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6900000002

第2章 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思考(1)

汪晓村、鲍健强、池仁勇、虞晓芬

大学专业从社会的角度看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1]。

从学校内部角度看,“大学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2]。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专业一词是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计划和主修课程[3]。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既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国经济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变换的直接体现,反映了政府、大学、市场三者关系的变化。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大学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途径和方式。

一、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其标志是大学的形式从传统的书院转向大学堂,从以文为主转向“分科立学”,吸收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内容。例如,1901年京师大学堂第一次提出了分设经学、史学、格致学(科学)、政治学、兵学、农学、工学等科目的“七科分立”方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设置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学科专业。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大学学科专业及课程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医学、格致、农学、工学、商学八个学科门类共46种专业。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规程》,将大学学科专业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个学科门类共69种专业[4]。至此,中国近代大学专业体系初具规模,大体定型。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一是在专业设置上,主要通过移植西方的教育体系而形成,如自然科学中的数、理、化、天、地、生等专业,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主要是通过“引进移植”而创立。中国传统学术中固有的科目则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近代学科专业,如人文科学中的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西方的科学与中国的经学并存,包含了中学与西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科目[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受欧美等国的影响,以学科和学术为导向,职业和应用的色彩很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直接引进和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制度。1952年开展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改变了原有的“大学-学院-系”的组织体系,建立了“大学-系”、系内设专业、教学研究组(室)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了以专业为中心、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制度。在专业设置上则偏重工科、师范教育,财经、政法专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时期的调整,标志着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

(2)建立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学科专业体系。1962年******编制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制定了统一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对大学学科专业结构作了大规模的调整。1963年国家共设置专业510种,其中《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设置专业432种,《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设置绝密、机密专业78种,初步形成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

(3)“****”十年使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和专业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1966年“**********”是从大学开始的,也是从否定新中国建立后前17年的高等教育开始的。从1966年开始,高等学校本科招生停止达4年之久。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高等院校的调整方案》,经过撤销、合并、迁移等,共撤销高校106所。当时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随心所欲,专业目录比较混乱,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专业名称很不规范,专业管理亦无制度可言。

从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1949-1978)的发展脉络看,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受苏联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主导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先后进行了七次调整,有时甚至1~2年就调整一次 [6]。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目标,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省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不拥有对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教育资源的配置由国家直接调控,市场不起作用。

(2)专业种数不断增加,专业越分越细。1953年国家进行第一次专业调整后的本科专业为215种,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国家调整后的本科专业达到1039种,是1953年的近5倍。与此同时,专业越分越细,出现了以单个产品、单项技术为对象的专业,如拖拉机专业、陶瓷专业、铸造专业、汽车制造专业等。这个时期比较强调“专业对口”,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像“螺丝钉”一样“拧”在机器上。

(3)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发展阶段,大学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全国大学招生规模不大,甚至出现“**********”中连续4年没有招收一个大学生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毕业后以计划的方式由国家分配工作。

二、经济体制转型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特点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同步探索与发展。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开放的姿态和全球的视野,开始从苏联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这一时期,国家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先后作了三次大的调整[7]。

(1)1987年底,国家颁布了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种数由原来的1343种减少到671种。这次目录修订工作推进了专业名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了薄弱专业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恢复和增设了文科、财经、政法类等长期比较薄弱的专业,使专业口径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宽,增强了专业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2)1993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形成了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学科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十个门类,下设71个二级学科门类,专业种数由671种减少到504种。这次调整使专业数目进一步减少,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专业设置开始以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作为基本依据,突破了与行业、部门相对应的传统模式,成为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划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3)1998年的专业调整,目的是使学科专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高等学校长期存在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专业门类之间重复设置等状况。经过调整,专业数量由504种减少到249种。这次调整突出的特点是按照学科设置专业,强调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在专业调整的决策上,仍然具有较明显的计划色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仍然主导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和调整。

(2)在专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上,强调以学科为基础,强调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专业口径不断扩大,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特定产品、特定行业、特定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方式。

(3)专业种数逐步减少。从1980年的1039种,到1987年的671种、1993年的504种、1998年的249种。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大学本科专业种数是呈上升趋势的话,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专业种数则是处在下降之中,而且专业目录的修订频率也在下降。

(4)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功能在加强,大学的自主权在增加。尤其是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加入WTO,外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相继成为热门专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加大,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通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等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专业热点的不断转换。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不同专业的招生情况,也影响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价值取向。

三、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它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途径和方式。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人才流动的市场导向功能逐步增强。它要求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8],教育管理者不应再简单地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去处理在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问题。

(2)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又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思想去解决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同样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地界定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的关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设置和调控大学本科专业的制度体系,通过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类推荐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作者以长期的新闻实践为基础,详细描述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生存与发展境况,全面观察了新媒体对党报采编方式、广告运营方式、发行方式、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党报理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的发展策略。本书选题紧扣现实,论述角度新颖,案例详略得当,语言通俗流畅,不仅适合新闻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之用,也可以作为新闻管理者、从业者的业务参考之需,还可以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案头阅读之备。
  •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第一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最佳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罗素推重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他认为,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体罚来管束和训导儿童,而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在罗素看来,理想人格的基础是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等四种品性。他特别指出,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而没有理智,“教育者们常常因为热衷于灌输所谓的正确信念而疏于对理智的训练”。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醒仍旧值得我们谨记。第二篇包括十一章,考察的主题是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对此所作的讨论是异常全面而具体的,他的许多见解尤其可以供中国的家长们借鉴。例如,他认为,道德训练应该在婴儿的出生之日就开始,这样最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他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便利或照料孩子的乐趣而牺牲他的未来”;例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学习操作性或控制性的技能,而非通过跟他人进行身体竞争”;例如,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债务,父母对子女的回报“应该当作纯粹的额外收获而怀着感激之情去接受,就像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应该将其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来期盼”。第三篇共六章,罗素探讨了智力教育。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限制乃至排除道德因素对智力教育的影响,“在道
  • 印度精神的召唤:作为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泰戈尔研究

    印度精神的召唤:作为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泰戈尔研究

    本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以俄罗斯的巴赫金、英国的奥斯汀、法国的福柯、德国的哈贝马斯等四位在20世纪西方理论上有显著影响的理论家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发展的“语言学转向”为背景,从四位理论家纷繁复杂的思想中梳理和勾勒出他们的话语理论,分析了他们话语理论产生的文化动因,聚焦的主要问题以及给20世纪西方理论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和现实意义。本书对于学界系统了20世纪西方话语理论的多维性和多面性,揭示20世纪西方理论发展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热门推荐
  • 娘子别跑

    娘子别跑

    她不过就是调戏了一个美少年,结果美少年找上门来提亲,好吧,她认错。“你丫,再不写休书我就让你下半辈子都不举!”“娘子,你忍心这么对我?”“你不是说不碰我了吗?”“娘子,为夫是怕你忍不住。”“要是我再相信你的鬼话就让我变成猪!”“娘子,你变成猪我也不会变心的。”
  • 我的极品美娘子

    我的极品美娘子

    他叫叶天,也叫叶无敌!他是全校最差的学生,是全村最帅的男人,是校花完美的男神,是村花倾慕的小草!一次偶然机遇,让他获得世间最暴戾的黑暗灵力!从此,拳打公子哥,脚踢富二代,数钱手抽筋,泡妞太肾亏!我的美娘子,我的美娘子军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喵喵传奇

    喵喵传奇

    失忆的喵喵王国公主,在旅途中遇见了许多好友。婚约之人找来,圣乔之名令灵娜想起往事。在喵喵王国里,皇族名字里有“娜”限为女。女皇—丽娜,占卜师—米娜,乐师—米斯,管家—曦言,时钟修理—时间,猫族王子—圣乔,火凤凰—朱莉娅,水系姐妹—荷塘、水仙,女皇女儿———灵娜。以爱之名,以情之誓,模糊的记忆碎片最终拼起,想起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唉超线了太子殿下

    唉超线了太子殿下

    不是吧!关了个灯就穿越了?我堂堂21世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才少女,居然穿越成了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傻子,姐姐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白莲花,继母又是一个影后级别好母亲,爹不疼娘不爱。却被当京圣上指给了太子…..…
  • 魁儡

    魁儡

    天地规则,万物平衡。人类因为拥有了无上的智慧,所以不能拥有魔兽强壮的身体,也不能拥有妖族无匹的战力,更不能拥有精灵悠长的生命。为了不受天地掣肘,凌驾万物之上,世人才会分灵修魁,苦练魁儡之技。魁儡之技。登堂者,金石驱之。入室者,魂魄御使。大成者,可借神力,动彻天元。
  • 穿书后我看上了反派

    穿书后我看上了反派

    不定时更新不弃文纪眠穿书了!穿到了同名同姓恶毒女配身上!一想到原身的死状……我丢,真坑啊!不过剧情在手,天下我有!虐渣爹,撕白莲!不过……这突然冒出的反派……真帅啊!某天纪眠去香奈儿专柜,撞到了反派,那是连眼睛都看直了。都说反派不好惹并且深情女主。你说…新婚夫妻见面,还互相不认识,那又是怎样的场景?*最终你还是我的。——傅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