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成熟、有修养的人,无不将忍耐作为自己修身养性和为人做事的重要原则。因此,不愠不火是一种善于忍耐的处世之道。
那么,什么是不愠不火呢?不愠不火要求一个人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要豁达大度。容人之过,宽以待人,不与人争风吃醋,逞强施威,不急不恼,谦以为人,和以处众。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与人相处,有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发火。事实上,发火时,烧掉的首先是自己一个人是否具有“豁达大度”之心胸并非小事,它不但关系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命和健康,而且还关系到自身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有一个名叫约翰的年轻人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求职。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当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的时候,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
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开水。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
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叭”地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释放了出来。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着他说:“刚才让您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就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因为管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失去了工作,这对约翰来说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记住,你反驳了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对你不满。如果你是一个易于愤怒却不善于控制的人,建议你不妨设立一本愤怒日记,记下你每天的发怒情况,并在每周作一个小结。这会使你认识到:什么事情经常引起你的愤怒,了解处理愤怒的合适方法,从而使你逐渐学会正确地疏导自己的愤怒。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间接或直接,其中涉及原则的事本没有多少,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犯不上与人斤斤计较。比如,单位里某个同事就美国的好坏谈了一种观点,尽管他的观点过于偏颇,你也没有必要情绪激昂地去与之辩出个对错来;否则,因为一句两句话伤了感情,实在没什么必要。
在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伤心的原因。
如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我为什么发怒?”
如果你感到内疚,你就要知道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忿怨,而忿怨又是因心灵受伤害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方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再把忿怨引向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情绪性太强的人大多被认为神经质,这种人易给人造成一种不合群的感觉,人缘也便随之而去;只有言谈举止始终保持常态,在公开场合上随圆就方,才会在社会上取得别人的认同。这种随圆就方,是赢得好人缘的一个原则。
执著好似傻,只有糊涂才能“专”
大智若愚,以柔克刚
在中国古代做人的艺术中,“大智若愚”常被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得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从做人的原则来看,大智若愚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是为降格以待的智慧。
大智若愚,“匿壮显弱”,需要很大的忍耐力,争强好胜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这要先丢脸、先失败,经过一番痛苦的忍耐,而达到最后的成功。
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时间,国家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
有时候,装傻也是迷惑敌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朝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
这种低调做人之术在汉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得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无不以弱者的姿态做出强者的举动。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薮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平平安安过一生。
装傻弄呆,明哲保身
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适时地“装傻”,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大师孙膑,遭到庞涓暗算后,身陷绝境。然而孙膑不向恶势力妥协,他决定佯狂诈疯,以卸庞涓的警惕之心,然后再图逃脱之计。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张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过了一会儿,又嚎啕大哭。庞涓非常狡猾,为了考察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猪粪污水里。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松懈了。孙膑也终日狂言诞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混迹于市井,晚上仍然回到猪圈之中。过了一些天,庞涓终于买下了孙膑推销的“傻气”,而自变愚蠢,相信孙膑真的疯了。这才使孙膑不久得以逃出魏国。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住江山,对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好贪舞弊、严重损害皇朝利益的行为,无情打击,重刑惩治。其用刑的野蛮残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帝王。为了免遭杀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装疯卖傻,以逃避惩治,御史袁凯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杀头,便假装疯癫。朱元璋说疯了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钻刺他的皮肤,袁凯咬牙不吭。回家后,自己用铁链子锁了脖子,蓬头垢面,满嘴疯话。朱元璋还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凯瞪着眼对来人唱“月儿高”的曲子,爬在篱笆边吃狗屎。朱元璋听了使者的回报,才不追究。实际上朱元璋又受了骗。原来袁凯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疯了,会派人来侦查,便预先叫人用炒面拌糖稀,捏作狗屎状,散在篱笆下。当来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这才救了一条老命。可见“推销傻气”多么辛苦和不易,不到危及生存,还是别轻易去干这种活。
总之,在政治风云中,有时当危险要落到自己头上时,通过装傻弄呆,的确可以达到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所以,装傻弄呆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适合于官场,如果我们与人交往遇到麻烦,我们也可能运用它。
佯装愚笨,后发制人
在官场中佯装愚笨,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成功之道,其目的在于迷惑对方,使其放松戒备,然后暗中图事,一旦机会成熟,便原形毕露。这一招很灵!
魏明帝时,曹爽和司马懿同执朝政。司马懿被升做太傅,其实是明升暗降,军政大权落入曹爽家族。司马懿见此情景,便假装生病,闲居家中等待时机。
曹爽骄横专权,不可一世,唯独担心司马氏。正值李胜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马府辞行,实为探听虚实。司马懿明析实情,就摘掉帽子,散开头发,拥被坐在床上,假装重病,然后请李胜入见。
李胜拜见过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到这般。现在小子调做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佯答:“并州靠近北方,务必要小心啊!”
李胜说:“我是往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你从并州来的?”
李胜大声说:“是山东的青州!”
司马懿笑了起来:“是青州来的?”
李胜心想:这老头儿怎么病得这般厉害?都聋了。
“拿笔来!”李胜吩咐,并写了字给他看。
司马懿看了才明白,笑着说:“我不想耳都病聋了!”手指指口,侍女即给他喝汤,他用口去饮,又泻了满床。司马懿对李胜说:“我不行了,可我的两个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训导他们,如果见了曹大将军,千万请他照顾!”说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来。
李胜拜辞回去,将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
从此对司马懿不加防范。
司马懿见李胜走了,就起身告诉两个儿子说:“从此曹爽对我真的放心了,只等他出城打猎的时候,再给点厉害让他尝尝。”
不久,曹爽护驾,陪同明帝拜谒祖先。司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领家将,占领了武器库,威胁太后,削除曹爽羽翼,然后又骗曹爽,说只要交出兵权,并不加害他。等局势稳定了,把曹爽及其党羽统统处斩后,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明成祖朱棣,本为燕王,也靠装疯这一招赢得了时间,最终发动了叛乱,打败了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许多儿子,其中朱棣为人沉稳老辣,很像朱元璋。在太子朱标病死以后,朱元璋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许多大臣表示反对,理由为:如立朱棣为太子,对朱棣的兄弟则无法交待,亦是不合正统习惯。朱元璋无奈,只得立朱标的次子(长子已病死)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皇太孙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年龄既小,又生性仁慈懦弱,他的叔叔们各霸一方,并不把他看在眼里。原来,朱元璋把自己的子侄分到各处,称作亲王,目的是为了监视各地带兵将军的动静,以防他们叛乱,后来就分封各地,成为藩王。这样,许多藩王就拥有重兵,如宁王拥有八万精兵,燕王朱棣的军队更为强悍了。这样一来,建文帝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一些大臣的鼓励之下,建文帝开始削藩。在削藩的过程中,杀了许多亲王,其中当然也有冤杀者,燕王朱棣听了,十分着急。
好在燕王朱棣封在燕地,离当时的都城金陵很远,又兼地广兵多,一时尚可无虞。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谋士,他对朱棣说:“我一见殿下,便知当为天子。”相士袁珙也对朱棣说:“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过四十,长须过脐,必为天子,如有不准,愿剜双目。”在这些人的怂恿下,朱棣便积极操练兵马。
道衍唯恐练兵走漏消息,就在殿中挖了一个地道,通往后苑,修筑地下室,围绕重墙,在内督造兵器,又在墙外的室中养了无数的鹅鸭,日夕鸣叫,声流如潮,只有一个目的:不使外人听到里面的声音。但消息还是走漏出去了,不久就传到朝廷。大臣齐泰、黄子澄两人十分重视此事,黄子澄主张立即讨燕,齐泰认为应先密布兵马,剪除党羽,然后再兴兵讨之。建文帝听从了齐泰的建议,使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谢贵、张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马镇守山海关,保卫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诸王。
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对他十分怀疑,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个儿子高炽、高煦和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忽报三人前来,就立即召见。言谈之下,建文帝觉得除朱高煦有骄矜之色外,其他两人执礼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朱元璋,建文帝便想把这三人留下,作为人质。正在迟疑不决之际,朱棣早已料到这一手,飞马来报,说朱棣病危,要三子速归。建文帝无奈,只得放三人归去。魏国公徐辉祖听说了,连忙来见,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煦。原来,徐辉祖是徐达之子,是朱棣三子的亲舅舅。他对建文帝说:“臣的三个外甥之中,唯有高煦最为勇悍无赖,不但不忠,还将叛父,他日必为后患,不如留在京中,以免日后胡行。”建文帝仍迟疑不决,再问别的人,别人都替朱高煦担保,于是,建文帝决定放行。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后悔,临行时偷了一匹徐辉祖的名马,加鞭而去。一路上杀了许多驿丞官吏,返见朱棣。朱棣见高煦归来,十分高兴,对他们说:“我们父子四人今又重逢,真是天助我也!”
过了几天,建文帝的朝旨到来,对朱高煦沿路杀人痛加斥责,责令朱棣拿问,朱棣当然置之不理。又过了几天,朱棣的得力校尉于谅、周铎两人被建文帝派来监视朱棣的北平都司事张爵、谢贵设计骗去,送往京师处斩了。两人被斩以后,建文帝又发圣旨,严厉责备朱棣,说朱棣私练兵马,图谋不轨。朱棣见事已紧迫,起事的准备又未就绪,就想出了一条缓兵之计:装疯。
朱棣披散着头发,在街道上奔跑发狂,大喊大叫,不知所云。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数日不起。张昺、谢贵听说朱棣病了,就前往探视。
当时正值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但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羔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连声呼冷。两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让人不知所以。
张、谢二人见状,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告辞了。
张昺和谢贵把这些情况暗暗地报告给了朝廷,建文帝有些相信,便不再成天琢磨着该怎样对付燕国了。但朱棣的长史葛诚与张、谢二人关系极好,告诉他们燕王是装疯,要小心在意,张、谢二人还不太相信。
过了许久,燕王派一个叫邓庸的百户到朝廷去汇报一些事情,大臣齐泰便把他抓了起来,严加拷问,邓庸熬不住酷刑,就把朱棣谋反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建文帝知道后大惊,便立即发符遣使,去逮捕燕王的官吏,并密令张、谢二人设法图燕,再命原为朱棣亲信的北平都指挥张信设法逮捕朱棣。
张信犹豫不决,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万万不可,我听说燕王应当据有天下,王者不死,难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吗?”张信便不再想法逮捕朱棣,可朝廷的密旨又到了,催他行事,张信举棋不定,就来见朱棣,想看个究竟。
但朱棣托病不见,三请三辞,张信无奈,就便服前往,说有密事求见,朱棣才召见了他。进了燕王府,但见朱棣躺在床上,他就拜倒在床下。朱棣以手指口,呵呵而言,不知所云。张信便说:“殿下不必如此,有事尽可以告诉我。”
朱棣问道:“你说什么?”张信说:“臣有心归服殿下,殿下却瞒着我,令臣不解。我实话告诉你,朝廷密旨让我逮你入京。如果你确实有病,我就把你逮送入京,皇上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你是无病装病,还要及早打算。”
朱棣听了此话,猛然起床下拜道:“张公恩来生成一家,全仗足下。”张信见朱棣果然是装病,大喜过望,便密与商议。朱棣又召来道衍、王拱等人,一同谋划,觉得事不宜迟,可以起事了。这时,天忽然刮起大风,下起了暴雨,殿檐上的一片瓦被吹落下来,朱棣显得很不高兴。道衍进言说:“这是上天示瑞,殿下为何不高兴呢?”
朱棣谩骂道:“秃奴纯系胡说,疾风暴雨,还说是祥瑞吗?”道衍笑道:“飞龙在天,哪得不有风雨?檐瓦交堕,就是将易黄屋的预兆,为什么说不祥呢?”朱棣听了,转怒为喜。
于是,朱棣设计杀死了张昺、谢贵两人,冲散了指挥使彭二的军马,安定了北平城,改用洪武三十二年的年号,部署官吏,建制法令,公然造反了。经过三年的反复苦战,朱棣终于打败了建文帝,登上皇位,并迁都北平,成为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在经商中佯装愚笨,可谓一种成功商道。很多商人不懂得这一点,所以经常失败。
成事之智存在于掩饰之中,因为亮出自己牌的人可能会输掉。不要让别人的关注战胜你的谨慎和小心。当你的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你的思想时,你要像棋手一样掩饰它,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的意图,不要让别人预见到它,也不要让别人阻碍或夸耀你的意愿。
说点谎话,避免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装装糊涂,有时也能避免尴尬,解开窘境。而能产生良好交际效果的谎言有时是以装糊涂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糊涂的言辞有时能避免或解除尴尬。在同一场合,说大实话倒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到朋友家做客时,主人热情地给客人夹菜,恰恰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菜。这时,客人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拂主人盛情,一边道谢一边违心地说:“好吃!好吃!”结果,一句谎话却让自己很难堪。如果这种态度不改,那就难免要做一辈子难堪的客人。要是主人知道了原委,是要后悔一辈子的。这窝囊的谎言,既苦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值得吗?另一种态度,便是巧妙地拒绝。先说一句:“别客气,我自己来!”再补充一句:“这个菜我挺喜欢吃,就是胃受不了!”这巧妙的谎言,既不伤主人的面子,又避免了活受罪,岂不两全其美!
一个男大学生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对女大学生说过一番这样的话:“我离不开您,您是温暖着我的太阳,您是照耀着我的月亮,您是为我指引方向的北斗星,您是为我呼唤早晨的启明星。”
女大学生聪明,早已听出这是一番表白爱情的极热烈的话,但自己并不喜欢面前的小伙子,怎么办?如果断然说“我不喜欢你”,岂不是会使对方陷入尴尬?不置可否,岂不是对对方不负责任?
她只说了一句:“真美!您对天文学太有研究了,可我,真对不起,我对天文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舞场上,一位姑娘不小心踩了一位小伙子的脚,姑娘羞愧之下,忙道歉说:“对不起,踩痛了吗?”小伙子出语惊人:“不痛,不痛,欢迎你再踩一脚。”这俏皮的谎言,不仅逗得姑娘开心一笑,更为小伙子创造了深交的契机。
在某个时候说点谎话,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一位朋友在报上发表文章,讲了他的一次经历。
“一天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朋友看到他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我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这位朋友介绍过。见他目不转睛地看,心里纳闷,他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我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朋友却抢先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我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我们走。临走时硬塞给朋友几尾小鱼,一直把我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的。
谎话要说得漂亮有水平,并非易事。为了创造幽默风趣的效果,说谎,就得从反常角度入手,越是说得俏皮大胆新奇,越是引人入胜。说谎,说要说得轻快自信,就要说得圆满自如,不容置疑,才能以假胜真,巧中取胜,黑中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