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500000024

第24章 八不中道论(3)

不门无量,如四百句非都是,然而邪见有种种差别,从总的方面说即一切有所得心,从别的方面说不出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四双八计。此生灭等八种计执,就是为了总的破除一切邪执。姑且用这八种概括一切,而这些相对差别的八种不见上一一冠以“不”字而遮遣之,洗净一切有所得迷执,以影显无所得的中道。《中观论疏》说:“论云:以此八事总破一切法。破一切法得,历破众生心所行事。众生心唯行此八事中故今悉不之,令心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所得,即是迥悟无生。”《大乘玄论》说:“以八不洗降尽净诸,故经中具有百非,即还百不百无等。”所以八不随有情根机的利纯有开合的不同,开之为无量的不,合之为不生不一。中国中观学派之三论宗破邪之外无以显正,破邪即显正,姑且对破有所得的邪见显示无所得的正见。《三论玄义》说:“一微不究,则戏论不灭;毫理不尽,则至道不彰。以无微不究,群异万息;无理不尽,玄道始通,是以斯文,遍排众计。”又说:“若心存内外,情寄大小,则墮在偏邪,失于正理。既失正理,则正观不生。若正观不生,则断常不断。若断常不灭,则苦轮常运。以内外并冥,大小俱寂,始名正理。悟斯正理,则发生正观,正观若生,则戏论斯灭。戏论斯灭,则苦轮便坏。”戏论灭,群异息,则无所得的至道彰,即破邪已尽,无有所得。有所得迷失之见既无,言虑无寄。这言亡虑绝无所得境界就是正,所以破邪即是正。无所得是真理的极致,言亡虑绝,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非无,这就是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就是无所得。这样以无所得为至道为正理,所以八不之外别无中道,八不即中道。

《中观论疏》讲述八不大意说:“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义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源。迷之即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则十二部经如对白日。”八不就是中道实相,所以说是正观的宗旨和归趣,为一切大乘经的至极要义,所以说是方广等众经的心骨。用中道实相来审定佛法的偏正,就是指明得失的根源。迷失这八不,读经便无所适从,悟了这八不中道的道理,就像晴天的太阳。八不就是二谛,八不就是缘起,八不就是中道,八不就是毕竟空,八不就是实相。为什么说八不就是二谛呢?《菩萨璎珞本经》说:“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经中既然以八不解释二谛,可见八不就是二谛。为什么说八不就是缘起呢?《涅槃经》卷二十五说:“十二因缘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大品般若经》卷四百七十二说:“若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一切从缘生法。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绝诸戏论,本性淡泊。”这里《般若经》与《中论》的意义完全一致。经论既然识八不是缘生的因缘,可见八不就是缘生。缘生和因缘是缘起的异名,意义是一致的。为什么说八不就是中道呢?《大智度论》卷四十三说:“常是一边,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于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中论》里,八不也被称为八不中道。为什么说八不就是毕竟空呢?《大智度论》卷七十四说:“毕竟空,波罗蜜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为什么说八不就是实相呢?《大智度论》卷三十四说:“是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八不的文字简略而意义十分丰富,难以尽述。

中国中观学派之三论宗,以破邪显正为纲领,那么从破邪显正的方面来略释八不。这八不是破邪、破外道、破小乘及破有所得大乘人。数论派学者主张,因中有果故果生,胜论派学者主张因中无果故果生,有生就有灭,为了对治这两家言有自性的生灭,所以八不说不生亦不灭。外道说,空间、时间、微尘、神我等不从因缘生,所以说是常,从因缘生的法,终究必定要灭,所以叫断,八不就说不常亦不断。数论派学者说:“因果都有为一,性、相差别为异。八不就说不一亦不异。”外道说:“众生和万物从世俗,梵天、大自在来是来,已后还归原处为去。”八不破外道,不来亦不去。

八不显正以申佛陀正教,佛法虽广不出二谛,从二谛上来解释八不即是显正。先就从第一义谛空理解八不:第一义谛,性相常住,不起不出故言不生,永无终尽故言不灭。性空理体非定有故不常,非定无故不断。第一义谛空理,一相无相,故言不一,法性无差别,故言不异。前际无始空故不来,后际也空故言不去。这样看来所以第一义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去)。其次从世谛缘起事物来解释八不:世间上的事物因缘聚合故生,因缘离散则灭。生灭既然是依据因缘,所以没有真实的生灭,所以说不生不灭。因缘所生法是因坏果生,因坏故不常,果生故不断,故言不常不断。因果不同,不能说是一,没有异体,不能说是异,故言不一不异。这样看来,世俗谛也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八不的“不”是否定词,是否定生灭断常有自性的实执。否定自性,建立缘起,是八不的正义。《中论疏》记述兴皇的话说:“标此八不,摄一切大小内外有所得人,心之所行,口之所说,皆墮在八事中,今破此八事,即破一切大小内外有所得人,故明八不。”为什么这样呢?一切有所得人,生心动念即是生,欲灭烦恼即是灭,有常住可求为常,谓己身无常为断,真谛无相为一,万象不同为异,从无明流来为来,返本还原出去为去。才起一念心,即具八种颠倒,令一一历心观此无生,令一切所有心,毕竟清净,故说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出。

解释八不中道的名义,三论宗也有四种解释:一依名释义,二因缘释义,三显道释义,四无方释义。依名释义者,中以实为义,中以正为义。中以实为义,如《涅槃经》卷十五解释本有今无的偈子说:“我本无中道实义,以无中道实故,于一切法则有著心。”僧叡《中观论序》说:“立中为名著,照真实也。”“照”是照显的意思,立中为名,为了显示诸法实相,所以说“照其实”。中以正为义,如晋译本《华严经》卷三十四说:“正法性远离,一切言语道,一切趣非趣,皆悉寂灭相。”这个正法性就是中道。所以说中道,就是中实之道,中正之道。第二因缘释义:中以偏得名,偏也因中而得名,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偏是因缘相对的意思,因偏说说中,对中故言偏。所以说偏是为了悟入中道,说中道是为了认识偏。如经中所说:“说世谛令识第一义谛,说第一义谛是令识世谛。”第三显道释义:中是因为不中而得名,为什么呢?诸法实相非中非不中,无名相法,勉强说有名相,想令众生因为这些名相,悟入没有自性的名相。所以《华严经》卷五说:“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无。”照这个例子就可以说:一切中偏法,了达非中偏,故言“中以不中为义”。第四无方释义:中以色为义,中以心为义,随便举一件事物为例,无非都是中道。《华严经》说:“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故一法得以一切法为义,一切法得以一法为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融通无碍。

中,有四种:一对偏中,二尽偏中,三绝待中,四成假中。对偏中系指相对偏邪不正,称之为中,叫对偏中。尽偏中系指偏邪除尽,唯有在中,叫尽偏中。绝待中系指本来对于偏执病者才说中,偏执破尽后,中也不留,非偏非中,不知道为什么要赞美中,勉强叫中,叫绝待中。经中谓:远离二边,不著中道。成假中系指有无是假名,非有非无叫中道,由非有非无,所以说有无,这种中道成于假,叫成假中。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正道没有有无,化度众生所以说有无,故以非有非无为中,有无为假,故名成假中。

依二谛显中道,八不是二谛,依二谛而说明中道,就是解释八不中道。嘉祥大师依二谛解释八不说明三种中道。即:世谛中道、真谛中道、二谛合明中道。世谛中道是说:世间缘起诸法,是有生有灭的,但是缘起法是从很多的因缘中生的,众缘所生的法,就没有自性,假借众缘而有的只是假借,所以生灭是假生灭,就以此“不生不灭”为世谛中道。针对世谛的“生灭”,说真谛的“不生不灭”。世谛的生灭是假的生灭,针对世谛的假生灭,说真谛的不生不灭也是假的,就以此“不生不灭”为真谛,假不生不叫不生,假不灭不叫不灭,就是非不生非不灭;就以这非不生非不灭为真谛中道。二谛相对都是假名,以生灭为世谛,以不生不灭为真谛。世谛的生灭,是对待无生灭而说的生灭,这就不能成为真实的生灭,真谛的无生灭,是对待生灭而说的无生灭,就不能成为真实的无生灭,这就是“非生灭非不生灭”。即如此“非生灭非不生灭”、“非真非俗”,双息二假名,这就叫做二谛合明中道。这里有三中三假,世谛以缘起生灭为假,以不生不灭为中道,这是世谛中假。真谛以不生不灭为假,以非不生非不灭为中道,这是真谛中假。二谛合明以生灭和无生灭为假,以非生灭非不生灭为中道;换言之,以真俗二谛为假名,以非真非俗为中道。八不,就不生不灭说有三中三假,同理,其余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也有三种中道。

现在说不但非空非有、非真非俗为中,即空有真俗都是中道。这二谛既是二理,则定空定有、定真定俗,不成其为中道,现在所说的二谛是方便教用,而不是定空定俗,就能相对地融通无碍,成为中道。这三种中道,显示佛法破除执著的意义不同。第一,世俗中道显示缘起性空义,缘起的假生假灭为世谛,假生不生,假灭不灭,这不生不灭是世谛中道。世谛中道只破自性,不破假名,所以是缘起性空的意思。第二,真谛中道,既要破除自性,又要破除假名。这中道将真谛不生不灭的假名都排除,都遣除去,就是破假,所以以非不生非不灭为真谛中道。为什么要破假,因为有些人执假为实,故说这假的应该破除,如果能够不执著于假而悟假即空,就不须破假。所以经中谓: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第三,二谛合明中道,双泯真俗,从用归体,言忘虑绝,名叫体中。二谛是方便教用,所以二谛是用中,非真非俗是实相理体,名叫体中。中假,又叫理教,所以有理教、中假、体用概念的不同。概念名相虽然不同,而其实际是相同的,然而依概念的不同,也有修学前后次第的不同,修行次第是:要先发心学习教理明白教义——境,其次必须依教理修习假二观——行,观行成就后,从用入体,证得如来法身——果。在法相概念上虽然有境、行、果三种法相不同,实际上只有实有一法,在因地叫境,修行中叫做观,得果后称作法身。所以《涅槃经》中说:“发中毕竟二不别”就是这个意思。《华严经》中的因彻果海,果彻因源,还是这个意思。《大般若经》中说:“初心时便学无所得,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还是这个无所得。”《金刚经》说:“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佛言:乃是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八不中道意义深远,由经可以略知。

四中假义

“中假”义实际就是前述“三中三假”的结晶。前面已经谈了真俗二谛,这里又谈中假二谛。经中似乎说有三谛义,但大量经论只谈二谛。如《华严》、《大品般若》、《涅槃》等经,《中观》、《百论》、《大智度》以及《成唯识》等论都说二谛。三论宗根据这些经论,所以只谈二谛。如果从四重二谛来说,真俗二谛是初重,现在说中假是第二重,所以有这两种不同的二谛。中假二谛包含有空、假、中三谛的意思,但是为了随便经论,还是只说中假二谛。如《中论》里的偈说:“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两句就是指的真俗二谛,众缘所生法是世俗谛,我说即是空是真谛。“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两句是中假二谛的意思。《中论》又说:“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可见经论里都以二谛为正宗。“中假”二谛,“中”指中道,“假”指真俗二谛,即以真俗二谛为假名,以非真非俗为中道。这就是中道和二谛合称为“中假”。真俗二谛相即无碍,中假二谛尤为圆融。圆融本为显示法无定性,若有定性哪能说得诸法圆融,所以圆融中假是建立在诸法实相意义上的二谛。

为什么说非真非俗为中道实相,真俗二谛为假名呢?寄托于两非以息二边之见,所以叫做中道实相;实际上非真非俗,为了教化众生勉强假立名字而说,所以真俗都是假名。又中假体用都名中,因中是中正的意思,具有真俗及非真非俗都是假的,始终是圆融的正见,所以都叫中。又真俗及非真非俗都是假的,为什么呢?都是佛陀假立名字勉强说的。真俗是说假的原因何在?道门未曾是真俗,假说为真俗,所以真俗是假;大道也未曾是非真非俗,假说为非真非俗,所以非真非俗也是假。又真俗及非真非俗都是假的,因为真俗不是自己的本身就叫真俗,而是相对非真非俗才说真俗,所以真俗是假;非真非俗也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而叫非真非俗,相对于真俗才说有非真非俗,所以非真非俗假。一切都是中,一切都是假。这样,中就是假,假就是中,中假圆融、相即无碍。所以《中论》说:“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有人问兴皇大师,为什么要成立中假?为什么有时又要破中假?兴皇大师回答说:对于那些认为事物有自性的,所以说立假,为了对治学教后偏执于空的众生,所以又说中,令其舍偏不著于中,除去自性的偏执也不执留假。须知偏舍而无所舍,自性除去而无所除,而有些学者又舍偏而执著于中,除性立假,执著于中假,仅此安心,成有所得,就不能见佛。为什么呢?佛心无所依,汝心有所寄,就与佛不同,怎么能见佛呢?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必须破除。

不破中假,是指得道的人,了达性假原来并无自性。本来是道,不需要破除。若要破除,岂不是要破除道了吗?最重要的就是要深深地了达这个意思。首先,现在所说的破是为那些不知道所谓性假,本来是道,故以为是道非道,今还令他们悟非道即道,所以说要破,其实没有什么性假可以破。第二,必须知道,性即是假,凡夫颠倒,谓假成性,诸佛观之性常是假,所以经中说:“一切世谛,若子如来,常是第一义谛。”第三,体会了道的人,知道这道从没有性假,性假出自于两种根缘,如果没有两种根源的颠倒知见,哪里会有性假二病。如一道未曾是真俗,真俗出自两种根缘一样。第四,学教的人,须知诸佛菩萨,内有无碍智慧,外有无方辩才,说假为性,说性为假,说性假为非性假,说非性假为性假,如果墨守只言片语,就丧失了圆融的意义,就不是三论宗的学者了。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禅宗与道家

    禅宗与道家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想摸鱼的亘古第一

    想摸鱼的亘古第一

    作为亘古第一的李计行为了修复天地秩序法则来到蓝界,在这里,他见到了很多人,遇到了很多事。神性从他身上退去,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涌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缘

    医缘

    女朋友心脏移植手术失败,让陈风陷入了深深的自咎之中,为了抚平心中的创伤,他回到了祖国。却因为一个奇怪的梦,让陈风记忆起前世的一些残破的记忆.......美女,金钱,地位,前世情缘的故事。。。。
  • 全能法师安铭

    全能法师安铭

    安铭穿越到了游戏世界,但是所幸的是,在原本游戏里的系统保存了下来。这个世界充满了玄幻和魔法,且看安铭在这个世界里如何的生存下去吧!
  • 再见伊川

    再见伊川

    大学的生活可能是无聊的,无趣的,百无聊赖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章鹤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伊川。
  • 陇东案例警示录

    陇东案例警示录

    法制纪实文学《陇东案例警示录》。从这部书里,读者可以看到我们的公安民警怎样在履行着自己打击犯罪的神圣职责;可以看到富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怎样在与持枪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还可以看到一些青少年是怎样在一步一步走进犯罪的泥潭;而我对生活中各类骗局、陷阱的披露,同时也在暗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还将继续进行……
  • 势霸

    势霸

    一袭黑袍猎猎,百年不过指尖。伫立千山之垫,掐算九天星玄。一曲大漠孤烟,惊起霜天断雁。笑看红尘世界,黄粱一梦间。荒冢又堆新坟,沙场忠骨埋血。王城姓氏改写,又添史书几页。是谁信手折叶,来将江山指点。繁华过眼云烟何必起执念。赏过汉朝乐府,看过离裳羽舞。崖山一劫;万事为爵镜花水月,山河易主。一将功成,身后万骨枯。败者为寇,史官笔下误。千秋工业,掺几分世故。金銮殿前,江山一舞
  • 师父个个太绝色

    师父个个太绝色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个陌生男人压在身下,反射性的便一脚将人踹飞了出去。姐的便宜也敢占!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女保镖穿越到一个废材大小姐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修灵术,习剑法,拜神山圣君为师,只是这学艺之路好像……雾气氤氲的温泉池内“小鹿,进来给为师搓搓背。”“大师父,这种粗活怎么能让徒儿来做呢?更何况男男授受不亲……”“嗯?”“是!这种粗活当然是徒儿做了!”【特别注明:此文主角性别为→_→女。】
  • 一舞惊鸿

    一舞惊鸿

    世有美人,一舞惊鸿。世家小姐与将门僧人,十三年后重逢,将掀开怎样的宫闱秘辛?边塞落雪,美艳胡姬在始皇帝与扶苏间做出了怎样的抉择?长安落花,废后陈阿娇变身李夫人重归皇城,是不舍,还是复仇?清宫落寞,叶赫那拉如卿太后宝座之后,又有着怎样血流成河的秘密?惊鸿一舞,乱尽大宫千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