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4900000014

第14章 篡与弑:圣主心头永远的阴影(3)

例如,在立李治后,李世民又一度发生思想动摇,暗中向长孙无忌提出欲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但不在嫡生之列,是杨妃所生。这杨妃应该是杨广的女儿,所以陈寅恪在论及此事时认为,李世民这样做,是欲进一步笼络隋杨的宗室。

但我认为这个解释太牵强。诚然李唐开国之初,与隋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杨氏与李氏实出于同一贵族集团,而李渊与杨广本就是姨表兄弟。但立太子之事关涉极广,影响深远,而笼络隋杨宗室只是李世民诸多政策中的一个,不算是最重要的;而且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拿立太子这样的大事来作牺牲。

李世民自己的解释是李恪文武全才、英武果断和他自己很相似,而李治懦弱,所以有废立之心。我认为,李世民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李治懦弱,所谓有废立之心是假,借此来对李治能否执掌大政而表示忧心是真。

太子一经确立,绝少改变,更何况李恪不是嫡子,要改立他,或者要改立杨妃为后,或者彻底打破封建礼教中在嫡子中选立太子的规定,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必定遭到长孙无忌、乃至全体大臣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后一种情况更是不可思议,此例一开,等于是将夺嫡的争权之战的对象范围从局限于嫡子之中,扩大到所有生子之中,必然带来政治局面的大动荡,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李世民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绝不可能没考虑到这些。而且,如果他真的想立李恪,他一定可以预计到长孙无忌会拼死反对,那么他就不会在事前只跟长孙无忌一人讨论此事;而应与其他有可能支持此举的大臣商量妥当,再突然发难,令长孙无忌措手不及,还来不及反对,改立太子已成事实。

但李世民并没有这样做,显然他这样说只是借个因头来发泄发泄对李治懦弱的担忧。而他对长孙无忌这样说,恐怕也是在暗示他对长孙无忌的不满。这从后面的对答可得到证实。长孙无忌听到这种言论自然大加反对,李世民就说:“公以恪非己之甥邪?”这句话说得很重,很露骨,将长孙无忌欲借扶持新君来搞外戚专权的用心毫不留情地揭示出来。

长孙无忌却并不因此而退缩,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应该说,从当时的政治局面来看,长孙无忌这话虽然是出于私心,但道理还是正确的。所以李世民没有再提此事,转而煞费心思地为李治寻找辅佐他的良臣。

关于废立太子之事,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决策上的影响,赵克尧的分析比较合乎事实。他说:“一个原因是唐太宗素来强调君臣共治,他一向颇为尊重股肱大臣的意见。君臣一体、共理天下的思想约束了他的独断独行。另一个原因是贞观后期的权力足以转移到元老重臣手里。魏徵死后,政治动议权转到褚遂良手里;政治决策权转到长孙无忌手里。”

以上见解基本代表了正统史学家的观点。而这里我却想提一下一种主流外的见解,即日本治唐初史的原百代女士,在其代表作《武则天》中提出的看法。

原百代认为,在贞观后期,朝廷上开始出现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新的官僚利益集团,李世民对此有所察觉,也想过要打击它,但已经来不及,也下不了狠心去摧毁它。这一集团实际上操控了贞观后期及永徽早期(永徽是李治的年号)的政治,直到武则天上台才将之打破(因为这一集团反对武则天)。

这一论点很有意思,显然是借用了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关于“官僚架构”的表面合理与实质不合理的性质,以及其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理论。若这一论点成立的话,则对于李世民在贞观末年许多政治上的态度转变都要重新进行评价。

现在回过来说胡如雷提的第一点质疑。李世民为什么要当着李治之面来讨论废立之事。显然他那时确实已有了改立李治之心,事实上也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余地了。但李世民对于李治的懦弱又实在不放心,所以又有投床自刺之类的举动,固然是有失体统,但也正反映了玄武门政变对他的精神打击之深。

胡戟、胡乐的《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中对此有独到的分析:“这位临机果断、铮铮铁骨的盖世英雄,为何伤心过度失去常态?显然是眼前的事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惶恐。往事历历,当年在玄武门他与兄弟们的厮杀,杨广夺宗成功后将其父隋文帝杨坚和长兄废太子杨勇一齐害死,那两幕活剧又在重演。继隋文帝和唐高祖之后,下一场厄运正在轮到自己头上,展现在面前的是又一场骨肉残杀的刀光剑影,是自己身败名裂的惨淡前景。除了这还有什么能挫伤这位英姿勃勃的明君圣王面对人生的勇气呢?”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李世民是否后悔发动玄武门政变呢?我想不会,他只是内疚罢了。没有玄武门政变,他不杀李建成,自己就被李建成杀掉,哪里还有他后来内疚不安的余地?所以心中愧恨是一回事,但“后悔药”是决计不吃的。

以上是玄武门政变对李世民本人的影响,接下来谈这一政变对唐代历史的影响。司马光在评论玄武门政变时也谈及到这一点,他说:“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现世史家也有人激烈抨击玄武门政变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唐代为了防止藩王夺权,不得不令太子同时兼任军事方面的要职,以防兵权旁落藩王手中,带来后患,但仍然改变不了唐代政变频繁的局面,这都是因为玄武门政变开了恶例在先。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能苟同的。司马光等人的意思是说,由于李世民干过政变夺位的事,于是他的子孙后人要干这类事时就有了先例,没有道德负罪感,可以放手去干了。但不要忘了,人们发动政变,自有其不同的原因。这些原因必定是牵涉到生死攸关的问题,否则就不必冒这个大险了。若在一般情况下,道德顾虑自然能发生其作用。但在生死关头,道德的考虑就次要之极了。既然如此,难道李世民不曾发动过政变,这些子孙后人在发动政变前找不到榜样、借口,他们就会改变主意,宁愿坐以待毙也不搞政变了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就像李世民自己,在他政变之前又何尝有什么榜样、借口?相反,杨广搞政变留下千古恶名倒是个大大的坏榜样。按司马光的这种推理,李世民岂不是应该警戒这种行为,不去政变才对吗?但事实不可能是这样。形势逼人、生死所系,道德考虑只能退出,也与榜样、借口等等无关。

唐代政变何以如此之多,应具体分析各次政变的前因后果,再取其共通之处来加以考察,而不是这样随随便便将罪名派到李世民头上去。

若一定要说玄武门政变对后来的政变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也只是在政变之后,政变者为自己找道德上的美化时会引玄武门政变为例。但这已是政变后的粉饰,与政变发生的原因无关。

最后要谈的是玄武门政变所有负面影响中最恶劣的一点,那就是对史书编纂的干扰。

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前,生死悬于一线,道德顾虑只有抛诸脑后了。但玄武门政变之后,却不能不为他的行为作道德上的美化。为此,就必须篡改史书,隐瞒真相,所以他不顾侍臣的反对,执意要打破在位皇帝不能看当代史编纂情况的惯例,亲自看了起居注。

史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要求看《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即后来的《太宗实录》,当时李世民未死,自然不存在“唐太宗”这一庙号)。房玄龄表示反对,说:“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李世民则说他“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当时谏议大夫朱子奢也表示反对,说:“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

但李世民不听,仍然施压要房玄龄上呈国史,最后终于破例看了。看后他对房玄龄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于是下令删去浮辞,直书其事。

从李世民的话看来,可知当时史家写玄武门政变时,已经是有意隐瞒真相,其做法可能是对李世民不利的事实就不予记载,但相信还未到捏造史实,将不实的谎话也记了上去的地步。

但李世民对此显然仍不满意,他说自己的所作所为类似于周公、季友,就是暗示史家要按这些古代圣贤的行为来改写史书,扭曲史实。所谓“何必隐讳”其实是叫他们放开手脚去伪造史料,不必担心负上不秉笔直书之恶名。赵克尧却由此而得出李世民看国史有其合理的一面,还说他以周公、季友自喻是以史喻史,说明他卓有史识,观点之荒谬可笑,不值一提。时至今日,我们完全不必再为尊者讳,李世民压迫史官修改史书,这种行为恶劣之极,根本不值得为之遮掩粉饰。

不过,一些后世史家因此而认为修改史书的风气是自李世民始,中国的“信史”传统从此一落千丈,却又未免过于高估李世民这一举动的影响力了。其实,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有“夫子笔削春秋”之举,什么“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讳来讳去,早已没有信史可言。汉代已经有改史的记载,清代的皇帝更是特别热衷此道。李世民的这次改史,做得过于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再加上他是有“明君”的美誉的,做出这等与此名不合之事,自然是人人注目,又人人侧目了。

同类推荐
  •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图说世界名人: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介绍了,艾萨克·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 皇太极传

    皇太极传

    皇太极的一生基本是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在政治、经济、邦交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本书作者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皇太极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引人入胜。
  • 玉琳国师传

    玉琳国师传

    本书是星云大师佛教人物传记系列中的一本,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述,讲述了玉琳国师坎坷而极富传奇的一生经历。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峥宋

    峥宋

    志向远大的宋神宗执拗严厉的王安石洒脱风流的苏子瞻不愿改革的司马光…………许许多多声名显赫的人物集聚在这个时代,却没能改变大宋的积弱,北有辽虎视,西有西夏侵扰。谁能让大宋变强?上天送来了古瑞,不过他的第一个志向是生存下来!
  • 卜离

    卜离

    原来幽不弃只是卜离的一个梦啊。一梦数万年,梦醒了,混床的她滚到床下,摔的疼痛难挨。卜寂提刀而来,将她寸寸刮开。
  • 拥抱最后的挽歌

    拥抱最后的挽歌

    “母亲,请收回您的愤怒”“我愿意以血肉献祭,以灵魂哀悼”“回望曾经,挣扎当下,什么是命运,等待我的又将是怎样的未来”仅以此献给那些为了生存在努力奋斗的人。
  • 公主的不平凡日常

    公主的不平凡日常

    刚刚步入社会的母胎单身钟薇竟一夜之间穿越成了备受宠爱、地位尊贵的燕国公主姜宓,就是穿越的时间不太对,怎么赶上得是她失宠的时候呀?!一天福都没想,动不动身边就是暗杀、刺杀的,没个消停......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她这个万年母胎单身竟然一穿越就有对象——吴骏。不过她十分庆幸能遇到这么好的人。两人相处之后渐渐互生情愫,她和他都占据了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老天爷奇怪的很,总得出点儿幺蛾子!当你不认命的时候拼了命地让你受尽苦难逼你被迫接受;可当你认命的时候,他却又想办法给你第二次机会,至于能不能改变命运,就看你抓不抓得住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边缘人生

    边缘人生

    许氏兄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了城市,他们住在田家院子,与农转非的城郊区失地农民田家人共同奋斗要融入城市社会,因而同城市人发生了拒绝与融入,爱情与憎恨,生与死的抗争。许氏兄弟在征服城市,征服城市女人的过程中,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毁灭了……只有许孝东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人并融入了城市社会。小说情节曲折,充分展示了这群城市“边缘人”悲欢离合的命运。主人翁用行动告诉所有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乡村人要想融入城市社会,要想征服城市,征服城市的女人(男人)就得首先征服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秋院二三事

    清秋院二三事

    随笔性质的短篇作品。权且看看,或许弥补下一点遗憾。
  • 因情一字

    因情一字

    一个小城市,一段小故事。虽普通狗血,却也难忘情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