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600000026

第26章 南丰七曾舍我谁曾巩的成名秘诀(3)

老实说,曾巩的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真的挺让人佩服和感动的。要是换了杜甫、韩愈肯定是要牢骚满腹,到处给人写信,以表不满。曾巩以这样好的心态面对考试,面对失败,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这也是欧阳修为什么如此考中曾巩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至于,后来欧阳修是不遗余力的举荐曾巩,终于使得曾巩考上了进士。

3

其实,早在曾巩没考上进士之前(从18岁到39岁期间,共21年)就很有名气了。大家对此可会觉得不解,曾巩在这期间一直处于为家计问题而奔波的状态,他又如何做到很有名气的地步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来看林希为曾巩写的墓志中记载,“由庆历至嘉佑初,公之声名在天下二十余年。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谓公在朝廷久矣”。(《曾巩墓志》)

林希的这段描述无疑给我们透露了重要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曾巩从宋仁宗庆历初年到嘉佑初年的20多年的时间里,他虽然为家庭生计而奔波,但他得名气却相当的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算是那些穷乡僻壤,也有不少人争先恐后的传抄他得文章。当然,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大城市了。这就奇怪了,难道曾巩身上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都为他疯狂?我们知道,在唐代有一个叫刘禹锡的人,他因一篇《陋室铭》而被世人传颂熟知。那曾巩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通过曾巩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著的文章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在这期间曾巩写了两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其影响力绝对不亚于当年刘禹锡写的《陋室铭》。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学舍记》和《南轩记》。这两篇文章按照我的理解,就跟刘禹锡的《陋室铭》差不多。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曾巩为什么能“公之声名在天下二十余年”了。

我们先看《学舍记》。在这篇文章里,曾巩说了一句很有个性的话,“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学舍记》)

曾巩说他多年来心神操劳,身体困乏,为家事役使而奔走,不为别的,只是想有所作为。居住的是小巷陋室,身穿的是破衣,吃的是粗食,喝得是野菜汤,虽说这样的日子是穷困潦倒,但我仍然安心。因为,我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等待着机会。你看,曾巩说得这番话,是不是跟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我们再看《学舍记》里的这样一段话,大家就更能明白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以及曾巩的高尚品格了,“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学舍记》)

上面不是说到曾巩在等待一个机会吗?然而,等待是最考验一个人的品性的。曾巩说我所遗恨的东西也是有的,这就是本可掌握圣贤们的大道,可是自己学问还达不到。至于写文章,是我平生的爱好和向往,倒是常常写作而没有空闲过。至于那建筑坚固,木材美好,高大壮观的房舍,本是世上那些聪明豪俊,有优越条件和强大势力可以依靠的人才能修得起的,像我这样愚拙的人,怎么能改换了自己的志趣,转而去追求那些呢?

这么说来,曾巩的品性是相当不错的。那么,曾巩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时机呢?或者说他又什么样的志向?对此,曾巩在《南轩记》里给予了我们答案,“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然则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南轩记》)

曾巩说我的一言一行,我的志向所好,不会因为外在的因素而发生改变,我所有的努力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上天赋予我的神圣使命,天下百姓赋予我的重大责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曾巩虽然“身卑位贱”,但他依然心怀天下,以儒家的仁义之道为天下百姓谋福。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可能大家觉得曾巩这是在空发议论,说一些“不切实际,不着边“的话。其实不然,曾巩有他心中的一杆秤,他知道进与退,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知道如何审时度势。对此,曾巩这样说道,“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南轩记》)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如果遇到有利的时机,就不要畏首畏尾,而应该主动出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这个时候还隐居在山谷之中,这就是不合时宜。如果时机对自己不利,就不要急于求成,功利熏心。如果再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要辛辛苦苦,煞费苦心的去施行自己的主张,同样也是不合时宜。厉害么?相当厉害,曾巩讲的这个人生哲理,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相当有用的啊!为此,曾巩曾将《南轩记》写在墙上,每天都要看上好几遍,以此激励自己。

现在,我们回到本小节最初的那个问题上。通过上面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了。对此,我的总结有如下几点:

1.志向明确。虽说“身卑位贱”,但这丝毫不影响到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

2.意志坚强。虽说穷困潦倒,但并不因此沉沦,反而以此为动力,磨砺自己。

3.才学卓越。对人生、社会、理想这三者之间的领悟透彻,没有深厚的才学功底,以及领悟能力,是很难有这样到位的认识的。

4.思想纯正单一,辐射力量强大。曾巩的思想坚定,具有朴实、纯正、简单、明确的特点。而这正是出于贫困中的曾巩震撼世人的地方。

由此,曾巩如何不影响深远,如何不让人们追崇备至?而且,曾巩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入仕为官,但他却始终与北宋的大腕们联系、交流不断。比如,欧阳修、范仲淹、杜衍、蔡襄、王安石等。用现在的话来说,欧阳修关系网十分广泛,且交友至善。你说,曾巩不出名,这可能吗?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他都占尽了,这就是曾巩的成名秘诀。

更让人惊奇的是,曾巩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收了不少学生,俨然一代名师。对此,我试举几例。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的时候,当时曾巩正好24岁,有一个叫刘希生的山东人,他很是仰慕曾巩,于是就到了曾巩门下,曾巩也很欣赏他,认为刘希生是一个能遵从礼义,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在临别的时候,曾巩还教诲他说,“苟为一从焉,一违焉,岁不息,决不至也”。(《送刘希声序》)意思是说,无论是做人还是读书,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就算你学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到了庆历三年的时候,即公元1043年,抚州地区的一个司法参军,名叫张文叔,这个人也是很仰慕曾巩,就拜曾巩为师。在曾巩的教诲下,张文叔的文章进步很大,可谓是闻此国人,出手成章。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曾巩收了一名弟子,名叫胡敏。胡敏对曾巩的评价也很高,并以曾巩为做人榜样,也是声名不斐。

值得一提的是,曾巩在长达几十年的为家计而奔波的时间里,他居然还多次向朝廷举荐人才,这种独特的人格力量真的挺让人由衷的钦佩。像我们熟知的千古名相王安石,曾巩就多次推荐他。我们来看王安石在《同学一别子固》的一段描述,“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王安石·同学一别子固》)

王安石说,在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很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巩。我很感激予敬佩他,后来,曾巩写了一篇名为《怀友》的文章赠与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从王安石说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曾巩的学识所折服,希望以此能让自己进步,达到中庸的境界。

事实上,曾巩的眼光真的很独到,他很早就看出了王安石在政治上有相当卓越的潜质,我们从曾巩给朝廷写举荐信的内容中便可看出。比如,在给翰林学士蔡襄的信中,他卓越写道,“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上蔡学士书》)曾巩说像王安石这样深知圣贤之道的人古今都不多见,如果朝廷能中用他,一定会对天下大有益处。又如,在给欧阳修的举荐信中,曾巩这样写道,“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先生倘言焉,进之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上欧阳舍人书》)也是说王安石是个难得的人才,古今都不多见,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中用,必将有益于天下。后来,曾巩又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为《再与欧阳舍人书》,也是推荐王安石。那么,曾巩到底有没看错王安石呢?这个答案无需多说,大家都明白。

曾巩就这样以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卓越的才学,坚定明确的志向,乐观积极的态度,赢得北宋大腕们的推崇,赢得世人的追崇。难怪乎他能声闻朝野20余年。可以说是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奇葩。

同类推荐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梦回故乡

    梦回故乡

    本书是一本散文文集,共分为四辑:《童年故乡》《亲情暖阳》《生活有香》和《邂逅幸福》。全书融汇了乡情、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了对父母,对家庭,对朋友,对文字,对生活的热爱,构建了一个爱的世界。本书文笔朴实自然,不加雕饰,但在朴实无华中,将随处充满爱的世界展现给读者,无论是童年趣事,还是生活琐事,既有年代感又贴近生活,代入感强,是一本不错的休闲读物。总体来说,本书是一本积极向上,质量均衡,思想较充实的作品。
  • 花期:汤错草木鸟兽虫鱼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花期:汤错草木鸟兽虫鱼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类出于食物链的顶端,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处于三十岁迷茫期的作者回到汤错,深入田间地头,潜心学习研究各类花草,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汉赋与赋诗制度》、《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等。
  • 顽童小番茄

    顽童小番茄

    《顽童小番茄》讲述了大家庭中九岁女孩“小番茄”的成长历程。简媜以她的敏锐的观察,生动刻画了小番茄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她那调皮可爱的独特个性。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惊讶于孩子们对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时,其成长中折射的教育问题和社会文化氛围同样令人深思。正如作者所写:“在这教育的高风险时代,这本书写给愿意‘拨冗’反省的大人看。”
热门推荐
  • 命中有你名中有你

    命中有你名中有你

    江离,从小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长大,什么都不懂,因为一次意外父母双亡,不得已才进入许江离的公司。江离和许江离因为一次意外相遇,许江离救下了江离,两人因此结缘,江离进入许江离的公司,可是因为一次次的意外。许江离被迫离开江离......直到有一天,江离发现自己父母双亡不是意外,而是人为,这居然跟许江离有关,他们又该如何......
  • 碧空血

    碧空血

    大世的到来,上古世纪重现,万族齐出,圣子圣女争锋,皇子皇女殒落,天之骄子俯视大地,绝世天才傲视群雄,她涅磐归来,是继续她的辉煌还是结束她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默默意忘疏

    默默意忘疏

    是不是当初表现的毫无所谓,后来才那么痛彻心扉,程疏意以为这八年要回忆很久很久,没有想到只是用了八个小时,不长不短的一个不眠的夜晚,那些原以为痛彻心扉的事,在时光的冲刷下,在肖默让人暖的发困的怀抱里,已经找不到原来的痕迹,甚至想不起当初的心伤与冲动的原因。
  • 眸光璀灿皆因你

    眸光璀灿皆因你

    秦灿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替身,拼了命的想要逃离林立琛,可却偏偏败倒在一碗蛋炒饭手里。“阿灿,我浑身不舒服,过敏了!”“林立琛,你装什么装,当我三岁小孩?“阿灿,我浑身发痒,好难受!””我看你是皮痒,想挨揍。““阿灿,你以前对我不这么凶的。”“....”“你到底想怎么样?”秦灿看着满脸难受,脸色越来越红的林立琛,满脸担心开口。“我对鸡蛋过敏,要命的那种。”秦灿看着满眼可怜巴巴说着的林立琛,顿了一下叹气:“我带你去医院。”“你要陪着我。”“好!“你不能躲着我。““好!”“某些人也不能见了。””好!“........“你只能嫁给我。”“好!”秦灿猛然一惊,看着自己面前笑的得意的林立琛,还晃着手机满脸无辜笑道:“阿灿,刚刚你自己答应的,我录音了,不能赖账。”
  • 忠烈杨家将之杨宗保

    忠烈杨家将之杨宗保

    还是忠心不改,壮心不泯。他杨家第四代传人―杨宗保。自出生那一刻起,便注定要保家为国,学的一身本领。使命夺走了他的童年和他的一切。他即习武又习书,即尽忠有又尽孝。母亲、婶母、姑姑、奶奶,个个忧心忡忡,因为他而喜笑颜开,再找到活着的希望……
  • 小满时节轻谷香

    小满时节轻谷香

    一场莫名的爱恋,十三年的分别,你,会回来的对吧?
  • 阴阳神算

    阴阳神算

    我是个孤儿,没上过一天学。是师父把我养大的,他是个算命先生,从小就带着我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师父前两年去了,把算命摊心生阁传给了我,临终还给我立下了规矩。哪知那天,店里来了一个性感美女,她用那种方法逼迫我坏了阴卦不看女的规矩,害我惹下了大祸……
  • 恶魔牧师

    恶魔牧师

    牧师,高贵而神圣的职业。牧师,善良与无私的化身。当一个邪恶的灵魂占据了牧师的身体。牧师的神圣魔法也发生了奇怪的变异。书友群:18391631
  • 时光在流逝

    时光在流逝

    那个夏天我和你相遇是否已注定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失去什么即使被时间所伤害也希望能够感受彼此的存在什么时候你已经悄然离去空留下一段回忆我在寻找曾经的我们那样快乐但我们之间剩下的只有这些了我放开你一如最初的相遇透过手指间的缝隙,看属于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