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在教育论坛里浏览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自称是“成功妈咪”的网友。虽然名字看起来很成功,可聊了一会,咨询师发现这位家长好像遇到了难题,总是一个劲的抱怨着,孩子不听话,孩子太失败了,“我怎么会有这么失败的孩子,好无奈呀!”咨询师看到这位家长对孩子这么失望,就要求她把孩子失败的过程讲一下,好进一步了解孩子。
家长的情绪还是很激动:“我的网名为什么叫‘成功妈咪’就是因为自己太失败了,希望成功的意思。做家长的,哪个不盼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敏而好学。长大了好出人头地,成为精英,最次也要是个白领吧。孩子小时候也听话,学东西记的快,记的劳。总是比同龄人领先一步,被大家公认为“小神童”,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自然也就越大,三岁就叫他认汉字、背唐诗,四岁就让儿子学英语、练舞蹈,六岁就教儿子画画、写短文。孩子一直都很成功,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小神童”,在前不久的台北市的数学竞赛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失眠了。第二天就神情紧张的进入了考场,结果可想而知,连平时最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了,孩子说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看应该是一盆浆糊才对,结果那叫一个惨,我都没脸再说下去,这次彻底的失败给了我们巨大的打击,现在,儿子更是郁郁寡欢,上课没精打采,数学成绩反而越来越差。我是急躁,是着急,看见孩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就想教训他一下,可没想到,孩子还真的失败“上了瘾”。真是不知道要怎么办?现在的感觉就像“失败面前难抬头,听取烦声一片!”
咨询师问母亲:“您一直就这么对孩子?没有想过要改变一下吗?”
这位母亲有些不解:“改变?怎么改变?现在我和孩子见了面就像是仇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
咨询师笑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孩子的失败,倒不如说是家长的失败。
由于孩子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一边赞扬声中长大,没有经历过逆境。而在孩子一次正常的失败之后家长就错误窒息了孩子的自信,压抑和打击了孩子的自尊,伤害了他那颗本来充满灵性的稚嫩的心!让孩子困在失败的阴影里走不出来。在家长的严格与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害怕失败。结果是:越怕失败越失败!
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都认同这样的教育理念“给孩子失败的机会”。生活中,一般情况是,孩子失败了,有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心情,立即就劈头盖脸的大吵孩子,父母们表现出来的语言是这样的“就知道你要失败,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样子,像是能成功的吗?”“恭喜你又失败了,我早就知道,就你,还想成功?别做梦了你!”我们暂且先不说孩子听了这话的感受,就这几句话,父母就很不合格,试想一下,你自己的孩子你都没有信心,老是这么的打击孩子,那么你还想让谁去鼓励,去赞赏,去信任你的孩子呢?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失败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是孩子想躲也躲不掉的。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实际情况是失败会比成功要常常见的多。而应该如何让孩子正确的面对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反映了家长的心态。我们会发现,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就越不容易失败。而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反而很少能成功。我们理解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失败而感到失望,但如果这种失望所表现出来的是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的说:“你真让我们失望!从现在起,不允许你再失败,听到没有!” 不仅伤到了孩子的心,孩子自己也不会去考虑失败的原因,甚至产生反抗、反感的情绪。父母的训斥达不到目的不说,还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们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望子成龙和拔苗助长的迫切心情。请家长们从此收敛起我们的苛求、不满和训斥,始终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鼓励,用充满宽容和智慧的爱心去帮助孩子,给儿子以充分成长的自由,要允许他失败,面对挫折,家长们要能够用心去鼓励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你永远都是最棒的,最行的!来,擦干眼泪,不要伤心,我们一起重头再来!”
专家答疑: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也知道孩子失败了需要鼓励,可是就说一句重头再来也太简单了吧?会有什么效果呢?”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要如何引导他们去看待问题的本质。有的孩子内心脆弱,根本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家长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要重新来过。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刚刚学走步时,往往是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看着前方却始终不敢迈开步子,她会紧紧抓住父母的手,这样来获得安全感。终于鼓起勇气,可是刚迈了一步,就立足不稳,摔了一跤。孩子的脸上顿时没有了刚开始时兴奋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恐惧。这个时候,大多数家长会这样说:“宝贝儿,别怕,摔跤没有什么的,爹地小时候也是这样学会的,自己爬起来,我们重头再来”孩子虽然还是害怕,但是一定会又一次迈开小脚,终于,在家长的一次次鼓励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走路。这和让孩子对待失败的态度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当孩子为“失败”感到恐惧或担心时,父母们不能打击孩子,不要说出让孩子伤心的话,这个时候,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请走到孩子身边,握紧孩子的小手,说一声:“失败了,不灰心,让我们重头再来!总有一次能成功”。
父母课堂:
作为爸爸妈妈,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的失败,这种担心有许多因素,有怕孩子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的担忧,有我们自己感到脸上无光的自卑等等,这往往会是我们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不许失败,只许成功!”
1.鼓励孩子大胆做事。
要常常鼓励孩子,不要怕失败就不敢做事,大胆的去做,无论孩子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尝一尝滋味,为孩子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孩子想做事,敢做事。
2.告诉孩子失败和错误的关系——失败≠错误。
要让孩子知道失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且失败≠错误,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错误,但同样会失败,不要让孩子把错误和失败混为一谈,要让孩子明白,失败和错误并不是一个概念,失败了,认真的思考一下,然后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从头再来!
3.一次失败,别担心,没关系。
当孩子失败后,家长不要这个时候训斥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此时无声胜有胜”,让孩子平静一下情绪,告诉孩子,一次的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别担心。等孩子情绪好点了以后,再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
4.孩子,我们在后面支持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入学测验的日子,这几天咨询师都特别忙,基本上都是考生关于咨询怎样报志愿的,咨询师心里苦笑,“我是心理咨询师,又不是招生办主任,哪里知道的了这么多”。
这天,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到了咨询室。抱怨归抱怨,可来人总不能不接待吧。于是,咨询师请他们坐下,讲出了自己的苦恼。
看得出来,他们很焦虑。父亲一上来就着急地对咨询师说道:“您快帮帮我们吧,马上就要大学入学测验了,我们问孩子什么他都不肯说,一回到家就一言不发,简直要急死我们俩了,这孩子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还是我们的问题呀?”
咨询师看了看孩子,一凡,这是个很有男子汉气质的一个小伙子,听了父母的话,他还是保持着沉默,突然,一凡说话了,但出乎大家的意料,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要申请我的父母回避我和您的谈话,我有这个权利,否则,我拒绝和您的对话。”
咨询师看到一凡和父母的关系这么僵硬,就暂时劝退了焦急的父母,和一凡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一凡也明显的放开了,带着失望和无奈的表情,对咨询师说:“阿姨,并不是我和我父母在根子上有什么化解不了的矛盾。只是,在我大学入学测验的这一段时间,我总感觉我的父母并不是在支持我,他们总是告诉我台湾大学在台湾被认为是最好的,而在台湾大学里,医学专业又被认为是最好,就要求我一定要报考台湾大学的医学院。其实这些我都知道,可我并不打算考他们眼中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我们的矛盾就是这些,但是很难调和,因为我们的意见不一致,都不主动向对方低头的。”
咨询师笑着对一凡说:“其实父母也是为了你好,你就一点也感觉不到吗?还是你不肯承认这一点?”一凡回答到:“我也知道父母在为我担心,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但是,我需要的只是父母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我,这就够了。这才是对我的最大关心。”
咨询师这时候终于意识到,一凡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打算,所谓的“不可调和”的亲子矛盾,其实就是在对待大学入学测验的问题上,两代人有了代沟。父母的希望是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等毕业了以后好有一个稳定舒适的工作,而孩子则更倾向于自己的观点,希望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身后去支持孩子,而不是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感到很不自在。
一凡是一个马上就要面临大学入学测验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这个时候孩子会表现出急切、浮躁的心情,孩子本身就会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在父母面前本来是希望父母多给自己一点关心,多一点支持,多一点理解,可是父母却不合适的在这个时候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报学校,报志愿。孩子当然就不能接受,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还处于一种弱势,很难改变父母的想法。于是,就自认为和父母没有可以沟通之处,在家里也就一直保持着沉默,问什么问题都不回答。
最近几年,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在孩子的身后去支持孩子,而不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要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分担。时刻让孩子感觉到既有他自己选择的空间,有不会感觉到孤单,无助。家长和孩子在分担问题的时候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两个肯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的“大朋友”。
父母们大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表扬,大多会兴高采烈的在第一时间回来告诉父母,而一旦遇到了困难,压力,因为不想让父母管就很少会告诉家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都是“报喜不报忧”。想一下孩子之所以不报忧,就在于我们的家长往往不会孩子身后支持孩子,家长们采取的不敢居于幕后的做法,很多时候伤害了孩子却并不知道,其实不管是孩子所要面临的大学入学测验还是其他什么别的事情,作父母的都不要把自己放在台前,而是要退到幕后,让孩子自己去表演。这时候,父母就是场下的观众,只需要在观众的位置上支持孩子的“表演”,不要越俎代庖,请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的。
专家答疑:
相信一定有不少的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忧:“我们就在后面默默的支持孩子,有了问题,和孩子一起分享,让他们既有自主性,又不会觉得孤单。可如果孩子的表演不成功要怎么办?毕竟他们的选择也不全是正确的呀?”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在你身后,但是我们看到了你失误的地方,友情提醒你一下,希望你能接受家长的意见。这样和孩子交流,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考虑父母的建议的。
这里告诉家长们一种成为幕后高人的的方法,首先,告诉孩子,父母在后面支持你,不要让孩子觉得孤单。第二,告诉孩子,你认为孩子在哪件事的处理上还有欠妥,需要怎么改进。第三,听听孩子自己的看法。最后,对孩子眨个眼睛,竖个大拇指,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诉孩子,“我们就在你的身边支持着你”。
如果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过只站在孩子的身后,而是一直就在“第一线”,那么看到了这里,不妨也试一试让孩子掌握自己的自主性,家长只要站在孩子身后不让孩子感觉到孤单,要告诉孩子“你不是一个人!”
父母课堂:
一直以来,父母们都不愿意做默默无闻的小草只在孩子的身后,而更青睐于在前台指挥孩子,其实有时候,在孩子身后支持孩子,这样的父母更伟大,更光荣。
1.回避做“裁判”,做好孩子的“啦啦队”
在孩子自己人生的竞技场上,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决定,去努力的。父母不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来代替孩子,但是,父母能够给孩子一种力量,使孩子永远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种力量就是“啦啦队”的力量。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应当给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在孩子的心中,不能没有父母的“加油”声。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孤单。
2.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主性。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就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自己的自主性。和孩子平等的在一起,不给孩子更多的压力,让孩子在家长面前能够完全的放松下来。自己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对孩子开放的再开放一点。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决定孩子的选择。
3. 有父母在身后,你不会孤单。
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孤单,一种无助。会认为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支持自己。从而会感到彷徨,迷茫。这个时候,父母们就要站出来,告诉孩子“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