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4700000018

第18章 定慧品第四

禅定,体也,寂而常照。智慧,用也,照而常寂。体用不二,谓之定慧。《禅源诸诠集序》上:“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维修,亦云静虑。皆定慧通称也。”《佛祖通载》卷九:“唐宣宗问荐福辨禅师:‘如何是戒定慧?’答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不随缘,名定。心境俱空,照鉴为慧。’”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1]。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2],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3]。诸学道人[4],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5]。

[1]调摄乱意,名定。观照事理,名慧,又名止观。《六波罗蜜多经》八:“佛果大菩萨,定慧为根本。”

[2]《起信笔削记》五:“禅者具云禅那,此云静虑,即慧之定。般若此云智慧,即定之慧。故此与第五是自性定慧本自一法,但约体用义分异尔。”

[3]《涅槃经》北本三十一:“善男子,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

[4]学道人,修学道行之人也。《菩萨璎珞经》:“佛子庄严二种法身,是人名学行人。”

[5]《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六祖金刚经注》:“有我相者,倚恃名位权势、财宝艺学,攀高接贵,轻慢贫贱愚迷之流。人相者,有能所心,有知解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恃持戒,轻破戒者。众生相者,谓有苟求希望之心,言正行邪,口善心恶。寿者相者,觉时似悟,见境生情,执著诸相,希求福利。有此四相,即同众生,非菩萨也。”又曰:“实无有法者,谓初悟人尚有微细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曰:“始即令诸学人先除粗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说也。次即令见自性之后,复除细微四相,如究竟无我分中说也。此二分中,即皆显出理中清净四相。若于自性无求无得,湛然常住,是清净我见。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于自心中本无烦恼可断,是清净众生见。自性无变无异,无生无灭,是清净寿者见。”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1]。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2]。

[1]灯,与“镫”通。

[2]《破相论》:“觉之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常燃。如是真正觉灯,而照一切无明痴暗。”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1],于一切处行住坐卧[2]常行一直心是也[3]。

[1]《三藏法数》四:“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大智度论》四十七:“云何名一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此岸彼岸,是名一行三昧。”

[2]行住坐卧,即四威仪。《观念法门》:“问:不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

[3]《维摩经·佛国品》:“直心是菩萨净土。”《注维摩经》一:“肇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普观记》:“言直心者,离屈曲故。谓以此心直缘真如,由此方便,发起正智也。”

《净名经》[1]云:直心是道场[2],直心是净土[3]。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4]。

[1]《净名经》即《维摩经》。

[2]《维摩经》四:“光严童子白佛言: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从道场来。我问:道场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

[3]《维摩经》四:“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此云直心是道场,是净土。大师略“菩萨”二字言也。

[4]法缚,同法执,缠著于法也。《圆觉经》:“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菩提心论》:“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1]宴坐林中[2],却被维摩诘诃[3]。

[1]舍利弗,亦名舍利子。佛之大弟子也。《嘉祥法华疏》一:“从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

[2]《义记》二本:“宴,犹嘿也。嘿坐树下,名为宴坐。”

[3]《维摩经·弟子品》:“佛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1],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2]。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3],无有顿渐[4],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1]《宗镜录》九十七:“崛多三藏历村,见秀大师弟子,独坐观心。师问:作什么?对曰:看静。师曰:看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无对。问:此理如何?师曰:何不自看?何不自静?”又出《传灯录》五“西域崛多三藏”章。按:静当作净。《坛经》敦煌本作“看心看净”。唐人写经,“净”“静”不分。《神会语录》亦作“看心看净”。详《坐禅品》注。

[2]颠,痴癫病也。

[3]所说契于正理,名正教。

[4]顿渐,顿教与渐教也。用以判别诸大乘教者。余见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1],无相为体[2],无住为本[3]。

[1]无念,即正念也。《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即是邪念,非为正念。何以故?经云:若教人六念名为非念,有六念名为邪念,无六念者即真念。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答:从无念立。何以故?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2]《大智度论》八十八:“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无相。是无相中,不分别是佛是畜生。若分别,即见取相。是故等观。”《破相论》:“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3]《维摩经》六《观众生品》:“文殊师利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宗镜录》八:“文殊师利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睿公释云:无住即实相异名,实相即性空异名。”

无相者,于相而离相[1]。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2]。念念之中,不思前境。

[1]《传心法要》云:“学道人若学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言佛真法身犹若虚空,此是喻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常人谓法身遍虚空处,虚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虚空,虚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虚空。但莫作虚空解,虚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虚空。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

[2]《中阿含经》:“时诸比丘数共斗诤。于是世尊说偈曰: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惟忍能止诤,是法当尊贵。”《庄严经论》:“尸利鞠多因设火坑并毒食害佛不得,悔过号泣。世尊告言:汝勿忧怖。即说偈言:起我我无诤,久舍冤亲心。右以旃檀涂,左以利刃割。于此二人中,其心等无异。”

若前念、今念、后念[1],念念相续不断[2],名为系缚[3]。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4]。

[1]前念、今念、后念者,已往之念、现在之念与未来之念也。

[2]《起信论》:“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从本以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

[3]系缚,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缠缚身心,而使不得自由。《正法念》云:“如绳系飞鸟,虽远摄即还。众生业所牵,当知亦如是。苟非觉悟,何有解期?”

[4]《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莫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1]。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2]。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3]。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4]。所以立无念为宗。

[1]《大智度论》七十:“诸法空者,即是无有男女、长短、好丑等相,是名无相相。”

[2]法体,有为无为诸法之体性也。《八宗纲要》上:“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3]唐有源律师来问慧海曰:“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按:吃饭百种须索,睡时千般计较,即是境上生心。

[4]佛经,佛所说之经典也。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1],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2]。一切尘劳妄想[3],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4]。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1]口说见性迷人者,口中说见性而不实行之迷人也。

[2]邪见,见前注。

[3]《大乘义章》五本:“谬执不真,名之为妄。所取不实,故曰妄想。”

[4]《起信论》:“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毕竟无得。”《传心法要》下:“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无相故;不可以心得,心无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无相更得无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无所得,无得亦不可得,所以道无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当下了时,不得了相。无了无不了相,亦不可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1]。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2],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3]:能善分别[4]诸法相[5],于第一义而不动[6]。

[1]《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即真如之体也。发而皆中节,即真如之用也。”《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即真如之体也。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即真如之用也。”《大易系辞传》:“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即真如之体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真如之用也。”

[2]根,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名根。《大乘义章》四:“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笔削记》六:“心散乱时,眼所见色,乃至意所知法等六尘。闻,谓耳鼻;觉,谓舌身;知,即是意。摄六尽。”《净名经》六《不思议品》:“不可见闻觉知。”肇注:“六识,略为四名。见闻,眼耳识也;觉,鼻舌身识也;知,意识也。”

[3]《维摩经·佛国品》。

[4]分别有三: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按:此即第二之计度分别,谓思量推度种种差别之事也。

[5]殊别之相可见于外者,名为法相。《大乘义章》二:“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维摩经·佛国品》:“善解法相,知众生根。”

[6]《楞伽经》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又二之下:“究竟不成就,则度诸妄想;然后智清净,是名第一义。”唐译《楞伽经》:“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大智度论》四十六:“第一义名涅槃。”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东西方越来越多的人醉心禅学,不像大多数西方人士已经了解的东方文明,作者认为他们接触的都是变样的禅学,对此作者抱以深深的忧虑。通过本书,作者向世界介绍本真的中国禅学,指出中国禅和印度禅的不同,并且正本清源,阐明禅与老庄的关系,强调禅是中国思想的结晶,还给禅学一个本来面目。相信用心的读者已能管窥。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舍得的艺术

    舍得的艺术

    本书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书以睿智语录形式解读佛学,分思想体系、法门修持、佛光宗风、实践净土等几个专题。
热门推荐
  • 武召寰宇

    武召寰宇

    火爆的游戏,平凡的主角,努力的奋斗,杀人夺宝、激情PK、美女艳遇、皇城争霸都会在这里一一呈现。且看主角如何遨游寰宇……ps:作者文采一般,描述不详之处请自行想象!pps:如果有喜欢本书而且会制作封面的请留言!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激活生命潜能

    激活生命潜能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启迪意义和极富可读性的成功励志读物。
  •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漫威多元宇宙

    漫威多元宇宙

    原名《虽然是个土著却拥有游戏王卡牌系统的我在漫威惊奇多元宇宙遨游的故事》“别再起来了,最后警告!”“呵,托尼,别想着能我退缩,要知道,我可是有着必须要战斗下去的理由啊!!”“心与身之链接,超越奇迹的力量啊!英雄殖装!元素英雄?新生人,降临世间!合体!啊------”
  • 跟着夫人去造反

    跟着夫人去造反

    【只身将死安天命?谋定寰宇终成龙】萧南魂穿异世,竟成反贼。乱世之中,强敌环伺,萧南于夹缝中求生存,于困顿中寻崛起,于末路中寻希望。……闾丘月问:“与世家合作无异与虎谋皮!”萧南笑道:“虎,还能谋了龙凤的皮?”
  • 十一宠妃:凰本天命相公

    十一宠妃:凰本天命相公

    戏阳:“戏阳姓,无名”——墨十一:“”她是墨漫笙,我是墨十一,我与她是两个灵魂。你要的,到底是谁?“——陆离:“她疯了两年,我陪了两年,原来,她在两年前就已不是她了”——戏阳葵:”麻麻,我要去找粑粑”墨十一:“站在原地不要动,默念麻麻是大美女一百遍,就可以看到他了。””戏阳葵笑道:“麻麻今天我们晚饭吃什么啊?”——戏阳一曲墨漫笙,唯见十一舞
  • 风海诗集

    风海诗集

    个人诗歌集,包含旅途风景,生活轨迹,人生思考等。
  • 沦为废材的我必须无敌

    沦为废材的我必须无敌

    我一剑可破苍穹!我一掌可镇山河!我一眼可灭九州!你在我面前装逼?是嫌活得不够滋润吗?小记者徐飞,重生沦为废材,意外融合天道血脉,从此掌控天道,脚踏星河,佳丽如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