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春天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严冬之后终于在一场充满暖意的春雨中来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经过整整三个多月的治理,南涝北旱的情况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涌向京都附近几座大城的难民也基本在朝廷的资助与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桃花开得真艳啊。”伫立于窗前的云轩不禁感慨道。
“还真是,奴才进宫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宫里的桃花开得如此娇艳过。”小六子端上了一杯热茶。
“好兆头,好兆头。”
“皇上所言极是,开春各处的灾情都有所缓解,江南的百姓们都感激皇上为他们做的事呢,据说今年江淮一带的稻子特别饱满,想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好茶。”云轩静静听着小六子说的话。
“皇上,这茶是柳妃娘娘派人送来的,说是初春的桃花露泡的碧螺春。”
“爱妃有心了,对了柳妃的身子好些了吗?整个冬天她都咳嗽不止。”
“回皇上,听德云宫的丫鬟们说好多了,前两天刚到太后娘娘宫中坐坐给太后娘娘绣了只红梅傲雪暖套,太后很是喜欢呢。”
“如此甚好。让太医们好好照顾柳妃的身子,这才开春,天还是有些冷。”云轩放下茶杯。
“是,奴才遵旨。”
“小六子,朕想到江南去看看。”云轩看了看御书房外还未凋谢的梅花。
“什么,皇,皇上,您还没消了下江南的念头。这,这……”
“怎么,朕想出去走走还要你一个奴才的允许么?放肆!”
“奴才不敢,只是您是一国之君,就这么一走了之,实在不妥,这么一堆政务又交给谁来处理呢?再说您这么一走,太后娘娘那边着实不好交待。奴才还请皇上三思。”小六子吓得跪在了地上。
“政务么?早前朕要出宫,你要朕等灾情缓缓再说,如今已基本无妨,那些剩下的事情就交给那些大臣处理好了,朕也都安排好了,至于母后那边,如此过去,她必然不会应允。还是等朕到了江南再给她写信好了。”云轩心下想,出了皇城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这,这……”
“这什么这,还不快起来收拾收拾去,明儿就启程。”
“奴才领旨。”小六子一路小跑整理去了,并交代各宫中太监和宫女们暂时先不要把皇上偷偷出宫的事情告知太后。唯有洛元宫和德云宫得知了此事,当然如此这般自当是皇上的旨意。柳妃得知此事倒也没有阻止,只是劝云轩早去早回,国不可一日无君云云。云轩满口答应了。
隔天,一辆马车就疾驰出了京城直奔宜州而去。
一路的风景美轮美奂,云轩顿觉神清气爽,烦恼全无。怪不得这自古以来的皇帝只要心里一烦就往江南跑,当然往秦淮烟花之地去是一方面,更多的时候这江南的山水真的是如从画里来,美不胜收,就连桃花都似乎开得比深宫的美得多。随处可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致。一路奔波,连马儿都似乎心情大好,跑的可欢了。云轩似乎可以闻见风中落花的香味,真是应了那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离开快两日了,估摸着太后的兵马也不至于再追来了,云轩命人快马给太后送去了书信。
两日后,慈宁宫。
太后收到了云轩的书信,勃然大怒。
信中言:
母后,儿臣先斩后奏还望母后不要动怒。儿臣乃一国之君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儿臣没其他想法,只想到江南看看风景顺便访查民情。望母后体谅儿臣此番的任性。权请母后保重凤体。儿臣自有分寸定会早日还朝。勿念。
松墨
天元三年 春
(注:松墨,是云轩的字,天元,是仁国孝帝单云轩的年号。)
太后盛怒也有道理,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流连山水置国家于不顾,成何体统?
太后刚想发懿旨斥云轩快快还朝。却听李公公来报:“启禀太后,柳贵妃求见。”
“让她进来。”
“母后吉祥。”柳妃拜了一个万福。
“平身吧!”太后语气中仍旧留着三分愤怒,尽管她极力控制。
“臣妾听闻母后对皇上私自离宫勃然大怒,特来请罪。”
“嗯,皇上出宫,柳妃何罪之有?”
“臣妾此前就已听说皇上有意出宫游玩,不曾想如此突然,故未及向母后禀告,望母后责罚。”
“柳妃,哀家原以为你得体周全,不曾想你竟。兹事体大,哀家不曾想过轩儿当了这么久的皇帝,竟还如此意气用事,私自离宫这在朝野上下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虽然这两年,轩儿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一些反动势力仍在游动,不可小觑啊。”
“母后勿须担心,臣妾已和皇上说好,让他拿捏好分寸早日还朝,相信皇上会有分寸的。”
“荒唐,身为一国之君岂可如此率性而为,更何况,反动势力仍在暗中窥视,蠢蠢欲动,若是暗中对皇帝下手,这可如何是好?”
“母后多虑了,皇上这几个月确实是累了,日理万机,休息得甚少,好几日到臣妾宫中来,都疲惫不堪,直接就睡下了。母后何不就让皇上任性这一回,让他到江南好好休息一回。至于皇上的安危,臣妾以为母后不必担心,皇上早已安排了一队带刀侍卫乔装成市侩小民暗中保护他的安危,他们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应该不用担心。”
“皇上累了?倒也是,先帝驾崩得早,这孩子又很懂事,每日勤于朝政,罢了罢了,就任他去吧。不过哀家还是担心他的安危。”说着又派了一队带刀侍卫去宜州,保证云轩的周全。
“哀家乏了,柳妃下去吧。”
“臣妾跪安。”柳妃退出了慈宁宫。
待柳妃离去后,太后命太监前去召见宰相阎瑞。交代了许多朝中的事。阎瑞听说皇上下江南倒是不惊讶。这是自然,他在朝中的眼线早就在云轩离开皇城的那一刻就把云轩的下落报告给他了,他自然是不惊讶了,不过还是假装吃了一惊,应承了太后的交待。
要说这阎瑞,那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年近五十,仍有一股慑人的气势。在仁国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大乾十五年的进士,而后在官场一路顺风,从户部侍郎,户部尚书一路到了宰相的高位,前后仅仅花了不到五年的时间,晋升之快着实令人咋舌,可见此人手段一般。当然,他也非浪得虚名,才华横溢又有头脑善于变通,使得他在百姓与百官之中享有盛誉,而且和云轩的老师李世坤共同成了先帝临终的顾命大臣,共同辅佐云轩治理国事。深得先帝的信任,所以此次云轩下江南,太后自然是想到了他。不过这家伙精明过人城府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