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8500000006

第6章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典范

孔子说:“若至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是作为教育家所必具的特征,也是后人歌颂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古代向有“人师”和“经师”的分别,前者既教书又育人,后者只传授经学。孔子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人师”。他教育学生注重人格陶冶,并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如要求学生好学,自己便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要求学生好问,自己便是学无常师、不耻下问。孔子不仅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还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即在“仁”的面前人人平等,以“仁”为标准,而不是以“师”为标准。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而不是搞一言堂,反对师云亦云。

二、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以捍卫孔子的学说为己任。他继承孔子关于德政、礼治的思想,提出施“仁政”的主张,并周游各国向当政者广为宣传。他继承孔子注重“仁”德的思想,同时提出另一重要的范畴“义”,从而构建了仁、义、礼、智的伦理道德体系。他继承孔子关于“性相近”的思想,提出人性本善的主张,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乃人所固有,从而为伦理道德的范畴奠定了心学基础。孟子的经历与孔子也十分相似,以“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将主要精力用于授徒讲学,虽也曾游历各地推行“仁政”之说,但在称雄争霸的时代,并不为各国统治者所倚重。

孟子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他的政治观、伦理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得民心

孟子是孔子思想忠实的继承者。孔子主张德政,反对****,孟子主张施“仁政”。孔子认为教育是治国的重要措施,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则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很重民心,他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重民思想的产生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总结历史教训所得出的结论,“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二是亲眼看见民心的向背已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重要问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此,就教育的社会作用而言,孟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善教”可以得民心,即通过伦理道德的灌输,可以达到教化民众、争取民心的目的,进一步揭示了教育对于治国的意义所在。

2.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扩充“善性”

孟子构建了仁、义、礼、智的伦理道德体系,并认为这些善的品质为人所固有。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在孟子看来,仁爱的品质源自于人的恻隐之心,即怜悯同类的本能的情感;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和途径,源自于人的羞恶之心;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仪容,源自于人的恭敬之心;智是明辨是非之德,源自于人的是非之心。同时他也认为人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仅表明有善的开端和倾向,不等于已经具备了善的品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保存、扩充固有的善端,使之日臻完善。他还强调人虽有善的本性,若受到外界物欲的引诱,也会丧失固有的善端,因此教育的作用又在于“求放心”。可见,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充分肯定了教育作用,认为只要做到保存、扩充固有的善端,不断寻找丧失了的善性,“人皆可以为尧舜”。

3.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论

孔子建立了以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人道理论,为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道德作为人的本质特征,提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明人伦:“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又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他把人伦关系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定了处理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关系的道德准则。

孔子的教育体现了重道轻艺的特点,奠定了偏重伦理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孟子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的这一思想对以后影响深远,封建社会的教育实际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

4.注重内求的道德修养论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志向很重要,提出要“志于仁”。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并强调志向既定以后还须坚持志向,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了培养这种“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并基于性善的观点形成了注重内发的道德修养论。

首先,孟子很注重人的主观精神状态,提出要培养“浩然之气”。他认为志和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必须配以“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即具备为此而献身的意志和勇气。而这种“浩然之气”不能速成,是“集义所生”,需依靠平时的言行不断地积累。

其次,孟子强调人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须“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仅可以加强主观道德意志的磨炼,也有利于清心寡欲,存心养性。

再次,孟子提倡反躬自问,即行动达不到预期目的,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这一主张的合理之处是严于责己,不苛求别人。而他之所以认为要经常反躬自问,源于性善说,因为是非标准在人的内心,只要问心无愧,就可自行其是。

5.注重自得的学习方法论

对于学习,孟子一是强调自得,二是强调思考。他主张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注重思考,认为“耳目之官不思”,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蒙蔽,“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由此,孟子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不要盲从书本的知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思考的过程中必须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犹如二人学下棋,一人专心,一人分心,效果大不相同。

三、荀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荀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陆续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全国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百家争鸣的局面到了后期,各家思想在争辩的同时也呈现出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他虽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却不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在百家争鸣中做到“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而是“兼陈万物而中县(悬)衡焉”。他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兼取其他各家之长,尤其引法入儒,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因而被称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荀子一生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和孔子、孟子一样在授徒讲学的同时周游各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荀子当时的学术地位甚高,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时“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荀子在政治上兼采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兼治、王霸统一,对人性的探讨提出性恶的观点,因而他的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孔子教育思想的因素,也有不同于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一民心

孟子针对统治者的****,主张施“仁政”,行“善教”,得民心。荀子则针对诸侯异政、百家异说,主张统一天下,统一民心。和孟子一样,荀子也十分看重民心的问题,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因此,他认为要统一天下,就必须广教化、一民心。“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显然,荀子继承了儒家注重教育社会作用的思想,提倡道德教化,关注民心向背,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进一步强调通过教化达到统一民心的作用。

2.教育对人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好利”,“有耳目之欲”,有忌妒之心,如顺应本性的发展,就会产生争夺、****之事。他把自然生成的这种倾向称之为“性”,把经过后天人为努力而发生的变化称之为“伪”,结论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本恶,善是后天人为形成的。

在此,荀子将性与恶联系在一起,将伪与善联系在一起,因而教育的作用便是“化性起伪”,即去恶从善之意,并且他相信教育确实能够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荀子说禹之所以为禹,是因为他能实行“仁义法正”,而“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一般的人也具备可知可能“仁义法正”的素质和条件,所以只要后天不断地努力,做到“积善而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即一般的人照样可以成为圣人。当然,“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未必然也”,关键要看个人努力的程度。可见,荀子和孟子虽出发点不同(一为性恶论,一为性善论),但他们都十分重视教育作用,同样认为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成为圣人(一称“涂之人可以为禹”,一称“人皆可以为尧舜”)。

3.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成俗儒、雅儒和大儒。俗儒是他所反对的,这种人言必称先王,对儒家典籍仅能作教条诵读而已,全然不知其用。雅儒不侈谈先王,能取法后王,虽未达到知识渊博、触类旁通的程度,但懂得礼义诗书,做到“尊贤畏法”。大儒是他认为最理想的,这种人不但能“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总之,荀子基于礼法兼治的政治理想,主张培养知礼义明法度的贤能之士。与儒家传统的标准相比,他的教育目标增加了知法、执法的要求,更强调治国用兵的实际才干。

荀子十分注重儒家典籍的传授,认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在孔子的“六艺”中,他尤重礼,曾言不学礼而仅学《诗》、《书》,就好比“以指测河”、“以戈舂黍”、“以锥飡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荀子和孔子均重视礼,但孔子将礼和仁联系在一起,强调行动符合礼的规定须靠内心的自觉,而荀子将礼和法联系在一起,“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主张行动符合礼的规定不能仅靠内心的自觉,也要通过法加以制约。

4.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荀子说:“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他十分重视后天的学习,强调学习的强度,并须将所学切实付诸行动,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后人将此思想概括为“强学力行”。鉴于学习之重要,荀子对学习过程分析得相当完整,共有闻、见、知、行四步,其中以行最要:“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他认为耳闻目见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获取感性知识以后由心来“征知”,以纠正耳《荀子·性恶》。

目之偏差,最后落实到行动上,行是学习的最高阶段。他将学习过程又陈述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强学力行”的主张是对孔子言行一致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孟子忽视耳目之官作用、偏重内省的纠正。

5.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荀子认为要达到“化性起伪”的目的,在自身做到“强学力行”的同时,还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今之人性恶,必待师法然后正。”正是从性恶论出发,他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特别重视,提到了相当的高度。首先,荀子将教师与天地君亲并提:“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其次,荀子把尊师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最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最提倡尊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孟子过分强调自得的片面性。然而,他也抛弃了孔子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民主思想,主张“师云亦云”,要求言必称师,“言而不称师,谓之畔(叛);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背)。倍畔之人,明君不内(纳),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

同类推荐
  •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深度语文

    深度语文

    本书是王开东老师深度语文探索的经典力作,是他20年教育教学的精华集萃。全书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特别是深度语文的课程理念和课堂实践。作者践行最前沿的课程架构、最透彻的文本剖析、最精到的课堂把握、最鲜活的课堂实战,把抽象的课堂理念衍化为课堂教学的直通车。书中的文本解读和精彩课例,是作者魅力课堂的集中展现,深受广大教师喜爱。本书获“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热门推荐
  • 青春请再拥抱我一次好吗

    青春请再拥抱我一次好吗

    色彩,让蝴蝶在花丛中自由的飞翔;余光,只是一道射线;时光,是岁月追随的脚印;青春,请允许我在放纵一次。就如同这几句话一样,大学生活是成长的足迹,是青春的光芒,是绽放人生的起点。思思却在这次大学生活中误打误撞闯进了人生的大门,和死党,和同学,和室友一起冲向人生的终点。曾经并肩奔跑的我们,如今只有一张毕业照让我们去思念,去想念,去回忆?青春有你们,我不是一个人等待寂寞。请多多支持,我第一次写小说……
  • 九州忘情录

    九州忘情录

    为了她,他甘愿入魔。谁知道再见面时已是刀剑相向,他为魔王,她是圣者,宿世的仇,缠绵的情,究竟是爱胜过恨,还是正邪不两立?
  • 霹雳太子

    霹雳太子

    本做众多人物以及武学招式均以“霹雳布袋戏”为蓝本。希望喜欢霹雳的朋友们能喜欢,第一次创作,不足之处还请见谅。凝渊:“吾魔王子,吾代表天地之异数。”泣魂:“人间纷争有如蝼蚁相争,毫无意义。吾要的是值得吾一战的对手。”厉邪阳:“死神之前,无人可以例外。”慕羽神:“魔与佛,在吾眼中不过是两个笔画不同的字。”厉凌渊:“吾名凌渊,我代表希望,吾代表死亡,吾代表开创,吾代表毁灭。罗喉神话,将在吾身上绽放。”
  • 左手战魂

    左手战魂

    他们是国之利器,他们也柔情似水。他们是军中杀手,他们也只杀该杀之人。世间事,人间事,不尽人意者皆是。姓氏难语,将来难明。血泣……那这又算的了什么???没有姓氏,没有将来,战魂依旧是战魂为战而生,依旧战天动地。。。
  • 高中恋爱日记

    高中恋爱日记

    从初中生跨入高中,一对情侣,从初中恋到高中高中生的恋爱日常!!!
  • 无主枯城

    无主枯城

    西南漫长边界线上的一座古城,它坐落在绵绵起伏大山的怀抱里。天不管,地不管,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那里没有口号,没有禁欲,也没有围墙,但依然遵循着天道和生老病死,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枯城也有火车经过和火车站,也有廉价的小旅馆和妖艳的站街女,也有乞丐与蚂蚁般说不清的骗子。一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暮雪拥春色

    暮雪拥春色

    当沙雕少女泪星走进大学,遇到善良的雪拥,全才的折柳,温柔的慕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慕绩学长,你说系花是吧是喜欢你?嗯?”“那么喜欢八卦?学生会的事情处理好了吗?”“咳咳嗯…今天天气好晴朗…”……“雪拥雪拥!我今天看到表白的了,啊啊啊超甜”“泪星,你是不是思春了?”“……”“折柳学长,你在我脸上看到了什么?我告诉你,大写的穷!”“我是你想欠钱却欠不了的人。”“……”泪星,卒
  • 重生之弃妇当自强

    重生之弃妇当自强

    前世,她为了爱付出了所有,一杯毒酒,却是最爱的男人所赐。再次睁开眼睛,居然离奇穿越到十年前。既然老天怜她,自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守护家人,伸展所长!你!哼,想回头,没门!回头也跟姐靠边站!
  • 智障总裁的小龙人

    智障总裁的小龙人

    当自己犯懒的时候可以找一条龙来照顾自己。——智障总裁的实用语录
  • 初中生日常

    初中生日常

    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生活却在2013.10.8这一天改变,这个世界需要他来拯救。。。。。神秘的组织,不知在筹划这着什么罪恶活动,离奇的诅咒,残酷的背叛,残忍的杀人案件。。。。。主角能否解开黄金十二宫的疑云拯救这个世界?请大家尽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