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5000000011

第11章 事件与故事的分野:海登·怀特历史诗学之根基(2)

皮尔斯说:“一个概念的重要意义是在于:它的真,能够对某人产生具体的差别,这两个陈述就不过是说法上的不同;如果一个陈述,其真其假都是一样而不产生实际的差别,这一陈述也就没有真实的意义。”【98】因此,“实用主义的意义不过是:真理必须具有实际的效果。”【99】相对于侧重对自然实在做出把握的“外在真理观”,实用真理观在人文视野的范围内存在。实用真理论与人的情感生活密切相连,具有实证真理论所欠缺的价值论维度。所以,尼采才提出:“即使我们的真理冲动也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100】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更明确地指出:“真理的认识不是制造理性概念,而首先是进行评价。”【101】席勒将实用主义称为“人本主义”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实证主义历史观强调对“事件”进行精确分析、确证,也是实证论真理观的一种。海登·怀特主张事件不同于事实,并且对“事实”进行多重解释,以达到真正把握历史的精髓。毋庸置疑,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属于实用真理论。为了达到历史解释的有效性,海登·怀特运用三种策略: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这三个层面的解释分别展示了海登·怀特视野里的“历史之美”、“历史之真”和“历史之善”。由此看来,海登·怀特受到了康德“真”、“善”、“美”心智三分法的影响。同时,海登·怀特的三重解释策略,也让我们想起尼采的话:“准确地说,事实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解释。”【102】

总之,海登·怀特关于“事件/故事、事件/事实”的区分意味着存在两种真理观(实证主义真理观和实用主义真理观)、两种认识论(能动反映论和发生认识论)、两种存在(实体性存在与实在性存在)、实在性存在的两种形态(概念之“有”和理念之“无”)和两种“实在”形态(“客体实在”的知识与“主体实在”的智慧)。同时,“事件/故事、事件/事实”的区分也表明诸如意识与精神、反映与反应、发现与发明等语词的近义之“形”隐藏着不同的思想之“实”。另外,海登·怀特关于“事件/故事、事件/事实”的不同还表明了我们身处三个世界之中,这三个世界分别为自然物质为材料的“现实世界”、一般的符号为依托的“文化世界”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出的“精神世界”,【103】即物质世界、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自柏拉图的“理念说”以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关注、思考物质世界、经验世界之外的那个超验的精神世界。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思考皆立足于经验/理念(柏拉图)、形式/质料(亚里士多德)、身/心(尼采)、物自体/外在世界(康德)、存在/存在者(海德格尔)、解释/理解(伽达默尔)等二维的思考方法。这也不足为奇,因为,思想巨人们的真知灼见总是诞生于“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二维”辩证思考中。

在寻求真理时应该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这样才能获得客观准确的真理。在上述断言的基础上,人们普遍接受“真实世界没有不可还原的主观因素”的断言。这两个断言似乎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而且经常被人们混淆使用。不过,美国心灵与语言哲学教授约翰·R.赛尔指出,不能将这两个断言混淆,我们之所以混淆这两个断言,是因为混淆了主客二分法的知识论意义和本体论意义。【104】也就是说,主客二分法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还具有本体论意义。本体论层面的主客二分“标识了经验实在的不同范畴”(意识不同于自我意识、意识到不同于意向性、现象不同于现象的陈述等等)。因此,“走向历史诗学”意味着走向一种本体意义上“二维张力”的诗学。

注释:

【1】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

【2】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3】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43.

【4】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5】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6】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7】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页。

【8】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9】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10】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页。

【11】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页。

【12】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13】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译者前言,第3页。

【14】Gerard Genette."Boundaries of Narrative",New Literary History,Vol.8,No.1,1978,pp.8-9.

【15】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

【16】海登·怀特认为叙事、叙述这几个词源自拉丁词gnārus,该词意思是了解、熟悉、内行的、熟练的等,叙事、叙述还源自拉丁词narrō,该词意思是陈述、讲述等。这同一个词根产生了希腊词γνριμοV,该词的意思是可知的、已知的等。(参见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17】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1.

【18】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2.

【19】Roland Barthes."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rratives",in Image,Music,Text,translated by Stephen Heath,New York,1977,p.79.

【20】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26.

【21】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2.

【22】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3.

【23】Gerard Genette."Boundaries of Narrative",New Literary History,Vol.8,1978,p.9.

【24】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20.

【25】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20.

【26】Paul Ricoeur."Narrative Time",Critical Inquiry,Vol.7,1980,p.178.

【27】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2.

【28】Paul Ricoeur."Narrative Time",Critical Inquiry,Vol.7,1980,p.169.

【29】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3.

【30】艾尔伯特·鲍尔格曼:《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55页。

【31】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4.

【32】帕森斯:《美学与艺术教育》,李中泽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33】帕森斯:《美学与艺术教育》,李中泽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34】帕森斯:《美学与艺术教育》,李中泽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9页。

【35】Hayden White."Response to Arthur Marwick",Journal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30,April 1995,p.238.

【36】Hayden White."Response to Arthur Marwick",Journal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30,April 1995,p.239.

【37】Hayden White."An Old Question Raised Again:Is Historiography Art or Science?"Rethinking History,Vol.4,No.3,2000,p.397.

【38】Hayden White."An Old Question Raised Again:Is Historiography Art or Science?"Rethinking History,Vol.4,No.3,2000,p.396.

【39】Hayden White."An Old Question Raised Again:Is Historiography Art or Science?"Rethinking History,Vol.4,No.3,2000,p.397.

【40】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田时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41】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田时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42】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43】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44】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2.

【45】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3.

【46】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47】别尔嘉耶夫:《一个贵族的回忆和思索》,汪建钊选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201页。

【48】别尔嘉耶夫:《一个贵族的回忆和思索》,汪建钊选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49】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50】胡志颖:《文学彼岸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51】弗兰克:《实在与人》,李昭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52】弗兰克:《实在与人》,李昭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53】弗兰克:《实在与人》,李昭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54】弗兰克:《实在与人》,李昭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55】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56】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57】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58】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59】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页。

【60】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61】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62】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63】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6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0页。

【6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2页。

【6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3—154页。

【67】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271页。

【68】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

【69】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70】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5页。

【71】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7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7页。

【73】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7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7页。

【7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8页。

【7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8页。

【77】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78】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79】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0页。

【80】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81】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82】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54页。

【83】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84】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85】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5页。

【86】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87】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

【88】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7—16页。

【8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绪言。

【90】徐岱:《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91】舍斯托夫:《思辨与启事》,方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92】舍斯托夫:《旷野呼唤无根据颂》,方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93】Christ Lorenz."Can Historybe True?Narrativism,Positivism,and the‘Metaphorical Turn'",History and Theory,Vol.37,1998,pp.309-329.

【94】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191页。

【95】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96】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8页。

【97】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98】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8页。

【99】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8页。

【100】弗里德里希·尼采:《哲学与真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101】别尔嘉耶夫:《一个贵族的回忆和思索》,汪建钊选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102】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页。

【103】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5页。

【104】约翰·R.赛尔:《心灵的再发现》,王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同类推荐
  •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本书收录了窗台上的圣诞树、吃一只鸡有多难、拉面馆里的秘密、世界上最丰盛的晚餐、雪在白菜心里起舞、美女不怕输到底、借钱等故事。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思恋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思恋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访美见闻

    访美见闻

    两年前,带着访学任务,装着家庭、单位的嘱托,飞越太平洋,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美国访学。作为地理学者,尽管已经对美国的自然地理和风土民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初到美国,中美之间的对抗和较量便开始展开,从思想到行动。
  • 古风清音:元曲精选集

    古风清音:元曲精选集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它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文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本书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元曲的风貌。除原文外,另附有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提升审美情趣。
  • 陈序经讲中国文化的出路

    陈序经讲中国文化的出路

    本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不失启发和指导作用。陈序经运用西方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理论,提出了关于文化的根本观念,并以此为基点,对当时中西方文化问题上的三个派别,即主张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主张复返中国固有文化的、主张折衷的,作了介绍和研究,从而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热门推荐
  • 青鸟小鹿斑比小熊维尼丛林故事

    青鸟小鹿斑比小熊维尼丛林故事

    世界四大丛林童话《青鸟》最富于浪漫色彩和象征主义色彩的儿童文学的代表,集知识、智慧、情感和想象于一身的童话梦幻据。《小鹿斑比》一部深刻的“成长启示录”,一部关于人与动物之间平等交流的温馨童话。《小熊维尼》一部最贴近儿童心灵的世界级名著,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迪斯尼买下版权改编成卡通影片风靡世界。迄今已经八十多岁的小熊维尼依旧可爱。《丛林故事》独树一帜的世界动物文学经典,二十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和最受欢迎的儿童名著。
  • PATRONSAINT守护

    PATRONSAINT守护

    “精明的斯莱特林们各个怀揣着建工立业的伟大目标奉之为荣耀,并为其不择手段,而我想,也许我这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守护德拉科一世平安喜乐,融化他紧锁眉头上的霜雪。斯莱特林是现实的,而不是被理想主义润色的,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只要和德拉科一起,就会是天堂。”
  • 侠客风云传之十四天书

    侠客风云传之十四天书

    百年前,一个不知来历的江湖小虾米行遍江湖,辛苦地收集了传说中的十四天书,得以开启了“圣堂”。在圣堂中,以一套野球拳法,力挫当代的十大高手。圣堂一战后,小虾米前辈却从此消失。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别在洛阳城建立了一座英雄雕像供人景仰。二十多年前,一个名为天龙教的门派自西域崛起,教主天王,二教主龙王,宣扬着“止戈为武”的理念,济弱扶危,教众迅速增长,势力日渐扩大。天龙教的壮大,终于引起了中原武林的注意,江湖开始谣传,天王与龙王之绝世武功乃得自于两人意外发现之圣堂秘籍。于是,小虾米传奇与圣堂之谜再度自人们口中传开。觊觎的暗潮日益起伏,扩大。
  • 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神勇果敢应理解为两方面内容:神勇和果敢。神勇,有无比勇猛,神勇无敌的意思;果敢,形容人处事当机立断,有敢作敢为的意味在里面。神勇果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智慧与勇气并存,胆略与正气常在,勇而并非“莽”,“敢”而未必“闯”。
  •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

    十余年畅销百万套。本书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对此人的铁定判辞。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 异空绽放的茉莉

    异空绽放的茉莉

    她,淡雅如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过亿万光年来到了有他的年代,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中早有注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人,遇上不止贪婪,还阴险、邪恶的二娘及妹妹,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来!请您和我一起来见证她在异空绽放的光华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竹西花事小录

    竹西花事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依然爱你

    穿越之依然爱你

    她是一个文静的女孩但随着身边环境的变化慢慢变得活泼开朗。当她遇到他又有怎样的经历。生活又会有什么变化,一起期待吧!
  • 妖莲记

    妖莲记

    有了力量便有了欲望,用这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怎能称为仙?昔日生长在斩妖台边,封印上古妖族圣皇灵魂的妖莲被人盗走,以禁术封印在少年体内,少年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成为仙,还是妖?感谢腾讯文学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