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2100000009

第9章 静观与其他修炼方法的关系(2)

(三)静观与忏悔的关系

忏悔是许多宗教通行的修行方法,这种方法对帮助人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乃至思想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也是人类普通教育中所通行的方法。我们通常所说的道歉、自我批评、悔过等都属于忏悔的一种方式。从生命的根本改变或回归的意义上看,忏悔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呢?这要看人们是怎么进行忏悔的。

世界上有许多人把忏悔当做应付社会舆论压力的一种方式,而不是通过真诚地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决定改正错误。这种忏悔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也有许多宗教信徒,迫于信仰或教团压力也经常进行忏悔,他们熟知本教的教条、戒律,知道自己犯了哪一条,所以,能够很明确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要改过。但他并不是真诚的忏悔,他在承认错误的同时也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的。他会想:我是一个人哪,我有人的权利和生活,我们怎么可以做到这些呢?所以他很自然地“一边忏悔,一边作恶”。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把宗教信仰作为一个生活形式或文化样式,作为自己获得社会归属的一种手段,他们所进行的忏悔许多时候是这种类型。当然,这也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要想使自己的忏悔变得有意义,能使自己的心理、思想或行为发生有积极意义的改变,需要采取正确的忏悔方法。当然,不同的忏悔方法的实际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忏悔的程序不同,把忏悔分为有为的忏悔和无为的忏悔两大类别。二者在忏悔发起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都存在区别。

有为的忏悔的“有为”表现在三个方面:1.忏悔发起的原因是外在的,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违背了某些伦理原则、风俗习惯或宗教戒条,自己的思想、言语违反了某些理论观念等。也就是人们是以一个外在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错了,然后决定忏悔。2.忏悔的过程是决心改错,决心以正确的行为代替错误的行为,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代替错误的思想观念。比如,表示我以后不这样做了,不这样想了,我要如何做,如何想等。这个过程的实际做法有多种形式,有向权威人士表示的,比如向神职人员、道德高尚之士;还有的向受害者;有的则向自己。3.忏悔的结果是行为和言语、思想观念的改变,实现了用正确的新的行为方式、语言和思想替代旧的错误的行为方式、语言和思想。

有为的忏悔的根本缺陷与我们前面讲的其他修心方法一样,都不能真正地改变一个生命的本质,人们会继续陷在后天自我的泥沼内无法出来,也就是陷在观念和愿望控制之中。通过这种忏悔,人们不过是用一套思想和行为规范代替另一套思想和行为规范,旧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被清除,不过是被压入潜意识之中。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真正改变一个生命的本质。一个证据就是通过这种忏悔方法所取得的灵性进步是不牢固的,只要当事人换个环境,或思想一放松,原来的那些思想观念都会自动跑出来,立即被打回原形。同时,这种忏悔非常辛苦,努力改错的过程并不是愉悦的。

以往人们所从事的忏悔大部分都属于有为的忏悔,很少有人从事无为的忏悔。所谓无为的忏悔是带有静观的忏悔,人们在进行忏悔的时候,进行静观,彻底消除忏悔的原因。

带有静观的无为的忏悔的“无为”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1.忏悔发起的原因是内在的。他首先不再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言行、思想不符合任何外部的标准、准则而来忏悔的,而是由于发现自己的身心不静了,那种宁静、祥和、愉悦的心态失去了时,就来进行忏悔。换言之,只要发现自己有情绪反应,身体有不舒服的反应,就会立即进入忏悔。其次,这种忏悔已经认识到任何一个外部的标准、思想观点都是相对的,都会使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都不会使人真正改变,使人真正达道,所以,不再把任何观念、戒律、法理作为忏悔的前提、根据。

2.忏悔的过程就是静观。

3.忏悔的结果是彻底消除所谓犯错误的原因,使人们真正能够超越二元对立,即超越罪与非罪,祸与福,对与错,正与邪的对立,因此,能消除一切所谓的业障、罪责,使其瞬间陨灭。

对许多还没有深达无为法的思维高度的朋友来说,可以把这两种忏悔方法结合起来,也就是在进行有为的忏悔之后立即进行无为的忏悔。比如,当你发现自己违背了某个戒律之后,先好好忏悔一番,找找自己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是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使自己犯了错误,自己大脑中还有什么不符合要求的思想观念,等你找到这些观念之后,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是关键点),然后向自己所信奉的教主、圣人或神佛忏悔,并决定不要这些观念、愿望。这种忏悔在无意识中也能把大脑中的那些观念、愿望与自己真正的自己分开,并决定不要它们,从而也符合静观的基本理论和要求。或者直接按静观程序,静静地看着大脑中那个观念,或者静静地体察大脑中那个观念的活动、感受,等它消失。这样就会使你的忏悔更加有效,也能帮助你更快地达到无为的忏悔。

对许多不能接受无为式忏悔的朋友来说,我在这里再给你提个醒,也许会使自己的忏悔更有效些。

各位,一定要记住:无论怎样忏悔,忏悔的第一要义都是真诚。所谓真诚就是真心实意,忏悔的愿望要从心底发出。注意:是从心底发出,而不是从大脑发出。许多人的忏悔只是从大脑发出的,他只是发出一个观念“我错了,我犯了什么什么错,我要改正”。这整个过程是在大脑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忏悔朋友会知道,这种忏悔并没有什么用,人们会继续以前的错误。只有真正从心底发出的忏悔才会有效。很多朋友可能分不清“从心底发出”和“从大脑发出”这两种忏悔的区别,这个区别是一种程序性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体验它们之间的区别。“从心底发出”的忏悔在程序上要比“从大脑发出的”忏悔多一个程序,就是“从心底发出”的忏悔是从“心脏”这个位置发出的。由于当代教育的重点是观念和行为方式教育,这个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大脑极其发达,表现为思维能力空前发达、思想观念极其丰富。在这个教育中,心脏的信息、心理、精神方面功能被普遍忽视,甚至被否定,人们已经习惯于把“心”理解为大脑,把“心理活动”理解为大脑的活动。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用心去忏悔,就像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如何用心去爱一样。各位要想知道如何用心忏悔,如何用心去爱,方法很简单,就是你把自己的意念放在心脏部位,体验心脏的感觉,从这里发出你的忏悔之念,发出你的爱意,就行了。只要你想到要这样做就自然能做到。当这样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奇迹。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重大的不可思议的改变,当然是良性的改变:你真会知道人有良心,并体会到自己的良心越来越好。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的心脏只是一个信息发出组织,它发出的是一个意念,而不是一个观念或道理。道理、观念都是大脑的产物,而不是心脏的产物。心脏发出的信息(也就是我们的良知)常常会被大脑忽视,尤其是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许多人已经完全听不到心脏的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声,良心。心脏发出的意念可以通过大脑转变为观念后输送出来传递给别人。比如,当我从心底决定要忏悔的时候,我的心底就会发出一个信息或无声的声音:我要忏悔!并会对那些观念发出排斥的意念。如果你接受了这个信息就告诉自己:我不要这样的思想观念,我不要这样的行为!我要坚决清除它们!这个意念只是一个决定,它并不提供理由,理由是大脑提供的。对于心脏的信息或心理活动与大脑的观念、心理活动之间的区别我们就讲这么多,我讲的到底是对是错,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去验证,自己体验几次,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当我们从心底发出忏悔的那一念后,我们就一定能够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言行。

(四)静观与“向内找”的关系

社会上有一些修炼者经常谈“向内找”,认为能否“向内找”是修炼者和非修炼者之间的区别。从普通人的精神修养和修炼界的修炼来说,“向内找”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但实际上人们对“向内找”存在着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做法,结果当然也大不相同。

1.“向内找”在身心修养中的地位

在我个人多年身心修养的经历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一个人的人格是越来越完善,还是越来越残缺;德性和精神境界是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言行是越来越合乎中道(中庸或中和),还是越来越极端、偏激;性格是越来越平和、圆融,还是越来越不平、不圆融;一个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不断上升还是不断下降,关键看这个人遇到矛盾冲突时是找别人的问题,还是找自己的问题。找自己的问题就叫向内找,找别人的问题就叫向外找。向外找就会使自己越来越自私自我,就会努力去维护自己的观点、利益,努力去改变别人,让别人来适应自己的观点、利益,让别人为自己放弃其本人的利益、观点,人的道德品质就会越来越恶劣,人生的境界就会越来越低,与社会和他人的冲突就会越来越频繁,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性格就会越来越怪癖,极端者看所有的人和事都不顺眼,内心长期处于不平、焦虑状态,时间一长人就会生病,甚至一命呜呼。向内找的人会主动地去调整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别人,为别人放弃自己的利益和观点,人的道德品质就会越来越完善,人生的境界就会越来越高,性格和脾气就会越来越好,社会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就会带着爱和善意来看待社会上和自己身边的一切。同时,如果一个人对向内找理解的较为深入,那么他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因此,就好像宇宙中有一个轮子一样,向内转就带着人的身体和灵魂向上升,向外转就带着人的身体和灵魂往下降,我们可以把这个“轮子”叫做“****”:佛法的轮子,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法轮常转”中的那个“****”,它代表着宇宙规则的运转,向外找可以看作是顺时针转(顺着人——心智系统——的惯性),向内找可以看作是逆时钟转(逆着人——心智系统——的惯性)。对许多一心想修炼得道,想圆满升天的人来说,这就是全部问题的关键。如果你是向外找,无论你修什么、信什么、做什么,都是白搭。无论你以何种理由(通常也就是自己所信宗教或这个团体成员给你提供的理由)向外找,对你所信奉的宗教和教法多么的虔诚,你都是白搭。相反,你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也不相信什么修炼得道,不想什么圆满升天,如果你能坚持向内找,那么,你同样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道。

自古以来,所有圣贤在教人们修身养性时都告诉人们要向内找,虽然说法不同,实质为一,都是告诉人们是自己存在问题,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忏悔就是向内找的具体表现。毛主席也告诉共产党人要善于自我批评,一个不善于自我批评和改正自己错误的共产党员必定不是一个好的党员,必定不能不断进步,也早晚会给党的事业带来种种损失和危害。历史上关于向内找的说法和做法很多,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评论,而只讲述我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我多年的观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一个真诚的修炼者都知道,也都会向内找,但对向内找的理解差别却很大,表现为对向内找的方法本身的理解和向内找内容的理解差别都很大,这表现在人们给自己定下的改变自己、放弃自己的方法和范围相互间差别很大。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个相互间的差别实质上是修炼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就像学生学习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一样,向内找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和几个小的阶段。

2.“向内找”的第一阶段

我们无论从何处开始学习向内找,都会很自然地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普通教育和人格修养过程中的向内找,也是一个未真正入门的修炼者的向内找。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把人做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从而为进入真正修炼的大门做准备。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是谈不上修炼的。这个阶段的修炼者虽然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修炼阶段,也就是真正的改变一个生命的本质的阶段,但由于他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所以也可以算修炼,而且是比较艰苦的修炼。有为式的忏悔就属于这个阶段。无数人终其一生都不能跨越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一个真正修炼过程的向内找,进入这个阶段,一个人才开始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生命的历程,踏上生命回归之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两个阶段的区别,我们有必要首先把普通教育的方法和人们的自然反应模式讲一下。

3.普通教育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普通教育方法都是首先告诉人们一套做人的标准,告诉我们思想和行为要达到的标准:什么是正确的思想观念,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告诉要如此想、如此做,然后告诉人们如果达不到会有什么样不良后果,达到了会有什么好的后果。比如达到了就会成功,就会得利,就会受到表扬、尊重和奖励等,达不到就会失败,就会有损失,就会受到批评、轻视和惩罚等。这就是我们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修养方法,也是所有宗教教育和修炼者最早能够理解和实行的修炼方法。这两种教育之间的区别仅在于被教导或所接受的观点不同,奖惩方式和结果不同而已。所以,如果你目前还是这样来理解修炼方法的,那么你就还是个普通人,还没有进入真正修炼的大门,属于做好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对什么是真正的好人的理解不同罢了,当然,处于这个阶段的修炼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也仅在于对什么是好人理解不同罢了。

当然,对一个人来说,要想达到常规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也是不容易的,无数人一生努力都达不到。许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越来越复杂,心越来越贪,距离那些标准就越来越远;也有很多人努力坚持做着,距那些标准会越来越近,但总感觉到无法完全达到那个目标,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这些理想目标本身就是无法达到的,从而放弃了努力。对许多修炼者来说也是一样,当他把修炼理解为要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什么标准,行为方式上要达到什么标准时,也是常常在一个时间、一件事情上感到自己达到了标准,但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事情上,甚至在同样的事情上,又达不到标准了,由此常常陷入沮丧的境地。也就是说,他们要想达到自己所理解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常常感到目标遥不可及,人生过得很艰难,很痛苦。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感觉到是自己不行,而很少有人去反思这种教育方式、修养方法本身的缺陷,也就很少有人能看出这种教育方法、修养方法、修炼方法的局限,从而常常陷入深深地自责当中,或常常以自己没有圣人之资质而宽慰自己和安慰别人。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就要从普通人处理矛盾的方式来说明了。

4.普通人处理矛盾的方法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遇到矛盾时,遇到与他人的冲突时,遇到困难时,无论他受过什么教育,他一开始会按自然习惯,也就是我们从小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思维惯性,去找别人的问题,比如是别人说的话不对、行为不对、认识不对、想法不对、态度不对等等,他认为是因为别人的这些不对才造成自己的麻烦、困难和冲突。这是一个人的自然倾向,我们所有的人一生下来都是如此,也是我们思维的基本特征:向外找,找外部的原因,找别人的问题。也正由于如此,我们人类才会常常感到自己很委屈,自己是受害者,别人是施害者,从而不断加深自己的痛苦。还有人这样想:如果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另外的什么样的就好了,比如,别人如果这样做就好了,这个世界如果是这样的就好了……这样想就会使他感到自己运气不好,没有遇到好人、好世道。这些都属于向外找,他们都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想法、做法、态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没有想到如何去改变自己的想法、认识和做法。当然,也有人会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也有问题,但他感到这不是自己有意的,别人为什么要跟他计较呢?或者说社会上人人都是这样啊,他为什么就不能原谅我呢?或者说,虽然我不对,但对方也不对呀?从而又把矛头指向对方,指向外部。还有些对现实世界了解比较多的人会这样想:我的困难不是谁有意造成的,别人也不是有意要伤害我,这是由于我们人类的本性造成的,或我们这个民族整个想法、做法都错了造成的,因此,我们都应该这样想、这样做,如果都这样就好了。这些想法会使他感觉到这个世界存在严重问题,产生强烈的改造社会的愿望,这就是许多思想家或所谓的“圣贤”干的事情。这种人虽然认识到自己和社会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错的,要比前三类人高明,但他们也把人类和自己的问题归因于认识和行为,而没有想过无论我们自己或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们都不会真正消灭矛盾和困难,只是把矛盾和困难转移了,形式变化了,常常是向更深处、更细微处发展了。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个世界,无论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还是客观的物质世界,都是绝对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是永远存在且不断演化的,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看着一个矛盾要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却意外降临,常常是更大的矛盾把人们重新带入另一个困境。当我们在矛盾中解决矛盾时,矛盾永远存在,困难永远存在。

在上述四种情况中,人们都是在向外部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向自己的内在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向外找是我们人类思维的自然习惯,我们的心智或思维由此才自然倾向于改变他人和这个世界,想牢牢把握控制住他人和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类控制欲、占有欲、改造欲的根源,是痛苦的根源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相互之间一切矛盾、冲突、困难的根源。所以,我们说这种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困难越来越艰巨。

5.普通人的向内找

我们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有两个来源,一是我们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各种风俗习惯,二是智者和圣贤(包括各种教主)有意识提出来的思想理论。我们的教育内容和行为规则都是来自于这两个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地区和社会团体中长大,都通过各种方式接受了本地风俗习惯(其中主要是流行文化和流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的教育往往是伴随着人们的成长自然进行的,人们也就自然能够认同、遵循这些风俗习惯。当一个人走出自己的故乡,每到一地都存在着认同和遵从当地风俗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到了外地,还按自己所习惯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话,那么就很容易与当地人发生冲突,严重的会出人命。最愚蠢的做法则是批评当地人的习俗,认为它们是荒唐的、落后的、愚昧的,或者是下贱的、粗鄙的等等,甚至要求当地人改变这些习俗,这就要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甚至要打仗了。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其与别人发生思想和行为的冲突时,都在向外找,都在努力改变别人、维护自己。这时聪明的做法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想法和做法放在一边,尊重当地人的风俗,这样才能与当地人和谐相处,至少不会因习俗问题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这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向内找,改变自己,包容别人、顺从别人。

我们和他人相处时也是这样。如果你一直认为自己的认识、习惯、行为方式没有错,都是对的,跟你不一样的都是错的,不好的,那么你也麻烦了。这种人要么常常处于愤世嫉俗当中,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处于拧劲状态,活得很累,要么就是常常与人发生各种冲突,招惹无尽的麻烦。这种人无论他的思想观念是什么,人生追求是什么,都不能算一个真正的好人,都会被自己的观念控制着不断的伤害着自己和别人。有智慧的人的做法不是这样的,他们知道如何去包容别人,如何去反思自己找到自己认识、思想的狭隘错误之处,找到别人的思想行为的正确合理之处,从而能够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并因此能够真正地从内心包容别人、理解别人,也就能在无意中改变别人,使别人也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向内找的最基本的奥妙。

历史上许多文化发达的民族都产生自己的智者、圣贤。这些智者、圣贤在看到人类(通常是自己的民族或国家)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痛苦之后,根据其所在社会人们的表现和面临的问题,认为人类的思想和言行如果能够达到什么状态、标准,我们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他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观点和行为原则,这些观点和原则往往非常切乎当时当地的实际,许多人认识到如果我们都按照这样想、这样做问题就能解决,所以,这些观点逐渐被大众接受,被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或国家教育自己后代的基本内容。

当一个人接受某种这类理论、理想体系之后,他的思维和言行也就开始发生变化,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自己所接受的理论作为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和社会,当然看到的大多数都是不顺眼、不正确的事情和思想,然后就批评别人和社会,想让他人和社会按他所接受的理论改变自己,也就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冲突,严重的会发动战争去改变别人。这当然也属于向外找。第二种情况是用自己所接受、理解的理论和标准用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理论和理想的要求。这也属于向内找。这种向内找的方法从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要比遵循风俗习惯难得多。因为,当我们决定接受某一理论、理想为自己思想和言行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已经形成了无数的观念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与本地的风俗习惯有关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次是自己从其他地方接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观念和行为方式肯定是与自己新接受的理论和理想体系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我们过去已经根据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了自己无数的个人习惯、风格、秉性、脾气,这些东西都成为一种自动的机制在控制着我们的大脑和行为。即使我们非常真诚地想按照新的理想的理论和行为方式来生活,但当我们遇到矛盾、问题时,自然会按照个人的惯性和已有思想来反应,而不是按照自己新的理想、理论来反应。这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当他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后,他如何来对待这种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态度和方法。有人会这样想,看来我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我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习惯,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这种人会很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还有人决心努力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决心克服自己的习惯。那么他就会启动自己的改错机制。那么他会如何做呢?

首先,他们在遇到矛盾和问题之后,当发现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和反应模式起作用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反应模式是不对的,并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其次,具体改变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忏悔式。就是自觉地进行忏悔,产生后悔心态,决心改过。这样他就能够把自己新接受、认同的理论和理想调动起来,并用它来重新解释事情,重新决定采取新的应对或反应方式。这样一来,他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用新的理论来解释事情,用新的标准来规范、改变自己的言行。即,用一套新的理论和规范来替代过去已有的思想观点、习惯和行为模式。这个过程是这样的:矛盾或问题→旧的反应模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反思自我→忏悔、后悔→新的观念和行为规范→重新认识矛盾和问题→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规教育条件下的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修炼的方式。

比如一个儒生知道并决定要达到“重义轻利”时,并不是他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在他遇到利益纷争和利益取舍时,他可能依然习惯性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把义放在一边。当他这样做了之后,如果他的心智足够敏感,就会立即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到“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那么他就会后悔,感到自己很没有用,并决心改正错误。他可以当场改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样效果最好,但许多人会决心下次一定改。当然下次也不一定就能改了,但经历过几次之后就可能改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常遇到的问题是:当他决心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成就自己的义时,他大脑中会升出许多观念、理由劝他不要这样做。比如,别的儒生,比如某某大儒名人都没有这样做,我干吗这样做?我自己是需要这个利益的,没有这个利益我怎么生活?这个利益应该是我的,我拿走它天经地义,谁能说什么呢?我自己并不需要这个利益,但我的家人、孩子们是很需要的啊!我如果放弃这个利益,我的老婆一定会骂我的,我的朋友们一定会说我的。即使我要了这个利益,也并不代表我就不义了呀!虽然我和我的家人都可以不要这些利益,但我的组织、单位、朋友们却不能不要这些利益呀!大脑中会有很多观念起来,反对他这样做。这也是我们真正按照某种自认为正确的理论和理想生活、自我改造困难的地方。我们的大脑中会有无数观念阻止我们这样做。他要想真正地坚持自己的新理论和理想就必须跟这些观念做斗争,最后把那些新的观念和规范贯彻到自己的生活细节中去,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即使他丝毫没有修炼的概念也是一样。

二是直接改过式。有些根性很好的人,在发现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在起作用后,就能立即改正过来,用新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来应对矛盾和困难,中间无需经过忏悔。这种人就是行动力很强的人,今后入道也会比较容易。

这两种修养、改过的方式虽然稍有不同,但最终效果都是一样的,都会导致当事人的人格、品行不断完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道德境界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更好的人。

同类推荐
  •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高校艺术学学科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为提升高校艺术学科竞争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魏晋神韵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魏晋神韵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舞蹈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舞蹈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木偶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木偶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热门推荐
  • 无常在人间

    无常在人间

    本是平凡人,灵魂却意外进入地府,因长时间未回归故而身死,去地府报道却知生死簿上没有他的名字,地府无他的容身之处,无奈之下他以灵魂之体回归阳间。在阳间的他漫无目地的游荡,但因其为灵魂之体如无归所只能再存在七日,就在其即将消散之时,冥王现身与其签订契约,他将灵魂卖给了冥王,故此成为阴间的勾魂无常。在他还阳后本想过平静的日子,但是他却发现一切似乎都已经不一样了吗……三生石现,奈何桥塌,如是如非,不再奈何;千年之期,十世轮回,万载孤寂,终成正果;百鬼悲泣,血变惊天,阴谋诡计,难逃旋涡;樱花散落,尸骨遍地,吾名……吾名……吾名!
  • 九九归顾深

    九九归顾深

    『1v1,甜宠,双洁,短篇,完结文』余九九身为一个骨科医生,每天兢兢业业,救死扶伤,却始终找不到男朋友。本想自己可能这生都孤苦无依,却没想到。有一天,高岭之花影帝受伤,没想到,影帝意外手臂骨折,它不想自己有多疼,只死死拉着余九九不放。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不不,余九九一下班,就被以高冷著称的影帝大人强行带回家。别人向影帝表白影帝:我们不熟!余九九向影帝表白影帝一把揽过她的腰肢,贴在她耳边轻轻说:我可终于等到你了!乖,再说一遍你爱我。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万灵教

    万灵教

    摩域,一个奇妙的地域,一个修炼者的梦想天堂。万灵教是摩域一个很小的宗教,由于摩域四派联盟认为万灵教扰乱了摩域的修炼界,故而进行了围剿。万灵教教主率领教徒抵御失败,驻地沦陷,极少数教徒逃生,竭尽全力的奋力搏战摆脱追杀……
  • 岭天古帝

    岭天古帝

    绝代天骄,纵横雪域无敌PS:书友群:290771308,新人不易,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七年前,一场蓄意已久的复仇,使她失去了最亲的人,也让她遭遇了他无情的抛弃。七年后,她高傲回归,头顶世界上最最闪耀的光环。她,回来了,回到这片熟悉的故土,回到,她最爱的他的身边。
  • 埋神葬仙

    埋神葬仙

    至圣至灵的神明啊,苍生对你们顶礼膜拜,子孙对你们虔诚祭奉,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可是,你们——众生膜拜的神明啊,却编织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欺骗着天下,欺骗着众生……既然,你们喜欢用谎言愚弄苍生。那就让反抗揭开真相!让杀戮抹去黑暗!让鲜血洗涤污浊!让我们用不可一世的狂妄逆天抗争!
  • 召唤神皇

    召唤神皇

    简介:这是一个乐师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韵气在身,音可杀敌,调能灭军,歌辞安天下。乐师悠扬,山涧飞鸣;乐正流水,堂前圣莺;司乐幽韵,绕梁之声。瞽圣驾临,天籁清音,可度化众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少校盛世穿越礼乐大陆,天生九指,却能一指灭妖蛮,屠龙宫,写战曲,战神皇,封圣之路即将开启。
  • 前世今生:落入风尘

    前世今生:落入风尘

    “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人了……”“你说过会给我自由,怎么现在反悔了?”“给你自由!哈哈哈,自由?脱吧!不要逼我动手!”
  • 约会大作战之猫之黑暗精灵

    约会大作战之猫之黑暗精灵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