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70600000020

第20章 大隋其兴也勃其亡也忽(5)

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隋朝很有一套,但各民族并没有达致真正融合的效果。对契丹、靺鞨等胡族施行“怀抚”政策,不听话的就先打后抚;大败吐谷浑军队后,又送宗女与之和亲;慰抚“流求”(即现在的台湾),派船舰、军人到当地“视察”;经营西域,削弱突厥在当地的影响,发展贸易;派人出巡南海以及海东的百济、新罗、倭等国,宣示“皇威”,询访风俗等等。

结论:大隋末年的衰败指数=武装失控指数7′+吏治腐败指数8′+税赋沉重指数9′+舆论钳制指数8′+人民痛苦指数10′+帝王糊涂指数9′+防御薄弱指数4′+物资储备不足指数8′+宫廷不稳定指数9′+应变力匮乏指数8′+中央权力分散指数10′+民族不和谐指数7′=97分

指数说明:良1-2分;中3-4分;及格5-6分;差7-8分;很差9-10分。分数越高,危险系数越高。最高分合计120分。其中,绿灯区为帝国政权安全区,黄灯区为帝国政权安全警惕区,红灯区为帝国政权安全危险区。

大唐黄金时代光明坏空

唐朝无疑是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其繁荣前所未有,然而其盛衰也是如此的泾渭分明。兴则万国来朝,衰则一落千丈。

——樊树志

楔子

佛家文化讲究“轮回”,认为世界是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之所以会产生更替轮回现象,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很多劫难。“劫”分小劫、中劫、大劫。每一场大劫,都经历成、住、坏、空四中劫,八十小劫。

在前一轮回,空了二十小劫之后,后一轮回,因众生合力驱使,又会成立。成劫,就是生成期。生成之后,众生安住,经二十小劫,是为住劫。住劫,就是安住的时期。此后世界便开始毁坏,初十九小劫,坏众生世间,后一小劫,坏器世界,是为坏劫。坏劫,这是世界破坏的时期。坏尽后,俱成虚空,如是经二十小劫,是为空劫。空劫,是坏劫之后的空虚时期。空界之后,又再转到成、住、坏、空的另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

王朝更替犹如佛家所讲的轮回消长,每一个王朝的陨落就是一场历史大劫,这每一场大劫也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

唐朝历22代,前后共289年,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若与汉朝再较真儿,唐朝的影响力更高一筹。在王朝历史上,唐朝是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是一个令后人神往的时代,使所有中国人最自豪的光荣与梦想。正面看,唐朝气象万千;侧面看,唐朝一泻千里。飘逸的纱裙露着女人性感的躯体,肥胖的身躯就是富人的象征,哪里是用文字能够描写出来的。一直到现在,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国,称华人为唐人。唐朝荣尊“大光明帝国”,当之无愧。

然而事实上,它的强盛其实只是开始的100多年,而且唐朝的很多制度都是延续了隋朝的旧制,正如秦朝建立的制度在后来大部分被汉朝继承一样。开国皇帝李渊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帝国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尽管如此,在唐朝的成与住中,也发生了像“玄武门之变”、“武后易周”、“韦氏乱政”这样的小劫,不成气候,不足以动摇大唐的根基。

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就由盛转衰了,正因为璀璨夺目,其衰落最让人叹息。兴则万国来朝,衰则一落千丈,大唐日落也颇具个性。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赫赫大唐“成住”与“坏空”泾渭分明。

到了后来的近200年,唐朝陷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牛李党争坏劫之中,尤其是藩镇割据,使中央权力日趋式微,全国形势如同东周列国。755年,改变唐朝整个情况的“安史之乱”发生了,这场祸乱一开始,大唐的盛世也就结束了。一个时代,不论什么样的时代,或许战争的双方有胜利者,但是发生战争的那个社会注定要承受重大的灾难。或许战争中损失的钱财事小,通过多年仍然可以积累起来;但是损失的人心,和战争对于社会制度的破坏再也没有办法挽回了。唐帝国虽然借助夷族,凭借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战争导致人员大量损失,并使得君臣之间,君将之间,群臣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此后的政治制度经过多次的变革,而每一次变革都是彼此之间的相互牵制,官僚集团、社会力量不是用来建设国家,而消耗在彼此的内斗当中了。对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弱,吐蕃、大理、契丹趁机而起,地方节度使也各自割据,唐朝已走向了分裂衰退的边缘。唐玄宗后的几任皇帝,也再也没有雄才大略的了,只能够勉强的维持局面,而没有能力进行整个社会的整合了。

最后给唐朝统治致命一击的,是黄巢起义。它在唐僖宗李儇即位不久就爆发,一度攻占首都长安,将李儇赶到了四川。而这个王朝的掘墓人,则是黄巢起义的叛将朱温,一个无赖式的人物,成就了唐帝国最后的空无之劫。

1、李世民的错觉:“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

一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如何选拔利用知识型人才来构建一个官僚团队,“选拔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是历代帝王的梦想。天才的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宣布公开向社会吸纳人才。于文人和统治者而言,科举制都是一件的温和的、可以接受的文治工具。文人向来反对暴力,通过考试来谋取功利,比起血酬,自然成本很低。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的缝隙进入政府,把全部生命消磨在儒书之中,就没有精力谋反作乱了,统治者因此很省心。但是因为隋朝的短暂统治,这一发明没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应用。后起之秀的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杨广的这一伟大设想。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从宫殿高处望到进士们鱼贯而入的肃穆行列时,曾兴奋地表达了他对科举的看法:“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

科举制度确实有很多好处,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斛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谚

然而李世民真的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这个口袋搜罗下所有的天下豪杰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科举考试的实际情况:

科举考试很辛苦。考试时间持续24小时到72小时不等。考生需要长途跋涉去参加考试,有时候整个村落会集资资助一名考生。考试的时候,考生在一间非常小的房间里,一张休息的长椅、一张答卷与吃饭用的桌子和一盏照明用的油灯,这就是数天智力劳作的道具。科举考试的通过率大约2%,落榜考生为了终身前途,不惜连年重考。有很多因为心理脆弱者为此而自杀。

唐政府为了避免因一次考试失误,遗漏人才,故有试前品评的惯例。此法初衷虽好,但衍生出不少毛病。考生为增加中仕机会,皆行“公卷”,就是先把平日作品送呈京师名人品评。杜甫就曾以三大礼赋供人品评,李白也上书韩朝宗称自己“身长七尺,心雄万丈”。士人此举,用意是争取名人品评,先博得考官美言,增加中试机会,甚而在应考前已定名次。

由于试前推荐的重要,考生争相要求名人品评,甚而不顾廉耻。先是为登访名人,奉上大量金钱要求接见,进而呈上自己的文章望得好评,名为“求知己”,若名人不阅不评,则再投,谓“温卷”,甚至温卷亦不得品评,更会当路拦截,要求接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此外,当时还有相当于破格录取的“通榜”,即考官取士,仅取品评者或考生名声,不问应试答题的优劣。如韩愈因负文名,经其好评的士子便多被录取;又如陆贽知负责主考,梁肃、崔元翰所推荐者皆予录取;再如裴思谦更凭宦官仇士良推荐而得状元。这就违背了最初的公平准则。

科举考试设计上也有一个致命缺陷:习非所用。唐初进士、明经、明算、明法等科并行;其后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实用性科目不复受重视。人们皆以当官为荣,实用技术既不能凭之入仕,学习者自然减少。唐初所开的科目,如明法、明算,明字诸科,颇能切合实用,拔取真才,但其后仅重明经,进士二科,明法科更随之而废,流弊因而产生。影响所及,实用之学渐受轻视。客观上造成了中华民族之后长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底气不足。明代以后,中国科技发展日渐放缓,与此不无关系。

因为明经科重视帖经,考生于是对经籍努力背诵,久之“试学者以帖字为通经,而不穷义旨”,进士科则重诗赋创作,久之“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而唯择浮艳”,不论明经或进士科,演变至后期,都各走极端。所有这些机械的学习和记忆并不能鼓励学生质疑和反驳所学习到的知识。

与之相对比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大学,重在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质询。所以,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诞生了许多天才: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和伽利略等等。自由、创新、质疑的学风,为后来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科举考试的质量与预期效果如何,我们姑且不去再多讨论,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长期后果,看看它与唐王朝衰落的关系。

史学大家钱穆曾指出:“科举制让人自由应考,就是广泛的开放政权。这一制度也容易引起士人充斥、官少员多之患。”

据史料记载,高宗时刘祥道在奏折中说:“今内外文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员。年取五百人,三十年得一万五千人。”武则天当政时,魏玄上书说,“诸色入流,岁以千计。群司列位,无复新加。官有常员,人无定限。玄宗时,每年通过人数过两千,“过明经、进士十倍”。可见每年的录取人数只增不减。玄宗时已经是人择官,而不是官择人。“官倍于古,仕十于官,求官者又十于仕。于是,仕无官,官乏禄,而吏扰人。”政府只好论资排位,发放俸禄。职位有限,资格无穷。论资排位便具有一定的“弹性”,于是有了朋党之争。

朋党的形式之一始于“座主”与“门生”的关系。座主就是主考官员,经其“提拔”中仕的考生,成为他的门生,门生对座主多有知遇之感。主考官为将来得到协助,也必尽力提携其录取的门生。同年及第者,为求友朋,则互称年兄,彼此结合,于是师生、同年很自然的结成团体,甚至虽不同年而同为及第进士的,也因声气相同而结合而互助,由感情结合的朋友,进而成为福祸相同的朋友。

朋党的形式之二始于贵族联谊。进士固然是做官的正途,但是做官的不一定全由进士出身,出于辟举(推荐)者有之,由隐逸而召用者有之,由上书而得官者亦有之,但为数均不多。比较多的则为门荫。

所谓门荫,就是借其先人之功,循例而得官的。这些借其先人之功,不由进士出身而得官的门荫们,又以出身于世族的为多。这些世族,也称世家大族。科举精神,虽是把政权向人民开放,颇有打击门第之意,然而,考试的一些技术问题,令门第始终占优:首先是品评方面,能否得到名人品评,则视其与京中名人的交情及联系,这便与家世有关,形成门第在科举中占优。其次,门第在教育机会上条件优越。唐初的学校颇为完备,寒门子弟亦可入读州县学。安史乱后,唐室无力支持教育发展。中唐以后,学生人数大减,据韩愈记载,中唐的国子监学生只有以往的八分之一(274人);宪宗时只有650人,可见开元以后,教育渐渐衰落。只有大门第拥有经籍及家庭教育的条件,故门第中人于科举始终占优。其三,在科目方面,唐代科目多涉经义,而明经科重视诵习经籍尤甚,门阀士族在此的优势更为明显。此外,唐代重视吸收民意,各科多考“策论”,就是考生对时事的意见。而当时了解时事的捷径有二:一是官僚家族子弟,可以预闻各地政治动向;二是居于首都者,因首都的资讯比较灵通,这两项条件,多是门第中人享有,使策论时门第占优。

世家大族与及第的进士,都要求官,而官的名额又不能容纳,势必发生竞争,竞争时个人力量有限,需要结纳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助,自然要结合。世家大族因长于经学,就主张科举应注重经学,进士们仗着他们及第的诗文,就主张科举应注重诗文。对科举的见解不同,进而至于对政治的见解不同,党争遂无法避免。

朋党之争的突出表现就是宪宗元和二年(808年)开始的牛李党争。李党以世族为主,也有由进士出身者,重要人物有李德裕、李绅、郑罩;牛党以进士为主,也略有出身世族者,重要人物有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阂。李党代表世家士大夫,出生高贵的门第。牛党代表寒门上大夫,出身平民,但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

他们所要争的目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和中央的重要官职。又因当时宦官****可以左右皇帝,所以两党都要结纳甚至侍奉宦官以为援助。牛党利禄心较重,不得志时尽力钻营,得志时又要排除异己引进同类,因之在政治上难有建树。李党具有事功心,得志之后,对内对外都有政绩表现。但为求得建树事功的机会,又不得不以击败牛党为先决条件。所以两党都难免意气之争。

李党为建立事功,必须强化中央的权力,所以对内部的藩镇和国外的外患,都主张用武。牛党为适应他们的理想(把持政权过其浮冶生活),就对内对外一概主张息兵和平。

牛党、李党水火不兼容,自宪宗时两党开始结怨起,互相倾轧计四十年。两党的人士,因精力多用于排挤异党,对国家政治大事不能专力,导致政治混乱,间接促成唐亡。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指出:“朋党争衡,国是大乱,迄于唐亡而后亡。”

2、浮华背后的帝国隐患

一说到唐朝,中国人就开始自豪。唐朝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民间就有“上有天堂,古有盛唐”的说法。有人形容当时的首都长安“罗绮铺地,冠带京华”,繁华贵气真是神乎其神。诗人郑綮《开天传信记》里有云:“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杜甫在《忆昔》里也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粮食多得吃不完,扔到地上没人捡,人们不愁吃喝,生活富足,当时又没有现在这么大的生存压力,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

除去一定的夸张修辞,唐朝的繁华还真是让历史开颜。但是,沉浸之余,我们不能不去思考一个事实:一个如此繁华的盛世,怎么遇到一个安史之乱,说垮就垮了呢?一个有作为的大帝国不可能一昼夜之间由盛而衰;也不至于因一段突然的事变即无法立足。浮华幕后的因素,尚需要发掘。

对于《红楼梦》里四大家的败落,尽管原因很多,但千说万说最终离不开一条:经济出问题了。俸禄少了,人员庞杂了,腐败严重了。贾母死后,办个囫囵丧事都做不到,就是最强的说服力。唐朝的败落也应该从经济上找原因。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跃马江东

    三国之跃马江东

    罗睿,于公元176年穿入江东豫章,取表字丞文。决拜童渊门下,成为赵云师兄。独创江东霸业,一时威震天下。枪比赵云马超,义服典韦张飞。谋过卧龙凤雏,毒胜贾诩李儒。生子当如罗睿,可为当世霸王。阴耍冢虎司马,戏斗曹操袁绍。才俊赛过周郎,声价碾压伯符。愿诸位全家安康,请多加支持纯甄的白,谢谢你们了!
  •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常识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常识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历史常识》为你画出了一幅清晰的藏宝图,让你在百忙之中轻松找到那些尘封已久的珍宝。无论是丰富个人学识,还是应付业务需要,这都是一个补充历史常识的绝佳机会。
  • 气运三国

    气运三国

    凡人高信,身回汉未,聚人间气运,召千古豪杰,争龙于天下!
  • 吾颂

    吾颂

    战火燃尽英雄胆,权谋算尽君臣心。大封永贞十年。殷年幸而被皇帝看重,走向漩涡的中央。他与各路大小狐狸相争。作为将军在战场之上击败各路牛鬼蛇神。
  • 执宰大宋

    执宰大宋

    少年吴三朵穿越到宋朝成为吴玠,得麒麟钢枪,学得麒麟钢枪十八招;战西夏,抗金寇,功勋卓显。吴三朵成为吴玠后,斗奸臣,泡女人,耍番邦,除恶霸,一举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大宋崛起,华夏巨变。
热门推荐
  • 异界大陆建地府

    异界大陆建地府

    穿越,在二十一世纪挺常见。,,,,,,,,,,,,,,,,张炎昊套路的穿越了,开启了一段传..............额额..........逗比的异界旅行。就个地府,简简单单的就造出来了。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论驯养的反套路

    论驯养的反套路

    燕朝商业繁华,满街都是各类大狐狸老狐狸小狐狸。作为四大狐狸之首的萧渐离表示有点糟心,大家都是狐狸,搞什么男女歧视,母狐狸怎么了,非得她嫁人才能当狐狸吗?!萧渐离摇着狼尾巴,扯了扯身上的狐狸皮,细细一想,算了,还是招婿吧。随意找了个夫婿就往府里养,养了好几月才发现自家夫婿真可爱,萧渐离抱着自己的狼尾巴,看着自家小小个的夫婿,阴森森露出獠牙,她要把自家夫婿驯养成最乖巧的宠儿。而许素眨巴着眼睛,任由披着狐狸皮的野狼将他捏圆揉扁,乖巧得不行……野狼驯养了好几年,忽然有一天发现,不对啊,除了自家夫婿,她身旁再没了第二个能让她觉着满意的人啊物啊,难不成……她被反驯养了?!萧渐离惊慌望向许素,许素还是眨巴眼睛,笑得无比可爱,但他身后那摇啊摇的狐狸尾巴,却是藏不住了……这是一场驯养与反驯养的漫漫长路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消失的纪念

    消失的纪念

    本文采取倒叙的手法,从多年后的回忆开始,讲述了主人公从青葱的校园生活开始,经历失败的婚姻虐恋,再到励志的自我奋斗历程,后开始进行腹黑的复仇计划及最后生死迷局的悲剧一生。全文包含青涩的校园爱情描写、情感冷暖的现实爱情悲剧、自我励志的奋斗过程、黑化的复仇剧情及生死迷局真相的推理。综合各种写作手法,描绘引起共鸣的一生。
  • 仙武至尊

    仙武至尊

    少年罗成偶得了神秘传承“太虚经”,自此踏上了武道巅峰之路……
  • 逆天娇宠:废材狂妃邪暴君

    逆天娇宠:废材狂妃邪暴君

    她是右相府尊贵无比的嫡三女,却莫名其妙有了个废材的名声。有言道:“娶妻别娶凤倾瑶,貌平无才易折腰。”混账!什么易折腰,不就是在醉酒后非礼一个男人,差点被人家打折了腰嘛!未出闺阁就丢了清白之誉,旁人讥讽:这下看与废材定亲的暮王还要不要她!凤昭瑶:“速来娶我,否则我就把你那些事告示天下!”暮王:“找死?”点点头:“找死。你,娶还是不娶?”“……娶。”【娇宠文,一对一,女主狂妄逆天驯夫虐渣型,男主床上温柔床下狂暴精神分裂型】
  • 轮回逆苍穹

    轮回逆苍穹

    这是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这里面有人妖之恋,也有兄弟情深更是有兄弟反目成仇的悲怆。相遇即是缘,相思渐缠绵,本想与你相伴,奈何今生无缘。我不会和其他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即便我死了···我为了成为主宰三界的天人,没有理由不杀死你们这个蝼蚁···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风逸!终究你的一切、包括你的女人都是我的。这一切的一切,背后的背后,希望你能读懂些什么。本人新人,对你来说,我的文笔粗糙,语句不太精练,比不上那些大神文中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言,但是我会竭尽全力为你们勾勒出那阴谋背后的世界!
  • 星际修途

    星际修途

    当人类开始踏入银河时代,古老的武道修行再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星河强者,可在宇宙中随意行走,肉身抵抗战舰。陈枫,陈家的绝顶天才,因偶然间破解了一个神秘的芯片,得到了星河强者的修炼记忆,从而走上了宇宙称雄的道路。
  • 英雄傲视录

    英雄傲视录

    秦风带着英雄联盟系统穿越到了异世,这是一个斗气和魔法的世界,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英雄联盟。从此在这片大陆上留下了无尽的传说,最终之战,无数英雄血染苍天,这里究竟是另一片世界,还是瓦罗兰大陆呢?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