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19900000018

第18章 元末农民战争中的大都

元代的阶级矛盾尖锐,以蒙古、汉等族地主阶级为一方,以各族劳动人民为另一方,一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由于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是元朝的腹心之地,控制特别严密,因此,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集中在南方。13世纪30年代,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上台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封建国家的榨取更加厉害,天灾又接连发生。在这样的重重打击下,劳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连糠秕都吃不饱,简单的再生产都无法进行。而另一方面,各族剥削阶级却依然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贫者愈贫,富者愈富”①(危素:《危太朴文续集》卷九,《书张承基传后》),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元朝腹心之地也开始不稳,不断爆发反抗斗争。

后至元三年(1337年),大都周围地区“盗起”。至正二年(1342年),“京城强贼四起”。至正六年(1346年)大都周围地区再次“盗起”,有的县为此增设负责捕盗的县尉和巡警兵。但是,“盗贼”却愈来愈多,到了至正七年(1347年),大都附近的通州已是“盗贼蜂起”了。至于离大都稍远的河北南部、山东、山西等地,人民反抗斗争更为频繁。至正元年(1341年),山东、燕南(河北南部)“强盗纵横,至三百余处”②(《元史》卷四〇,《顺帝纪三》)。至正四年(1344年),山东益都盐贩郭火你赤起义,“拥旗鼓,入城邑,掠人民,篡囚徒,共益其党。火庐舍,劫府库,争取其材(财)”③(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三,《新升徐州路记》)。他们纵横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使得元朝中央政府也大为恐慌。整个“腹里”(元朝把河北、山东、山西之地称为“腹里”,归中书省直接管辖)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其他地区更是此起彼伏,风起云涌。这一切都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已不能再忍受元朝的黑暗统治,元朝政府也无法再照旧统治下去了。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全国规模的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江淮南北广大地区,到处燃烧起农民起义的烈火。大都和南方的联系完全被切断。元朝统治者在大都策划了一系列阴谋,用剿抚两种方法,镇压农民起义。从至正十一年到至正十四年(1351—1354)之间,双方反复进行着多次的斗争。由于江南很多地区先后为起义军攻克,海运和漕运都被切断,大都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来源锐减,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都发生了严重饥荒,“加以疫疠,民有父子相食者”。然而元顺帝依旧大兴土木,“荒于游宴”①(《元史》卷四三,《顺帝纪六》),穷奢极欲,完全置人民死活于不顾。

至正十四年(1354年)以后,农民战争进入新的高潮,起义军开始大规模向黄河以北发展。至正十五年(1355年),北方起义军首领刘福通等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改元龙凤。宋政权所领导的起义军,从至正十七年(1357年)起,三路北伐。西路破潼关,攻入关陕。中路入山西,出塞北,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攻破上都开平,把那里的宫阙烧得干干净净。自此之后,元朝统治者不再出巡,整年留在大都。中路起义军的一部,在进攻上都以前,曾转入河北,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进攻保定,没有攻下,转而攻占了完州(今河北完县),直接威胁大都。这支起义军的活动,显然是想和东路军配合。但由于东路军在此以前已经撤离河北,这支起义军孤立无援,很快也就退出。

东路军的领导人是毛贵。他率领队伍攻取了山东大部分地区,然后由山东北上。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攻克蓟州(今天津蓟县),逼近大都。元朝政府十分恐慌,赶紧“征四方兵入卫”②(《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同时大力加强大都城的守御,在城内四隅都设立大都分府和警巡分院。③(参见《元史》卷九二,《百官志八》)起义军由蓟州攻漷州(今属北京通州区),直抵元朝统治者每年春天飞放的柳林,离大都城不过百余里。在这里,起义军打死了元朝的枢密副使达国珍。这时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十分恐慌,议论纷纭,有的主张放弃大都北走,有的建议迁都关陕,只有少数几个人主张顽抗。①(参见《元史》卷一八八,《刘哈剌不花传》)但是,东路军孤军深入,后援不继,正如元朝官员李士赡分析那样:“虽能深入我境,然其心不能不怀疑惧。”也正是这个人,认为“已骄之‘贼兵’,不虞我师之冲击”,主张“急发精骑攻之,少挫其锐,使‘贼’无必向之志”②(《经济文集》卷一,《上中书总兵书》)。李士赡确实发现了起义军的弱点所在。果然,当元朝的一支精锐部队在刘哈剌不花率领下偷袭柳林,使起义军遭受一定损失之后,起义军立即放弃了进攻大都的打算,迅速撤回了山东。大都的局势,暂时又稳定了下来。但是,元朝统治者仍然心有余悸,赶紧修筑大都十一个城门的瓮城和吊桥,一年多时间全部完工。③(参见《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按,和义门瓮城城门在1969年拆除西直门箭楼时发现,上有灭火设备,显然是为了抵御火攻。(《元大都的勘查与发掘》,载《考古》,1972(1)))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浙东和浙西相继为方国珍、张士诚所占领,切断了海运。方、张两人都是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的投机分子,当元朝政府用高官厚禄进行招诱时,他们就先后投降了。投降以后,他们接受元朝的官爵,独霸一方,成为割据的土皇帝。元朝政府“虽縻以好爵,资为藩屏,而贡赋不供,剥民以自奉”,“海运之舟”仍然“不至京师”④(《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海运》)。元朝政府虽然在大都周围开垦水田,但收效不大,大都的粮食供应得不到保证。再加上各地的地主纷纷逃来,不少原来镇守外地的王公贵族也逃回大都避难,人口日益增多,粮食问题更加紧张。至正十八年(1358年),大都地区在经过战乱之后,又发生大规模的水灾和蝗灾,收成很坏。于是,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和至正十九年(1359年)上半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锭(五十两)银子只能买八斗粮食。⑤(参见《元史》卷五一,《五行志二》)饥荒之余,又发生瘟疫,“民殍死者几百万”⑥(权衡:《庚申外史》卷下。按,《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一·完者忽都皇后奇氏》说此次官方葬死者十余万,卷二〇四《朴不花传》说痤埋尸首二十万),十一门外都掘万人坑埋葬。“城南官掘穴,日见委尸盈”,“沟中人啖尸,道上母抛儿”①(张翥:《蜕庵诗集》卷四,《书所见(戊戌七月)》),大都城内外一片悲惨景象。元朝政府屡次遣使向张士诚、方国珍征粮。至正二十年(1360年),由方国珍出舟,由张士诚出粮,运了十一万石粮食到大都,使元朝政府得以苟延残喘。两浙海运漕粮继续了四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张士诚又“托辞以拒命”②(《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海运》),不再运送了。

农民起义的不断高涨,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大都北城兵马司指挥林哈剌歹与林智和“谋叛”,被发现后遭到了镇压。至正二十年(1360年),蒙古贵族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在漠北起兵,“将犯京畿”,与元顺帝争夺王位。虽然这次事件也被镇压了下去,但对大都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元朝统治愈是临近彻底崩溃的边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愈是尖锐。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军大将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为名,带兵进入大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仓皇出走。孛罗帖木儿在大都总揽大权。皇太子则在山西与另一将领扩廓帖木儿相勾结,指挥军队向大都进攻。元顺帝利用兵临城下的形势,在宫廷中设下埋伏,当孛罗帖木儿来到延春阁前时,伏兵突出,将他杀死。此后,扩廓帖木儿跟随皇太子来到大都,权势盛极一时。很快,他又遭到元顺帝和皇太子的猜忌,被遣出外,遭元顺帝下诏讨伐。于是,在扩廓帖木儿与其他元军将领之间,又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包括大都地区在内的整个北方,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连岁不熟,民多为饥卒所食。胔骼遍野,腥秽塞天”③(李继本:《一山文集》卷六,《刘义士传》),元朝统治集团在行将灭亡之前,还对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正当统治集团内部混战之际,朱元璋的力量在南方不断得到发展。他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并派大将徐达率领大军北伐。七月,明军到通州。元顺帝闻讯,十分恐慌,立即委派他人留守大都,自己席卷“子女玉帛”,在七月二十八日夜由健德门北逃。八月二日,明军到齐化门外,“一鼓而克全城”。①(参见《元史》卷四七,《顺帝纪一〇》)

明朝取得大都后,改名北平。大都的宫殿,多数被拆毁。经手此事的明朝官员萧洵,将宫殿布局作了一份相当详细的记录,这便是《故宫遗录》。它是一份很珍贵的资料。

“行人千步廊前过,犹指宫墙说大都。”②(权衡:《庚申外史》卷下。宋讷:《西隐文稿》卷二,《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四首》)明初诗人的这两句诗,表明大都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词,北京的历史又开始了新的一页。

同类推荐
  • 兄帝

    兄帝

    他本出身将门,可是他生下来不久,却家破人亡,被捕入狱。他本安然出狱,可是他找到了组织,却惨遭背叛,狼狈出逃。他本意图归隐,可是他已甘于平凡,却遭遇乱军,美梦惊喜。身负血海深仇,一心想要维系天下,保天下太平,然而人性本恶,明了以杀止杀的他终于举起了屠刀,个人荣辱皆视若敝履,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替自己的兄弟博杀出一个太平盛世,千古明君!
  • 崇祯帝

    崇祯帝

    一个平凡的文科大学生穿到了明末的时代,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不幸当上了皇帝。用拿笔杆子的手来力挽狂澜,真的有这种可能性么。
  • 逍遥小山贼

    逍遥小山贼

    一道惊雷,王珂魂穿古代,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一点点防备。王珂仰天长笑,“我终于可以改变人生,主导自己的辉煌了。”“喂,小子,快跑啊!后面有追兵!”别人穿越都是斗天斗地斗苍生,自己则穷困潦倒当了山贼。穿越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是一个乱世,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群雄并起,尔虞我诈,能求得生存便已极难。如何才能笑对此生,不负走这一遭?王珂缓缓抬起了右手!
  • 三国之舞群英

    三国之舞群英

    追溯千年,生于乱世,想当个富家翁笑看这乱世潮起潮流……本无意心向权位,奈何尊位逼我来。为了生存,苦逼的八零后无限泪奔奋斗。且看刘轩在这皓月争辉的三国时代当中,智斗群雄,笑舞群英...飘起一幕金戈铁马,恩怨情仇,铁血柔情的故事——
  • 元成之世

    元成之世

    本书分为:西汉走向衰落的元成之世;多才艺,善史书的汉元帝;耽于酒色的汉成帝三部分。
热门推荐
  • 刺杀太子殿下

    刺杀太子殿下

    重生后的苏蔷想要报仇,得先杀了当朝太子。她投毒,他把她按在墙上时“不小心”抖落了毒药;她射箭,他把她搂在怀里“手把手”教她;给他一刀总可以吧……可是!谁让你在我沐浴时进来的……
  • 鹤啼萧竹

    鹤啼萧竹

    三年前,受尽折磨的江啼竹离了A市。三年后,再次回归的她还是要面对当年离开是的困局,与自己最爱的少年和同父异母的妹妹开启一段不一样的青春之旅。
  • 缘错:妻本凉薄

    缘错:妻本凉薄

    她亲手毁了外公的药草园,亲手灭了妈妈的所有希望,亲手结束了舅舅所有生着的痛苦,只因为,他说他爱她。最后,却也因为他爱她的这个理由,为了一个莫须有的男人,他亲手杀了她,当子弹进入她头部的那一刻,她是解放的,她终于要去赎罪了,只是谁来告诉她,她为什么回到了五年前,为什么这个莫须有的男人救了她。她因为他而死,却又被她所救,这一生,是不是都不能摆脱姓楚的这个姓!
  • 长发,为你离殇

    长发,为你离殇

    转世加校园嘞,不知道这本书能不能坚持写完。。。叶以沫,顾相濡,,前世情人,来世搭档,分道扬镳,这一世,我为你耗尽精元,来世,该你来找我了。
  • 东洲仙侣记

    东洲仙侣记

    翠墨里青山几度。明月低悬,照见万点露。彩云堆来月砌路,斜光到晓洗剑处。——桑田沧海,爱恨情仇。一部小说,一个世界。
  • 都市重生之无上仙帝

    都市重生之无上仙帝

    千年前,他家道中落,被贼人坑害,家破人亡。后以医入道,成就仙帝道行,仙界五帝之首,睥睨天下。重生都市,一切从头再来,他誓要重回巅峰,一扫乾坤。
  • 樱空祭

    樱空祭

    也许只是梦一场,这世上,从未有过你,也从未有过我。简简单单,平淡的爱恋。。
  • 历史快餐.前二世纪:帝国时代

    历史快餐.前二世纪:帝国时代

    汉帝国在“黄老政治”的引导下,经过40多年的休养生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汉王朝的国力迅速增强。尤其在消灭地方皇室支裔的叛乱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儒家学派被确立为官方的学说后,中央集权更获得了思想上的保证,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强力的政权加上执政者的抱负,西汉王朝一改先前对外的收缩,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西汉王朝最大的对手——北方匈奴帝国,最初屡屡对西汉王朝挑衅,在公元前2世纪被强大起来的汉王朝消灭了。而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杰出将领,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奇迹。
  • 黑暗入侵纪元

    黑暗入侵纪元

    在天空出现黑洞之后,这个无神世界变了。罗云看到了精灵,看到了天使,看到了瓦洛兰大陆的英雄,还有自称纪元前哨的主角高手们。慢热,慢热。
  • 世界英雄

    世界英雄

    气与能量构成了这座世界的文明。气之一途,衍生斗气、战气、真气、霸气等,以发掘人体之奥秘,求同天人合一之境;能量一途,衍生魔法、巫术、灵力、精神力等,以感知自然之神奇,悟创造或毁灭一道。一道达者皆称英雄,拥有当界无法匹敌之力,而战胜所有英雄者,是为王者,世人共称英雄之王。一名神秘少年,受命运指引而行,闯破诸多限制,成就己所追求之道。历经的途中,有魔法世界的奇幻,有东方术法的妖异,有金戈铁马的悲壮,有荡气回肠的真情,还有捧腹大笑的恶搞……无尽传说,尽在《世界英雄》。英雄王,我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