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5400000006

第6章 雪上加霜

画外音:

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在大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家变国仇的焦灼与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么,身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会以怎样的笔触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怀?是含蓄伤感,还是金刚怒目?而在那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战乱时代,李清照的生活还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康震:

很多人都说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的代表人物,对不对?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定论,认为她不过是一介女子,不过是吟风弄月,不过是儿女情长。殊不知,李清照之所以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能够写下重重的一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不但有婉约之情,而且有雄壮之气。一般给你显示不出来的,她没有到关键的时刻,你看不出她那个金刚怒目的雄壮之气,她不但有雄壮之气,而且有非凡的历史的洞察力。她很有名的一首诗《夏日绝句》,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呢,她简直就是针对杜牧的那首诗而写的,杜牧的诗怎么说的呢?说: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意思是说啥?胜败乃兵家常事,很难预料的,不要因为一次的胜败,就灰心丧气。杜牧特别提到一个词,叫“包羞忍耻”,方为男儿本色,什么叫包羞忍耻,就是说你要像韩信一样,甘受胯下之辱,用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得一时的羞辱,小不忍则乱大谋嘛,就是说不要再顾及什么脸面,你只要最后能够取得胜利,取得最后的胜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就是逃跑,或者怎么样都无所谓,你依然是英雄。

李清照不一样,李清照强调的重点是项羽之所以是英雄,就是他虽然有退路,但他不走退路,他是个宁折不弯的人,虽然可以包羞忍耻,但他依然自刎而死,虽然我们说,项羽到底能不能过江东,过了江东会怎么样,不过江东又会怎么样,这要留给历史学家们去精细地考究,去评判,这不是我们的重心,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到底怎样的表现才是英雄。在杜牧看来,什么是英雄呢?能屈能伸,审时度势,善于判断,而且谋划好东山再起,这是英雄;在李清照来看,是士可杀,不可辱,我宁可慷慨悲壮地直面死亡的威胁,也不愿意缩头缩脑地苟且偷生,这是李清照的什么呢,英雄观。你现在不能说,是杜牧对,李清照不对,谁对谁错,他们两个这个说法,按道理来讲,平心而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诗歌的气势上来看,李清照的这首诗显然更具有一种雄壮、悲壮的感受。

画外音: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用她金刚怒目的不平之鸣,展现了一代女词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可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奋笔疾书、写下如此激昂慷慨诗句的时候,在她猛烈抨击当朝懦弱逃窜的时候,在她的身边,却出现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典型。那么,这个人会是谁,他又做了什么事情,他的贪生怕死,将会给李清照带来怎样的灾难呢?

康震: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她挚爱的丈夫赵明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宋高宗的建炎三年,即公元的1129年,这时候,赵明诚做江宁知府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御营统制官王亦这个人,在江宁城内起兵作乱。御营统制这个官位比江宁知府要低,但是他统御的兵力不归属于江宁知府,而是归朝廷直接统辖的,他要起兵作乱,这对于江宁知府来讲,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所幸的是赵明诚的部下,江东转运副使李谟,得到了这个要叛乱的消息,他赶紧就告诉了赵明诚。说来也很巧很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明诚已经拿到了调任湖州知州的调令。赵明诚认为,他的逻辑就是,我已经不再是江宁知府,我已经是湖州知州,所以,这里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新任的江宁知府来处置,我已经把这里所有的事情提前等于预支给他了。那怎么办呢?李谟给他报告了以后,他不作为嘛??用我们现在话来讲,他不作为.李谟也没有办法,他面对的现在是湖州知州,我已经不再是你的上司了。李谟果断地采取了措施,他预测叛军所要经过的街巷,设置路障,并且埋伏了兵将。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叛军在天庆观纵火,企图抢掠整个的市民。由于李谟安排在先,所以没让这些叛军得到什么好处。他们用斧子砍开南门之后,逃出城外,这也就是说,由于防患于未然了,所以没有酿成大祸。

可是大家想都想不到,李谟做了他应该做的,甚至做了本来应该是上级首长做的工作,这天早上天放亮了他就去向赵明诚汇报昨天晚上的情况,他去一看才发现,赵明诚居然和另外两个江宁府的高级的首长,昨天晚上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如果说当时赵明诚钻了这个文件的空子,表明我已经不再是江宁知府,我是湖州知州,我们说从文件上、从程序上、从制度上我们都没法指责他,我们只能说在良心上你很过不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个做高官的应该在这个时候当仁不让的负起责任,毕竟江宁知府新任的人还没有到任,如果说这个让我们觉得他的决定很愚蠢的话,那么后边的行为让我们觉得他不但是愚蠢,而且是丑陋,甚至让人觉得有点恶心。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他们三位高官趁着月黑风高、无人察觉的时候,偷偷地把绳索从城墙上扔下去,然后非常笨重地,不那么灵便地在城墙上慢慢地把自己悬放下去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到他们的家人,特别是赵明诚,有没有想到李清照。他那么地热爱自己的文物,他有没有想到那些在他看来比他性命还要重要的文物,如果落入王亦的手中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多亏李谟他提前采取了行动,防患于未然,他要是也被叛军杀了,他的部将、他的军士如果都被叛军杀掉了的话,包括李清照在内的全城百姓就会遭受兵戈之痛。

画外音:

赵明诚与李清照是中国封建时代,志同道合、夫唱妇随的模范夫妻,可是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赵明诚却做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做出了抛弃爱妻以求自保这样令人不齿的做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而逃跑之后赵明诚会有怎样的结局?李清照对自己丈夫的这种丑行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康震:

临阵脱逃的赵明诚得到了朝廷的惩罚,被罢免了江宁知府的职务,但是让我们感到非常吃惊一件事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从现在能看到的李清照公开发表的诗词文里边,也就是从她现存的诗词文里边,我们却看不到她对于她的丈夫这次临阵脱逃行为的评价或者是意见,再记录他们夫妻两个感情生活经历的,很著名的《金石录后序》里边,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她只是非常客观、冷静甚至是很平静地对这事做了一个陈述。她是这么说的: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赵明诚江宁知府的这个职务在本朝的建炎三年的九月开始担任,那么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建炎四年的三月,就被罢免了。就是这么一段话,或者就说是这么一句话,很客观地就把什么时候做的官,什么时候被罢免,陈述清楚了。这让我们就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呢?因为在前面我们刚才讲了,对像项羽这样一个悲剧的英雄,李清照对他的做法都是非常地赞同,那就更不用说临阵脱逃了。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李清照的一个评价,在这句话里头我们看不到。在我们的脑海里边李清照是一个爱憎分明,对政局、对时局、特别是对一些坏人坏事,她很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她不是那么一个麻木不仁的、熟视无睹的、冷若冰霜的那样一个人,所以我们觉得在李清照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上,我们在脑海里边就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大体应该有这么四点,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的共识。

第一,李清照本人究竟怎么看她的丈夫赵明诚弃城而逃,置百姓于不顾的这个事实本身。我想,对这个事情本身,朝廷已经主持了正义,把官给你罢了,这就是说朝廷本身的是非观念,正邪观念已经是很明显、很明确的,那么作为李清朝,从小到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在政治上坚持正义的观念,正直的观念,尤其是她本人的个性,又是嫉恶如仇的这样一种个性,我想在她丈夫赵明诚弃城而逃这件事上,她在主观上的看法,她的评判,如果我们假定她必须要出来表态的话,我想她的态度跟朝廷肯定是一致的。不但是一致的,而且真要是慷慨激昂地发表评论的话,我想她是会斥责这种为她本人、也为很多人所不齿的行为的,这是第一点,在主观上,李清照会保持这样的态度。

第二,就是为什么她没有提出激烈的批评和反对的意见,我想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说从内心来讲,她肯定为自己的丈夫做了这样的事情感到很羞耻,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说,虽然李清照见识卓越,虽然李清照是在她那个时代里头很优秀的女性,但是李清照也超越不了她的时代。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还要在生活上、在家庭上,在各个方面,都要依靠赵明诚。所有这些矛盾,都摆在她的面前,都在她的内心交织着,这就让她感到很矛盾,很痛苦,但又必须怎么样呢,面对现实。你不面对现实又能怎么样呢?

第三,你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当然错误是赵明诚犯下的,可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也还包括在现在,夫妻本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说,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言,李清照也不太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对自己的丈夫穷追猛打,这又不是痛打落水狗对不对?所以她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和工作还不是对已经犯了错误、已经很消沉、已经很后悔的赵明诚,继续批判、抨击,甚至一棍子打死的问题,而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抚慰他、安慰他、宽慰他,让他在这个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这是第三。

从第四点来讲,就是赵明诚本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就是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就歪。我们知道,从这个“靖康之变”以后,这个南宋的小朝廷从一开始,它对金国所确立的战略方针和原则就是有问题的,它的主导思想一直都是以主和为上,在这种主导思想下,它底下的那些大臣们,哪一个不是在动乱的面前就容易丧失斗志,丧失气节,丧失信心,所以我们就说,大难临头,连皇帝都弃百姓于不顾而逃跑,更何况赵明诚这样一介书生,一介文官呢。所以以上这四点呢,我们大体上,我觉得在李清照为什么没有公开地表达和表示她对丈夫赵明诚这种弃城而逃行为的看法上,我觉得这四点推测大体上还是能站住脚的。

画外音

历经磨难的李清照,最终原谅了丈夫赵明诚,而按照两个人商量的结果,他们准备从此解甲归田,隐居山林,生逢战乱时代,这也不失为躲避战祸的办法。那么,他们真的会从此退隐江湖了吗?两个人还会有怎样出人意料的经历呢?

康震:

那罢了官去哪儿呢?夫妻两个人商量好了,也是根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面的记载,她们先到达了安徽的芜湖、当涂,后来又住在池州,就是现在的安徽贵池县,打算从那儿,去江西的赣江之滨居住,那意思就是要退隐,退居了。结果没想到离他的罢免还不到三个月,赵明诚接到圣旨,继续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这大家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了,连这种逃跑的人就重新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这宋高宗脑子有问题?我们说这里边的原因就非常复杂了,一个很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他的两位兄长在朝廷当中是很有位置的,特别是他其中的一位哥哥担任中书舍人,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我们有理由相信,肯定是两位兄长从中起了推动的作用。再一个,还是那条老理由,当时这样逃窜的官员太多了,如果把他们一一法办,全部把他们罢免回家,那局面怎么维持呢?

按照宋代的官制的规定,官员去赴任之前,履新之前先要到皇帝那里去觐见,赵明诚就要去建康见赵构。这个建康城真是太有意思了,一开始它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奔丧、避难的地方,又是赵明诚做大官的地方,也是赵明诚留下耻辱的记忆的地方,现在又成为他在那儿跌倒、要在那儿爬起来的地方。我想在李清照和赵明诚的记忆当中,记忆最深刻的城市,除了开封、青州,恐怕就是建康城了。

那么李清照怎么办呢?赵明诚的安排是李清照暂时在池州安顿下来,等到他面见宋高宗之后,回来接她一起奔赴湖州任职。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赵明诚临走的时候对她千叮咛万嘱咐,惟恐怕她出什么问题,可是最终出问题的不是李清照,恰恰是赵明诚自己。到了七月底,距离他们两个分手还不到一个月,李清照忽然接到了赵明诚的来信,信上说,自己由于一路纵马疾驰,加上七月份的江南地区炎热难耐,我们知道南京城是很著名的大火炉,当时又没有空调,没有制冷的设备,所以遭到大暑,得了疟疾,病倒在了建康城。怎么办?(李清照)连忙乘舟启程,坐船走水路,从池州赶往建康,一个晚上就走了三百里。船开得这么快,也是很危险,但都顾不了那么多了,等到了建康城,果然不出李清照的所料,她这位性子急的丈夫啊,吃了很多的柴胡、黄芩等降温散热的寒性之药,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全部转换成痢疾,腹泄不止,应该说这个变故对李清照来说太大了,事实上我们可以想一下,从在淄州的时候,听到京师被攻破的消息,后来又运送文物到南方,她又跟赵明诚在建康相会,后来赵明诚所遭遇的一系列的变故,但是毕竟两个人还在一起。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说赵明诚有一天会离她而去,所以这个消息对她简直是五雷轰顶、卒不及防,她还在池州等他回来接她呢,现在反而是她来到了重病的丈夫跟前,看着他的生命从自己的眼前一点一点地要消失。这是七月底,到了八月十八号这一天,赵明诚重病不起,曲笔做绝命诗。他对家里的琐事没有做更多的交代,就此撒手而去。

画外音:

应该说,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二十八年相知相伴的知音夫妻,就此画上了一个悲痛欲绝的句号,这一年赵明诚不过四十九岁,李清照不过四十六岁,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而她又是否会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哀思呢?

康震:

赵明诚去世以后,李清照写自己孤独寂寞生活的作品比较多,但是直接描写失去赵明诚之后的内心的感受的词和诗,其实并不是很多,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沉浸在悲痛感伤的激烈的情绪当中,他可能很难静下心来,叙写自己这种真实的情怀。那么她的一首《孤雁儿》,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诗词里边的一篇,这首词很充分地表达出赵明诚刚刚去世不久,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这首词是这样的: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早上她一起来呀,太阳已经很高了,这样的写法其实是为了进一步地强调自己一种百无聊赖的心境,没事可干,早上起来那么早干嘛,没事啊。为什么没事呢,就是由于家里边就她一个人很孤独,所以借着日晚,借着日头高,借着“朝眠起”这样的说法衬托她孤独,寂寞,屋子里边很孤单,所以早上即便起来,“说不尽无佳思。”没有心思,没有心情。

接着说“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看着香炉里边那个香啊,燃着的那个沈香,断断续续的,什么断断续续呢,快烧完了,那个玉炉啊,那个香炉也慢慢地冷却下来了,冷却下来象什么,就像我的心一样。早上一起来,屋子里边冷冷清清、冰冰凉凉的,就像她的内心。“伴我情怀如水,”这个“情怀如水”,并不是心如止水,而是说像水一样什么呢,寒冷。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不知道什么时候,似乎、仿佛听见窗外传来了古曲《梅花三弄》的声音,笛声。以往她和赵明诚在一起如果听到《梅花三弄》,会很欣喜地想像到一曲吹来,梅花绽放,带来无尽的春色。而现在她听到这个笛曲,听到这个乐调的声音,她就感到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同时她也在想,梅花可能也因此受到了惊吓,而不敢绽放了吧。即使是绽放,带来春色,这个春色,这个春意,也不是我的了。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门外头开始下小雨,自己的眼泪也掉下来了。这个古人写词,不能全部做实,是作者为了要表达她内心的这种感触,进行的一种创作式的组合。这是创作,不完全是在写气侯,不是在写天气变化,而且她也不必完全选一个下雨天来写这首词。她刚说了嘛,早上起来,而且梅花开了,满目皆是春色,怎么突然下雨,是心里边下雨,所以她说“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呀。

以前的时候,自己听箫声、听笛声,是跟赵明诚在一起,以前赏梅花,我们都还记得她写过好几首关于梅花的词,她把这个梅花插在云鬓之间,让她的丈夫看看,到底是她漂亮还是梅花漂亮。现在你就插得满头,都没人看了。所以她用了什么词呢?“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现在小楼是空的,箫声吹来,没有人再陪她去听了。

那就折一枝梅花吧,既然梅花都开了,象征着春意和春色,就折一枝梅花,又能怎么样呢,也许也能稍稍地安妥一下自己悲伤的心情。所以她说“一枝折得”折了一枝梅花。以前折这枝梅花,是要插在云鬓间的,现在折了梅花怎么办呢?她想起一个典故来: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陆凯,在江南,他有一个好朋友叫范晔,住在哪儿呢,长安,北方。两个人关系特别好,这个陆凯啊,就折下了一枝梅花,托人寄给在长安的范晔,后来这个典故就用来形容两个人的情意深长。她说什么呢?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人家陆凯跟范晔隔一条江,甚至隔着江,隔着黄河,人家这梅花都能寄去,我就是折一把梅花,人间天上,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我就没处寄去,我打包,我写上地址,我寄去,人家给我退回来,为什么呢,因为心爱的人,已经不在了。没有人,永远都不会有人,收到李清照这一枝孤独的梅花。所以,女性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心灵世界的变化,跟男性写女性不一样,男性写女性,“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一种很外在的。一个男性写女性,他不会想到要把女性完全地用梅花的这种意象统领全篇,不会。所以这首词我们觉得在怀念、追念赵明诚的词里边,非常有典型性,写得非常好。

画外音: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康震:

那现在好了,就像李清照说的,他们家的顶梁柱倒了,那她该怎么办。她已经快五十岁了,孤苦伶仃,也没有孩子,谁来照顾她呢?她现在要去哪儿呢?她都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里,这就是我们下一集要讲的《颠沛流离》。谢谢!

同类推荐
  •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美国国父、将军、政治家、第一任总统。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开创了一个至今美国人依然遵守的先例,那就是和平移交政权。美国“建国之父”乔治·华盛顿,具有灵活的头脑和超人般的毅力,他一生的作为带给美国人民永无休止的启示,两百多年来,这已成为美国社会进步的无穷动力。华盛顿不是一个像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他一些当代美国领袖那样有创意的、敏锐的思想家。然而,他却比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更为重要。对于华盛顿来说,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起了至关重要的领袖作用,如果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 蒋介石大败迹

    蒋介石大败迹

    为什么蒋介石屡战屡败?为什么人民军队百战百胜?从《蒋介石大败迹》看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从《蒋介石大败迹》看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张纯如

    张纯如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女配凶猛

    末世之女配凶猛

    曾令人闻风丧胆的星际海盗女首领妃千岚,莫名重生在七千年前的华夏古国,好不容易享受了三年安逸生活,却迎来了一场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末日浩劫。在末世第二年依然安好活下来的她,却因为错信他人,论为丧尸口中的肉粮。本该是尸骨无存的炮灰人生,却意外地得到重来的机会。她这只小小的蝴蝶,又将会引来怎样的效应改变?
  • 异世界少女会咬人

    异世界少女会咬人

    为了达到一种绝对的平衡,男女被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某一天,男主角团五人打破次元壁进入到了只有女人们的世界里。面对传说中会吃人的少女,少年们该如何抉择?
  • 帝级

    帝级

    混沌时期,帝王降世。大陆之上,人魔妖虫水五族共存,一群少年成立诛魔宫。帝王宁愿摔下悬崖也不愿死在敌人手上,从此开启了他的身世之谜,放逐之地?道族佛族和大陆到底怎么回事?古老的传说是否是真实的?
  • 少女无双:魔女归来

    少女无双:魔女归来

    她,绝世天才,却被自己最相信的人推进万劫不复之地。她,是她的妹妹,却视她为世仇。他们,是女王最衷心的仆人,却被视为叛徒毁灭。她们,是他们的后代,抱着复仇的心再次聚在一起。当亲情遭到背叛,当友情成为仇恨,她们该如何改变?
  • 浮生若若

    浮生若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人在秋晨遥望远方,将思慕落笔成章,随流水寄往。独坐幽篁,放歌长啸,有人在竹林悠然拨弦,蘸月光清幽澄净,于落叶寄情。少年侠气,豪情万丈,有人在舟上开怀畅饮,结五都英豪人杰,隧放声歌唱。
  • 虚无传奇

    虚无传奇

    时空流浪者石北意外来到虚无大陆,因为受伤失忆而仅仅依靠经验及本能的石北究竟会在虚无大陆掀起怎样的波澜,又会闹出哪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一切尽在《虚无传奇》。无需传奇,铸就传奇。
  • 傲娇老公强势宠

    傲娇老公强势宠

    一场利益的联姻,牵扯出一段难舍难分的纠葛,林家大小姐林若悠为救家族毅然嫁给了南城的帝王顾言西,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它会去往何方……
  • 施总赖上小娇妻

    施总赖上小娇妻

    为了找出陷害姐姐的凶手,她想方设法要进入演艺圈,可却惹了一个又帅又多金的危险人物。对她呼来喝去也就算了,还限制这限制那!她终于忍无可忍了!“施於泽,从此现在开始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樱璃语气里满是挑衅与警告,她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阳光道?独木桥?你觉得我会同意吗?”“不同意也得同意,谈话结束,我先走了。”面对身前的妖孽,为今之计就是逃。“想逃?没门。”不等樱璃跨出一步,施於泽就一把抱起她扔上床,欺身而上,肆意狂澜。
  • 傀儡妃殇

    傀儡妃殇

    被同门师妹陷害,被摄走魂魄,塞入王妃体内,一夕之间,天堂地狱?谁有她悲催?被制成傀儡,被虐待生不如死!却无法反抗?那王爷绝对绝对是个变态,还是变态中的极品!军妓?犒赏三军的奖励品?生亦何欢?死又何惧?
  • 你仍有诗意

    你仍有诗意

    许诗意是江城一中的高材生,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家长心目中的乖乖女。但是她性格孤僻。。因此,她成为了同学眼中的“怪胎”,没有人愿意与她相处。殊不知,外表看起来不好相处的她,其实内心也有敏感的一面……(本文日常占多数,治愈系)害,不太会写简介,新人作者(哭)小可爱们不喜勿喷!!给我一篇文章的时间,赠你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