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为产品命名时要对品牌名有良好的保护意识,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直以来,我们的市场中都不乏处心积虑的市场追随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所谓追随者的竞争策略。他们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时时都在打探着钻空的机会,而企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品牌名恰恰就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因此,在给品牌命名时,企业有必要考虑品牌名的保护性,最好采用注册商品名来给产品命名。如脑白金、泰诺、曲美这些成功的品牌都是以注册商品名来给产品命名的,而消炎药利君沙不但用注册商品名给产品命名,而且为了防止相似品牌的出现,还进行了与注册商品名的近似注册,以全面保护品牌不受侵犯。所以,给品牌命名不能只讲传播力、亲和力,不被仿效、侵犯也是品牌命名重中之重的问题。
品牌的名字代表的是品牌的内涵,因此,在命名时,不能过于随意,信手拈来,要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品牌的名字才能起到为品牌脸上贴金的作用。
品牌的命名有以下几个原则,依据这几个原则,品牌的名字自然呼之欲出。
1.合法
合法是指能够在法律上得到保护,这是品牌命名的首要前提,再好的名字,如果不能注册,得不到法律保护,就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在2000年的保暖内衣大战中,“南极人”品牌就是由于缺乏保护,而被数十个厂家共用,一个厂家所投放的广告费为大家作了公共费用,非常可惜。大量厂家对同一个品牌开始了掠夺性的开发使用,使得消费者不明就里、难分彼此,面对同一个品牌,却是完全不同的价格、完全不同的品质,最后消费者把账都算到了“南极人”这个品牌上,逐渐对其失去了信任。
米勒公司(Miller)推出一种淡啤酒,取名为Lite,即淡字的英文light的变异,生意兴旺,其他啤酒厂纷纷仿效,也推出以Lite命名的淡啤酒,由于Lite是直接描绘某类特定产品的普通词汇,法院判决不予保护,因此,米勒公司失去了对Lite的商标专用权。由此可见,一个品牌是否合法即能否受到保护是多么重要。
2.尊重文化与跨越地理限制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消费者,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品牌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个国家是非常美好的意思,可是到了另一个国家其含义可能会完全相反。比如蝙蝠在我国,因蝠与福同音,被认为有美好的象征,因此在我国有“蝙蝠”电扇,而在英语里,蝙蝠翻译成的英语Bat却是吸血鬼的意思。
我国的绝大多数品牌,由于只以汉字命名,在走出国门时,便让当地人莫名其妙。有一些品牌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变通措施,被证明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外国人并不懂拼音所代表的含义。例如长虹,以其汉语拼音CHANGHONG作为附注商标,但“CHANGHONG”在外国人眼里却没有任何含义。而海信,则具备了全球战略眼光,注册了“HiSense”的英文商标,它来自highsense,是“高灵敏、高清晰”的意思,这非常符合其产品特性。同时,highsense又可译为“高远的见识”,体现了品牌的远大理想。
可以说,品牌名已成为国内品牌全球化的一道门槛,在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命名中,由于对国外文化的不了解,使得一些品牌出了洋相。“芳芳”牌化妆品在国外的商标被翻译为“FangFang”,而fang在英文中是指“有毒的蛇牙”,如此一来,还有谁敢把有毒的东西往身上摸,芳芳化妆品的受挫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当然,除了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在进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时,也有犯错的时候。Whisky是世界知名的酒类品牌,进入香港和内地,被译成“威士忌”,被认为“威严的绅士忌讳喝它”,所以绅士们自然对它有所顾忌。而Brandy译成“白兰地”,被认为是“洁白如雪的兰花盛开在大地上”,意境优美之极,自然绅士们更愿意喝它。
3.简单易记忆
为品牌取名,也要遵循简洁的原则。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品牌,莫不如此,青岛、999、燕京、白沙、小天鹅、方太、圣象等等,都非常简单好记。IBM是全球十大品牌之一,身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制造商,它被誉为“蓝色巨人”。它的全称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这样的名称不但难记忆,而且不易读写,在传播上首先就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障碍。于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计出了简单的IBM的字体造型,对外传播,终于造就了其高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形象。
4.上口易传播
吉普(Jeep)汽车的车身都带有GP标志,并标明是通用型越野车,Jeep即是通用型的英文generalpurpose首字缩写GP的发音。但有另一种来源之说,称其来源于一部连环画中的一个怪物,这个怪物总是发出“吉——普,吉——普”的声音。非常容易发音和易于传播。
5.正面联想
金字招牌“金利来”,原来取名“金狮”,对香港人说来,便是“尽输”,香港人非常讲究吉利,面对如此忌讳的名字自然无人光顾。后来,曾宪梓先生将Goldlion分成两部分,前部分Gold译为金,后部分lion音译为利来,取名“金利来”之后,情形大为改观,吉祥如意的名字立即为金利来带来了好运,可以说,“金利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其美好的名称功不可没。
6.暗示产品属性
有一些品牌,人们可以从它的名字一眼就看出它是什么类型的产品,例如脑白金、五粮液、雪碧、高露洁、创可贴等,劲量用于电池,恰当地表达了产品持久强劲的特点;固特异用于轮胎,准确地展现了产品坚固耐用的属性。它们中的一些品牌,甚至已经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让后来者难以下手。商务通的命名,使得它几乎成为掌上电脑的代名词,消费者去购买掌上电脑时,大多数人会直接指名购买商务通,甚至以为商务通即掌上电脑,掌上电脑即商务通。
需要指出的是,与产品属性联系比较紧密的这类品牌名,大多实施专业化策略。如果一个品牌需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其品牌名与产品属性联系越紧,对其今后的发展越不利。
7.预埋发展管线
品牌在命名时就要考虑到,即使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要能够适应。对于一个多元化的品牌,如果品牌名称和某类产品联系太紧,就不利于品牌今后扩展到其他产品类型。通常,一个无具体意义而又不带任何负面效应的品牌名,比较适合于今后的品牌延伸。
例如索尼(SONY),不论是中文名还是英文名,都没有具体的内涵,仅从名称上,不会联想到任何类型的产品,这样,品牌可以扩展到任何产品领域而不至作茧自缚。
名称是一种符号,它可以反映取名者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和对品牌寄托的希望,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反映了品牌的文化品位。随着品牌的创建和品牌形象的树立,作为品牌有机组成部分的名称也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好的名称充满生机、活力与诱惑力,它能深深地根植在消费者心中,以至于消费者有相关需求时会直奔名称而去,事情简单得就像我们感到口渴时直接去喝水一样。
品牌名称是品牌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是品牌之魂。任何品牌都有一个名称,而且这个名称和它所代表的品牌有一种内在的联想和联系。品牌名称作为品牌之魂,体现了品牌的个性、特性和特色。不同企业所生产的同一种类型的产品,人们很难一下子把它们区分开来,而品牌名称却很容易地将它们加以区分。品牌名称使消费者有一种很具体、很独特的联想。一提到“波音”,人们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美国飞机的身影;一提到“微软”,人们就会联想到电脑软件;一提到“雀巢”,也会使人联想到瑞士产的速溶咖啡。
业界有人对品牌名称有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好的产品是一条龙,而为它取一个好的品牌名字,就犹如画龙点睛,成为神来之笔,为产品品牌增添光彩,对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品牌的市场份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品牌的名字就是品牌的代言,看到它,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因此,做好品牌,就不能忽视品牌名称的重要性,只有将品牌名字起好,品牌才能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节)准确定位是成功的基础
品牌的定位是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应注意的细节里面最难把握的,准确的定位能帮助品牌找准受众,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客户群。在我国众多品牌中,有很多因定位不准,而影响品牌生存和发展的案例。比如,著名的品牌王老吉就曾因定位不准而影响品牌的影响力。经过重新定位后的王老吉,在全国刮起了一场“怕上火,喝王老吉”的风暴。定位成为品牌发展的一只猛虎,运用得当是助力,运用不当是阻力。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跟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上世纪50年代初,王老吉药号分成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药业),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上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经王老吉药业特许在大陆独家生产、经营红色罐装王老吉(食健字号)。
2003年,来自广东的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色王老吉),突然成为央视广告的座上常客,销售一片红火。但实际上,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经营权之后,其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六七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中。直到2003年,红色王老吉的销量才突然激增,年销售额增长近400%,从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2004年则一举突破10亿元!
王老吉之所以在销售方面做出这样的突破,与2002年的重新定位密不可分。在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王老吉是一个很不错的品牌,销量稳定,赢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连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原因。
红色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这种认知混乱,是阻碍消费者进一步接受的心理屏障。而解决方案是,明确告知它的定义、功能和价值。准确定位,才能让消费者清楚王老吉的作用及功能,有了认识,才有进一步购买的欲望。
2002年前的王老吉在定位上很模糊,无法给消费者信心。作为饮品,安全是放在首位的,但当时的王老吉很明显因定位问题,无法去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调查中消费者说“凉茶就是凉白开吧?”“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凉茶这个概念并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甚至有些地方对这一概念存在着理解上的误解。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作为凉茶困难重重,作为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到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而且红色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3.5元/罐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色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色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2002年年底,经过多次研究,王老吉的核心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拍广告可以解决的——许多中国企业都有这种短视的做法——关键是没有品牌定位。红色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定位,连企业也无法回答红色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更不用说,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色王老吉的品牌定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拍什么样的广告都无济于事。正如大卫·奥格威所说:一个广告运用的效果更多的是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样写广告(创意)。因此,王老吉的重新定位就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品牌定位,主要是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认知(而非需求),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具体而言,品牌定位是将消费者的心智进行全面研究——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红色王老吉、竞争对手的认知、优劣势等等。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色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好的“威士忌”。所以,红色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色王老吉的场合为烧烤、登山等活动,原因不外乎“吃烧烤时喝一罐,心理安慰”、“上火不是太严重,没有必要喝黄振龙”(黄振龙是凉茶铺的代表,其代表产品功效强劲,有祛湿降火之效)。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聚餐”,在对于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的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等无人问津,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可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评价红色王老吉时经常谈到“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可能这些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也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这些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色王老吉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的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