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600000023

第23章 旷朗清风惹人喜苏轼的人生超越(4)

对此,我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有一次,宋哲宗在听完程颐的讲课后,打算休息一会儿。我们都知道,当时宋哲宗不过就十多岁,就是一孩子。那孩子自然免不了贪玩,这也是孩子的个性。这不,师生二人在一亭子里喝茶,以作休息。宋哲宗就随手折下了一根柳枝来玩。你猜这个程颐怎么说,当然,表情肯定是一脸严肃,以老夫子的口吻加以训导,如今正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季节,皇上切不可无端摧折生命,破坏天地之间的和气。宋哲宗是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熬到可以休息一会儿,却被程颐不知趣的教训了一番,气得不行。但又不能直接说程颐的不是,为了发泄不满,宋哲宗眉头一皱,将手上的柳枝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宰相司马光听说这件事后,无不感慨的说,瞧瞧,这就是为什么皇上不愿意接近像他那样的读书人的原因。

程颐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极度郁闷,不爽的人。那么,苏轼对他的看法又是如何呢?也是很不爽,根据苏轼的一篇名为《再乞郡札子》文章的记载,苏轼是直言不讳的表达对程颐的不满,“素疾程颐之奸,形于颜色”。什么意思呢?苏轼说他一向看不惯程颐的那种故作矫情,虚伪至极,故作姿态的模样。对于这样的人,可不需要花费什么思想去揣测,因为他都直接表现在语言和脸色上呢。想想,程颐要是听到这样的话,那还不把苏轼当做仇人一样。这不,因为司马光的嗝屁,在追悼会上发生的一件事,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了们更是的苏门与程门结下了不解之仇。

原来,司马光死后,他的丧事是由程颐来负责主持的。元祐元年的九月六日,即公元1086年,朝廷之前(即司马光死的那一天,元祐元年九月一日)在京城的南郊举行了祭祀天地,安放宋神宗灵位的活动。祭祀活动结束后,朝廷很多大臣都去司马光的相府吊唁,以表哀思。这个时候,不合时宜的程颐毛病又犯了,他竟然不允许在这个时候吊唁司马光。我靠!这还不激起曾受益于司马光的那些人的愤怒?大家可能也想不到,程颐反对大家在此时进行吊唁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句话的愿意是说,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参加了一些哀伤的活动,就不要再去参加一些令人高兴的活动了。这样就是对礼仪的大不敬,是一种亵渎。孔子这样说不过是为了对不幸者的真诚同情,没别的意思。但程颐却以此发挥,说你们这帮人一参加完朝廷的祭祀庆典活动,就跑来参加丧礼,一会儿嘻嘻哈哈的,一会儿哭哭啼啼的,实在是太不严肃了,这成何体统?你们还是明日再来。

这都什么理由?人有祸兮旦福,谁能预料下一刻有什么事发生。再说,人死也不是定好时间的,有很多突发性的事件。如果一天中有人结婚,有人死,按照程颐的说法,当天就不能去吊唁死者了?这是什么歪理嘛!因此,当场就有人反对程颐,说孔子是说过这句话,可孔子并没有说歌则不哭啊!这话反驳得相当给力,弄得程颐当场就尴尬不已,甚至脸都涨红了。也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自己处在什么情况下,大声的争辩着。(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相关记载,“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岂可贺赦才了,却往吊丧?坐客有难之曰:‘孔子言哭则不歌,即不言歌则不哭。今已贺赦了却往吊丧,于礼无害’)估计司马光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葬礼会吵得不可开交,叫他如何安息?这时的苏轼一看到这样滑稽混乱的场面,觉得非常可笑,就开口说了一句,“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大家可能对这句话不大理解。我们先说鏖糟陂是什么意思。这个鏖糟陂就是一个地名,不过,这可不是一个好地方。根据庄绰的《鸡肋编》的记载,“许昌至京师道中……有大泽弥望草莽,名好草陂。而夏秋积水沮如泥掉”。简单的来说,鏖糟陂就是位于东京汴梁西南15里的一处沼泽地(《吕希哲·吕氏杂记》载,“都城西南十五里,有地名鏖糟陂”),那里不但充斥着污泥烂草,而且还肮脏不堪。我们再看叔孙通,此人为西汉初期的儒家学者,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简言之,大儒也。明白这两个词汇的意思后,我们再来看整句话就好理解了。苏轼说这个程颐就是一个从京城郊外肮脏污浊之地爬出来的“叔孙通”,他的所谓礼仪规矩都是他想当然自己制定的。换句话说,程颐是一个扯淡的家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识大体,没有见过世面的伪专家。要说之前有人反驳程颐说“孔子言哭则不歌,即不言歌则不哭”,是一个相当给力的反驳,那苏轼说的这句话就是相当相当给力的嘲讽。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在,苏轼在说完这句话后,“众皆大笑”。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程颐有何反应,肯定是怒不可恕,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钻下去。也正是因为程颐受了如此奇耻大辱,便引发了洛蜀党争,“其结怨之端盖自此始”。(《续资治通鉴长编》)。同理,也正是因为如此,苏轼后来遭受到程颐及其门生的陷害诬告。比如,程颐有一个叫朱光庭的门生,他是当时的谏官。他就费尽心思的搜集苏轼的文章,从中找出可能出问题的章节,然后断章取义,加以陷害诬告。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话,“今朝廷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欲法神考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流入于刻”。(《苏轼·试馆职策问》)朱光庭根据这段话,说苏轼是在对宋神宗进行恶意诽谤,是大逆不道之举,朝廷必须对苏轼严加惩办才行。但当时的高太后可能是看出了这其中的端倪,没有治苏轼的罪,反正有点和稀泥的味道,不愿意将事情扩大化。

其实,想想这个朱光庭不过是一小小的谏官,苏轼乃三品大员,他如何扳得倒苏轼?问题的实质还在于洛党与朔党的交锋。而他们之间的交锋又被以刘挚等人为首的朔党利用,原先司马光没死的时候,就想着把苏轼挤出朝廷。由于司马光死了,他就没来得及实施。如今,他们正好借着朱光庭跟苏轼斗起来的这件事大做文章,对苏轼群而攻之,说苏轼就是下一个王安石。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或者说托辞。真正目的还在于权利的争夺。司马光死后,宰相的这个位置让很多人眼馋,而苏轼又是德高望重,深受高太后的赞誉与赏识。朔党的那帮人自然是害怕得很,就想着要除掉苏轼。这就是洛蜀党争的真实情况。

朱光庭对苏轼的陷害与诬告,虽然以高太后的和稀泥而结束。但这不过是一小小的争斗,后面更让人感觉到惊心动魄的是,连御史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也参加到其中,他们跟高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要求严惩苏轼,说他是为臣不忠。苏轼是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政治争斗,再三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上任职。也能为,如果不这样做,苏轼担心自己还会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于是,在宋哲宗元祐四年的三月十六日,即公元1089年,朝廷终于批准苏轼到地方上工作。就这样,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为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杭州知府到了杭州。从这一天开始,之后苏轼先后在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四个地方担任过知州。特别是在杭州,苏轼政绩斐然。比如,我们大家熟知的拯救西湖。然而,即便如此,苏轼依旧没有逃过被贬的厄运。尤其是在高太后死后,苏轼的命运更加曲折,先后被贬到了惠州、儋州、海南等地。在这期间,苏轼并没有沉沦,反而勤政爱民,潜心创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秀句出寒饿,身穷诗乃亨”。(《苏轼·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直到宋哲宗于元符三年的元月九日,即公元1100年去世,即位的乃宋徽宗赵佶,年号为建中靖国。苏轼的情况才稍有好转。建中靖国元年的六月,苏轼决定归老常州。遗憾的是,此时的素食已经年老体衰,再加上身染瘴毒。一个多月后,苏轼便离开了人世。

5

关于苏轼的死因,这里我做一点补充说明。早在苏轼离开海南向朝廷“请老,以本官致仕”(《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时,他就身染重病,从建中靖国元年的六月到建中靖国元年的七月二十八死亡,50多天的时间里,苏轼的病情时好时坏,关于苏轼在此期间情况的具体的记录大家可以参阅北宋何薳撰写的《春渚纪闻》以及清朝陆以湉的《冷庐医话》中的相关记载。我所要说的是,苏轼之死有可能是自己仗着自己也懂医术,以自病自诊而导致病情严重恶化。根据苏轼的《与钱济明书》中的记载,“某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困惫之甚。细察病状,专是热毒,根源不浅,当专用清凉药。已用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

根据医学知识,我们看从这段话中看出,苏轼明显是吃错了药。林孝廉在《昌彝射鹰诗话》中曾说,“公当暴下之时,乃阳气为阴所抑,宜大顺散主之……人参、茯苓、麦门冬三物,药不对病,以致伤生”。也就是说,苏轼选用了人参、茯苓、黄茋等温补的药,虽是对症下药之举,但除了麦门冬为清凉药外,人参、茯苓却是温药,苏东坡可能也是出于补气而将参、茯苓、麦门冬三味药一并服用,岂知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先治疗好热毒,然后再补气。而苏轼恰恰相反,以清热解暑之剂来医热毒之症,终于导致了“药不对病,以致伤生”的恶果。当然,苏轼之死,就算他不乱用药,可能也活不长久,毕竟身体状况以及年龄摆在那里,用错药不过是加速他死亡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苏轼就这样病死了。

苏轼死后,按照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记载,可谓是“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简单来说,就是全国人民都哀悼他。而苏门的子弟也纷纷用自己行使哀悼苏轼。比如,张耒就用自己的俸钱在荐福禅寺做了一场佛事。晁补之则写下了《祭端明苏公文》,在祭文中他这样写道,“间关岭海,九死归来,何嗟及矣,梁木其催”。意思是说,苏轼好不容易破除万难,以为可以再展雄风,谁知却陡然而逝,真的让人万分的悲伤。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苏轼的一生有过多次超越,而他给人感觉可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就是“旷朗清风”。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对苏轼的了解都是通过他的诗词,而在诗词背后的那个苏轼更是我们应该去挖掘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述的也不过是一点皮毛而已。

最后,我以苏轼的一首名为《题西林壁》的诗做为行文的结束。我总觉得,这样一首诗应该是诗词背后的那个苏轼的真实写照,“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陶行知讲中国教育改造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陶行知讲中国教育改造

    本书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战国子家”和《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前者概括了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点,后者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两部分内容都是傅斯年巅峰时期的精华之作,至今仍为学界所推崇。对涉及的相关历史篇目做了辑录,在附录部分还精心编撰了傅斯年年谱,具有很强的收藏性和阅读性。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巅峰之作。而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也同样成就斐然,“四大喜剧”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同时还富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成为世界戏剧创作史上的典范之作。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灵与趣的意境

    灵与趣的意境

    本书通过对晚明小品文中所包含的与审美问题相关的资料的分析研究,考察晚明时期人的审美趣味与社会审美风尚的演变与发展,并对其与当时社会的艺术与文化精神的关系加以剖析。同时对小品文的价值、其创作与欣赏的审美特点、尤其是它与传统主流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热门推荐
  • 大秦之废土崛起

    大秦之废土崛起

    叮,你遇到了一只丧尸、叮,你遇到了一只异兽、叮,你拿下了一座城池、叮,你遇到了一群兽潮、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里有万年无人踏入的的沼泽地这里有着不是孕育多少生物的无尽海这里森林即禁区逢林莫入不是空话这里城市不一定是人类的净土、因为只要在这颗星球,你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 忍界武者

    忍界武者

    国术大师穿越忍界,成就无上体术达人。总之这是个很爽的故事,欢迎大家来看
  • 邪术学徒

    邪术学徒

    东南亚降头,南洋邪术,甚至云南蛊术,我原本不信,可一次去香港的经历,我不但信了这些东西,还靠着这个发财致富%本书告诉大家,不可惰,不可贪,不可傲,不可坏,是本富有营养的网络小说,一定会在您的内心,留下深深一笔。
  • 斗罗之恶食斗罗

    斗罗之恶食斗罗

    震惊!某男子竟和动物生活数年!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 灭仙成道

    灭仙成道

    仙道已错,那便灭仙道,成就巅峰,明悟自身之法,踏出无上道途
  • 想吃糖的小姑娘

    想吃糖的小姑娘

    我可能没有办法去热爱这个世界,但我尽力而为。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黑神羽

    黑神羽

    十五年前,风魔剑碎,神祇失落剑魂不灭,为寻其主血界之罪,唯剑断罪在这实力为尊的大陆,少年负罪而行,欲冲破命运的枷锁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 唯点滴

    唯点滴

    生活随笔记,不想人生似水无痕,记录点滴,日后回忆
  • 沐樱

    沐樱

    是谁,让星耀殿殿下赶尽杀绝?让圣光殿殿主苦苦追寻?让杭州刺史宠爱不已?让魔皇殿下头疼不已?她风华绝代回眸一笑,倾国倾城却愿为他香消玉殒他风流倜傥翻手为云覆手雨却只为她冷眼天下且笑看天下风云奇事,乐观女主无厘头囧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