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板生意怎么样呀?”班委会明知故问。
志前见是班会员,愁绪稍稍散了点,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和这有文化的人聊聊天。
“不怎么样,你也看到了。”说着递给班会员一个凳子擦了擦。
“别着急,慢慢来。大家都还不知道你这个修理部呢。”
“那咋办啊,咋让人知道呀!”
“印点传单,有集的时候在集上发发,那也不能坐在这等,下去宣传,这旁边十里地的村庄你挨个去,见人就发传单,作介绍。”
“这能行吗?”志前半信半疑。
“大家知道你有这个店,他们才会来找你,做生意,一定要放下脸面。怕什么呀!光明正大做生意,又不丢人。”班会员看出了志前的心思,志前内向怕说话,下去发传单,作介绍正是志前所不擅长的。
“再说了马上就要收麦,各种车都要派上用场,各种农机都要检修。各家的摩托车三轮车也没人骑了,估计也有毛病了,一收麦种麦各种车都要修,你放心吧,生意会好的。”
听班会员这么一分析,志前眉开眼笑信心倍增。回头跟屋里的九红说:“孩他娘,这干部说的对呀!”声音动作像极了沙和尚。
“明天早上乡里有个会,开完会我先陪着你先去转一圈下去宣传一下,等会我回镇上,顺便印点宣传单。”
九红和志前都不知怎么感激他好了,班会员走好远了,九红才想起来一件事,赶忙追上去,硬塞给班会员一百块钱。“别误会,不是行贿,那是印宣传单的费用。”
第一站班会员准备去何庄,志前连忙摆手,那是九红的娘家,志前更不好意思去了。于是换了一个村庄,一宣传介绍,人们纷纷围了上来,诉说着自家车的毛病。志前根据人们的描述,大致知道坏在哪里。又随手修好了几辆车,都是一些小毛病。人们更信服了志前,又接着宣传了几个村庄。志前也学会宣传了。其实不用介绍,一进村庄宣传,人们围上来问东问西了。志前虽不善言词,但一说起修车,有问必答,滔滔不绝,判若两人。大学生村官班会员倒像个跟班学徒,一问三不知。
班会员见志前已经上路了,不需要人再帮忙了,就让志前一个人去宣传,志前经过这两天的锻炼,口才、胆量有了一个质的变化。随着宣传的深入,志前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村民的车坏了无法开到孟庄去修,即使去修也是找另外一辆拉,很麻烦。志前和九红商量,决定用摩托车带着配件下乡去修,上门服务,这一条举止深得民心,生意大好。志前恨不得拔一根汗毛吹一口仙气变成很多个志前。因为一个志前确实忙不过来,腰里的电话此起彼伏。
九红和志前无意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上门修农机,以前有上门修锅、补盆、修缝纫机什么的,就是没有修农机的。
这种模式对客户来说真是贴心贴肺,减轻了他们好多好多的麻烦。更何况志前为人实在,价格合理,质量一流。九红每天一盘,发现盈利也不是很多。问题出现在志前对价格的控制的。如果换零件,志前只收手工费,零件原价。但是进零件也需要各种成本。九红又花费了两天时间。把零件价格修车价格都订了一个标准,让志前按照这个标准去收费。写在纸上,店里贴一份,志前随身携带一份,明码标价。这也是现代化公司一个标准制度化。这样就避免了志前在价格上的混乱。
随着这种模式逐渐展开,生意越来越好,各种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内部的外部的的各种矛盾围绕着这个小小的修理部。
生意越好,客户越多,人手不够了,靠志前一个根本忙不过来了。志前修车的技术完全是自学的,车修的越多,志前也觉得修车的技术远远不够,也遇到过不少棘手的问题无法解决,也没人帮忙。志官也来帮忙,但只能安排点粗活重活。志前娘照顾孩子打扫卫生。
九红是这个修理部的董事长,全权负责修理部的全面工作,进货、联系客户、定价格也忙的不可开交。
大家都在忙,因为麦收快到了。
城市的人如果看到这壮丽的景象,应该hold不住了。金黄的麦穗在太阳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微风袭来。麦子随风起舞,似海洋中掀起一阵阵金黄的波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置身于这片金色的海洋闻着诱人的麦香,你会完完全全的陶醉其中。如果你是农民,你会说,噢,今年收成不错,如果你是城市人,你会说,oh,my god,这太美了。美当然是美,就是天气太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