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
贵妃亲擎砚,力士与脱靴。御调羹就飧不谢,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命供奉翰林,受到玄宗的赏识,后因受谗,又被逐出长安。这首曲子选取了李白在供奉翰林时一段故事,从侧面表现了李白举世的成就,不凡的气质,出众的才华以及对权贵的蔑视。
开头三句所言李白故事的综合出处,最早见于宋人笔记《青锁高议》,说李白“曾得龙巾拭唾,御手调羹,力士抹靴,贵妃捧砚。”其实只有调羹和抹靴两件可靠(载于唐人所写李白传记),拭唾和捧砚都是民间传说。至于“吓蛮书”,唐人传记只说李白“论当世务”,写过《答番书》,宋元时渐渐附会出草书吓使的故事,明人还作成了曲折离奇的小说。作者在曲中排列运用,说明他并非是考察历史为主人公作评断,而是借由民间流传熟知的故事来勾勒李白放浪形骸的形象,这就为全曲奠定了诙谐的曲调。
曲子前三句郑重其事,“贵妃亲擎砚,力士与脱靴。御调羹就飧不谢”,以皇家庄严的场面和隆重的待遇作为铺垫,将李白超凡的气质以及蔑视一切权贵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了。李白挥毫作书,唐玄宗命杨贵妃捧砚,他亲调羹赐酒,又命高力士替李白脱靴。一个诗人,居然能叫唐玄宗的爱妃、容貌倾城倾国的杨玉环替他捧砚,权倾朝野的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李白的盖世才华,不言而喻。“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在醉态朦胧之际,写下吓退南蛮的书信,一挥而就的竟然是宋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风流文字。这看似荒诞的一笔,实则表现李白一挥而就的神态和气概,将李白才气横溢、不媚权贵、志向高洁、放浪形骸的风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反复思量便觉妙不可言。
这首散曲在庄重严肃的雅语后突然承接俚俗口语,风格诙谐活泼,效果匪夷所思,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