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给“倦怠”找个加油站
我的一个朋友花无缺,工作10来年,做到了管理者,管理能力、执行力、领导力都是一等一,但是她却突然感觉干得没劲,每天上班如行尸走肉,手里一堆工作能做但是不想做。
假如她是一辆车,车真是好车,涡轮增压加速快,外观大气,内饰优雅,省油安全。但是问题出现在汽油方面,过去,她这台车没汽油,可以去加油站加,而今,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突然有种感觉:“怎么这个世界的加油站全消失了?”
如果非要把这种状态起一个名字,心理学研究已经给出了,叫“职业倦怠”,或者“职业枯竭”,其英文则描述得更生动,叫“burn-out”——蜡烛燃尽了。按美国心理学家贝弗利·波特的定义,典型的职业枯竭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正如那辆汽车,发动机、轮胎、内饰、外观都不错,但是没有油,更苦闷的是找不到加油站。
不单职业,婚姻、友情、家庭都会出现这种“burn-out”现象。从你侬我侬到柴米油盐,从柴米油盐到磕磕绊绊,从磕磕绊绊到七年之痒,从七年之痒到墙外开花。以前陪人家看月亮时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多年婚姻的夫妻,到了婚姻的冷漠期,对对方既没有性趣也没有兴趣,睡在同一张床上,生活如同路人甲跟路人乙。这是婚姻出现了枯竭。友情亦有可能出现枯竭,你会发现有些处了多年的朋友,在一起慢慢地没有了共同语言,之后就减少来往直到漠不关心,这份友情的蜡烛也就成灰了。
典型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如下:
心理疆界被侵犯
君君在一家小企业做商务助理,按说在小企业兢兢业业工作了两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已经完全能对商务协调、谈判单打独斗了,升一个职位也很正常。但是她偏偏遇到一个控制欲强的总监唐姐。这个总监不但盯着她的工作结果,还处处盯着她的工作过程。这唐姐是个铁人,精力超级旺盛,对自己的要求超级高。对自己狠的人,往往对下属更狠。因此,她对君君的任何细节也不放过。这让君君有种背后总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的压力感。她试图做过几次沟通,但关系很难改变。于是,君君每天上班如同上刑,总感觉自己哪里做错了。慢慢地,她心灰意冷,甚至有了抑郁症倾向。
我们也经常在各类情感肥皂剧里看到,缺乏心理空间也是婚姻破裂的一个根源。当手机里的每条短信、每天都干了什么、跟谁吃饭、出差跟谁一起出的、都去哪里了,都被另一半盘问和怀疑,你就会有一种“背后有双眼”的感觉。那么,被控制的人就往往出现无助感,他(或她)会自然远离另一半。
这是职业枯竭的一类典型原因:心理疆界被侵犯。在工作初期,自己没油了,还会以实现结果、提升能力为“加油站”来加油,遇到挑剔的上司可以小心应对。但随着时间和个人认知的变化,当自己的心理空间被肆无忌惮地侵犯时,就会陷入无助,那个结果导向、能力提升的“加油站”给的油质量会逐渐下降,以至于再也驱动不了自己这部车。
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广告词叫“我的地盘我做主”。作为动物的一种,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地盘感。有的动物通过在地盘上撒尿来捍卫自己的地盘,人类的玩法更高级,物理的地盘从搭建屋子到城墙到堡垒就是一种撒尿的呈现方式。而同时每个人也会建立自己的心理地盘:“3岁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明显的心理疆界,他们应该掌握:1.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情,但不至于因为分离而丢掉自我,放弃自由;2.对他人恰当说’不‘,而不必担心失去对方的爱;3.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因此冷落对方。”——《心理疆界》,君君的无助感就来自于其心理疆界被上司随时侵犯,而她又找不到有效的反抗武器。
在已经形成几百年习惯的集体主义文化下,每个人都会被定义成大机器中漂亮的“齿轮”和“螺丝钉”,个人的心理疆界被压缩得无穷小。过去人们所采用的反抗方式就是“大锅饭”,消极怠工,而面对日益成长的80后、90后们,不给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地盘,他们说不准还会在哪里摆你一道。
对于这种职业枯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并捍卫自己的心理疆界。
其实君君难受的核心,是她担心一旦捍卫了自己的心理疆界,就会产生某种“天塌下来”的后果。担心的最好应对就是不妨把担心玩得彻底一点,既然担心,不妨就想想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
君君如果拒绝上司过细的要求,最坏的后果就是鱼死网破,要么她走人,要么她上司走人。而一旦她走人,是否还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当她想明白这一层,她心里就踏实了好多。她之前也换了两份工作,对自己这几年的能力提升也有觉察。于是她发现,担心的最坏后果似乎也没那么严重,无非四个字“姐输得起”。这招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另外,捍卫心理疆界不是逃避,真诚的沟通是捍卫心理疆界的第一步。此时,需要有一些自我催眠:相信自己的上司能沟通并可以坦诚相见。坦诚会换来坦诚,猜忌也会换来猜忌。我在《老马的职业“鬼”话》中提到“带尊重的真诚”,就是真诚沟通的原则。当君君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期待时,她的内心已经产生了某种突破。
经过沟通,她重新建立了跟上司的关系。在日后跟唐姐的沟通中,她变得更主动。一年以后,另一家公司向她开出了经理的职位……
压力过大不被认可导致自我效能无法提升
相信大家都听说了奥美24岁员工过劳猝死的悲惨故事,据传这兄弟之前的一个广告文案被修改了几十遍。这种文案或PPT因被客户以及上司提意见而频繁修改,几乎是任何一个广告传媒行业以及咨询行业的惯常工作。以至于一个朋友跟我说一段戏言:“当你完成一个PPT的时候,记住,千万要存,写上1.0版本;客户一定会有各种不满意让你改,记住,每一个版本都要存……当客户让你改到第8个版本时,你会发现,不需要做什么改动,只需要把1.0那份再交给客户就可以了。”
这种不被认可的压力同样是职业枯竭的元凶。没几个人能做到“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压力就像一枚炸弹,从客户的上司的某一句话而产生,然后开始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客户的上司传递给客户,客户再传递给乙方的老板,乙方的老板传递给经理,经理传递给主管,主管传递给助理……假如传递到某一级,他发现自己上也传不了、下也传不了时,这枚炸弹就爆炸在他心里。
这现象不仅出现在工作中。近年来,中小学自杀率提升,原因之一同样是压力这枚炸弹的传递。比如一个老实的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罚抄作业50遍。如果他不够彪悍,想不出传递炸弹的方法,回家面对的又是苛刻要求的父母,这枚炸弹就可能在他身上爆炸。脑子一热做出极端举措。
应对压力的办法也很直接,就是能否把压力这颗炸弹化解掉。
其实通常不是压力把人压垮,而是对压力的担心把人压垮。应对担心的方法依旧是:让担心来得更猛烈些吧,问自己30个“what if”,“如果……发生,会怎样?”
如果这个PPT提交上去,客户还不满意?他不满意是他自己的感受,咱们自己先满意了再说。
如果客户还是让我们加班改呢?学乔布斯,真诚地盯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这就是他最期待的。
那要是客户投诉呢?大家都在职场里历练过了,咱们总监当年不知道被投诉过多少回了。
那要是客户不给钱呢?还是学乔布斯,盯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他一定会满意这一份的,能不能把款先结了。
那……
如果我们真的把担心的后果想得透彻,用不了30个“what if”,四到五个回合之后,你就会发现没啥担心的。此时,你会发现压力炸弹没了火药。我在《老马的职业“鬼”话》那本书里写过一句话,放在这里依旧好使:“看得见的魔鬼比看不见的魔鬼可爱。”
如何能让魔鬼更清晰可爱,多问几个“what if”。
当你的压力是清晰可爱的魔鬼时,你就会发现一堆可能性。如果想跟这个魔鬼玩,那就把压力接着,然后当人生体验,玩一把。“上次客户要的那个PPT,姐改了30版,牛不牛!”
或者压力还可以上传下达。“张总,客户又要我们改了,看来又要加班了。您能多安排两个人手吗?”“小李,你能帮我找关于大数据的几个资料吗?明天下班前给我可以吗?我请你吃麻辣烫。”
这样恣意地玩弄压力,是不是很开心?
人到中年产生的厌倦
婚姻跟职业都有“七年之痒”。一份职业做了7~10年时,也是人到了30岁左右的年龄。此时,我们往往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我的很多中年来询者都是如此,他们事业小有成就,但是就是感觉工作不给力,浑身不自在。
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多年工作多是从外部拿到价值,能力提升、待遇提升、职位提升。但是当他们玩这个涨薪升职的游戏玩到某个程度时,他们突然发现再往上追求“进步”没有了意义。
职业的动力分成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家人围着6岁的儿子问他的理想,儿子说他想当医生。外婆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奶奶说待遇也不错。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方便。我听后,满意地问儿子为什么想当医生。他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通过这个段子,你该知道什么是外部动机,什么是内部动机了吧。社会地位、待遇、各种额外收入、找对象这些都是外部动机,而治病救人则是内部动机。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工作的动力是源自外部动机还是内部动机,那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收入减少,甚至不给钱,你是否还要做这个工作?”如果回答是,那就是内部动机驱动,如果回答否,那自然是外部动机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