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3900000030

第30章 胡适与蔡元培(4)

蔡元培因身肩重任,平时难得与普通教师、学生接触。但他的平易、谦和,待人友善的态度,还是给人以极深的印象。只要同他有所接触,哪怕只见他一面,听他一次讲演,都会受到他的人格的感染。冯友兰在北大读书时,只见过他两次,后来只在海外见过。但回味起来,冯氏觉得在蔡先生身边,感同光风霁月,他的人格能造成一种气象。沐浴在这种气象之中,就不能不为他的人格所感化。胡适亦是洵洵学者,平易谦和,言谈文雅,待人亲切。若逢假日,谁到他家都会受到良好的接待,感到春光融融。所以青年学子最愿意接近他,聆听他的言论。但他与蔡氏不同,在融融和气、彬彬有礼之中总会渗透出一点儿“勉力为之”的味道。使人感到他是凭一种做人的技巧使“任何人跟他在一起都觉得舒服”(温源宁原作,倪受民迻译:《胡适之》,载《逸经》,第14期。),才子和傻瓜都能得其所哉。这表明,胡适自己有如此做人的需要。照张奚若所说,他是“好邀众誉”(张奚若致××的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下),517页。)。他自己早年就承认“思想颇锐,而未尝不用权术”(《胡适留学日记》,1914-06-08。)。成名之后,仍自认待人处事“颇近于玩世”(胡适致梁漱溟的信,见《胡适文存》第2集第2卷,71页。)。因此,我觉得蔡先生的“光风霁月”的气象是自然浑成,而胡适的满面春风,却不免“有意为之”的痕迹。这决不是说胡适是伪君子。盖人生世上,遭逢多故,能始终葆其天性不漓,实所罕有。有志向善者都要靠自己修养磨炼。中国正统儒家的优秀人物皆以这种修养磨炼工夫为人生第一件大事,故历史上颇出了几个近于圣贤的人物,但多数人不能达此境界,像蔡先生那样庶几可谓近于圣贤了。而胡适虽有时亦颇现出几分圣贤光彩,但基本上是个贤者或智者,而非圣贤。蔡氏因近于圣贤境界,其待人之诚,容人之量,几乎是所遇皆然,始终一贯。胡适因是勉力为之,有时稍一松懈,便发生意气和不容人的情形。当年林琴南那般攻击北大,攻击蔡元培,而蔡氏复信丝毫不假辞色。平情论理,真可谓“犯而不校”了。胡适以晚辈学者,屡受蔡之知遇奖掖之恩,而对其《石头记索隐》攻之为“猜笨谜”。蔡元培作跋语只是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真可谓“人不知而不愠”。胡适有时就做不到这一点了。施存统曾责备胡适在一次讨论工读互助团问题的会上,竟露出“漫骂轻佻的口吻”(施存统致百棣的信,1920年5月4日。)。杜威来华讲学,胡适要求《益世报》登载不索报酬的“义务广告”,该报未允,改登新闻栏。胡适大不高兴,竟指责该报是以党派立场对待学术。该报主笔邓家彦批评胡适,为此“入人于罪,愤愤然若不可解者,岂哲学家固应如此耶?”(邓家彦致胡适的信,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0册,194~196页。)1935年夏,《晨报》登出某一不学无术之徒批评胡适考证蒲松龄生卒年的文章。胡适见了大生气,他要求《晨报》重登他的考证文章“以赎失察之罪”(胡适致陈博生的信(1935年7月30日),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0册,48~54页。)。1948年,为考证“《水经注》案”,胡适与钟凤年见解迥异,大约是胡适致钟凤年信中辞语有失谦和,钟氏认为是“饱以老拳”。胡适再回信说,“辩论无益,徒伤感情”(钟凤年致胡适的信(1948年7月8日),胡适复钟凤年的信(1948年7月11日),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0册,668页;第20册,284~286页。),是以不欲再辩。类似情形,在蔡先生那里,断断不会发生。蔡先生也有发怒或争持之时,但都是为公事上的原则问题,决不含个人意气。这就是他们的差别。

蔡元培与胡适都是学者和教育家,他们的差别,最大的根据,仍在于他们各自的教育背景。

蔡先生15岁为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成进士,翁同龢氏许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翁同龢日记》,光绪十八年六月十一日。)。足见其旧学根底相当深厚而扎实。直到26岁时,震于甲午之败,始“省悟中国的政教,实有不及西洋各国处,且有不及维新的日本处”。从此始关注西学,读教会所译和日本人所译的西学书。“且由应用的方面,引到学理的方面,把中国古书所有的学理来相印证。”(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见《蔡元培全集》第四卷,366页。)这以后便有维新运动,便有废科举、兴学校。而胡适恰当此时,再也没有系统接受旧教育的机会。而且人们再无须为科举事操心,读书最迫切的理由是求知识、求本领,造就职业能力,甚或就是为了救国。这同自古相传的读圣人书,期作圣贤的道路大相径庭。胡适13岁进入上海新式学堂,受西式教育,以后在美国完成其系统教育,其学问根基是西学。蔡先生以其旧学根基已固,价值标准已趋定型,故对西学是选择,是拿来与旧学相印证,所以谈自由平等博爱,谈社会主义,言必称孔孟。他对西学颇曾博览,且具眼光识力,但其根本态度,从立身行事到从政问学,都极受旧学的影响。胡适便不同了,他的思想,从原则到方法都是在西方文化环境中结胎的,已建立起西方式的价值标准。他反转来对旧学加以选择,取其可与西学相结合之点,而弃其不能相合之点。他在说明其整理国故的原则时,这种意思表达得最为清楚。他说,整理国故“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见《胡适文存》第4卷,162页。)。简单地说,就是用西方的科学方法对过去的文化遗产重新加以整理、鉴别,求得其真价值。

胡适的观点、方法和他的价值判断,同中国固有传统存在尖锐的矛盾。但他是一个异常聪明的人,他深知,在中国社会环境里欲有所作为,必须调整好自己同传统的关系。为了要改变传统,必须理解传统、尊重传统,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他都力求中国化,对婚姻、家庭、朋友等等,都不轻意触犯传统。在治学方面,他也尽量使其本来得自西方的方法具有中国化的形式,他竭力表彰中国的考证学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认为考证学是史学末技。殊不知,考证学也和其他学问一样,到了大家的手里,使其发挥尽致,也可发生极大的影响。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使旧的索隐派尽失光彩,从此,古典文学的研究才走上正当的学术轨道。他的《〈水浒传〉考证》竟鼓动起一个青年学者(顾颉刚)发大心愿,重新考证古史,引起一场有关古史的大辩论,从而把中国思想界一向泥古、崇古的心理打掉了一大半,难怪当时参与辩论的旧派学者感叹世道人心受了影响。

胡适为了调整自己同传统的关系,有时不免产生压抑心理,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是如此。大概只有极少的人知道他内心的寂寞与痛苦。到晚年,他特别强调容忍的精神,是他毕生经验的总结。

蔡先生从旧学中来,又了解西方的许多长处,因而在中国社会中,他比较能够自如地应付新旧的冲突。从中国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去,蔡先生被视为中西荟萃的典范人物。如罗家伦说,他“凝结中国固有文化的精英,采撷西洋文化的优美”(《伟大与崇高》,载重庆《中央日报》,1940-03-24。)。任鸿隽说他“萃中西之长于一身”(《蔡先生人格的回忆》,载重庆《中央日报》,1940-03-24。)。傅斯年说:“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这些评论都是就其完整的人格而发的。

对于胡适,称赞他学贯中西的颇不乏人。在老一辈知识分子和青年人中,也颇有不少人景仰他的人格。但像上引材料所表现的,一代人中发自深心的人格敬仰,胡适是不曾得到的。所以,我说蔡先生是个圣贤型的人物,而胡适是个贤者或智者。

也许有人会提出,像蔡先生这种以固有传统为基础结合中西文化的风范是最好的,在目前现代化的文化重建过程中最应提倡这一典范。

我的看法稍有不同。我和许多老辈的和中年的知识分子一样,非常敬仰蔡先生。但说到文化建设的问题,我总不喜欢提倡某种现成的模式,要大家模仿。第一,我认为要大家都成为一种类型的人,是事实上决做不到的。第二,大家都循一种模式也是无益的,社会还是多样一些为好。文化问题尤其如此。古今中外,以领袖和先知自命的人,不知提出过多少文化模式和做人的典范,但到头来,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按这些人的意志被定型的。文化还是以丰富多彩为好。五四新文化运动,决不是某种单一的运动,单有蔡元培不会有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被种种危机惊醒起来的伟大民族,酝酿和萌动了半个多世纪寻求新生的种种斗争,造就了种种杰出的人物,以历史的机缘汇聚到一起,才造成了那个伟大的文化重建运动。在这个运动过去半个世纪之后,我们审视这个运动中的种种人物,品评其长短,然后主观地认定某种或某个人物是最好的,以他来规范后人,其余都不足道,这肯定不是明智的态度。照我的看法,就近代史范围说,凡是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民族文化的重建做过有益的工作的人,都值得我们长久地追念。我们只有在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新创造。若满足于为某派某人之绪余,那就只能等而下之了。但即使有人对前辈的成果做了最好的综合,他所提供的,对于伟大的新时代来说,仍只是有限的部分。正因此,我最赞赏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精神。我认为,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这是蔡先生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选》收入由朱生豪先生译的莎翁最著名的悲剧《哈尔雷特》《李尔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五部。这本戏剧选精选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两个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以及最富盛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莎翁戏剧的特点。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创的朝代里,文人却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他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他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还是这个宋朝,又被诟病效率低下,内部倾轧,积贫积弱、金瓯残缺。最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名人荟萃,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生活于同一个舞台,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中国文明造极于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巅峰。本书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展现宋朝之绝代风华,亦揭示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观点新颖,试图突破社会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对原有史料也进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读。宋仁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且看那些旷世巨擘们如何倾情出演,让读者真正理解这个中古世界的黄金时代。
  •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叶永烈与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苏步青、淡家桢、陈中伟等院士有着很多交往,其中傅鹰院士还是作者的老师,这报告文学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与性格,记述了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他是出身理工科的一位作家,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创作理论2000多万字的畅销作品。书中写了苍蝇专家、跳蚤专家、虱子专家、蚊子专家、蜻蜒专家,他们的科学研究鲜为人知。
热门推荐
  • 大道齐物

    大道齐物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万物有灵,以神驭之。驭灵宗七十三任宗主赵灵背负万灵之力,身携五方神兽,镇压无尽魔域。……………………………………………………………………………嗯…呃……好吧,我摊牌了以上都不是真的的,其实就是赵灵和他家软萌犬娘,傲娇猫娘的休闲日常。
  • 都市之最强魂器

    都市之最强魂器

    “记住哦!每件武器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意识”
  • 穿越全法走向人生巅峰

    穿越全法走向人生巅峰

    主角,名曰赵恒,为一名杀手,杀手榜第一。和他的兄弟(零(杀手榜第二))执行任务时,被一头传说中的泰坦巨人杀死。不过他们死前也完成了任务,穿越全职法师。
  • 青春年花

    青春年花

    你曾有过一场匆匆离去的青春吗?相信你一定会有,那些年的你,有过痛苦,绝望,快乐,辛酸等你会担心明天的你和后天的你,当你成熟时,才会发现青春是酸甜苦辣的,是一场人生的见证,当你还想回去时,才发现它已匆匆离去,还想去回忆一下它的辛酸吗,请回到你的青春年华,感悟你的花样青春。和她们再一次走进青春这个令人懵懵懂懂的故事中。
  • 魔法使的眼泪

    魔法使的眼泪

    作品以拥有使魔血脉的少女水源薰和看似普通的青年易小天为中心,描绘了两人从幼年时邂逅后相辅相成,一起经历残忍而又温馨的种种故事。
  • 公主王子么么哒

    公主王子么么哒

    一场不平凡的爱情,有时坎坷,有时顺利。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简介一点差,希望大家不要介意。ヾ(*?ー`*)ノ゛谢谢?】
  • 伐羽

    伐羽

    冰雪苍茫的大泽之畔,湖边襁褓中传出婴儿的哭声;寂寥天地间,两道身影渐行渐远,一个男子徐徐走来……十七年后,古墟洞天迎来了一位叫作时泽的少年,大世序幕就此缓缓拉开。
  • 每天都有星星陪我

    每天都有星星陪我

    我们的主旨:甜甜甜,狂撒糖!刚刚经历中考的风云美女江梓琪,与大学的校草级别人物姬漠寒。两大风云人物,谁与相争!!!咦~某天,有人发现了他和她的另一层马甲哦?星星眼~期待
  • 天下第一宠

    天下第一宠

    兰瑛:我,淡定,面瘫,是个大夫。叶添:我,忠犬,天然黑,是只妖狐\^0^/一脚踹飞。“滚,死骗子!”“主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苦竹杂记

    苦竹杂记

    《苦竹杂记》多为杂文和“抄书”,属于周作人简练淡远的后期文章,其中“文抄公”写法成为周作人沿用多年的写作特色。同时,这本《苦竹杂记》也是周作人情感最浓的一本,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