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随犹太人的脚步,从公元前2000年到如今进入公元2000年代,已经历经四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一路坎坷。但直至今日,犹太人的日子依然动荡不安,他们期望的和平仍是遥不可及。进入21世纪,阿拉伯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面对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他们要想回到主宰西亚和中东的辉煌时代似乎也愈发艰难了。
乱世之下,一个人物出场了,他就是出生于沙特阿拉伯一个豪门的本·拉登。
拉登曾是一个乖孩子
虽然地球人已于2011年从电视上见证了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的一个别墅里,倒在美国海豹突击队员枪口之下的血腥,但至今为止,这位令世界谈之色变的人物仍给世人留下许多谜团。
据资料介绍,拉登的老爸有五十二个孩子,拉登排行十七。年轻的时候,拉登曾经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也是一个父母和兄妹眼里的乖孩子,甚至可以用温文尔雅来形容他。大学毕业时,他获得土木工程学学士学位,如果不出意外,他将会继承家族事业,掌管家族庞大的建筑业。
但就在拉登二十二岁那年,苏联入侵了伊斯兰世界的兄弟国家阿富汗,拉登的命运就此发生了彻底改变。“天下穆斯林皆兄弟”,像许多为信仰而战的阿拉伯青年一样,年轻气盛的拉登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圣战的队伍,并接受了美国人的暗中军训,建立了抗击苏联人的基地组织,带领一帮青年活跃于阿富汗的崇山峻岭,神出鬼没地打击苏联人。这一干就是十年,直至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他才回到家乡。
十年的战火洗礼,拉登从美国师傅手里学来了不少东西,这些本事在日后对付师傅时都用上了。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萨达姆在占领科威特之后,又将贪婪的目光锁定在沙特阿拉伯。
面对来自于伊拉克狂人萨达姆的威胁,正因远离战场而浑身不自在的拉登兴奋了起来,他认为该是自己为国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但沙特皇室并没有把命运交给捉摸不透的拉登,而是转而向美国佬求援。山姆大叔早就觊觎中东多时,在得到世界第一产油国沙特的求援后,立即慷慨地向沙特派驻了大批军事装备和兵力。
沙特政府的举措惹怒了拉登。
在拉登的眼中,美国人不是穆斯林,进入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伊斯兰圣地,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侮辱!也就是从这时起,拉登与美国反目成仇(官方报道的原因就是如此,但我隐隐约约总觉得不是这么简单)。于是,拉登摇身一变,开始向政府发难,多次指挥基地组织从事反政府活动。被激怒的沙特王室冻结了拉登的所有财产,在剥夺了他的国籍后,将其驱逐出境。拉登被迫逃亡苏丹,另起炉灶。
1996年,拉登离开了苏丹,辗转来到被极端伊斯兰组织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再次回到了自己战斗和生活过的土地上。
拉登出道就高举泛伊斯兰主义大旗。泛伊斯兰主义以团结阿拉伯人、振兴伊斯兰教义为口号,梦想重塑阿拉伯帝国时代的辉煌。在与犹太人交手过程中屡次受挫的阿拉伯人,从拉登身上似乎又看到阿拉伯世界统一的希望。不少满腔抱负的热血青年纷纷投奔到了拉登的麾下,加之塔利班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拉登的基地组织在阿富汗日渐壮大起来。
刚刚进入21世纪,巴以关系再次紧张起来。
2000年9月,为了与工党总理巴拉克竞争选票,时任利库德集团主席的沙龙突然造访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这种公然的挑衅,让整个阿拉伯世界无比愤慨,由此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的大起义(阿克萨因提法达)。
2001年2月,以强硬著称的沙龙通过直选成为以色列总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关系更是急转直下,曾经缓和的巴以关系再度紧张起来,双方之间流血冲突不断,尤其是在沙龙上台不久,一些以色列极端宗教组织在圣殿山举行了象征性的“第三圣殿”奠基仪式,与几千名阿克萨清真寺的巴勒斯坦青年发生争端,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流血冲突。
面对沙龙政府的武装高压,一些激进的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伊斯兰组织也重新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不过,与原来阿拉伯人直接与以色列面对面交锋不同,拉登改变了斗争的目标和策略,他采取恐怖袭击手段,将目标直指决定和影响中东迷局的美国人!
实际上,只要看看多年来联合国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你就不难明白包括拉登在内的阿拉伯人为什么那么仇恨美国人了。几十年来,联合国进行过n次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相关决议的表决,几乎每次表决,联合国的这类决议都能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而反对的只有美国、以色列等极少数国家。失去了苏联制约和抗衡的美国人,更是毫无原则地违背阿拉伯国家的意志,公然偏袒以色列,这种行为怎能不让阿拉伯人对其恨之入骨吗?
既然与以色列直接对抗难以奏效,擒贼擒王,只要搞定美国人,解决小小的以色列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于是,“圣斗士”拉登孤身一人,踏上了与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直接对抗的战场:1995年,基地组织了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发生爆炸;1997年,拉登策划了针对外国旅游者,重点是美国人的开罗客车爆炸案;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遭受基地组织的汽车炸弹袭击,导致二百四十多人死亡;2000年,基地组织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驾船直接炸毁美国驻也门的军舰,十七名美国士兵丧生。
恐怖袭击逐步升级……
2001年9月11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就在这天,基地组织在美国本土制造了惊天动地的“911事件”。
当天,来自阿拉伯多个国家的十九名基地组织成员(多数来自沙特阿拉伯),劫持了美国本土的四架民航客机,从早上7:58至10:50,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让美国经历了一场从天而降的噩梦。其中两架飞机直接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曾是纽约标志性建筑的世贸双塔几分钟之内就从地平线上消失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亲眼目睹了这可怕的一幕;第三架飞机径直撞向美军指挥中枢五角大楼,美军实力象征的五角大楼遭到严重毁损,五角中的一角坍塌;第四架飞机在飞向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时,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村附近坠毁。袭击过后,除四架飞机上无人生还外,还殃及大量地面人员,尤其是世贸双塔上的白领们。事后统计,这次袭击共造成了包括劫机者在内的二千九百九十三人死亡。
这是美国本土自珍珠港事件之后所遭受的最沉重打击……
反恐大旗高高飘扬
“911事件”之后,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全球的共识,也成为强者可以绕过联合国对弱者动武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10月7日,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拉登的朋友塔利班也受到“连累”,被赶出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美国人如愿以偿地替代俄国人进驻阿富汗。
“911事件”也让美国人一直“惦记”的萨达姆倒了霉,小布什终于找到了推翻萨达姆、入主伊拉克的堂皇借口和理由,美军于2003年3月全面出兵伊拉克,“伊拉克战争”就此爆发。三年之后,萨达姆的日子在拉登的“帮忙”下走到了尽头,一付绞索终结了这位战争狂人的一生。
但满世界大动干戈之后,美国人苦苦寻觅的拉登却似人间蒸发一样,直到十年之后,美国人才在巴基斯坦将这个狂人击毙……
“911事件”似乎也让以色列人放开了手脚。借助反恐的名义,在美国的默许下,以色列于2002年1月出动了地面部队和飞机、导弹,袭击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在地的约旦河西岸以及不时向以色列境内施放火箭弹的哈马斯等激进组织所盘踞的加沙地带。沙龙还宣布阿拉法特自治政府为恐怖主义组织,从3月开始,以军就围困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部和阿拉法特的拉马拉官邸,断水断电,扬言要解散巴勒斯坦自治,驱逐阿拉法特。但以色列也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在以军攻打约旦河西岸的杰宁难民营时,有十七名以军士兵被打死。占领难民营之后,以军对难民营进行了彻底清剿,不过,由于以军封锁了难民营,具体的伤亡情况不详。据联合国事后调查,在以军从3月到5月两个多月的行动中,约有近五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军也有三十人丧生。
但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不仅没有铲除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反而引发更加激烈的恐怖袭击。就在2002年这一年,犹太人几乎找不到一处安全的地方,影院、咖啡厅、街道,甚至大学里随时会响起爆炸声,据统计,这一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以色列人高达四百人!
事实上,哈马斯等派别的很多行动,已经超出了阿拉法特的控制范围。岁月不饶人,这位老人面对纷乱的巴勒斯坦局势,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色列凭借远强于对手的武器装备,对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大打出手,从场面上看是明显占据了上风。不过,面对复杂的乱局和愤怒的巴勒斯坦人,美国总统布什知道必须在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否则,以色列仅仅凭借武力是难以打出中东和平的,于是,中东和平“路线图”于2003年4月由美国正式对外抛出。为了推动这个“路线图”的实施,布什甚至不惜飞赴中东,亲自与阿拉伯各国和以色列的诸位大佬协商,推销美国的中东计划。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血仇也难以凭借一个模棱两可的“路线图”彻底解决,虽然“路线图”得到了巴以政府的谨慎欢迎,将巴以关系向前推进了一小步,但很快就在双方重燃的激烈冲突中搁浅,空留布什的一声叹息。
沙龙也知道仅仅凭借武力最终是无法解开中东迷局的。与他的多位前任一样,在挥舞大棒的同时,他也在苦苦寻求化解阿以关系的途径。眼见“路线图”计划搁浅,他摇身一变,于2003年11月提出了单边“脱离计划”,也就是说通过以色列主动撤离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来实现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脱离接触。这实际上也就是以色列所谓的“以土地换和平”。
2004年10月,被以色列围困在拉马拉官邸长达两年半的阿拉法特病危,不得不转往法国医治,一个多月之后,病逝巴黎。
由于被围困后,阿拉法特的食物都是通过以色列人提供的,所以当时就有人猜测是以色列人让阿拉法特慢性中毒而死的。八年之后,巴勒斯坦向世界宣布,阿拉法特的确死于中毒。为查明死因,在征得阿拉法特遗孀的同意之后,决定开棺验尸,这些都是后话。
这位一生戎马,睡觉都枪不离身的斗士,为了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梦想贡献了自己的终生,至死也没能了却立国的心愿,他撇下的除了他那尚还年轻的妻子和不满十岁的女儿外,还有岌岌可危的巴勒斯坦乱局。
阿拉法特死后,巴勒斯坦人于2005年1月举行了大选,长期追随阿拉法特左右的阿巴斯成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相比阿拉法特,阿巴斯对外政策更加温和,所以,以色列也对阿勒斯坦新的掌舵人释放出了善意,就在阿巴斯宣誓就职之后不到一个月,巴以就在埃及的斡旋下达成了结束长达四年之久的暴力冲突的协议,从而向实现巴以和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