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6900000017

第17章 土地农耕(2)

3.2.3作物种类的构成与“五谷”的定型

原始社会粮食作物的种类可能相当多,直到****西周时期仍用百谷来形容,但这是被记录下来的农作物种类则不到10种,说明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在人为的淘选下逐渐趋于集中。商周时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当时主要的大田作物,包括黍(黄米)、稷(谷子)、稻、来(小麦)、牟(大麦)、菽(大豆)、麻等7种。但这7种农作物在作物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这时的黍、稷仍占主要地位。把黍和稷相比较,稷的地位更重要。因为黍既能用以酿酒,又能耐旱抗逆,是新垦农田的先锋作物,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稷产量比黍高,是平民常食的作物,种植更为普遍,而且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就是黄河中下游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稷成为农神的尊号,“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就是稷的特殊地位的反应。

水稻原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夏商周进一步被引向北方。商代水稻在黄河南北均有种植,西周以后北方水稻进一步发展。但是水稻在商周时代的黄河流域,并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可能仅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一种酿酒原料。

来、牟是小麦、大麦的古称,当时有关麦的记载不多,说明当时麦类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还不是那么重要。

菽是大豆的古称,亦称“荏菽”,在新石器时代可能已经栽培。

麻在新石器时代已被利用或栽培,到夏商周时期成为一种重要的作物。古代的麻是今日桑科的大麻。其子实古代称为苴,是当时的粮食;茎部的韧皮是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所以麻在古代既是粮食作物又是纤维作物。《诗经》中提到“沤麻”和“绩麻”,说的就是沤制大麻纤维和利用其纤维绩成纱或线以备织布。属于豆科的葛是当时被广泛利用的植物纤维。用葛织成的布,当时有三种:絺(chi)、绤(xi)、绉,其中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绉是精葛布。

由此可见,商周时期黍、稷在粮食生产中仍占主要地位;麻虽也作为粮食但主要还是利用它的纤维;水稻已传到黄河流域,但被视为粮食中的珍品,栽培并未普遍;麦和豆是这时初见的作物,栽培也不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粮食作物的种类没有变化,但其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菽(大豆)地位迅速上升,并与粟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上升为主粮,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大豆本身看,它比较耐旱,具有一定的救荒作用,而且它营养丰富,而且既能当粮食又能当蔬菜;从耕作制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从休闲制向连种制转变时期,面临着新的土地方式下如何保养地力的问题。大豆根瘤有肥地作用,它参加与禾谷类轮作,有利于在连种条件下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这是大豆迅速发展的又一原因。

麦也是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一种作物。春秋战国时期,麦田的面积相当可观。推广冬麦,既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避免与别的作物争地,又能解决青黄不接缺粮的困难。在菽、麦发展的同时,黍的地位相对下降。但在粮食作物的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黍。

西周以前,中国粮食作物是以黍、禾为主,其他粮食作物的种类相当多,商周时代粮食作物的种类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天择”,逐渐趋于集中,但仍然沿用“百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五谷”的概念,表明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初步定型。

历史上的五谷基本分为三类:一类认为五谷是指黍、稷、麻、麦、菽;另一类认为五谷是指黍、稷、麦、豆、稻;第三类认为五谷是指稻、秫(稷)、麦、菽、麻。以上三类取其重复得6种作物,即稷、菽、麦、黍、稻、麻。而稷就是禾,麦兼指大小麦,因此,春秋战国时主要粮食作物实际上包括禾、黍、稻、小麦、大麦、菽和大麻7种。

3.2.4耕作制度的演变:从休闲耕-撂荒-连种原始社会实行撂荒耕作制,****西周后逐步由撂荒耕作制过渡到休闲耕作制,发展到西周时,出现了菑(zi)、新、畲的土地利用方式。菑、新、畲(shē)是一块田地在3年中所经历的三个不同利用阶段,“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第一年将丛生于田中的草木灭杀之,故称菑,也称为“反草”。“反草”不是对生荒地的垦治;而菑亩表示经过整治的耕地,而非生荒;菑是反草而不播种。因此,菑是一种休闲田。第二年,休闲田重新耕种,称为“新田”。第三年,耕地经过1年耕种后,土力舒缓柔和,故称畲。因此菑、新、畲是以3年为一周期的1年休闲2年耕播的休闲耕作制度。

这一耕作制度仍是较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当时仍大量使用石、木、骨、蚌等粗制农具,难以深耕细作,耕地要想连续种植而又长期保持肥力是不可能的,所以耕地连续种植2年后,土地肥力渐竭或已枯竭时,就需要休闲。这一休闲耕作制比原始社会的撂荒耕作有以下明显进步:一是耕地闲置的限期大大缩短,实行耕播和休闲有计划的轮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二是休闲地不像撂荒地那样抛弃不管,不仅有计划地利用自然恢复地力,而且采取诸如反草等措施,用人工干预促进地力的恢复。休闲耕作制的核心是处理用地和养地的关系,休闲耕作制的出现,是人们处理用地和养地关系方面的重大进步。

到了战国时代,连种制获得迅速发展,连种制的实行是以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必要条件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普及和牛耕的初步推广,提高了土壤耕作的效率;施肥受到普遍重视,地力的损耗可以获得人工的补偿;大豆的广泛种植又有利于耕地的用养结合。这些条件综合起来为连种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前提。

耕地连年种植,并不等于每年都种同一种作物。事实上,为了调节地力,防止病虫害,往往还要换茬,轮作也就出现并发展起来。

3.2.5计算单位——亩的发展和畎亩的形成

垄作是****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它的出现与沟洫制度密切相关。作为农田形式的垄,古称为“亩”,表达两种概念:一是作为耕地面积;二是表示农田结构形式,但用于表示农田结构的形式似乎更多一些。“垄上曰亩,垄中曰畎(qǔan)”,表明亩是一种高出地面的畦畴,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垄,它是在修筑农田沟洫时发生的。初期的“亩”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的形状和明确的规格,带有原始的性质。

到了西周时代,修“亩”有了一定的规格和技术要求,形成了具有比较完整意义的垄作。当时做亩已有一定的行向要求,如“南亩”、“南东其亩”等。所谓“南亩”,就是将垄修成南北方向;所谓“南东其亩”,就是将垄修成南北向和东西向。这种行向是根据“土宜”来决定的,也就是根据地势的高低、水流的方向和是否向阳等来决定的。西周以后,垄作日渐普及,亩逐渐趋向于规格化,出现了以宽六尺、长六百尺为一标准亩的趋向,“六尺为步,百步为亩”反映的就是这一情况。由于亩的大小逐渐固定,亩就由原来的耕作方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土地面积的单位。中国土地面积上所使用的基本计算单位——亩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畎亩是先秦农田结构的一种形式。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就是一种垄作法。西周以来,随着大规模整理土地,逐步形成“六尺为步,百步为亩”的规格。畎亩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亩弃田,下亩弃畎”两种方式,其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内,而不种在垄上,这叫上亩弃田;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亩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针对农田结构,要求“亩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就是说,合乎规格的垄应当是垄台宽而平,垄沟窄而深。大体上是垄台五尺宽,垄沟一尺宽,这样才能使农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3.2.6耕作方式的发展

与垄作相联系,条播也出现了。

(1)耦耕

夏商周时期,大田耕作广泛采用协作劳动的方式,其中西周时期非常流行耦(ou)耕。两物相配对,谓之耦,在农业生产中耦耕是以两人为一组的协作劳动方式。耦耕是如何进行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相传在当时修建农田沟洫时,采用了两人一组、各执一耜,并排挖土的方式,这是耦耕的原始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是与耒耜的使用有关。耒是一种尖锥式农具,耜虽改成扁平刃,但刃部较窄,由于人推足蹠(zhi),入土比较容易,要挖出较大土块则有困难。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多人并耕。在修建沟洫的劳动中,最合适的是实行二人二耜的并耕,人多了反而相互妨碍。因此,耦耕是以农田沟洫制度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在西周农田沟洫系统大发展的时期广泛流行。耦耕不限于挖掘农田沟洫,也推行于垦耕、除草、播种等农事中。

(2)耘耔

夏商周时期,作物的田间管理受到普遍重视。中耕除草和治理虫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田间除草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刀耕农业阶段主要是在播种前造田和整地阶段进行,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后,开始注意清除播种后的田间杂草,耘耔技术开始萌芽。播种前清除田内杂草比较容易一般采用放火烧荒,或是用耜翻压便可;而播种后,田内禾、草杂生,既不能放火烧,又不能用耜翻,而且有些伴生杂草在苗期形态长得几乎与作物一模一样,要将它和作物区别开来并非易事。

耘耔技术在商周时代有了很大发展,并出现了专门的金属中耕工具——钱和镈。西周时代有关中耕活动的记载很多,人们认识到了耘耔对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一般是在春播后农夫就要抓紧中耕。周天子不但在春耕时要举行籍礼,在中耕时也要举行籍礼,说明中耕是西周的重要农事活动。当时田间的杂草主要有荼、蓼、莠、稂等,其中以莠、稂为害最烈。莠即谷莠子,也叫狗尾草;稂,别称童梁,即狼尾草,前者很像谷苗,后者很像黍苗。它们是谷田或黍田最重要的伴生杂草。

(3)深耕、易耨(nou)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为深耕准备了条件。而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认识到了深耕的作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求耕地耕到有湿土的地方,这样既能防止杂草的滋生,又能避免虫害,同时为当年和下一年庄稼的生长有良好的作用。

耰是我国北方旱地以防旱保墒为中心的耕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春秋时代的耰在很多情况下是与播种相联系的覆种和平土,但已经提出“疾耰”和“熟耰”的要求。所谓疾耰,是要求在耕播后迅速及时的碎土覆种;所谓熟耰,就是细致地碎土、均匀地覆种。黄河流域是一个春旱多风的地区,春季不但雨量稀少,且因风多,土壤水分蒸发量大,耕地播种后如不立即覆种,将地整好,就会造成跑墒,因此,耕播之后要“疾耰”和“熟耰”,即把土块打碎,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细致均匀地覆种,以利于出苗。

古代称中耕除草为耨或耘。广义的耘耨包括间苗、培土、除草等内容。熟耘就是要求这些农活做得细致;而易耨是指要赶在杂草蔓延之前迅速的把它扑灭或除掉,同时及时中耕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3.2.7畜力耕作的出现

中国畜力耕作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原始社会末期,有的说是商代、春秋或者西汉,但牛耕起源于春秋以前是肯定的。随着家牛役用的发展出现了牛鼻环,春秋时期的家牛通常都带上了牛鼻环进行耕作或驾车。战国时代,牛耕比春秋时期又有所发展并对饲养耕牛制订了奖惩办法,饲养得好的给与奖励,不好的受惩罚,牛的腰围“瘦一寸苔打十板”等。耕作上从单纯的依靠人力进步到利用畜力,是农耕动力的革命,但春秋战国只是中国牛耕的初步发展时期。

3.2.8粮食的贮藏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发现的粮食贮藏最原始的方式是窖藏。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和山西西安半坡遗址中都发现大量贮粮窖穴,说明这种方法在原始社会已经使用了。到了夏商周时期,窖藏仍然是主要的贮藏方法。这时期的窖穴形式多种多样,就其口部而言,有做成圆形的或椭圆形的,有做成方形的或长方形的。窖穴的修建方法比原始社会有了明显进步。不少窖穴底部是用火烤过的,有的底部还铺有一层鹅卵石,有的铺有火烧土或碎木炭,有的则用草拌泥涂抹,修造相当讲究。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潮,说明对窖藏防潮的重视。窖藏具有不占地面和空间,又有防火、防盗、防雀的作用。窖藏的局限性是,在地势低下、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就不能利用,而且比较容易受潮。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贮藏的方法上便产生了新的技术——仓贮。

同类推荐
  • 作物群落育种学

    作物群落育种学

    野生植物是自生自灭的一类植物,它有着自己的进化历程。栽培植物是人工培育、管理和繁殖的一类植物,也就是广义的作物。作物一词是由日`本转借而来,广义的作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蔬菜作物、药用作物、花卉作物、果树作物)和林作物等所有栽培植物;狭义的作物仅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饲料作物,也就是在农村中常说的“庄稼”。
  • 梨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梨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作者长期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有关果树病虫害方面的彩色照片和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各种果树常见重大病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重点介绍了田间症状及治理技术,使读者能够参照生动形象的病理图谱,对病虫害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病虫防治的技术水平,避免错、乱、盲目用药,生产优质水果。
  • 樱桃园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樱桃园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戴尔·沃勒园艺畅销书之一,一本关于樱桃园艺的一切,告诉你如何自己种植樱桃的书。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本书为科普通鉴的第12卷,介绍了从远古到现今的农业科技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土壤肥力与化肥的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药的发展、从农具到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的发展,应该以科普知识的形式,普及给每个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此,本书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广大的者作为必备的科普读物。
  • 虫子的故事

    虫子的故事

    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学创作,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事业发展,营造“关注生态文明、重视森林健康”的良好氛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北岳文艺出版社与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天人生态杯”全国“啄木鸟”系列生态文学有奖征文活动。活动共分“树木医生”“虫子的故事”和“我与野生动物”三个主题。其中,“树木医生”主要书写基层森防员、测报员、检疫员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抒发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虫子的故事”主要描写森林里某一种或某一类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与森林、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与野生动物”主要以关注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为切入点,描写自己对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深层次认识,记录自己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有趣故事,整理自己从事野生动物科研和疫源疫病监测的工作纪实或体会。活动历时近一年,共征集到三个主题的投稿作品658篇,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评委,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分别评选出每个主题作品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24篇,并将获奖作品和部分入选作品整理、编辑,收入《啄木鸟生态文学丛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热门推荐
  • 彼岸浮生尽

    彼岸浮生尽

    相传,在遥远的东方世界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那是名为曼珠的花妖与名为沙华的叶妖相恋,它们深深被彼此的美丽吸引,誓要违背天规见上一面。然而这禁恋使得他们从此后都不能再见彼此,生生错过永生。这种开在冥界的花红得妖艳,让人沉沦,也红得绝望,叫人心寂。那是一种代表死亡的花,名为彼岸,亦为曼珠沙华。彼岸花开在忘川河岸,奈何桥旁,三生石边。一千年开花,一千年长叶,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不见其二者同生,终生为转世之人引路。
  • 总有人想作妖

    总有人想作妖

    这是一个关于宸熙神君和十二个熊孩子的故事。十二个熊孩子:阿姐总是不管我怎么办,没办法,只有搞事情了,阿姐才能看见我,我还没开始搞事情呢,怎么就有人搞事情了.....天道:为什么总有外来人来搞事情,我就想看看戏怎么就这么难,宸熙,爸爸需要你,唉,别走啊
  • 复仇商店

    复仇商店

    【注:本文无男主】相传在这无数平行世界中,有一间名为复仇商店的店铺。人死之后因为怨气太重不愿轮回的灵魂便会来到这家商店,只要说出你的怨念,以我们觉得需要的东西来做为交换就会有人帮你复仇,不管你是来自那个世界………却没想到复仇商店的背后藏着一个秘密
  •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佛入红尘,红尘便是道场。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她从禅诗佛词中精选数十首经典之作,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痞子校草黏上我

    痞子校草黏上我

    初见,是她不该去多管闲事偷看他打人。可是,他难道就不能放低调一些吗?明明还在上课,非要拉着她跑进学校图书室。见他低头压了过来,她拿了本书挡住:“拜托可以给我一点新鲜空气么?”他则是邪邪的笑:“我想给你,但恐怕不行。”
  • 魔在征途

    魔在征途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魔王,可在冲击更高境界的时候失败而身亡。可是阎王却不敢收他的命,又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只有高手才能存活在这个世上——叶峰
  • 逍遥仙缘

    逍遥仙缘

    萧遥机缘巧合下获得古玩玉质鱼竿,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发现鱼竿可以消耗功德垂钓诸天,获得功法。于是,萧遥开始了他在仙侠世界波澜壮阔的修仙生活。PS:生活系修仙文,无敌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