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55600000013

第13章 佛法三根本要义(2)

色界天是以自生禅维持生命的一类高级生命,无异性爱,身体特别髙大,有自身光和神通,共分十七个层次。

无色界天生命,只有意识,没有可见色体,处于世间禅最高境界,共分四个层次。

色界和无色界高级生命,虽然有深厚的禅力和神通,但没有真智指引的超世禅,仍脱离不了轮回圈。

现在有些气功师,有点微不足道的神通,便认为“成佛”了,真是可笑。

四、因果善恶报应

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法的基石。

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无因不会有果,异因不会产生异果。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卵石中生不出小鸟。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变果、由果变因的连续过程,如麦种变成麦苗,麦苗中生出麦穗,麦穗中又生出麦种。

每个事物都是时间齿轮上的因果链条,世界上的整个事物相互之间都形成了因果关系网,事物的存在就是因果关系的存在。

由于世间智的局限性,其他学说的因果观是不彻底的,只有佛教的因果观才是最彻底的。

佛教的因果观把因果规律用在了一切事物的过程中,并把它看做是事物存在的实质。

物质的因缘规律是容易认识的,生命的因缘关系有它的特殊性,不通过周密的推理就认识不到。

因为生命不是纯物质的,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除了可见的物质形体而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质,即心识智体。而智体无形无色,不是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只能从感知行为动作中把握和自我感知,因此对生命的认识有了较大的难度。但从事物生存的基本规律仍可以认识生命的规律,因为生命也是一种存在。

对待生命有两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即常见和断见。

持常见者认为生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存在。

佛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生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因果变化的过程。在一刹那之间,生命都在发生着变化,整个生命的存在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连续不断的生命之流,就像河流和电流。

持断见者认为,生命的存在就是物质形体的存在,形体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灭亡,没有前世,也没有来世。

佛家认为生命不是纯物质的现象,生命是肉体和精神智体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特殊形式的结合。

如果说生命就是肉体的话,肉体可以长期保存,生命为什么做不到永远不死呢?

如果说生命就是精子和卵子两种物质结合的结果的话,同一父母的子女的感情、性格、智力、情趣、爱好、思想、寿命长短等完全应该相同,但为什么各不相同呢?

根据因果规律,同类因产生同类果,物质因只能产生物质果。人体的物质部分产生于物质,心识智体并非物质,其生因怎么会是物质呢?同类因产生同类果,精神智体的同类因也只能是精神。

如果否认精神的前因存在就等于承认无因之果,没有种子的禾苗,这是不符合生成规律的。

因此佛家认为生命的肉体部分是物质所生,其精神部分产生于精神因素,这精神因素就是前世的精神智体。生命是个前后连续、不断运行的流动线,同时间流一样前后相连,无始无终,有今天也有明天,今世的生命是前世生命的连续,后世生命是今世生命的连续。

断见的错就错在只看到生命河流的眼前这一段,把这一段和前后割裂开来,认为既无前世,也无后世。这种看法就像只承认现在的时间,不承认过去和未来的时间一样荒谬。

佛家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流,和现世的意识一样前后相连,不能中断。

从今天的意识生自昨天的意识,就可以得知今世的意识生自前世的意识。既然有前世的意识,也就有后世的意识,因为今世就是前世的后世。

认识这个问题对佛教来说常重要。

要认识善恶报应的因果关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佛法认为凡是不利于或有损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为都是恶,凡是有利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为都是善。善恶是以众生利益为标准的。

报应指的就是思想行为引起的后果。

爱引起爱,仇恨引起仇恨,为别人着想、尊敬别人、爱护别人所得到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尊敬,干坏事引起别人的报复和受到心理上的压力都是现验现报的例子。

善恶行为的后果产生的时间根据善恶的性质和先后顺序有近有远,有的立刻报应,有的到来世或者隔几世才报应。

这就叫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定会报”。

今世的生存环境和苦乐遭遇是前世善恶行为的后果,后世的苦乐前程由今世的思想行为决定。

很多人因不相信善恶报应而毫无顾忌地做坏事,最终身败名裂、遭到法律制裁或者众叛亲离就是难以逃脱因果报应的最好例证。

五、世间因果和超世因果——四谛

苦、集、灭、道四谅是佛法的概括。

苦指一切世间生命感受的种种苦。

苦有八分法、六分法、四分法、三分法等等。

八分法是:生、老、病、死、怨恨相遇、亲爱别离、所求不得、身心受苦等八种苦。

六苦是:世事变化无常、心不满足、肉身一次次更换、一次次投生、贫富贵贱变化无常、生死路上无人伴随之苦等。

四苦是:生、老、病、死之苦。

三苦是:苦中苦、变化苦、感受本苦。

苦中苦是指任何人都能感觉的痛苦,如饥饿、病痛、恐惧、悲伤之类。

变化苦指表面上是乐而实际是苦,如爱变恨,乐变苦,享乐过度的苦恼,青春之乐潜伏的衰老和疾病的危机,美味佳肴食用过度导致生病,钱财带来的杀身之祸,名利地位引起更多的麻烦等等。

感受本苦是指生命的感受,不但快乐的感受可以变成厌烦,变成苦感,非苦非乐的中性感受本质上也是苦,无苦无乐的生活会变得空虚、寂寞、单调乏味。

如三禅天的快感在四禅天感到是苦而追求无乐之中性感受,无色界禅则进一步追求无任何意识活动和感受的虚空禅境。因此龙树说:“意识就是苦。”

集谪的“集”指苦的集因,即产生苦的种种原因。

产生苦恼的原因就是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意识支配的善恶思想言行一业。

业是动机和行为结果的综合名称,其中动机是主要的。

善恶业的区别主要是动机。

如为了众生的利益,开杀戒对恶人进行惩罚,是善行;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名利地位,念经拜佛,举办慈善事业,形似善行而实为贪心的表现,不能算真善。

真善是不能有私心的。恶行中最典型的是十恶行为。

十恶指杀害生灵、偷盗别人的钱财、非法奸淫、欺骗撒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引起是非的言论、对别人的钱财起贪心、产生害人和报复的念头、不相信善恶报应的邪见等。

戒除十恶,便是十善。

十善戒是佛教三乘戒律的根本,也是区别真假佛教徒的根本标志。

违犯十善戒者,重者必堕三恶道,轻者也会受到相应的报应;行十善者会今生乐享天年,来世投生三善道,享受人天之乐。

灭谛的“灭”指从根本上消除烦恼、苦感,得到清净自在的超脱境界。有非终极涅盘(如声闻、缘觉涅盘)和终极涅盘(成佛涅盘)。

前者仅仅是脱离烦恼,后者才是智不处世、悲不弃世的无上涅盘。

道琉的“道”指脱离苦及苦因,获得永恒快乐涅盘的道路和方法。

道法虽有多种,但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方便门和智慧门。

方便门指思想行为,智慧门指指导思想行为的智慧正见。

菩萨乘六度是佛道方便、智慧二法门的高度集中,其中戒度(约束贪欲和有利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戒行)、舍度(为众生利益愿意奉献一切的奉献心)、忍度(为众生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的高度忍耐心)属于方便法门,定度(思想高度集中、心住一境的修炼成就)、慧度(脱离世俗之见的空有执着,主客观对立消失,现见二无法性的直观智慧)属于智慧法门,精进度(刻苦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意志)是方便、智慧二法门的必需条件。

六度的意思是这六种行为的结果,能使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佛地。

方便指善德善行。善德善行的根本是以无限热爱众生、无限同情苦海众生的大慈大悲心为动力生起的,普度众生、追求佛地平等智慧的菩提宝心。

因此方便法门可以归结为菩提心,又可以把菩提心所代表的方便法门归入大悲心的范围。这样一来,道法方便、智慧二法门可总结为“悲”和“智”两个字。

这悲、智二字是全部佛法的最根本的核心和灵魂。其他法都是从这两个核心产生出来的枝叶、“子法”,是为这两个中心法服务的。

三乘佛法的正见智慧无本质上的差别,其主要差别就在方便法门。

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就在有无以大悲心为根本的菩提心和菩萨行上。

显乘和金刚密乘之间的主要区别也在方便法门上。就是说密法的见空智慧和显法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区别是密法中有更多更简便的方便修法,可以大大缩短修炼进程。但密法要求修法者必须具备显法入道基础,否则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想飞也飞不起来。

下面要讲的佛道三根本是显法菩萨乘的根本,也是密法的基础。

现在有很多人想学藏密,没有打好基础就想修万丈高楼,没有灌顶入门就想出神通,连佛道和佛果的基本知识都不懂,就自以为已“成佛”,乱修、乱传法。这样修密法除了遭受报应,不会有好结果。

阿底峡尊者曾对一个有神通能穿墙过壁但却无善行的密修者说;“我很可怜你,如此修下去,你死后定会堕入畜生道。”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利众善行在佛法修炼中的重要性。

以上所说的苦、集二琉是世间因果,灭、道二琉是超世因果。但道不是纯粹超世的,正道中的资粮、加行二道属于世间道,见、修、佛三道属于超世道。

六.佛的四身和事业

四身指佛的自性身、智慧法身、功德报身(享用身)、应化身(也称化身)。

自性身是彻底干净破除烦恼障和知识障后所获得的如来法性。众生的如来法性(光明佛心)被二障覆盖,如镜生锈,失去了本具的光明。佛的自性身是彻底消除污染的清净状态。

众生都具智慧光明心,但这种光明心是有污染的。从凡成佛的过程就是清除污染,增益光明。

众生的佛心就像包在岩石当中的一块宝石,修道就像剥去包在宝石上的岩层,并进行精细加工,做成一个真善美的艺术珍品——佛的真正的概念就是这样和其他世间宗教毫无共同之处。

智慧法身指的是佛的智慧和神通。

《现观庄严论》归总,无漏智慧共有二十一类,这里不准备一一介绍。概括起来就是实智和权智二种。

实智就是指明见一切事物的法性真相的智慧。

权智是指洞察一切事物的种种现象之智慧。这两种智慧都是佛地特有的智慧,也称遍知一切智、无上智、平等智。

这“平等”的意思是佛的智慧和知识对象“等量”之义。人的知见永远也达不到与所有知识对象的“等量”。

功德报身是佛的有色有相的庄严体,是积无量善功德的福报身,常住色界十七重天之上无上密严报身佛国。其直接引度对象是十地菩萨,十地以下的圣人也无缘目睹,是佛的千千万万应化身的生化之源,与世俱存,常住不灭。

报身相有宝冠等装饰,密宗中的本尊都是报身相。

应化身是佛化现的度众相,有殊胜应身,如释迦牟尼;也有一般度众利众化身,有化作人天的,也有化作动物和桥梁、房舍、衣食、药物等众生所需物品者,肉眼凡胎,难以分辨。

有人说佛教是“偶像崇拜”,那纯属外行话。

供养佛像有两个目的:

一是通过佛像引起人们对佛的无量功德智慧的敬仰,使人们产生一种崇高的思想;

二是用佛像作观想对象。观想是为了排除杂念,心住一境。

密宗中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本尊像,象征人体的各种成分和功能,有观想的特殊用意,并非任意创造,修炼到一定阶段就会明白它的作用。

佛的事业,是指佛的利乐众生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救度众生。

佛的利众行为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无意识,无倾向,自然无为,如阳光、雨露,虽无意识,却能普照大地,滋润万物。

二是对众生和万物的平等普及性和永恒性。佛具遍知一切的平等智,凡佛智所及之处,便有佛身和佛能。凡人觉察不到或者感应不到,那是自己的障蔽所致,就像岩洞中照不到阳光,霉烂的种子虽有雨露的滋润而不发芽,并非阳光和雨露的过错一样。

以上这些说法都有佛经的根据,怕增加篇幅,不一一引证。

七、三宝贩依法

在佛法中称佛、法、僧为“三宝”,有清净无垢、威力无穷、稀世珍宝之义。

佛宝指具足四身之佛,法宝指八万四千法和道、灭二谏,僧宝大乘佛法专指见道以上的圣僧、菩萨。

佛是指路人,法是道路,僧是熟悉道路的伙伴。

有人说什么藏传佛教在三宝上加了“上师”,成了“四宝”,这是胡说八道。上师是集三宝于一身的导师,并非第四宝。

上师传法如佛,上师的功德、智慧如佛的法身,上师言传身教起着具体的僧宝作用。

因此佛说:“无师哪知佛名佛法?有师才得知佛名佛法,故师恩重于佛恩。”尤其密法不能靠经典,必须有上师亲口传授,因此密法称:“上师是加持之源,守戒是成就之源。”

藏传佛教特别看重上师的作用,其原因就是这个。

三宝有因三宝和果三宝。

因三宝是指向众生说法和普度众生的诸佛、指引成佛的经典教义、启迪心扉的佛智以及诸圣僧菩萨。

果三宝是指自己争取达到的目的。

自己通过学修,获得戒定慧成就便有了法宝;获得见性智,成为僧宝,成佛便成了佛宝。

皈依因三宝是手段,证得果三宝才是目的。

学法、修法的全部过程和最终结果,都属于三宝皈依法的范畴。因此要想懂得“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句经文的全部含义,非掌握整个佛法的内容不可。

佛法经文的深奥,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节)佛法三根本义

佛法三根本是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遵照文殊师利的密传教言提出来的。

文殊师利说:“法虽多,作为解脱之机缘而必不可少者只有出世心、菩提心、正见三法也。”

为什么说这三法是解脱的机缘?又为什么说这三法是必不可少的呢?这就要从佛法的根本说起。

三乘佛法的根本宗旨是“解脱”,这解脱又分根本性的和非根本性的解脱,彻底性的和非彻底性的解脱。

佛法是根据善根和觉悟层次指引解脱之道的。

如钟根下士怕受三恶趣的重苦,寻求人天的快乐(天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天国的高级生命)。这是脱离三恶趣重苦的解脱,是暂时的非根本性的解脱。

生在人天界,若能改恶从善,可以上升或者继续保持人天之乐。但由于人天之界无明烦恼未除,堕落下界的内外因很多,上升和继续保持人天之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说这种解脱是“暂时的”。

又因人天的无明苦根未除,这种所谓的“快乐”只是和苦难深重的三恶趣相对而言,并非真正的快乐。这种人天之快乐有变化无常的不稳定性和苦乐交织在一起的混杂性、对心理变化的欺骗性,所以说不是根本的解脱。

利根中士认识到轮回本质是苦,便追求脱离苦根(烦恼)的清净糌之乐(如阿罗汉果)。

但这种解脱只是从烦恼障中解脱,还有知识障的无明覆盖,所以说这种解脱也不是彻底的根本性的解脱,只是解脱途中的一个中转站。

同类推荐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热门推荐
  • 呆萌王妃太可人

    呆萌王妃太可人

    两萝莉闺密在泡澡时竟狗血的穿越,喵呜~,一个长得跟那里失踪的相府嫡女一模一样,但另一个却毫无身份,为了死党甘愿代嫁给了当今皇上都惧怕的摄政王洛逸凡,哇塞,原来是美男一个啊!某萝莉鼻血止都止不住……
  • 脚踏红尘

    脚踏红尘

    他,夜辰,月夜国神一般的存在,方年二十有三。传闻,他五岁能吟诗作画,十岁领兵打仗传闻,他嗜血如命,心狠手辣,神仙相貌传闻,他不近女色,可府中却又七十二房妻妾她,任琳杉,21世纪沙粒般存在,年龄十八听说,她五岁就能翻墙爬树,七岁偷鸡摸狗听说,她外表冰冷但内心火热,长相美丽听说,美男子她照收不误,但却还保有纯洁之身某日某女色迷迷的打量着面前冷若冰霜的男子说“亲爱哒,咱们生米煮成熟饭可好?”而某男曰:“你若追到本王,那便许你”某女却毫不知某男转身后嘴角的一抹温笑
  • 云雀烟雨

    云雀烟雨

    云雀烟雨津朝太子,云中之龙恭家姽婳,雀羽流金姜家少爷,烟花满城周侯独子,雨夜扶桑她,恭雀,魂入津朝不求荣华富贵(周:你家都富可敌国了,说的是人话?)只求一生平安(太子:你全家多少块免死金牌,心里没数?)可是,我人心软(姜:送我入狱时,倒没见你来看过我一眼)总是忍不住向身边的朋友伸以援手招来无数杀身之祸最终,却只收获了一句“铁石心肠”的评语恭雀,下辈子,请不要再心软了,嘤嘤嘤~“玩够了没,何时肯去和亲!”敌国来使要挟,太子急了。“伤我至此,你居然还要我去和亲!”恭雀哭唧唧。“少在这装模作样,不是你勾搭的人家吗!”太子怒。
  • 医圣风华

    医圣风华

    之前的十多年,只为药香而活,以为心存善良,则人善良,结果死了。重生后,想明白了很多,便也不再纠结,好说歹说,命就一条,得珍惜。只想快意人生,与家人安乐,但事事并不尽如意。那么,来吧,姐欢迎~
  • 反穿:彪悍小妻有点萌

    反穿:彪悍小妻有点萌

    她叶竹琴、书、画、舞、武样样精通,一朝穿越成病娇女,误入娱乐圈,却浪的飞起。他陆寒,受人之托,遇见她,丢了心更掉了一地的节操。陆寒表示:节操是什么?我媳妇不吃。
  • 和吸血鬼男友的恋爱

    和吸血鬼男友的恋爱

    清妍自出生血液便自带千年难遇的香味,正是吸血鬼追求的最高极致的血香,为了抑制这个味道,血族年轻一辈的族长司徒墨将自己的血封印在血族圣物冰曜石里给了清妍,清妍又一次意外穿越回500年前,那是的司徒墨并不是认识她,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司徒墨渐渐爱上了清妍,却不料婚礼那日司徒风的出现带来了一场血雨腥风……
  • 鲜血染红的世界

    鲜血染红的世界

    丧尸真的可怕吗?不可怕,暴露出罪恶的人心才是真的可怕。这是一个丧尸的世界,一个人吃人的世界,一个暴露本心的世界,这里没有魔法,没有修真,有的只是一颗活下去的心。拼尽最后一颗子弹也要将丧尸从地球上清除,就算鲜血染红了世界,也要杀死最后一只丧尸。
  • 重生韶华正好

    重生韶华正好

    无奈重生,她悲催地失去了一段记忆,又悲催地爱上同一个男人,更悲催地是被他再度抛弃。记忆复苏之时,她发誓一定要比他幸福。*****本文每天一更,求收藏,求各种票票~\(^o^)/~
  • 旁白修仙

    旁白修仙

    灵气衰弱的修仙世界、鬼怪纵横的都市世界、体魄强大的炼体世界、觉醒者遍地的科技世界……一个综合了阉割版寻宝、鉴定、危机感应的“旁白”金手指……(一个被迫害妄想症患者,为了不被迫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修仙路!)
  • 洪荒第一护法

    洪荒第一护法

    洪荒世界,百族林立,万界争锋。人、神、魔三道,主宰天地,杀伐不止。仙门大帝,纵横天下,鲜有敌手。膝下三子,老大学究天人,以文载道。老二天赋异禀,武道扬名。唯独老三,不学无术,花天酒地,乃是一纨绔败家子......嗯,纨绔到什么地步呢。朝堂之上,群臣进谏,要将其流放人界;护法殿堂,人人自危,生怕被选中为他的护法大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总而言之,凡是仙界中人都恨不得离得这位三殿下越远越好。然而,我们的三殿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居然兴奋得整整一夜没睡:“什么?要放我到人界去玩耍?那可真是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