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5600000013

第13章 并不缠绵的“倾城之恋”(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佳人的描绘是如此含蓄优雅、令人回味悠长。古有佳人,就不乏围绕在佳人身边的才子。英雄与美人的风流韵事永远是人们心中动人的童话。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所谓佳人,亦称美人,其眉目盈盈,淡含秋思;青丝叠翠,千山失色;是沉鱼落雁,是闭月羞花。美可以是清淡的,可以是浓艳的,可以是惊鸿一瞥的,可以是细细品味的,但必定是非同凡俗、举世无双的。佳人往往是孤独的,她不屑与众人为伍,凭栏远望,透露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她令世人心驰神往,却又被世人指责为红颜祸水。只是一眼,守城的士卒就可以丢械弃城,若是再次秋波顾盼,亡国的命运即会降临。纵是如此,众人皆叹“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正是这些佳人,给枯燥无味的历史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末路英雄的爱情绝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时唱出的悲歌。纵然勇力超群,英雄盖世,但时运不济,大势已去,霸王也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借酒浇愁,面对着爱姬与宝马,悲痛万分,一曲《垓下歌》唱罢,虞姬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凄美的一生。项羽摔下酒杯,飞身上马,带领八百兵骑突围南去。一路冲锋砍杀,死伤无数,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下28人。他本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但自觉无颜以对江东父老,有船不渡,遂横剑自刎,年仅31岁。

项羽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但是人们更愿意把他和虞姬的爱情悲剧化做无数想象,升华成一种对美的渴望、一种对生死爱情的向往。

美人识英雄

虞姬,古越绍兴塔石村人,塔石村位于美女山下,住着很多姓虞的人家,虞姬也许是姓虞,或者名虞。后人将她的故事演绎了千百遍,却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听见霸王项羽唤她为“虞”。

史书中对于虞姬外貌的描写见之甚少,据说宋词词牌《虞美人》得名于她。她应该很美,螓首蛾眉,朱颜丹唇,齿如银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天生丽质。虞姬善舞剑,和着乐曲,拔剑起舞,如行云流水,令人眼花缭乱。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温柔处,腰肢扭动,轻柔飘逸,利剑化为一条丝带萦绕左右;刚劲处,剑风呼啸,豪气冲天,丝带顿时成为一柄利剑披荆斩棘。正是“嚭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虞姬的美透着一点刚毅,一点霸气,这也许就是项羽对她一往情深的缘故吧。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国灭亡后,随其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项梁十分恼怒。但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小小年纪,竟有这等志向。于是项梁教他演习兵法,项羽大喜,可也只是略知其一,又不肯继续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志向高远。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经过会稽(今浙江绍兴),随众人观看的他,见到威风凛凛的车马仪仗,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就这一句话,足见其英雄霸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在农民起义的疾风暴雨中,在反抗暴政的呐喊声中,24岁的项羽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为实现年轻时的伟大志向拼战沙场。那么,这对英雄美人是如何相识并走到一起的呢?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话说项羽随叔父流亡到了吴中(今江苏苏州),可是无依无靠,日子一久,两人的银两已所剩无几,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在一座破庙前的空地上卖艺为生。当然,项梁只能打几套花拳凑凑热闹,主要还是靠项羽。我们前面也说了,项羽虎背熊腰,力大过人,尤其是练就了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把鼎举起来。当时,庙门前正好有只大鼎,重量在千斤以上。项羽耍过枪棒以后,拱拱手对围观的人说:“请各位让开一点,在下要举鼎了。”起初,大家都不在意,心想你虽然力气很大,但也不至于能把这么重的鼎给举起来吧!都在一旁等着看笑话。可是等到项羽把大鼎举过头顶的时候,众人都不觉惊呆了,顿时齐声喝彩。一连数日,看的人越来越多,消息很快不胫而走。

消息传到苏州城内的虞家,虞员外十分高兴。为什么呢?原来虞员外有个女儿,名叫虞姬,生得风姿绰约,美丽大方,而且精通诗书,能歌善舞,还有点拳脚功夫。女大不中留,转眼间虞姬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尽管说媒的人很多,她就是不同意。虞员外很着急,就去问女儿:“你到底要嫁个怎样的男人?”虞姬说:“当今世道混乱,嫁个文弱书生不能保身,要嫁个力能举鼎的男人。”“力能举鼎”,虞员外顿时就泄了气,到哪里去找能有这么大力气的男人呢?现在听说有个“力能举鼎”的人,他真是喜出望外,立刻告诉了女儿,父女俩决定亲自去看看。

第二天,父女俩来到破庙,只见一老一少正在卖艺,那少的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走到大鼎面前,蹲下身子,双手抓住鼎足,轻轻松松地将其举过了头顶,在场的人高声喝彩。虞姬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得暗暗赞叹,心想:“这人力能举鼎,真是个男子汉,待我再来试试他,看他还有多少力气。”随即纵身一跳,跳到鼎上,项羽先是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漂亮的少女,虽然增加了重量,但他毫不在乎,不由得更加来劲儿,举鼎绕场一周,等到他放下大鼎时,少女却不见了。虞姬早已跳下鼎,和父亲回家了。

这时的虞姬不由得动了芳心,当虞员外问起:“今天见到的那个力能举鼎的男人,你的意下如何?”她红着脸说:“孩儿说话算数,全凭父亲做主。”意思就是默许了。第二天,虞员外便派人去把项梁、项羽接到家中,要招项羽为婿,项梁当即同意,项羽更为高兴,就这样,鼎成为了他们的大媒人,英雄美人结为良缘。至今,苏州城内有条小巷叫“丽姬巷”,据传,就是虞姬住过的地方。

项羽是名猛将,能征善战,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8年的戎马生涯,他身经百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无往不胜。虞姬也许爱慕的就是项羽的勇猛,她经常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形影不离。

公元前206年,项羽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之地九郡,定都彭城。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18个诸侯。不久,各诸侯对分封的不公产生了不满情绪,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乘隙东进。一场历时4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就此开始。

据说在双方对峙之时,项王对刘邦说:“自秦以来,天下纷争久矣,缘由皆因两人起,现我愿意单独和你决以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可刘邦却笑了笑:“我肯斗智,不能斗力。”就在此消彼长之间,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则由强变弱。

终于,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向项羽发起了总攻,在垓下把西楚军队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闻四面楚歌,知大势已去。“鸿门宴上一念差,悲歌唱和楚帐中。垓下饮剑乌江逝,英雄美人自古同。”就在那一刻,一曲悲歌为我们描绘出了一段千古不灭的爱情悲剧。

虞姬是自杀还是他杀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垓下,一抹如血的残阳沉下山去,顿时间,整个世界陷入了无尽的深夜之中,一弦残月让人更觉得心寒。眼下项羽已经兵孤粮尽。夜间四面楚歌响起,他以为楚地尽失,军帐之内,以酒消愁,心中的悲凉喷薄而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声悲怆凄凉,身边的虞姬感到自己在颤抖,眼前这个曾经多么勇猛的英雄,多么不可一世的大丈夫,如今的处境竟然这样。她要为霸王舞最后一次剑。没有丝竹之声,只有低声的吟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含泪与霸王相和悲歌,歌声绝,美人逝。虞姬顺势用宝剑在颈间一抹,雪白的脖颈上顿时溢出殷红的鲜血,正如那一抹残阳。

清朝诗人何浦做诗《虞美人》:“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那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能够像虞姬那样坚贞。

《霸王别姬》的故事是京剧中有名的一出,上演了千百年。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泪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但其实在正史上关于虞姬的死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她到底是自杀的,还是死于项羽剑下,后人一直在猜测着。

关于虞姬自杀的说法,较早见于唐代张守节《正义》,其中引《楚汉春秋》记录虞姬所和的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里对“和”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跟着别人唱,二是依照别人的诗词做诗词。从《史记》的描述和当时的境况来看,似乎跟着唱的解释更确切。但《楚汉春秋》采取的却是第二种意思,这样一来,虞姬的刚烈之中还充满了才情,就是这首诗中“贱妾何聊生”一句透露出一个信息,虞姬仿佛有自杀的打算。

关于虞姬之死的另一种说法。《太平寰宇记》卷128“濠州钟离县”条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其中的“杀姬葬此”是否意味着是项羽不愿自己的爱姬落入敌人之手,所以亲手杀了她。但也有人说,项羽在自杀之前,连他的爱马都不忍杀之,而送与亭长,更何况他的爱姬呢?

在中国京剧《霸王别姬》里,虞姬的唱词是:“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方免得,兵戈扰乱?消却了,众百姓,困苦颠连。”虞姬面对死亡,不愿独活。历史已经随风而去,那首暗示自杀的诗词是不是虞姬写的,她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都已经不重要了,那悲情的一瞬,已经定格在了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了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一段最荡气回肠、最耐人寻味的爱情传奇。

虞姬墓何在

相传虞姬死后,项羽悲痛欲绝,他不忍就此与爱姬分离,于是就带着她的尸体向南奔走。但是汉兵不断地围追堵截,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后来这里建起的村庄就叫做“霸离铺”。在离“霸离铺”不远的地方有个“虞姬村”,说是来不及突围的楚兵把虞姬的尸体葬在此地,因而得名。那么这里究竟是不是虞姬安葬的地方?所有的正史中都没有明确提到这一内容,几百年来也就成为了一个不解的谜。至今为止,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虞姬墓在距乌江约300里的安徽定远县。

在今天的定远县境内,保存着十多处与项羽有关的遗址、遗迹。例如相传为霸王迷路处的“霸王寨”、刘邦追击项羽的“刘公桥”,还有“嗟虞墩”等,总之,可以寻找出项羽在此与汉军周旋的完整路线。《括地志》记载:“虞姬墓在境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先牢记》也记载:“虞姬墓,在县南六十里。”清康熙三十九年撰的《定远县志》上说:“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山有五峰,县七十里,旧传项羽曾别于此。”定远县的虞姬墓如今已经难寻踪迹,但在定远县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虞姬随项羽达到定远后自刎、葬在定远县的传说。

其二,虞姬墓在安徽和县。

清道光年间撰写的《和州志》记载:“美人虞姬自刎后,羽将其头系于马项下,突围骑奔,乃至一山下,原插在姬发上之兰花失落,后人变更山名为‘插花山’,山上建有庙,曰‘插花庙’……在州北七十里阳陵山之阳……即项王虞姬墓也。”和县的虞姬墓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虞姬自刎后,项羽不愿就此与虞姬分隔两地,便将虞姬头颅割下,挂在马头,将其身体就地掩埋后匆忙突围。本来项羽是想将虞姬的头颅带回江东。但到了和县阳陵山,因受农夫欺骗,陷入了茫茫沼泽中,被汉军再次围困。此时他只剩下28骑,恐怕难以突围,只好将虞姬的头颅葬在阳陵山南面的小山上。

其三,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县。

清康熙二十三年撰的《洞阳府》、乾隆年间撰的《灵璧县志》都记载着:“灵璧城东十五里,与徊县接界处有虞姬墓。至今墓碑尚存,额刻‘巾帼英雄’四字。左右刻有联语:‘虞今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南宋诗人范成大出使金国,途经泅州,曾作诗一首为《虞姬墓》。诗人在诗中自注:墓“在虹县下马铺一十七里”。《重修虞姬墓碑》中也有记载:“灵璧之南,族下之旧民。其东则虞姬墓在焉。”

就在今天的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守护着一座沉睡的古墓。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静穆凝重。它就是传说中的虞姬墓,今天成为了安徽省的重点保护文物。

其四,虞姬墓在江苏省江浦县。

在今天江浦县南30里有一个“兰花乡”,在兰花乡南七里桥林镇西,还有一座“失姬桥”。相传项羽垓下突围后,逃到了今天江浦县的兰花乡,遇到了汉兵的围追堵截。因为虞姬酷爱兰花,她的头上经常插着兰花,那兰花无意飘落在了塘埂上,从此,这塘埂附近的山坡上便长满了兰花。人们就将这口塘称为兰花塘,而这个地方就称为兰花乡。

关于虞姬墓的传说很多,正史记载的空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为这幕英雄泪、美人血的悲壮故事又增添了几分色彩。

爱情明星与明星爱情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曲《长恨歌》,两行妃子泪,明月当空,清风袭来,低低的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就在这空无一人的长生殿曾经上演了多么柔情的一幕,海枯石烂的誓言,常相厮守的期盼。愿为比翼鸟,愿作连理枝,即使天崩地裂,此情此意也将绵延不绝。

长生殿已经穿过了千年的时空,可那一段爱情绝唱仍然萦绕在耳边。杨贵妃,以胖为美的美人,带着她与唐玄宗经典的爱情,带着“贵妃醉酒”、“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带着千年难解的生死之谜,又一次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该怎样审视她?仰望她绝世的美艳,遥望她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渴望能探究出她的生死故事?

父夺子妻

杨贵妃,名玉环,号太真。她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这个传奇的生命诞生在了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家里,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小生命今后会成为一国之母,成为“祸国殃民”的人。10岁左右,玉环的父亲去世,她就被寄养在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嚭家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同类推荐
  • 鲇鱼

    鲇鱼

    没有人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也许尝试的次数多了,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大吧,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尝试!
  • 功名

    功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男儿担当生前事,何须计较身后评。功名恰似草上露,佳人好比昨夜灯。在这风云繁嚣之地,龙争虎斗的大闹一场!历史是已经发生的现实,现实是即将过去的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作者已有《过关》《夺标》等完本作品。
  • 李自成陕北史事研究

    李自成陕北史事研究

    本书对李自成的祖墓、乡籍、名号、家世、家境、读书情况,习武战斗生涯、起义前经历、起义后回陕北等历史进行了探讨。
  • 亡秦卢生传

    亡秦卢生传

    一个屌炸天的主角两个宇宙无敌大boss三个随意穿梭的时空间……十八味朱砂带来的历史浩劫十八朱砂诀!十八诛杀诀!爽?看霸气男主大彭氏国逆境修仙颠覆大秦把妹无数虐?看神兽狻猊英雄末路与男主人兽兄弟情还想要什么?穿越,玄幻,重生,修仙……一切尽在《亡秦卢生传》(作者最近迷上男二了,加了好多戏……)
  • 逐鹿江山之争霸天下

    逐鹿江山之争霸天下

    异界大陆,风起云涌,秦汉吴三足鼎立,司马家族布控天下,开启一卷不一样的争霸天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炮灰女配要逆天

    重生之炮灰女配要逆天

    警告!警告!这是一篇正经无比的文章!拼死拼活的码字更新,没想到读者却不买账,集齐众多怨念送柳相思去了她写的辣文小说里。穿谁不好,偏偏穿到恶毒女配身上!长得漂亮又怎样?亲爹不喜,嫡母不爱,得不到心爱的男人就算了吧,还落个被陷害侮辱的结局!你妹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对读者说三个字:我再也不写辣文啦啊啊啊啊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凶楼鬼事

    凶楼鬼事

    一份绝密档案的被启封,引出一段匪夷所思的大事件:旷世动乱造就了邪恶女魔头,附身于神秘诡异的涉外大厦,发动狰狞凄厉的鬼哭狼嚎,营造吞噬活人的鬼屋,跪拜在杀人视同草芥的邪教麾下……穿越生死的冥使,潜伏人间的地仙,活在神秘世界中的无数异能特工联手出击,最终正义战胜邪恶,黑暗被光明驱逐。
  • 百年佛缘:行佛篇

    百年佛缘:行佛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无品上卿

    无品上卿

    穿越者的烦恼如下:不想发财,摔一跤都能捡到金疙瘩不想升官,会有人追着屁股后面求你领导不想感情泛滥,偏偏有若干美女佳人要死要活的要嫁给你一直以来,我怀疑过若干人是穿越者,比如那中了几亿彩票巨奖的,买了股票随即就会有几十个涨停的,还有若干伟人,还有,成功预测了俺能考上大学的隔壁王大妈……有人或许会反驳,还有其他证据么。是的,是没证据,打死这些从未来世界穿越过来的家伙他们都不会承认的,说了,他还能有囫囵身么?没事自己一边偷着乐岂不乐哉悠哉?本书讲述一个“不幸”的青年穿越后发生的哪些事儿。有钱么?有!有官当么?有!有美女么?那能少么?拭目以待吧!(QQ群:70413014,欢迎大家加入)
  • 仙武皇朝

    仙武皇朝

    只手握龙庭,只为求长生。万千位面过,从此入长生。
  • 无限之从超能失控开始

    无限之从超能失控开始

    从超能失控开始,带给你不一样的无限体验,无敌流,单女主,不喜轻喷,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开局就是超自然

    开局就是超自然

    只想努力活着的我,最后却莫名其妙的成了死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生浮华不及光阴一寸

    半生浮华不及光阴一寸

    满地猩红,流火暗涌。“东方!倘若这世间万物,皆负我而去!倘若这天地法则,也容我不得!倘若这三生石畔,宿命轮回……悲欢笑泪,是否会将我心中的你遗忘?”不!宁沉睡,不轮回!若众生的怒火承载于你,我必屠尽天下,颠覆苍生!变强!变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苍生,都明白我意;要将所有,都践踏在脚下!而你,纵然山无棱角,天地归一,你不会有机会逃离!纵然折断羽翼,禁锢于林,也休想离我而去!岁月里,遗留的痕迹,举剑苍茫红尘俱寂……你说,在那世界之巅伫立,还有没有人生若只如初见,宁负年华不负君?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