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这样一个真实发生的场景,作为一名女生,今晚就是传说中的“双十一”化妆品血拼日,12点之前,各大电商网站都开始了大降价。你一下班就调集了大军——你的信用卡和脑细胞们——准备今晚一战而买到各种霜、粉、露、油、水。这一晚就是在考验你的选择。
一般来说,你会干如下的事情:
·各种电商网站全部打开,搜集相关化妆品的全套信息,真的假的,原价多少,香港那边多少钱,这几个品牌哪个更好,更适合自己的皮肤,更划算;
·根据这些信息,开始预测自己买了哪家的化妆品会让肌肤更祛斑除油;
·了解不同化妆品下单的后果,那就是也许花好多钱买了一个不适合自己娇嫩皮肤的,也得准备好承担一定的风险。
·果断按下鼠标,一次次下手,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支付宝账户的钱一点点离去。
·在一次次下单的同时,对自我的反复觉察“我这皮肤到底是吹弹可破呢,还是已经黄脸婆了,还是总是发干”,如果旁边有闺密或者BF,那就会一边搜集信息一边旁敲侧击“你说我的皮肤是不是油性更大一些……”
这就是选择这种能力的细分:
搜集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搜集到差不多的信息,并对其整理、归类、区分、筛选。
做出预测的能力。基于你对信息的整合,得对选择的后果做出相对靠谱的预测。
评估并承担风险的能力。你得知道“一旦预测错了”会有什么后果,你该如何应对,更重要的是,你得承受这个风险。
有限资源内执行的能力。无论怎样,你得在有限的资源(时间、信息和钱)内做出选择,开始执行。因为12点之后优惠就结束,而你生命中的其他选择同样如此,它们都有或明或暗的时间窗口。
自我反复觉察的能力。整个过程中,你都得不断地自我觉察,从而了解自己的癖好、行为风格、人格、能力、资源……
必须承认,女生们经常频繁地在网店血拼化妆品和衣服,男生们频繁地在网店血拼数码产品和游戏点卡,这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训练自己某领域的选择能力。《六人行》里的瑞秋前N季一直在咖啡厅里当女招待,之后一跃跳到拉夫劳伦的女装部,这是她在过去花了充足的时间和金钱血拼女装,对女装选择频繁练习的收获。赛斯高汀(Sethgodin,一个在美国干营销而著称的企业家)在他的公司里曾要求员工在每个星期都必须汇报三件做过的错事,否则就会开掉他们。这看上去是个玩笑,但是却折射了一个观点:正确选择之前,你得先做N多错误选择。
既然选择本身是种能力,那这种能力的训练自然也需要努力。你得没事就尝试做个选择,然后冒选择错误的风险,之后还得总结,这过程真的是又纠结又忐忑,还得忍着恶心。
好吧,明天周末,不妨试试去那琳琅满目的shopping mall(商场),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买一件不超过300元的衣服(这对多数女生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之后到一家好点的餐馆吃饭,用三分钟的时间点菜。
计时开始。
1.3职业的黑天鹅和白天鹅
在来找我咨询的朋友里,很多人都期望选择这样一类职业,那就是你只需要赌一把,采用正确的决策,投入短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能财富自由,迅速成功,屌丝逆袭。
有这样的职业吗?
如果我说没有,就会有一堆反例争着抢着堵我的嘴。
比如:靠写《盗墓笔记》系列赚了1200万的南派三叔,写一套书就财富自由了;《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就更不必说;
比如:《中国好声音》的一干演员,短短几个月一曲成名,后边再赚钱就变得轻轻松松;
比如:Instagram,一个创造了500天的公司被Facebook10亿美元收购,也许下一个被千万美元收购的互联网应用就是你开发的;
再比如:我听说,在上一次大牛市中,赌到著名的“杭萧钢构”20个涨停板,两个月就变现买了一辆宝马5系+一套房产的股民张姐(这是真实案例)。
……
真的有不少这样“报酬具有突破性”的职业,而且也确实存在短期暴富的可能:
演员、作家、股民及投机者、互联网创业者……
我称这类“报酬具有突破性”的职业为“黑天鹅”职业。
在《黑天鹅》那本书里,作者提到了很多黑天鹅事件,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就是“9·11”、三聚氰胺、雷曼兄弟的倒掉、《哈利·波特》的写成,以及2012年底票房创新高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它们都具备了三个特征:
1.事前不可预测。你可以大致猜到《泰囧》能票房过亿,但是10亿的票房估计远远超过了每个人的想象。
2.造成极大冲击。已经有很多新闻高度评价了《泰囧》的社会意义和对中国电影业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价值。同时,发行这个片子的上市公司光线传媒股票价格已经因之翻了几倍。
3.事后诸葛亮。一堆评论家在之后开始写各色文章来解释为何这部片子会有这么高的票房。
而“黑天鹅”职业同样如此。
这便是很多在职业中焦虑痛苦的人为何苦苦追寻“黑天鹅”职业的原因:它确实存在而且有不少案例,它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它所需要的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和一丁点儿努力。
于是,人们就会认为职业咨询师的职责就是帮助这群困惑的咨询者选择这样的“黑天鹅”职业。
作为咨询师,我必须明确地指出,这是个糟糕的想法。
1.看看“黑天鹅”职业的人群组成
北京蓟门桥的东北角就是闻名遐迩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而在“北影”门口,总会有很多北漂的群众演员,他们期待被某个片子选中而一举成名。《泰囧》里的王宝强就是一例。
但是一朵鲜花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绿叶和牛粪。“黑天鹅”职业的人群组成往往是这样的:少量的巨人+巨大量的侏儒。
当你看到南派三叔因为写了《盗墓笔记》系列而收获大量稿费时,成群在起点中文网靠码字为生者的作品却无人问津;当你看到有人买了连涨了10个涨停板的某股票因此而大捞一笔时,95%的股民却血本无归;当你看到某个互联网应用因为在IOS平台排第一而被大公司买下时,一堆创业者正在开发“牛X”的APP,每年的利润只有几千元钱。
这个职业的分布绝非正态分布(少量很牛的人和很惨的人分布在两边,中间是大多数“还可以”的人),也不是典型的80/20分布,而是99/1分布:只有少量很牛的巨人,剩下全是很惨的侏儒。
2.看看“黑天鹅”职业的竞争
这类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类职业的门槛看上去很低很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需要有太强的能力就能从事它们。从事这种职业似乎不用频繁地练习,也似乎不需要循序渐进,这种职业的成功似乎靠的就是正确的选择和不错的运气。
但是,正是这种看上去门槛很低的游戏,其参与者会更多,而竞争也会更激烈。原因我之前提到了,就是那个不争气的“多巴胺奖赏回路”,让我们喜欢又好又容易又快的选项。看似不需要长期投入就能产生回报,但真正投入进去则发现事情并不像当初以为的那样发展。
3.那些“白天鹅”职业的收益总被低估
想象一下有这样的两份职业,持续时间都是十年。一份职业的收益是:第一年月收入5000元,之后每年的收入都会平均提升15%。另一份职业的收益是:第一年月收入5000元,之后就没变过,但是到了第十年,突然因为某个正确决策而获得100万元的红包。显而易见,第一份职业是“白天鹅”职业(典型的白天鹅职业如:律师、医生、会计师、人力资源、厨师、咨询师、木匠),它的收益会随着你的经验、技能的提升而逐渐提升,第二份职业则带有“黑天鹅”色彩(炒了10年股,终于在一次大牛市中赚了一笔)。但当你算一下总收益时,你会发现两者似乎差不了多少。而更重要的是,除了钱财收益之外,我们的感觉收益是不同的。第一份职业,每一年都会因为技能经验的提升而有快乐,而第二份职业,只有在最后那一锤子时产生快乐。而让我们颇不忿的是:
人类对快乐差异的强度感受并不很明显。用心理学的理论说法叫“知觉量和物理量的非线性关系”。比如一个20瓦的灯泡跟一个40瓦的灯泡,其物理量相差一倍,而我们对亮度的对比感觉却远不到一倍(这往往是对数关系,也就是物理量是2倍意味着知觉量为1.3倍)。因此,拿到100万元红包的快乐感并不比拿到1万元红包的快乐感多100倍,而只是多了几倍。
(在此,给管理者推荐一个小诀窍,如果给员工发春节奖金1000元,不如把它分成三份:元旦后发一笔,春节前发一笔,春节后再发一笔。这样大家会更快乐。)
因此,从事“白天鹅”职业甚至会比“黑天鹅”职业的人更快乐。
这让我这个职业咨询师很有感触。职业规划师就是一个典型“白天鹅”职业,咨询收入会随着个人经验及技能的提升而慢慢提升。每次咨询的客户只有一个人,你再牛,单位时间也只能收到一个人的费用。这样一个典型“白天鹅”职业,我做了两年有余,积累下来的每个案例都会带给我一点小收入和一点小经验。更重要的是:我支持的每一个人都会给我带来一点小快乐。
如果换一份靠赌一把就可能收获颇丰的职业,那这段旅程,除了快乐不多之外,似乎不太容易获得一种充实感和安全感。
到此为止,似乎在我们做职业选择时该有明确的结论:你要选择那些稳步增长的“白天鹅”职业,而不要选那些可能一飞冲天的“黑天鹅”职业。
容我这个职业规划师再“鸡贼”一点,也许还有更好的策略。
《黑天鹅》这本书里提到了“哑铃策略”。
说简单点就是:既从事“黑天鹅”职业,又从事“白天鹅”职业。
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白天鹅”职业,让技能慢慢提升,然后拿一小部分精力去博“黑天鹅”职业,博到了就赚一把,博不到也认命了。
比如,你可以在写代码的同时,报一个《中国好声音》的名;也可以在做咨询的间隙,体验一下当“跑龙套”演员的感觉;还可以每天花2元钱到楼下彩票机买上一注。当年一个叫帕斯卡的兄弟(就是那个发现压强定律的帕斯卡)劝人信上帝,他并不像其他传教士那样纠缠于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他用了一种“实用”的解释:
假如你信上帝,上帝真存在,那你就赚了,一定去天堂。而上帝如果不存在,那对你也没什么损失,无非是每天花点时间祈祷,每周去做个礼拜。
假如你不信上帝,上帝不存在,你似乎也没什么损失,但是万一上帝真的存在呢?你的损失就大了去了。
因此,你得信上帝。
这个哑铃策略说的也是这回事。
假如“黑天鹅”真的来了,你赌上了,那你就赚了;但是假如“黑天鹅”就是不来,你损失也无非就是每天2元钱,或者20%的时间和精力。你知道即便你不花在这上边,你可能也会花在更无聊的电视剧、《英雄联盟》以及频繁淘宝上。
但是如果你不博,“黑天鹅”来不来也跟你无关了。
这似乎已经是很完美的选择策略了。
但总有一些哥们儿会跳出来继续较劲:“那我就是想从事‘黑天鹅’职业,我就要做操盘手、就要做演员、就是要做养生大师,这就是我的梦想,怎么办?”
那你就把这份“黑天鹅”做成“白天鹅”好了。人家赌1年,你赌5年;人家赌5年,你赌10年。当成功是个概率时,提高其可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试几次,再多试几次。
谁让你“就是”想从事它,把它当成矢志不渝的理想呢?
1.4面对套牢的选择
我的一个朋友李寻欢近日相当惆怅。他在一家企业干了5年,工作时间不长不短,工作回报不高不低,职业没什么发展,向上没什么位置,工作自然没什么动力。此时,他纠结于是否离开,换更有发展、有兴趣的行业、企业。离开了,万一现在这份工作开始来了转机,抑或是万一老板慧眼识英雄,给他升职加薪,他岂不后悔?而不离开呢,那要是这今后关键的几年还一直不咸不淡,人生可就这么白发苍苍去了,谁都只有一个25岁、一个30岁啊!
我深情脉脉地望着他说:“哥们儿,你被套牢了。”一句话戳中了他。
来看我跟李寻欢同学的对话。
我:“当初你为何来这家公司?”
李:“当初感觉IT行业有发展,自己又刚开始学。这家公司能给我一些提升能力的机会,当然他们给的待遇在同类公司也还是偏上的。”
我:“看得出现在你有去意,那你为何还纠结呢?”
李:“我们三个月内有一次竞聘,之前的两次我都失败了。如果这次成功了,我就能管一个团队,那我的职业就又有了新发展,但是我感觉老板还是不太待见我。”
我:“你看好现在这家公司吗?”
李:“一般,我们的几个产品后来的推广都一般。”
我:“看得出来,你当初来这家公司求得的是一种短期发展,那时正好有这个机会。那现在你会认为这家公司是可以承载你理想的企业吗?”
李:“这个,我还没想过‘我的理想’这个话题。”
我:“既然你是短期策略,那你现在还有在探索其他机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