中,人的眼睛所传递的信号是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准确的。因为,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它是传达人身体感受的焦点,瞳孔的活动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西方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聪明的赌徒先用小钱下注,并悄悄观察庄家的反应。他发现如果赌注押中了,庄家的瞳孔就会突然扩大,于是他根据庄家的瞳孔变化来押注,每次都能赢钱。庄家输了很多钱,却不知道这个赌徒是如何“神机妙算”的。故事的真假我们就不去考究了,不过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在很久之前就注意到心理活动与眼睛的关系。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很喜欢用眼神来描述人的感情,如含笑的眼睛、贪婪的目光等,这些都体现了眼睛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我们的先人告诉我们,想要观察一个人的内在,没有比观察他们的眼睛更好的办法了。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从观察他们的眼睛开始。
不管一个人怎样努力去掩藏自己的内心,只要看到他的眼睛,你就能随时窥视到他的内心秘密。自信的人往往眼神比较坚毅深邃,自卑的人往往不敢正视别人;志向高远的人目光执着;为人浅薄的人眼神则常常游移不定;贪心的人目光贪婪,好像在注视着自己的猎物;而自私的人目光则内敛闪躲,好像害怕别人看透自己内心的秘密一样。
在与人交谈中,仔细观察对方视线的变化,也可以窥探到对方一些心理状态。想要把对方的心理牢牢地抓住,就要在瞬间抓住对方所想,通过视线清楚地知道对方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情感。如果一个人的视线左右不停地移动,这说明他是在冥思苦想某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说明他心中一定是另有隐情;如果一个人在谈话时目光突然向下,说明他进入了沉思状态;如果一个人抬起目光看人,说明他对这个人充满尊敬和信赖之情;如果一个人迅速地看一眼异性后马上转移目光,说明他对面前这位异性非常感兴趣;如果一个人在谈话时注视着对方,说明他想强调自己所说的内容,并希望对方能够做出回应。
当你在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的视线很少或者压根就不放在你的身上,那么说明你不是他想要交流的对象,甚至他对你一点兴趣都没有,根本不想理你。也可能是对方不喜欢你所提出的话题,认为这话题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在意你说什么。这时候,你的高谈阔论就应该适可而止了。当你面前的那个人跟你交流的时候眼神比较专注,那么说明他很专心地听你讲话,也许是你讲述的东西确实是对方感兴趣的,对方也很乐意听你在一旁絮叨;但也可能是对方只是出于礼貌和尊重,其实你所讲的对方并不十分感兴趣。
跟不熟悉的人第一次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难以集中视线,那说明他的性格应该是比较主动的。此时,不要误会是别人不想理会你,并因此有了成见。对于这种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
有些人在第一次见到别人的时候,会上下打量对方,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这样做只是一种本能的动作。其实,与陌生人见面时,应当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的眼睛,而不是从头到脚打量别人,这样才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在初次见面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眼神,从他的眼神变化判断出他的内心世界。如果你的视线和对方的视线相交时,对方迅速地把自己的视线从你的身上移开,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自卑,或者是在有意回避某些话题。如果在你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对方的视线飘忽不定,说明他对你说的话完全不感兴趣,希望能够赶快结束。相反,如果对方带着浅浅的微笑,目光不时和你的视线相接触,那么恰恰相反,表示他期待你继续讲下去。
异性初次见面,同样能从目光的变化来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与异性初次见面,有的女性会向对方投以热情的眼神,但这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误解,认为该女性对自己有意思,不够矜持。其实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处于弱势角色的女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自我保护。女性在不明白对方意图的时候,以热情的目光和笑容来讨好异性,是为了营造安全的自身环境,因为在女性看来,友好的态度能帮助她们消除对方对自己的敌对情绪,得到对方的认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阻止相互间竞争和侵犯性的感觉产生。
除了初次见面的情况外,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面就来列举一些眼神背后所代表的信息,帮助你了解到他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当你对一个人说话而对方自顾自地干手上的活,并没有把视线移开,说明对方并不在乎你说的内容,所以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情绪;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对方的视线是严肃的、犀利的,那么他是在警告你,也许你的话语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如果谈话的时候,对方斜视着你,那说明他对你不屑一顾,对你含有鄙视;如果谈话的时候,对方突然从头到脚地扫视你,然后发出笑声,说明他在讥讽你;如果谈话时,对方面带微笑,视线中透露出一种和蔼、温和的信息,那么说明对方很尊敬你,也很关注你的谈话。
以上就是眼神背后代表的信息的一些情况的列举,也许不够全面,但希望能给你在生活中阅读他人的内心时提供一个小小的参考。
【读心术小结】
嘴巴可以说谎,但眼睛却不会说谎。在与人交往时,多留心对方眼神的变化,你也许就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小秘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人心,何不从这个窗户开始?
通过鼻子的变化洞察他人的心理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鼻子的描写,比如,“嗤之以鼻”指的是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与嘲讽,“鼻孔朝天”代表着一种高傲或是拒绝的身体姿态……通过这些词语的描绘,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鼻子的变化展现出来。鼻子能够反应内心的变化并不是无稽之谈,一些社会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排除环境影响的因素,鼻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人的内心情绪影响的。一个人的内心情绪变化会引起呼吸的变化,而呼吸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鼻子的外观形态,可以说鼻子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鼻子的细微变化窥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鼻孔稍微扩张时,代表着这个人心里有一种得意或是不满的情绪,也有可能是他正在压抑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通常而言,一个人在兴奋或紧张状态下,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剧,所以鼻孔就会随之扩张。当然,鼻孔扩张也不一定表示内心的愤怒、兴奋或紧张,也有可能是使劲儿时的一种自然反应,比如在骑车爬一段陡峭的山坡、搬动重物等需要用力的时候,人的鼻孔都会扩张。所以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人的鼻孔扩张到底是代表哪种心理活动,就要根据具体的场合、谈话的内容以及对方的反应来判断了。
一般情况下,人的鼻子颜色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除非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强烈。比如,情绪十分低落、沮丧的时候,人的整个鼻子就会有些泛白。向爱慕的对象表白遭到拒绝的时候,很多人鼻子都会泛白;当一个人感到极度地难为情、尴尬,或者是自尊心受挫时,他的鼻子也有可能会泛白。
如果不是天生容易鼻头冒汗的人,在讲话中突然鼻头冒汗,那么这正是内心急躁或情绪紧张的表现。或许这个人正急于完成某个商业项目,担心项目失败造成的后果,所以内心非常焦虑和紧张,因为患得患失,心情紧张,所以鼻头才会出汗。这时候,对方也许不仅是鼻头出汗,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冒汗,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如果对方和你并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瓜葛,但对方却在你面前鼻头出汗的话,那也许是他对你怀有愧疚感,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情,由于想掩盖什么秘密而心情紧张,导致鼻头冒汗。
在沟通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会有一些小动作,比如摸鼻子。如果一个人在谈话中频繁触摸鼻子,那也许代表他的内心不安,为了掩饰不自然的表情,他就会借频频搓鼻子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以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摸鼻子这个小动作还代表着对方内心有抗拒、不耐烦、怀疑、挣扎、困惑或不知所措之类的情绪。
与它相近的一种小动作是捏鼻子,这个小动作代表着思考,表示心里是赞同的观点。还有一种与鼻子有关的动作——吸鼻子,吸鼻子的动作可以表达很多信息,在谈话过程中不停吸鼻子的人,多半城府很深,做事往往认真、一丝不苟。不过谈话过程中不停吸鼻子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读心术小结】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对方的心理状态,就需要从细节入手,仔细观察,比如,可以通过对方的鼻子变化来洞察他的内心世界。鼻子的外观改变极其微小,不易觉察,如果不仔细留意的话往往会被忽略。
嘴唇透露出来的秘密
嘴是面部表情中富有表现力的一个部位,它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出声音,其丰富的动作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感情。比如,嘴角上扬表示愉悦,嘴角下沉表示痛苦,嘴巴张开表示惊讶,等。在面部五官中,嘴唇是最醒目的,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除了看一个人的眼睛之外,其次就是看他的嘴唇,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嘴形和动作,我们还能获取到很多隐藏在无声语言背后的信息。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嘴部的惯常动作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以及某些嘴部动作所反映出的内心状态:
1. 习惯把嘴巴抿成“一”字形的人性格坚强、心地善良,做事力求公正与合宜,为人诚实、温和。在工作上,他们是典型实干家的形象,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韧性。凡是交给他的任务,无论再怎样艰难,不管其中要付出多少的艰辛,他们都会出色地完成,也正是如此,他们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升迁的机会较多。
2. 习惯缩嘴唇的人做事十分认真仔细,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但是他们不适合当领导,因为他们疑心很重,不能信任下属。此外,这种人不喜欢同外界接触,经常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
3. 说话时嘴角略微向上扬的人一般头脑比较灵活,个性活泼,胸襟开阔,为人宽宏,不计较得失。这类人心态较好,性格随和,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是个很有风度的人。
4. 咬嘴唇,这个动作表示他正专心地听别人说话,注意力非常集中。这也有可能表示他心里感到很大的压力,内心十分焦虑,所以下意识地用牙齿咬住嘴唇,以此来释放压力。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让人咬嘴唇——当一个人心有怨恨和愤怒又没办法发泄时,常常会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紧张。
5. 噘嘴,这个动作表示说话人心里非常不满,有情绪或者是对对方的意见不赞同。噘嘴还代表着撒娇的意味,年轻的女性常常用噘嘴的动作来换取恋人的怜爱,而孩童则会用噘嘴来向长辈撒娇。
6. 舔嘴唇,这个动作表明说话人的内心十分紧张和不安,紧张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嘴巴干燥,然后不自觉地用舌头舔嘴唇,通过这个动作来安抚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
7. 吐舌头,这个动作表明说话人的心情有些紧张,因说错话或做错了事情被人发现,所以下意识地吐舌头,以此来安抚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他们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他们害怕自己被别人取笑或指责。这类人一般不太自信,所以同他们交谈时,可以多说称赞或鼓励的话,增加其自信。
8. 捂住嘴巴,这个动作表明他说错了话,或者看到了令他吃惊的现象,使他内心感觉到了压力和震惊,心里想退缩。这个阻止自己说话的动作表明这个人并不想暴露自己的内心。这类人一般比较内向、保守。
嘴部的动作非常丰富,也是非常诚实的表情,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结合当时的情形进行思考,我们就能够通过一个人的嘴形和动作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
【读心术小结】
用嘴说话是我们传递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然而我们在读懂口中话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嘴唇所表达出来的无声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行为,更有助于我们读懂对方的“真心”。
笑声背后隐藏的信息
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个动作,心理学家更是把笑看作是人类与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展示人们幸福与开心的信号。可是,其实“笑”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同笑容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同的心理秘密。有的笑容发自肺腑,有的笑容只是逢场作戏,有的笑容带着苦涩……如何去分辨?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笑容的特征加以区分。
心理学家认为,笑是人类感情的流露、个性的折射。以下就是他们对不同笑声做出的诠释。
时常开怀大笑的人大多心胸开阔,性格直爽,很少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开怀大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通过痛哭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他们通常很有个性,极少去附和别人。但也往往由于性格太直率,很容易得罪人。在社交场合,由于他们看不惯虚伪的寒暄而常常碰壁。他们大多比较正直,从不嫌贫爱富,是很值得交往的一类人。
时常微笑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常常有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私人世界,在那里,他们可以很冷静地思考,用极其冷静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然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他们很善于隐藏自己,不会轻易地向谁吐露自己的心声。
小心翼翼偷着笑的人的性格像极了他们的笑,他们为人处世总是那么小心翼翼。这类人一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一生都会在平庸中度过。这样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保守,他们的个性腼腆,但对待朋友非常好。他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很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常常一个人生闷气。
看到别人笑自己也会随之发笑的人,性格往往比较开朗,属于感性化的人,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往往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富有一定的同情心,对生活抱有憧憬。他们的性格大多是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积极。这类人的缺点是比较情绪化,有些时候不够理智。
笑起来断断续续的人在生活中似乎并不多见。这样的笑声给人的感觉很假、很冷。这种人的性情大多是比较冷淡,比较现实和实际,不会轻易地付出什么。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比较缜密,能观察到他人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如果你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遇见这样的人,一定要小心谨慎。
笑起来发出哧哧声音的人多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们的创造性很强,想象力比较丰富,常常会有一些惊人的举动,而且他们很有幽默感,这是他们聪明和智慧的一种自然流露。这类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必能全力以赴,不畏艰辛,奋战到底。
喜欢用手遮住嘴巴笑的人往往比较害羞,多见于女性,如果男性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有些娘了。这类人不会轻易地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包括自己的亲人。对别人很有戒备心,性格大多比较内向。他们大多疑心比较重,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的态度,很少相信人。通常他们心理压力非常大,常常胡思乱想。在工作中,他们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扰乱心智。
一般来说笑是不会出现眼泪的,但是一些人由于笑得太厉害,也会出现眼泪。时常笑出眼泪的人情感比较丰富,具有爱心和同情心,乐于助人且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进取心。他们积极乐观,喜欢把自己的空间装扮得多姿多彩。
扑哧笑出声的人其实是想忍住不笑,但是一时没控制好。这种人性格比较腼腆,为人谦虚,待人周到体贴,很受人尊重。他们也很善于交际,朋友很多,做事有原则,遇事沉着、冷静,一般不会鲁莽行事。他们大多比较容易相处,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笑起来声音柔和的人性格多较稳重,遇事比较冷静。他们比较明事理,凡事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考虑,人际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善于化解矛盾和纠纷。
笑声尖锐刺耳的人一般精力比较充沛,大多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为人比较忠诚和可靠。他们的感情比较细腻丰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经常嘿嘿嘿冷笑的人一般比较狡猾,城府较深,这类人不宜与之深交。
还有些人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发出不同的笑声,他们大多是比较现实的,而且思维敏捷、适应能力比较强。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听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发出不同的笑声。通过观察人们的笑容我们能读懂笑容背后的信息。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笑容”,有利于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想,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着很大的帮助。
【读心术小结】
了解不同的“笑”所代表的不同的含义,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内心所想,并找到合适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所以,当一个人冲你笑时,你一定要读懂他笑容背后的真正含义: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微笑时,他的嘴部肌肉就会自然地上扬,眼睛变弯;假笑,就是人们常说的“皮笑肉不笑”,是一种讨好的笑,或者称其为“礼貌的笑”,那种笑容是不能感染人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鉴别出来。
手部动作暴露的心理秘密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大脑一般有两种工作模式,包括“左脑模式”与“右脑模式”。“左脑模式”以语言为基础,擅长逻辑处理和顺序排列;“右脑模式”则以图像为基础,主导直觉、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以这两种模式工作,不管人们在处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偏向于其中某一种模式。如何知道自己偏向于哪种模式呢?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吧。将你的双手合拢、十指交叉。如果这时候你的右手拇指放在左手拇指的上面,那么你就倾向于左脑模式,你的头脑更善于辩论和分析。如果是你的左手拇指放在右手拇指的上面,那么你就倾向于右脑模式,你的头脑更善于处理富于想象力、创造力并且依靠敏锐的直觉行动。
除了可以从手判断自己的大脑工作模式以外,还可以从一些手部的习惯动作来了解一个人的个性和心态等。
老是把双手叠放在一起的人,经常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当中,理智和情感总是在不停地交战。这种人多能很好地掩饰自我。习惯一只手放在另外一只手上面,这类人要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说明。如果是左手在上而右手在下,说明这是感性比较强的人,他们一般会依照自己的直觉和抽象的推论来完成某件事情。相反,如果是右手在上而左手在下,则表明这是理性比较强的人,他们会依循客观实际来做事。
总是紧握着拳头的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以防御意识比较强。他们做人的信条很可能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虽然这类人的防御意识比较强,但他们对亲人、朋友却非常好,是能够关心体贴他人、富有同情心而又善解人意的人。
用手指拨弄头发,这一肢体语言也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表示这个人很紧张,缺乏安全感;还有一种是展现自我,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他们知道做这样的姿势表明自己是很有魅力的,是一种自信的流露。
习惯于用手指摸鼻子的人在思想上还不是特别成熟,有时会有些相当幼稚的表现。他们喜欢收集和储存各种各样的、自己认为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在他人看来,可能一文不值。
喜欢用手势对所说的话进行补充、解释和说明的人,常常会夸大一些事件,以增强所说的话的效果。他们的性格中感性成分往往要丰富一些,容易多愁善感,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怀。
喜欢把双手放在背后的人,多比较沉稳和老练。他们为人特别小心谨慎,自我防卫意识比较强,时刻做好了准备,以防他人的偷袭。
不停地来回摩擦双手的人,这表示他们目前正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中,感到无所适从,他们想借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缓解紧张。
用手指尖轻敲桌面,并发出清脆的声响,表示这个人可能正陷入某种思维困境,或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还处在犹豫之中,无法做出决定;也有可能是这个人心情烦躁,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一个人如果经常有无聊的手势和动作,说明这个人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比较注意表面化的一些东西,虚荣心和表现欲望比较强烈。
经常把手放在腹部,并且无意识地抚摸腹部的人,多有些神经质,比较多疑。
在交际场合中,突然用两手紧紧地抱住胳膊,身体稍微有些向后抑或是双手叉腰,身子向前倾,这都表示对对方的话持不赞成的态度。前一种姿势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而后一种则表示欲与对方辩论,争出个是非对错来。
以手托腮的动作表明这个人有些心不在焉。一个人在精神抖擞、毫无烦恼的情况下不会有这样的行为,只有在他心中不满、心事重重时,才会托着腮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借此填补心中的空虚与烦恼。如果你眼前的人,正用手托腮听你说话,那就表示他觉得话题很无聊,你的谈话内容无法吸引他,或者是他正在思考自己的事。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手部正在做出某些动作,很多时候,这些小动作都是无意识的,不过,这些手部动作恰恰是诚实的内心写照。人们一旦有什么样的心事,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手部小动作,认真观察这些手势,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的性格习性,读懂他人的心理状态。
【读心术小结】
阅读完这个章节的内容,除了能帮助我们从观察他人手势动作读懂人心,还能提醒我们,留心自己的手部动作,千万别让这些动作暴露了内心的小秘密。回想一下,你有哪些习惯性的手部动作呢?
腿脚反应能告诉你真相
人们常常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来揣测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殊不知,很多人都善于伪装面部表情。因此,心理学家开始寻找更不易撒谎的身体部位,实验证明,很多说谎者在说谎的时候,脚部的动作会明显增多,而他们在说谎的时候会刻意克制或伪装面部的表情,甚至会控制住手部的动作,但他们却没有办法注意到自己双脚的动作。而腿部以及双脚的动作往往会出卖他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验证这一推断。下面就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王某陪着好朋友林某去站台上接他的女朋友。王某笑着说:“你小子心里一定乐坏了,女朋友大老远过来看你。”林某有些嘴硬地说道:“这有什么可高兴的,我让她不要来了,她非要过来!”林某一脸不满的样子。但王某心里很明白朋友是在说谎,因为他已经从好朋友的腿脚上看穿了他的谎言。只见林某的步子迈得很大,走得很快,恨不得要飞起来一般,遇到台阶的时候也不好好走路,都是跳起来飞一般越过去了……
上述事例中,我们重点关注一下这几个词句“飞起来一般”、“跳起来”、“越过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人们走路会这么个走法?激动、高兴、兴奋、迫不及待……林某本想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可是细心的王某已然从他的腿部细节看出了他的兴奋。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当用“察言观色”的方式无法摸清他人的心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腿部、脚部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心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腿部、脚部的不同动作分别代表哪些含义。
人在感到开心的时候会晃动自己的双腿和双脚,这种动作表示一个人的心理是得意的、惬意的,也许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也许是他有优势从别人那里赢得有价值的东西。这里再来举一个例子:王志在闲暇时间喜欢跟朋友一起玩扑克牌,他的牌技并不是很好,但是却很少输牌。他自称自己只是运气好而已,其实帮助他获胜的并不是运气,而是他能够观察到对手的内心变化。一次王志在跟朋友玩牌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身边一位朋友的脚在桌子下面不停地摆动,但是他的表情却十分淡定,上半身也表现得非常镇定。王志推测这位朋友应该拿到了很好的牌,所以便收手退出了游戏。果不其然,其他的朋友都输得很惨。很明显,人们都擅长于伪装自己的表情,但却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腿和脚,因为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腿部和脚部上。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腿部和双脚的转向来分析对方的好恶。比如,当你跟某人打招呼时,如果他快步迎向你,那么他的欢迎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如果他并没有移动双脚,而只是扭头说了声“你好”,那么他有可能并不太欢迎你。
如果一个人将双脚移开,那么这是一种希望寻求解脱的信号,说明他想远离现在的位置。人们对法庭行为的研究发现,如果陪审员不喜欢某位证人,他们就会将双脚转向最近的出口处。从腰部以上的部位看,陪审员对正在陈词的证人表现得十分有礼貌,可是他们的脚却本能地选择了“逃跑线路”。当你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发现对方渐渐地或突然地将他的双脚从你这一侧移开,这时候你应该做些调整了。也许你的话题对方并不感兴趣,也许是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许是你刚才说了什么不恰当的言语或是做了什么令对方反感的动作。总而言之,双脚转移向另一方向,这是一个人想要离开的信号。下面的这个事例也说明了这点:
华立是一家公司的客户代表,有一次他拜访客户的时候与其聊得十分投机,谈了一整个下午客户都仿佛一直保持着盎然的兴致。但是华立注意到快到晚饭时间时,这位客户将脚拐到了与他的身体成直角的位置,这双脚好像要自己离开似的。于是,华立十分识趣地站起来表示告辞。客户做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告诉华立说一会儿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约会,但是又不好意思中断两个人的谈话,正在发愁怎么提出这个话题,幸好华立给了他一个台阶。虽然这位客户表现得很热情,但他的脚却是最诚实的,它们清楚地告诉华立,他很想留下,但是同样想做自己要做的那件事。当然,华立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一笔不小的订单。
除了脚的方向改变说明一个人想要离开,其他的动作也能反映出一个人想要离开。比如,在交谈中,如果一个坐着的人忽然用双手按住膝盖,这就说明他的大脑已经做好了结束此次谈话的准备。通常,紧跟这种姿势之后的动作是:上半身前倾或身体放低转向椅子的一侧。当你注意到这些动作时,特别是当你的上司做出这样的动作时,你就要结束自己的谈话了,机灵点,千万不要拖延。
腿脚的动作还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开放型的腿部、脚部动作代表着对方对你是欢迎的,反之则是不欢迎的。开放型的腿脚指的是坐着或者是站着的时候,一个人的双腿和双脚是不重叠的,放松地舒展的;而封闭型的腿部、脚部动作则与开放型的动作相反,指的是双腿交叉,或者双脚紧紧贴在一起。在交谈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对方的腿部、脚部动作的变化,当其腿部、脚部的动作由开放型转向封闭型时,那么你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辞是否妥当了。
【读心术小结】
观察一个人,不仅仅要观察他的表情或者是手部动作,还应该注意到他的腿部、脚部的动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心理,不被假象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