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遇到困难保持冷静。面对任何困境都能泰然自若的人,刚开始就取得了优势。上司不仅钦佩这些人临危不惧的精神,更欣赏他们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
(9)找一个合适的位子。开会的时候,坐在一个能让上司最容易看到你的位子上,这样,聆听你的高见时便没有人能夺走他的目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会议上提出至少一条建设性的意见,这会让上司对你另眼相看。
(10)让上司消息灵通。上司需要有一些忠诚盼员工为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从小道消息中获取的,在报纸上读到的,或从一个熟人那里了解的,只要能对上司有所帮助,都可以告诉他。连续不断地给上司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会加重你在上司心中的分量。
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有能力,再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成为上司眼中的“红人”是指日可待。
8.灵活应对同事的挑衅
职场中,追求工作业绩,希望赢得领导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领导的关系等复杂因素。
每个同事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因而难免会有分歧。对于别人的见解和处理方法,我们通常会拿来与自己的作一番比较,一旦认为别人的见解不如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如自己,就会不服气,甚至故意挑衅。
另外,刚进工作单位的新职员,往往会谨小慎微地工作,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把工作搞砸,更怕不小心触动了哪位同事的利益。可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老职员倚老卖老,欺负他们。
面对这种挑衅,新职员该怎么办?忍辱含垢,被人伤害?
不!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敢于应对来自同事的挑衅,该“爆发”时就“爆发”。因为一味沉默只会让他人忽视你的努力,甚至忽视你的存在。所以,要做一个有声音的人,让同事感受到你存在的价值,并赢得他们的尊重。
萧峰和董辉是同事。萧峰是老员工,业务能力很强,但为人比较高傲;董辉聪明能干,但资历较浅。平时萧峰基本不把董辉放在眼里。
一次,领导要求他们为公司的新产品——氧气发生器策划一个促销方案,萧峰为主,董辉协助。萧峰按照传统的促销方法编制了一套方案,核心是在商场内举办促销活动。但董辉不看好这个方案,他认为像这种新产品老百姓并不认同,且价格昂贵,谁也不愿冒险去买。
在方案审批的过程中,董辉坚持自己的意见,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最终以萧峰获胜结束。董辉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在暗处与领导进行了交涉。领导通过反复思量,决定两种方案同时实行。
萧峰得知后很不满,在办公室当众向董辉挑衅道:“董辉,我在这一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说行就准行。你敢不敢和我打个赌,谁输了,谁请大家吃饭。”董辉也不甘示弱:“萧峰,我敬重你的能力,不过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变,我们也应该顺应形势。这次如果我输了,我不但请大家吃饭,还拜你为师。”从此办公室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年终领导宣布营业情况时,专门对这两个促销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董辉的促销方案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萧峰当即红着脸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我请客。”
在饭局上,萧峰对董辉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咱们哥俩以后要多商量,哥哥得多向你请教。”而董辉连连说:“侥幸,侥幸,您是咱们这行的资深专家,我还得多向您学习。”从此两个人打得火热,而他们部门的业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常言道:“不打不相识。”在办公室中,有些事情需要通过争论,甚至更加激烈的方式才能解决,对那些能力较强但心高气傲的人来说,萧峰的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不打不相识,并不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本,也不是为了让某人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而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在众人心中赢得地位的方式。你是不是五次三番地被人利用和欺侮?你是否觉得别人总是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意识到你自己的存在吧。
李源在一家打印室工作,为人勤劳实在。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打印室,然后开始扫地、擦地板、抹桌子,并在同事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打印。有一天,由于有事来晚了,他发现同事们正在嘀咕:“乡下人还摆架子,也不知道早来给我们打扫房间。”
李源当时内心很愤怒,可是他还是忍住了怒火。这天晚上,又有一位同事请他帮忙:“小李,你今天晚上帮我把这份稿子打出来吧,明天要交活儿。我今天晚上要去跳舞,我先走了,人家还等着我呢。”“很抱歉,我今晚有事。”小李第一次回绝了别人。
那人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待在那儿愣了一下。第二天,当小李去上班时恰巧遇到那位同事,那位同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反而主动向他打招呼。从此,找他帮忙的人少了,当他给别人擦桌子的时候,别人也会礼貌地回应。就这样,一次拒绝,换来了别人的尊重。
诚然,正如孟子所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当受到同事挑衅时,我们先要扪心自问,无法与对方合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自己也应该负一点责任,努力营造愉快融洽的气氛?
同事之间要想合作愉快,贵在真诚,如果心存芥蒂,恐怕就会相互掣肘,谁也做不成事。要打破这个可怕的僵局,困难不大,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
总之,掌握一些同事挑衅的应变技巧,是你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9.切莫被功利熏昏了头脑
日常生活中会听到这样的事情:
有一位跟着老板在商海中打拼多年的廖先生,尽管已过了不惑之年,但最后毕竟还是做了他为之奋斗了多年的公司业务主管。可令人惊讶的是,正值年富力强且颇有胆识与阅历的他,此时却不得不离开他服务了15年的公司。
15年前,他来到这家原本是家小电器行的公司工作。廖先生忠诚能干,甚得老板的器重。廖先生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每天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地做事。老板也未亏待他,两人情同手足,事业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
后来公司扩大,进口外国家电,廖先生花了半年时间建立了全省的经销网,可说备尝艰辛,老板对他的表现相当满意,待遇薪水也是不断增加。
当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新人也不断成长的时候,廖先生的担子放了下来,开始有空休假旅游了。在老板的指示下,他把很多重要工作交出去,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元老”,他对自己能在立下战功之后享“清福”也大为满意。谁知半年后,老板拿了一张支票放在他桌上,要他离开这家公司……
廖先生对此十分不理解,但在朋友及老部下的点拨下,他对个中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虽感到遗憾,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这个事例就是“杀功臣”的明证。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老板都会“杀功臣”,但功臣被“杀”,也总是有原因的。
就老板这边来说,有的纯粹是出于私利,不愿功臣来分享他的利益,抢他的光芒;有的老板是为了保持唯我独尊的绝对成就感;有的则认为“兔子”死了,“狗”已经没用了,而打天下的功臣也有点碍手碍脚,所以就决定把功臣扫地出门。
就功臣这边来说,有的自以为帮老板打下了天下,自己正可以握重权、领高薪,甚至威胁老板顺从自己的意志;有的因为功绩不凡,颇受属下爱戴,因而结党营私,向老板勒索权利;有的则不断对外炫耀自己的功绩,忘了老板的大价之身……
总之,功臣让老板产生威胁感、被剥夺感,老板自尊被损,又不愿功臣成为负担,于是不得不假借各种名目把功臣“杀”掉。
说老实话,有时候功臣还不得不“杀”,因为有些功臣在立下战功之后,会认为自己功劳巨大而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杀”了他,反而可以使大局清明稳定,所以,“杀”这件事并不见得都应受到责备。
不过,再怎么说,“杀”之事总是令人伤感。但一个人若有能力,也不必拒做功臣,倒是天下打下来之时,自己的态度要有所调整:
急流勇退,另谋出路。功臣不会必然被“杀”,但被“杀”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因此与老板共处得越久,危险性越大,不如在老板还珍惜你时,以最光荣风光的方式离开,为自己寻找另一片天空!也许你走不掉,至少这个退的举动也是一种甘于低就的表态,老板会欣赏你这个举动的。
隐姓埋名,不提当年勇。也就是说,如今只有老板的名字,你的名字消失了,一切荣耀归于老板,你从此“没有声音”,也不可提当年勇,你一提,不就在和老板争锋头吗?他是不会高兴你这么讲话的。
淡泊明志,终生为臣。利用各种时机表现自己的胸无大志,无自立为王的野心,永远是老板的人。你若野心勃勃,老板怕控制不了你,又怕商机被夺,迟早会对你下手的!
与时俱进,自显价值。很多功臣认为理所应得很多利益而不必再做什么,然后成为退化的一群,因而被“杀”。因此要保全,必须随时显露自己的价值,让老板觉得少不了你,否则一旦成为废物,就会被当成垃圾丢掉,谁在乎你曾是功臣呢?
廖先生的遭遇显然是他从没考虑过的。尽管他令人同情,不过,恐怕他在低调做人方面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
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一些大成者“棋高一筹”。
孙武是我国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军事家,当时楚国一直是全中原诸国畏惧的大国。孙武所在的吴国根本不是它的对手,但却在孙武的策划下击败楚国并打下了国都郢都,致使楚国长期一蹶不振。
破楚凯旋,论功当然孙武第一,但是孙武非但不愿受赏,而且执意不肯再在吴国掌兵为将,下决心归隐山林。吴王心有不甘,再三挽留,孙武仍然执意要走。吴王乃派伍子胥去劝说,孙武见伍子胥来了,遂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地告诉伍子胥说:“你知道自然规律吗?夏天去了则冬天要来的,吴王从此会仗着吴国之强盛四处攻伐,当然会战无不利,不过从此骄奢淫逸之心也就冒出来了。要知道,功成身不退,将有后患无穷。现在我非但要自己隐退,而且还要劝你也一道归隐。”
可惜伍子胥并不以孙武之言为然。孙武见话不投机,遂告退,从此,飘然隐去,不知所终。
后来,果如孙武所料,吴王阖闾与夫差两代穷兵黩武,不恤国力,最后养虎贻患,栽在越王勾践手下,身死国灭。而那个不听孙武劝告的伍子胥却早在吴国灭亡之前就被吴王夫差摘下头颅挂在城门上了。
所有的历史事件虽然都已化做烟云,但它带给人们的警示却是永存的,对我们理性地处世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