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8600000041

第41章 神魔小说(1)

(第一节)概述

何谓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日‘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这里鲁迅先生侧重分析当时对小说创作产生显著影响的宗教思想状况。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鲁迅先生又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胡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做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提出了“神魔小说”的概念,使我们对神魔小说的内涵有了较具体的了解。

在鲁迅论述的启发下,根据这类小说所呈现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神魔小说是指明清时代在儒道释“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这类小说除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的《平妖传》、《四游记》、《西游记》、《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西游补》八种外,据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谭正璧的《古本稀见小说汇考》等书所录,尚有三十种左右。

神魔小说在明代极为兴盛,这是有其社会原因的。首先是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提倡,特别是大力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明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使用暴力统治的同时,也利用各种思想工具。先是利用正统的儒家思想,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对他的臣下说:“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然后,就是利用道佛树立政治威信,梦想长生不老。还在创业的时候,朱元璋就利用道入为他编造神话,进行宣扬。此后,又有世宗皇帝等狂热地求神拜佛,访仙问道,或封赏道士,或官办佛事,遂使三教合一的思想深人入心,妖妄之说到处蔓延。在这种三教合一思想及妖妄风气的影响下,神魔小说的创作便兴盛起来。于是,三教合流思想影响着神魔小说的创作,神魔小说的创作又对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传扬。如《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孙悟空曾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入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封神演义》中也曾说:“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总一般。”江西廉访使刘廷玑在评《女仙外史》时也说:“此书三教兼备,皆撤去屏蔽直指本原,可以悟禅玄,可以达圣贤。”(1)

其次是明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古今中外一切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方面往往都有一定的浪漫主义与其呼应配合,相辅相成。明中叶,腐朽的封建制肌体内萌发出资本主义的幼芽,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社会风气随之一变,冰封的学术园地也出现了解冻的迹象。反射在传统文艺领域内,表现为一种合规律的浪漫主义思潮:高雅矫饰的贵族文艺让位于自由地表达愿望、抒发情感的世俗文学;民间文艺得到了重视,新生意识充满了活力。特别是对神怪的广泛兴趣,对奇幻夸张、狂放不羁的创作方法的肯定,更是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王国“不语怪力乱神”的正统艺术思想。于是,佛道的盛行,文学的浪漫思潮,市民对神话的兴趣,共同孕育出一大批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小说作品。

神魔小说虽然是时代的产物,然而,作为一种与宗教思想结合、用浪漫方法创作的幻奇型小说,并不是到明代一下子突兀在人们面前,它也走过弯弯曲曲的道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来源之一,神话与原始宗教。首先,原始宗教的种种观念与形态是深深地渗人神话之中,成为神话创作的心理基础,反过来,神话的流传也推动了宗教的宣传和发展。第二,神话中的神及其行事,都囊括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内涵。因为在那时,历史被置于世俗生活之上的神祇世界,入们与其说是住在现实世界中,还不如说是住在虚构的世界里,于是,神话便折光地陈述这样一段历史。第三,原始宗教的幻想作为人类幻想的一部分出现在神话之中,大大地丰富了神话的幻想和想像。各种纷繁复杂、彼此对立的事件之间,只具幻想的因果联系,总是带着浓厚的主观幻想性。它可以神化自然现象,也可以把动物人格化;可以幻化人的灵魂,也可以用魔术沟通神人。这里,宗教观念对文学的渗透,神话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幻想艺术,都为神魔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题材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1)见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八第390页。版本同前。

来源之二,仙话与道教思维。仙话,是秦汉时在道教思想提供的温床上产生的神仙故事传说。尤其在汉代,神仙故事弥漫整个朝野,或记仙言,或写仙境,或写仙人,从而构成了奇幻多彩的神仙画廊,造成了一个空前富丽的神仙故事时代。仙话中的道教思维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神仙绝大部分是理想化了的真实的人。他们有姓有名,有情有欲,并有一部得道成仙的生活史。第二,道教创造的神仙系统,等级森严,层次繁多,分工细密,实际上是典型化了的人世。第三,道教的天界具有无限的广阔性,永远不会以仙满为患,随时欢迎一切得道者飞升而来。因而人们就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创造神仙,源源不断地把活人输往天国。仙话与神话不同,神话中只有帝王或有特殊贡献的祖先才能擢升到“神”的行列,而仙话是但凡修仙之人皆可成仙。第四,道教的仙话是以长生不死为主要内容,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它说明个人意识的觉醒,认为只有人才是唯一美好的东西。因此,仙话创作打破了以凶猛古怪为美的原始观念,而尽量集中人的外貌美来塑造神仙形象,然后赋予奇妙的法术变化和瑰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引人向往的创作目的。所有这些道教创造仙话的思维特点,都给神魔小说的作者进行创造性的想像以充分的启示,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来源之三,志怪与宋、元说话。关于神魔小说的来源与特点的问题,曾经有人认为,神魔小说既系从历史小说分化,因此所有的神魔小说都借一点历史事件作缘由。这话说对了一半。神魔小说确实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但并不都是从历史小说分化出来,有的则是继承了志怪小说的传统。上古神话中,人的历史往往是以一种幻想的形式凝聚、停留在某些神祇的活动之中,神话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折光地陈述历史,人们在编神话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在编着历史,即上古时代人的历史就是神的活动史。另外,被胡应麟称为“古今纪异之祖”的《汲冢琐语》,虽然也是记春秋时事,但绝不是信史,因为其内容大部分是记叙有关卜筮、梦验之类的迷信传说,虽然也有历史故事,但也是虚幻的成分往往大于历史的成分,有的根本不见史传。因此,只能说这是“虚幻化了的历史故事或历史化了的虚幻故事”气可见,志怪与历史也有着亲密的关系,所以,尽管后来的志怪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大其题材来源,但取材于历史人物事件的志怪仍占相当大的比重,把历史幻想化或借历史人物敷衍神怪故事,便成为志怪小说的一种传统。由于明清神魔小说与上古神话、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因此,对其神话至于神魔小说的题材类型,则是近承宋元说话而来。特别是受“说经”、“小说”中的灵怪类以及“讲史”的影响。

第一类是由说经故事演化而来,即“说经”故事与“小说”的神仙灵怪共同作用下的神魔小说,像《西游记》。它的主要故事骨干唐僧取经及如来、罗汉、菩萨和玉帝、老君、龙王等佛道两大神衹系统,都来自佛教故事、道教传说。但是,这些故事走出寺院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又增加了许多人民群众幻想的故事,最后经吴承恩的想像和创造,使之成为一个隐含针贬现实人世又神奇超越尘世的完整故事。这种再创造,无论在故事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脱离了宗教说唱文学(“说经”)的范围。另外像《西游记》的续书、《东度记》等,虽然艺术成就不如《西游记》,但其题材类型、创作精神基本是一致的。尽管作品中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同样是用宗教的外壳装上非宗教的内容,是变宗教之奇幻为艺术之奇幻,从而成为神魔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

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历史幻想化的神魔小说。这类小说本身又有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历史故事幻想化的阶段,如《平妖传》、《封神演义》、《女仙外史》等,其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与正史所载大致相似,或贯以想像幻想之情,或衬以奇幻瑰丽之景,或糅以野史佚闻之事,从而使历史故事幻想化。因此,人们就逐渐不把这类作品当成历史,而是作为小说来读。随着接受阶层审美观的变化,就出现了幻想成分增多、历史成分减少的创作趋势,即幻想故事历史化的阶段,如《希夷梦》、《归莲梦》等。它们不是演化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虚构之事来写历史、现实及理想,使幻想故事历史化,有较强的艺术概括性。总之,这类讲史演化的神魔小说,虽然艺术比较粗糙,但是作者能巧妙地作神话式的演化、传奇式的幻想,幻域与人间,神人与凡人,互相交通,无穷变化,从而构成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于是,历史只留下影子,成为虚幻化的历史故事。

第三类是由民间故事演化而来,即民间文学化的神魔小说,包括宗教故事的演化与民间故事的改编两种形态。宗教故事指那些宣扬宗教教义、神化仙佛行事的故事。由于这些故亊具有从民间来、又在民间中盛传的特点,因此,民间文学化的神魔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对这类故事的演化。像《八仙出处东游记》、《玄帝出身志传》、《南海观音出身传》等,其中或沉淀着古代民俗信仰的文化精神,或塑造着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敬仰某种非凡之壮举,或寄托某种理想之愿望。这类交织着歌颂理想正义与崇佛道灭妖魔的故事题材,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就有很强的神异性,经过文人有意识的再创作,从而折射出时代之光。另外,民间文学化的神魔小说还有一部分是根据民间幻想故事改编而成的。像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传》,就是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四大传说中的两个传说改编的。改编后的小说,虽然也反映一定的现实,也具有神奇的幻想,但从总体来看,是失大于得:第一,把已经脱离宗教的民间故事又涂上宗教的色彩;第二,在本以娱心为主的民间故事里加重说教的分量;第三,对民间幻想故事的基本模式虽有突破,但又局限到神魔小说的框框里面。

神魔小说虽然在题材类型方面呈现出多种表现形态,但在艺术方面则是以浪漫主义为共同特色的。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以上古神话为源头,以先秦“庄”“骚”为支流,共同哺育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长。明清神魔小说正是沿着他们的道路,从现实出发向古代人物、向神话世界、向幻想世界开拓,从而在小说中展现出广阔的描写空间,具有非凡的形象体系,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味。

首先,是丰富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庄子》、《离骚》往往以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去改造、融合神话传说,使作品具有一种奇诡变幻的特色,正如《庄子‘天下篇》里所概括的那样:“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这种艺术传统流经志怪、传奇小说,到了神魔小说,则是以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界限的手法去描写奇人奇事奇境:其形象多是神魔,他们都有奇特的外貌、奇特的武器,有着变幻莫测的神通、超越自然的生命。即使是人,也多是被神话仙话化的“神人”、“真人”;其事件,多是除妖灭怪、伐恶扬善、战天斗地、显扬忠烈;其环境,则多是幻域,其中有天庭、地府、龙宫,也有海市蜃楼般的仙庄、佛境、孤岛,把现实与幻想、天上与人间皆笼于笔底,从而向人们展现出广阔的描写空间、奇丽的幻想天地。

其次,是奇妙的变形、丰富的象征意味。屈原在《离骚》中通过“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1)的象征体系,来表现他的理想愿望;庄子也往往用被他理性滤化的神话形象、被人格化的动、植物形象及被改造变形的历史人物形象,来说明他的哲学思想。像这样的象征形象也经常出入于神魔小说之中,作者设立这些象征形象是为了表达某一信念而采用的手段,具有假定性和象征性。具体说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整体性的象征方式,像《西游记》的整体形象并不仅仅在于折射现实,同时也在象征着一种从追求到痛苦到实现的人生哲理;一是局部性的象征方式,就是镶嵌在整体性象征体系中的一些有哲理意味的故事或与整体象征无关的一些哲理性语言。当然,有的象征并不是作者的主观意图,但是客观上由于象征意象的启示,则激发了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从而扩大了作品的内涵。

(第二节)《西游记》

一、成书与作者

历史上有玄奘取经故事。据《旧唐书‘方伎传》及其他野史记载,玄奘是河南洛阳人,姓陈名祎,大业末年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那聪悟不群的天资和积极探求的精神,曾为他获得佛教“千里驹”的赞誉。为了追求佛法的究竟,青年的玄奘不满足于遍阅佛教译品,决心远游西域,寻取真经。他不顾不许国人出境的禁令,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只身离开长安,混入商队,偷越国境,开始远征:出玉门关,经新疆北道,越葱岭,出热海,又经二十四国,跋涉五万多里,终于到达了印度。在印度十三年,到了贞观十九年,玄奘载誉而归,并且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梵文经论。

玄奘取经的壮举,首先经历的是宗教神话化阶段。从《大唐西域记》到《慈恩三藏法师传》,从《独异记》到《太平广记》中的《异僧’玄奘》,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宗教故事是怎样走向神话化的。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奉唐太宗之旨口述,由门徒辩机辑录而成的。书中记述了他亲身经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见闻,虽然一再声明“皆存实录,匪敢雕华”,使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它的文学价值却是作者自己主观上没有意料到的。作为一个万里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他一方面以宗教家的虔诚心理去采录有关佛家的种种灵异故事,从而把7世纪和7世纪之前在西域广泛流传的许多想像丰富、情节动人的故事传说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对自己飘然一身、赴印度取经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及各种自然现象,如沙漠幻影及鬼火之类,也多用宗教的心理去解释,从而使许多事实在作者自己和别的信徒眼里自然都成为灵异和神迹。可见,取经故事从玄奘笔下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染上了神异的色彩。

同类推荐
  • 布老虎散文:铁箫人语

    布老虎散文:铁箫人语

    《铁箫人语》是我社“布老虎散文”书系的一种。布老虎散文书系是为了做大做强我社的布老虎品牌重点打造的布老虎子品牌之一,以当代最重要作家的散文代表作或原创散文集为收录对象。《铁箫人语》是作家宗璞散文的代表作品,全书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忆父亲冯友兰的散文,包括《心的嘱托》等8篇;第二部分是回忆亲友的往散文,包括《霞落燕园》等8篇;第三部分是写景状物散文,包括《湖光塔影》《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16篇;第四部分是议论性散文,包括《恨书》等9篇;第五部分是国内游记性散文,包括《西湖漫笔》等8篇;第六部分是国外游记散文,包括《澳大利亚的红心》等12篇;第七部分是书评,包括《行走的人》等4篇;第八部分是序言,包括《未解的结》等2篇。
  • 鏖兵地中海

    鏖兵地中海

    德军数百架轰炸机对马耳他塔卡利机场实施了猛烈轰炸,该机场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地毯式”轰炸的地方。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尖锐的信任丛书

    尖锐的信任丛书

    “丛书诗”是诗人臧棣倾力创作的第二波系列诗。本诗集收录的“丛书诗”,精选自诗人在2005年至2013年间写作的系列诗。以“丛书”之名后缀在诗的题名之中,诗人的意图是,在我们和世界的关联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感受力的偏差,我们对这个世界本身的想象能力和体悟能力,已严重退步。凭借强大的日常逻辑,我们善于从辩论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但从感知的角度去领悟我们和世界的相遇却极其匮乏。在人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在人介入历史的方式中,由于我们对身边的事物采取的漠视态度,人类自身的生存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要改变这些,我们必须恢复诗的立言功能,通过重塑诗的感受力,通过“丛书”的方式来认真看待并尊重与我们共处的每一个事物,我们或许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帮助我们重新感受世界。
热门推荐
  • 幻世尽头

    幻世尽头

    “六道轮回”是为圆满,六道既六界,神、仙、魔、人、兽、鬼六界有六界的生存方式。圆满、归属、荣耀、成就、信仰、欲望,六界有六界追求。六界历尽万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切就这样平稳的发展着。随着一颗飞星落地,一切却要改变,原来六界即不是开头,也不是结束,一切都是可以被替代的。为什么现有的是六界?六界的尽头会如何?一切都从一颗石头开始,但是远远还没有结束。。。。。。
  • 寻之极

    寻之极

    :混沌之初本源现,开天辟地纳生灵,我为域主定万法;本源破域化虚无,虚无之境凝虚界,虚界化灵星系始,浩瀚无穷破生死。。。。。极,真的是指至上的力量吗?也许另有其他吧,因为有个人,他一直都在寻找着。。。
  • 创世之诸神降临

    创世之诸神降临

    创世谪仙,青锋斩断千尘愿。沧海桑田千百万年不变的规则与新出法则不断的碰撞,只见一少年从天而降手挽青锋带着笑颜开创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

    《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之作,从传抄面世之初,各个抄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一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所以后人便称这些早期的《红楼梦》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 崛起奇幻

    崛起奇幻

    简单地说就是带着系统穿越异世争霸世界的故事。新人新书,毛病肯定很多,不喜勿喷。日更一更,前期啰嗦混乱,有没有后期作者自己心里也没底。好的建议我会虚心接受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 九庸天之秉灵

    九庸天之秉灵

    九庸清天,飒飒泠泠冽冽,无烟无火,云雾幂幂,亿万浩淼……世人皆叹情长命短,负己冰心,宁不知,纵我有不灭元魄,又怎易得来那长相之守…………“秉霄重,誓言已负,你我便永世不能再相见了……”“灵禾,你走吧,我答应你,我与你,再不相见……”可灵儿,我便是用千年造化换你半世清欢又如何?
  • 在下忠犬妖精

    在下忠犬妖精

    魏晋南北朝时,战火纷飞,南燕公主为了守住城池最终战死沙场。一片狼藉之中,她的爱犬玄风对着主人的尸体哭的撕心裂肺,它不相信主人已经死了,它发誓无论多久都会等她回来,哪怕是一千年......
  • 我的妹妹,不可能是系统

    我的妹妹,不可能是系统

    凌叶羽穿越到了一-个修仙异世界中。凌叶萌:“”哥哥,人家真的是系统吖~”凌叶羽:“我妹妹这么可爱,不可能是系统!'
  • 嘿 二氧化硅

    嘿 二氧化硅

    上高中时,化学老师说,二氧化硅性质稳定,只有氢氟酸这个弱酸才能与它发生化学反应。林欢喜回到家发现,化学课代表程晏把他的网名改成了氢氟酸,而她什么时候才能坦坦荡荡的给自己贴上氢氟酸的标签呢?两个学霸之间的爱情故事,红榜上的相爱相杀不如风花雪月一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荒星传说

    大荒星传说

    村子无辜被屠,他本只是想复仇,却踏上了一条修行之路。随着修为的提高,他才知道,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降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了自己的使命。为完成这使命,为不再被人利用,为保护心中的家园,他不得不逼自己不断变强。其间,一系列的奇遇,各种恩怨情仇,使他的人生格外精彩,也有几多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