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2)
种植义齿修复后,能全面恢复牙颌缺损病人的咀嚼、语言等功能,其咀嚼效率可达正常人的70%以上。牙种植体技术是义齿修复前外科领域的一门高科技技术,并逐渐被广大患者所了解和接受。
在各类种植系统中,以瑞典首创的骨融合式种植体最为可靠。该技术经上万例病例证明有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首先引进该项新技术,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进,研制出配套种植体系列器材,探索出一套技术操作规范,在临床应用后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目前已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制作了各类种植体假牙,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76.种植牙的研创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人工种植技术的热潮。先后有十多种人工种植体(即“人工牙根”)问世,其中几个类型在经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后,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从而使人类拥有“第三副自己的牙齿”的梦想成为现实。
人工种植牙手术的成败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能否在3~6个月这一“过渡期”避免牙齿出现创伤性松动或使其承受一定的撞击力而不致松动是非常关键的。近20年来国内外已发展并通用的种植体有三代,而第四代种植体则是近两年研创成功的。
第一代种植牙(叶片式)的优点是与骨质接触面较大,但早期稳固性较差,易发生摇摆性松动。
第二代种植牙(分体式)是由凹体与螺头两部分组成,先将凹体用手术埋入骨内,3~6个月后施行第二次手术时再旋上螺头。此法可避免种植牙在过渡期出现创伤性松动,缺点是需要2次手术,而且螺旋性固定与第一代种植牙的骨性结合有所不同,时间一长,种植牙可能出现反旋性松动。
第三代种植牙(螺钉式)的根部较长,呈螺纹状,手术时迅速把种植体旋入骨质内使其稳固。但受上下颌骨解剖结构特点的限制(上颌骨有上颌窦腔,下颌骨内有下齿槽神经管),这种人工牙的长根对后牙区不适宜。
据国内外临床资料报道,种植牙失败多发生在手术后3~6个月内,所以研究如何提高种植牙早期的稳固度,使之能承受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创伤力(咀嚼一般饮食时牙齿和食物的碰撞挤压)就成了种植牙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
第四代种植牙就是从上述目的出发,结合各种咀嚼力的方向、大小、骨质结构的性质及各牙区的特点研创出来的独特的固位结构,用特殊的临床技术种入骨质内。这种种植法具有即种即固的效果,手术后1周即可安装永久性烤瓷牙,而且种植牙可以承受生活中的基本咀嚼力。第四代种植牙适用于上下颌骨任何牙区的失牙修复。该手术基本不受年龄限制,对于全上颌或全下颌缺牙并伴有明显牙槽骨萎缩的病人(用传统的活动托牙是难以恢复咀嚼功能的),对前三代种植牙的某些禁忌证如骨质疏松症(更年期常见并发症)、化脓性牙周炎引起的广泛性牙齿松动、家庭性牙周病的牙齿全面松动等,用第四代人工种植牙配合全身疾病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77.种植牙有哪些优势
优势一:稳固牢靠,有些患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全口假牙戴不住,说话、吃东西时很容易脱落。种植牙全固定式种植体固位好,比传统假牙戴的稳固、牢靠。因此,咀嚼效率较传统假牙有大幅度提高。
优势二:舒适美观,种植牙没有传统镶牙方法中的钩或套,因而十分美观,如同长出的新牙。同时,种植牙因假牙基托小,甚至无基托。因此非常舒适,无异物感,对发音影响小。 此外,种植牙也不会像配戴笨重的活动假牙般出现牙龈疼痛。
优势三:持久,不伤邻牙,种植牙的长远安全性已在欧美国家获得认可。同时,它不影响健康邻牙,其靠自身牙根独立存在,无需磨改两侧健康牙,也不会造成假牙同健康牙接触面食物嵌塞而使健康牙造成新的龋坏。
78. 哪些材料可以制作牙种植体
牙种植体按其材料不同,大体上可分为5种类型,即①金属与合金材料类,包括金、316L 不锈钢(铁铬镍合金)、铸造钴铬合金、钛及合金等; ②陶瓷材料类,包括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生物降解性陶瓷等;③碳素材料类,包括玻璃碳、低温各向同性碳等; ④高分子材料类,包括丙烯酸酯类、聚四氟乙烯类、聚枫等;⑤复合材料类,即以上2种或2种以上材料的复合,如金属表面喷涂陶瓷等。目前牙种植体常用的材料中金属类主要是纯钛及钛合金,陶瓷类有生物活性陶瓷以及一些复合材料。
79. 牙种植体按其种植部位的不同分哪几类
口腔种植体按其种植在人体颌骨不同的组织层次和部位分为四类,即:骨膜下种植体、黏膜内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骨内种植体。
骨膜下种植体是指位于骨膜下,跨在牙槽嵴和骨基表面呈网架状的种植体。该种植体具有较长的应用历史,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发展起来。分有支架型、颗粒型和多孔型。支架型按其形状和植入部位又分为标准型、下颌支延长型、三脚型、前方局限型和下颌分段型。骨膜下种植体最常用的材料有铸造钴铬合金,也可在其表面喷涂氧化铝、陶瓷等。适用于牙槽嵴宽度和高度不够而又难以采用其他骨内种植体来达到功能效果者。主要用于上、下颌全口无牙患者,下颌效果更佳。
黏膜内种植体又称子母扣种植体。常以钛或钛合金制成,为蘑菇形,其蘑菇顶盖部分植入黏膜内,蘑菇柄状部分暴露在黏膜外,端部倒凹嵌入义齿基托组织面的保持孔内,起到固位作用。黏膜内种植体植入部位应在牙槽嵴的颊侧或腭侧黏膜内,避免植入牙槽嵴的顶部。黏膜内种植体于1943年发明,在口腔种植技术发展早期,曾被应用于总义齿和游离端义齿的固位。近期效果虽好,但远期效果不佳。
牙内骨内种植体又称根管内种植体或根管内固定器。该种植体为针型,直径0.8~1.5mm,长20~30mm,表面光滑或带螺纹,常用钴铬合金、钛合金、钽、钒等材料制成。牙内骨内种植体适用于牙周炎松动牙的固定、外伤性松动牙的固定、牙齿根尖切除术后的固定以及调整根冠比例等。该种植体穿过已进行过根管治疗后的根管,出根尖孔延伸至颌骨内一定深度(10mm)以上,相当于增加了牙根的长度,从而改善牙的稳定性。种植体也可以不穿出牙齿根尖,即桩冠式修复。应用牙内骨内种植体,可以减少拔牙,保留尽可能多的真牙。其突出的优点是种植体不直接通过口腔黏膜上皮,不与牙龈组织结合,避免了很多诸如污染、种植体与牙龈组织生物学封闭等问题,但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骨内种植体是将种植体植入上下颌骨组织内,以支持义齿,相当于在即将要镶装的牙床下植入的人工牙根,是目前临床应用范围、数量最大的一类种植体。该种植体根据外形和类型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植入。骨内种植体按其形状分有6种类型:叶状种植体、圆柱状种植体、螺旋种植体、锚状种植体、穿下颌骨种植体及升枝支架种植体。
80.哪些患者能接受种植体手术
对于只缺失个别牙、缺牙区骨质正常,或多数后牙缺失而活动假牙不能承受咀嚼力,或全口牙缺失、多次做全口假牙失败的,或者对假牙的基托板高度刺激、恶心或呕吐者,都可以考虑做种植牙的修复。
种植手术很小,无需住院,手术完全无痛,术后当天即可进食。种植术后3~6个月待种植牙牙根与颌骨形成骨性结合后,即可在种植牙根上制作假牙。治疗过程中可以戴用暂时性的假牙。
种植手术的最佳时机是拔牙术后3个月至1年。
但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做种植牙。以下患者就不适宜此类手术: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血液病、代谢障碍等,或颌骨病变的患者,或因为牙周病而失牙的患者,或颌骨疏松、骨量不足的患者。
具体能否制作种植体,应由医生全面检查统筹考虑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