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巴比伦北部再无强敌,汉漠拉比又把吞并的矛头指向昔日的盟友拉尔萨。公元前1763年,汉谟拉比联合玛里军队打败了拉尔萨。
当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深感自己处境不妙时,汉谟拉比已将大军摆在玛里城下,原为“兄弟”的吉摩里利姆被迫向汉谟拉比称臣。两年后,吉摩里利姆发动叛乱,被汉谟拉比诛杀。
公元前1755年,汉谟拉比又征服了最后一个邻国埃什努那。这样,经过30年的征战,汉漠拉比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
一句话短评:
汉谟拉比成功的奥秘在于,集中力量攻打一个目标,在时机不成熟时决不轻易放弃任何盟友。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
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大国胁迫而屈从的境地时,我国应立即去援救它,并借机渗透自己的势力。对于处境困顿的国家,只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是难于取信于它的。
智慧解析:
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这就是实质意义上的假道伐虢。此计是说要借用对方侥幸图存的心理,以不侵犯其利益为诱饵,将力量扩展渗透进去,进而将整个局势控制住,利用他人托付相信你的时机,使其不能自立,就地消灭它。
应该说这是强者攻伐弱者的一箭双雕之计。为此,弱者为自保须内求团结,不给人以可乘之机,再图以外交之计解决于本土之外。
1.借口出兵,得城不结怨
战国时期,魏国发兵攻打赵国的重要城市邯郸。为了分散赵国的军事力量,尽快赢得这场战争,魏国派了一名使者到宋国,要求宋国派军队配合魏国,从另一方向攻打赵国。
宋国国王冷静地分析了魏国和赵国的军事力量以后,决定立即派兵协助魏国;同时,又秘密派使者去赵国,以大礼拜见赵王。宋国使者对赵王说:“大王一定已经知道,魏国征发大军,前来攻打邯郸。目前,魏国的军队十分强大,气势正盛,大有一举夺取邯郸之势。魏王还派人向我们宋国索要援军。如果我们不答应魏国的要求,恐怕要得罪魏国,招惹战火,危及我国的安全。如果我们派出军队,协助魏国攻打你们,那你们赵国的利益就要受到更大的损失了。这又是我们不忍心的。所以宋王要我们出使贵国,一则通报敌情,二则问问大王,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派兵协助魏国?”
赵王听了这话,心中直打鼓。他对宋国使臣说:“据我们了解,你们宋国的力量还不能与魏国相比。如果你们执意要援助魏国,削弱赵国,这实际上是增加了魏国的力量。一旦魏国再强大起来,对你们宋国有多少好处呢?我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向你们表达。”
宋国使者乘机说:“我们希望赵国让给我们一座边城。这样,我们名义上是派军援助魏国,实际上是镇守边城,以减慢前进速度。你们就可以赢得时间,集中兵力对付魏国了。目前,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你们的国土啊。我们并不是真要攻取这座边城,只是想让我们的士兵守卫这座边城而已。”
赵王思前想后,不得不答应宋国的要求。
于是,宋国派军队进入赵国,不伤一兵一卒,就获取了一座边城。
魏王看到宋国出兵了,十分高兴地说:“有宋国帮助我们进攻赵国,现在,我们就可以放慢进攻速度了。”
赵王也很高兴,说:“宋军驻扎在边城,不再前进了。现在,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对付魏国一个敌人了。”
不久,魏国的军队撤退了,宋国却占据了那座边城。魏王虽然没有攻取邯郸,却十分感激宋国出兵援助之恩。赵国虽然失去了一座边城,却没有同宋国结下攻伐之怨,宋国兵不血刃,名利双收。
一句话短评:
宋国看到了两强相斗中的渔翁之利,利用魏国向他们联盟的机遇,巧妙地向赵国提出领土要求。
2.假途灭虢,耶律德光逼走太子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中历二月丙戌(916年3月7日),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击败敌对势力,在龙化州(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八仙筒一带)建立契丹国(947年改为辽),是为辽太祖。中历三月丙辰(4月6日),辽太祖立长子耶律倍(小字突欲)为皇太子。
耶律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辽、汉两种文字,而且“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炳之术”(《辽史·义宗倍传》),甚至还是一个颇有造诣的人物画家。辽太祖阿保机对他十分赏识。
一天,辽太祖召见群臣,问道:“国家已立,卿等看应尊哪位神祗?”契丹人是信佛的,所以许多大臣说:“应该尊奉释迦。”辽太祖摇摇头说:“佛不是我中国之教。”在座的耶律倍起身说:“至圣至德,受万世尊仰,莫过于孔子,应当敬孔子。”辽太祖点点头笑了。说道:“太子之言,正合朕意。”当即下令在皇教(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祭祀孔庙。从此,辽太祖对耶律倍更为赏识。
在契丹国东北方,牡丹江上游一带,有个渤海国。辽太祖为解除南下中原的后顾之忧,早就想灭掉渤海国。天赞四年(925年)中历十二月,辽太祖下诏亲征,皇后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尊号应天大明地皇后)、皇太子耶律倍、皇子耶律德光等都随驾出征。
天显元年(926年)中历正月,契丹军灭了渤海国。中历二月丙午(4月4日),辽太祖颁布诏书,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东部契丹的意思),忽汗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为天福城,作为东丹国都城。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仁皇王、东丹国主,并任命四个宰相(左大相、右大相、左次相、右次相)辅佐他。
原来,辽太祖预感到包括皇后述律平在内的一批守旧的人,对他和皇太子倾心中原文化,对汉人制度亦步亦趋的做法心怀不满,企图在他死后废去皇太子,改立他的次子、崇尚武功的耶律德光。所以,他要为耶律倍事先安排好立足之地,使他掌握实权,以防止日后的废立阴谋。
中历三月乙酉(5月13日),辽太祖自认为已为太子准备好一切,便传令班师,率大军撤离东丹国。
中历五月,突然有人来报,东丹国辖属的南海,定理二府发生叛乱。辽太祖正要派兵去平息,述律皇后说:“派德光去吧。一则他是人皇王的弟弟,应该为兄出力;二则他是大元帅,出兵平叛,是他分内的事。”辽太祖觉得有理,就答应了。耶律德光奉旨出兵。
中历六月,平定二府的捷报传至行在,辽太祖很是高兴。可是过了些日子,仍不见德光回来,他有点儿担心了。中历七月丙辰(8月12日)忽得报:铁州叛乱,耶律德光已率兵前往平叛。辽太祖这才悟出了他们的真实意图:假借帮助平叛,从太子手中夺取东丹国,他立即派人传旨德光,命令他平叛铁州后,立即回师。过了几天,辽太祖得知叛乱已平,可还是不见德光回师。到中历七月庚午(8月26日),却传来了太子的助手、皇弟、东丹左大相迭刺被刺身亡的消息。辽太祖暗自叫苦说:“倍儿的东丹保不住了!”说完,就晕倒在御榻上。辽太祖病倒了。皇后述律平派兵守住御帐,不准文武大臣入见。军中大事全由述律平处置。
一次,辽太祖从沉睡中醒来,见述律平坐在榻边,便问:“德光回来了吗?”述律平说:“东丹境内叛乱未靖,他怎么能回师呢?”辽太祖喘着大气,费力地说:“东丹之事,由倍儿去办,命他回师!”述律平冷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辽太祖气得两眼冒火,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中历七月壬午(9月7日),述律皇后宣布:皇上已于昨日驾崩,由她自己摄行皇帝大权,临朝称制。几天后,她传旨:护大行皇帝梓宫西归皇都。
在述律皇后人马西还途中,耶律德光的军队把东丹国境内的所有州郡占为己有。仁皇王耶律倍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天福城。当耶律倍听到父皇驾崩的消息后,他立即赶到军中,护梓官西还。
按规矩,老皇帝死后,太子应在灵柩前即位。可摄政的述律平闭口不谈这件事,耶律倍哪里敢问?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天显二年(兕7年)中历八月,大行皇帝的陵墓修成。奉安这天,皇后述律平、皇太子耶律倍、大元帅耶律德光等大臣来到陵前。述律平把辽太祖生前信任的臣下数十人叫到跟前,说:“你们为我传语大行皇帝,说我派你们去侍奉皇帝于地下。”说完,将这些人一一处斩。最后轮到赵思温时,他不肯受刑。述律平问:“你是先帝亲近之臣,怎么不肯去侍奉他呢?”赵思温答道:“论与皇帝亲近,谁也比不上皇后,皇后为什么不亲自去侍奉先帝呢?皇后若去,臣自然应当相随!”这下可把述律平给难住了。可她很快就有了主意,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岂不愿侍奉先帝于地下,只是军国大事丢不下啊!”话音未落,拿来佩刀,将自己的左手剁下,命令侍臣们将它置入梓宫,权当以身殉主。这一来,众臣无话可说了。
耶律倍见拥戴自己的人诛杀殆尽,知道继承帝位已不可能,便于大显二年中历十一月壬戌(927年12月11日),率领群臣请皇后立弟弟耶律德光为皇帝。述律平立即答应,当天就让耶律德光继承大统,是为太宗。
此后,耶律倍仍保留有名无实的仁皇王称号,先被软禁在皇都,后又被迁到南京(今辽宁辽阳)。天显五年(930年)中历十一月,他不再愿意忍受这样的囚禁生活,逃出南京,乘船浮海,投奔中原的后唐去了。临走之前,他在海边立木题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一句话短评:
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一味地求仁是不能得逞,人皇王最后落得投奔他国便是例子。
3.与沙俄结盟,波兰引狼入室
为了争夺北欧的霸权,沙俄与瑞典在1700年爆发了战争。波兰横亘在沙俄与瑞典之间,因此波兰的立场对于俄、瑞双方是至关重要的。
沙俄拼命拉拢波兰,企图让波兰参加对瑞典的战争。沙俄这样做还有更深的考虑和用心,即为日后吞并波兰做好准备。在沙俄的威逼利诱之下,波兰同意与沙俄结盟。
此后,沙俄军队开进波兰,与瑞典军队进行激战。波兰引狼入室,饱经了战争的苦难。15年后,沙俄在波兰的国土上终于打败了瑞典。但是,俄国军队丝毫没有撤出波兰的意图。俄军在波兰作战15个年头,占据了波兰的军事要地和重要城市,成了赶不走的“客人”。波兰国王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被迫答应了俄军留驻波兰的无理要求,这批俄军其实是后来沙俄灭亡波兰的“先遣部队”。
沙俄假借波兰之地与瑞典开战,在打败瑞典之后又赖在波兰不走,为灭亡波兰做准备。在这里,波兰相当于“虞国”,而瑞典则是“虢国”。沙俄运用“假道伐虢”之计攻占瑞典,蹂躏波兰,暴露出它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一句话短评:
不要幻想他人是为了你才来你家和别人打仗的,只是你这里有他想要的东西。
4.害人反害己,息侯借道反亡国
中国古代东周初,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各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齐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的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就此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救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闭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大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让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要把她据为已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的伏兵,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一句话短评:
息侯害人害己,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费一兵一卒,顺手将息国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