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4800000013

第13章 半路上的库车(8)

有一次,一位看上去很富贵的中年妇女,上完麻扎挨个儿地给那些老人施舍,一人五角钱,到我面前时,也递给我一张,我赶紧双手接住,心里涌动着说不出的感激。

守在麻扎旁那些年逾百岁的老人们知道,库车城又该亡哪一茬人了。麦子割掉了,又该掰苞谷。一茬人与一茬人之间,似乎有一段空闲日子。趁着苞谷还青,死神在收割过的广袤田野拾捡麦穗,总有拾不干净的,总有漏割的,一撮两撮,隐没在田地尽头,地老天荒地一直活到儿子死了,孙子辈开始下世,活到世上再没有一个亲人。

一茬人死到高潮时,会接二连三地有人离去,阿訇们忙不过来。清真寺一天五次的礼拜声叫唤着人的魂灵。不时有戴白帽、缠白腰布的人走在巷子(类似汉族人披麻戴孝)。清真寺前的塔吾提(灵架)摆成一排,上盖白布,等待阿訇念经致悼词。

听说同一天去清真寺举行葬礼的死者越多便越吉利。我不太明白,只是站在清真寺对面的库车河桥头,静静观望。维吾尔族人的婚礼汉族人可以参加,他们的葬礼,非同教人绝对不可介入。你可以分享他们的幸福快乐,而他们的死亡,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秘密去向。

我的翻译库尔班说,阿訇正念的这位死者,刚四十岁,阿訇在介绍他的生平功绩,并乞求真主保佑,祝愿死者安息。葬礼结束后,死者将被亲人抬到热斯坦街大麻扎入葬。墓坑早挖好了,缠裹白布的遗体放入洞穴,头西脚东,面朝“克尔白天房”。然后用土块堵死洞穴口,再埋土填坑,一个人在俗世的行程就算到头了,奔赴真主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是那些乞丐们盼望的好日子--人死后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四十天和周年举行的乃孜尔,一个灵魂升天了,留在地上的人们做些悼念的事。

库车城开始死四十岁的人了。我心里一惊,我也四十岁了。我生活的那座城市,人们活得忘掉了死亡。没有隆重的葬礼,看不见坟墓。谁家死了人,来一些亲戚朋友,静悄悄地拉到火葬场烧了。不管三天、七天、四十天,都无坟可上。死亡的迹象消失了,生与死成了相距遥远的两个世界。

库车老城的生死是连为一体的。清真寺里时常有死者的葬礼,每一位死者都会被抬到清真寺,由阿訇做最后的祷告。我们中间的一个人又去了。死的人越多,在真主那里,我们的人就越多。他们也像我们悼念他们一样,念记着还在世间的我们。

住在热斯坦大麻扎旁的人们,夜里听见死者侧身的声音,听见骨节脱落的声音,听见墓穴的土塌落,已经无惊无奇。只要一睡下,便能感到与世世代代的先人们躺在一起,什么叫活,什么叫死呀。

跟那些老人坐在一起,我仿佛有了跟他们一样的心境与身世。仿佛我坐在自己的老年岁月里,突然地,知道人生是这样一种结局。自己的这一天在我还没走到暮年时,已经开始。

我看见从热斯坦铺满尘土的巷子走来的抱着婴儿的妇女神情忧郁,走在她身旁的女孩也一样忧郁的眼神,仿佛快乐在千百年前就已消尽,仿佛欢笑是前世花朵。她们刚从巴扎上回来,走过我身边时目不斜视,沉默无语,抱在妇女怀中的婴儿像一个小小玩具。她们穿过几摞木头堆集的巷子,穿过麻扎旁一棵古榆的浓黑树阴,走过我买过一包雪莲烟的小商店,再经过麻扎中间那条土路,然后走出老城。麻扎尽头是一个低矮的只看见白杨树梢的村子,她的家或许就在那个村庄里。她的孩子在这样来回的穿行中长大,她渐渐老去,活到她的儿子老去,走在她身边的女孩离开人世,活到她在世上没有一个亲人。到那时她的钱和精力早已耗尽,她会坐到麻扎旁那些孤独的老人中间。

也许不会。她的孩子在树丛和麻扎旁玩耍着长大,学一门打铁或铜匠手艺,叮叮当当敲打一辈子。或者赶一辆驴车,在这些尘土小巷子里,来来去去地走完一生。那将很漫长。一个人的快乐幸福和贫穷痛苦,会在那样漫长的时光里,一点点地到来,到齐。

我一直看着她们消失在麻扎那边,我接着和那几个老人聊天。也许,坐在路旁的这几个老年人,让那些打铁的、赶毛驴车走路的人们,早早看见了人生暮年的光景。他们是终点,是歪斜在人生尽头的枯树桩子。从那个年轻妇女怀中的婴儿开始,不论跑多快、多远,最后都到达这里。

一半是麻扎,一半是民居的龟兹老城,死者生者,在同一块珍贵土地上,互不相让又相融如一。时间就是这样往前推移,过去的一百年,一城人离去,另一城人入住其中。

一代人一过,天上会落一层土,把该埋的埋掉一些。下一茬人在尘土上过生活,不必知道脚下踩着什么。树往高长,果实结在枝头。一百年里落下的土,有三尺厚,够麦子扎根,够让土豆和胡萝卜埋牢果实。除了埋人,人不轻易往更深处挖土,那是老城死去的部分,已经成为根。

无法说出

对于自己并不熟悉的库车老城,我写了四五万字。所以敢贸然地写,是因为这里原本就有我熟悉的许多东西:陈旧土墙的气息、我吃惯并喜爱的馕、抓饭,我认识的各种树木,能一一叫上名字的鸟儿,以及沿街摆卖的早年我使用过的手工镰刀、坎土曼;还有,跟我的黄沙梁一样缓慢、古老的生活。

惟一感到陌生的,是这里的人。我不懂维语,即使我懂维语,像在南疆工作生活的一些汉族人一样,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和他们说话,我仍旧不能更深地接近他们。

我知道他们的抓饭、烤羊肉好吃,却不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我热爱激昂的纳格拉鼓声,喜欢都它尔的弹唱和杏园葡萄架下气氛热烈的麦西来普歌舞,我只是站在一旁,孤单地被它感动--那些如痴如醉的快乐不是我的,我走不进去。

一千年前,一个中原汉族人千里迢迢走进这座西域古城的感觉,跟现在或许有所不同。那时佛统治着民众的心灵,库车周围数以千计的佛窟和规模可观的佛寺遗址,可见当时民众对佛的迷恋与狂热。那时虽有战争、仇恨,但灵魂会在同一个佛祖那里归于宁静。

我把自公元十世纪起伊斯兰教传入新疆,视为西域大地上两千年来发生的最重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当地民族的心灵。而现在,无论我们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多么持久的耐心,到头来能够改变的也只是人们的生活环境。

我刚到库车时,惊异于新城老城的巨大差异。新城的宽敞街道及林立两旁的高大商厦,与老城的简陋土巷仿佛遥隔多少个世纪。它们的实际距离,却不足两千米。一条317国道,分开新老两座城池,也划分出贫穷和富裕。

新城居民多半是机关工作人员、商人及部队军人家属。老城大多是无业或自由职业者,靠手工和体力维持着多年不变的朴素生活。

老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毛驴车。

新城不准毛驴车进入。新城的汽车,却可以在老城街巷乱窜。

去新城的人,往往坐驴车到国道一边下来,再换乘汽车。毛驴站在新城边上,望着晃眼的高楼,想着自己钉了铁掌的驴蹄,也许永远不会踏上那些宽敞街道。毛驴知道自己可去的地方会越来越少。

甚至通往乡村的柏油路,也不是给毛驴车走的,尽管路上最多的就是驴车。

南疆的乡道大都很窄,路两旁白杨林立,刮乱风时树梢在空中打在一起。这些林阴乡道早被汽车霸占了。路两旁靠近林带没铺柏油的地方供人和驴车行走,窄窄的一米或半米宽一溜子,遇超车时汽车轱辘会辗在上面,赶路人常被挤到林带里。那些驴车,谦卑地靠着路边走,一只车轮压在没铺柏油的路边上。即使赶车人睡着了,毛驴也知道靠着路边一直走回家去,而不会随便跑到路中间与汽车争道。毛驴有点害怕汽车这种东西,它不知道藏在铁壳子里面的那个牲口是啥样子,咋这么有劲,跑起来这么飞快。

新城老城的区别,就像汽车和毛驴车一样。

在我看来,老城的旧里有一种现世罕见的新奇。那些手工匠人从容不迫的敲打声、毛驴滴答滴答的蹄声,以及老街土巷里千百年来不变的生活,它们穿过漫长时光完整地呈现在眼前时,就像刚出坑的馕一样冒着新鲜热气。一种东西旧到某种程度,它内质的新便开始显露。

而新城,正制造着在别处已千篇一律的陈旧。那些楼房、玻璃幕墙、广告牌、舞厅、酒楼……这座正加紧建造的新城,在一砖一瓦地动工之前,便已经陈旧了。那些看似新艳的现代装饰材料,再创造不出任何新意。这是一种永远的旧,不会像老土陶一样在时光中增值返新。

我和来库车的许多游人一样,是奔着老城来的,老城是我们的过去,人们想看见自己的过去。正快速到来的那个未来似乎并不能完全地吸引我们,人对自己没到达的未来不太放心,在心理上人们需要一个保留完整的过去。万一未来出了问题,我们还能够回去,就像汽车坏了我们还有毛驴车可坐。

在这条车流忙碌的现代公路旁,总有一些毛驴车,边拉着木头草料,干着它们的活儿,边等着那些屁股冒烟的铁家伙出麻烦坏掉,无法修好,然后他们的毛驴车慢悠悠赶过去。

“哎,阿达西(朋友),你的家在哪里,要不要坐毛驴车回去。”

我们的家在哪里。

还是在不久的过去,人们还有无数条道路可走,有许多的去处可以安顿心灵和身体。如今,我们只剩下现代化这一条道路了。

不久的将来,库车老城也会变得跟新城一样,谁也无法阻挡它的发展。在它未被改变之前,我有幸写下了这些文字。我说过,我们能够改变的,也只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那些土巷可以被迁走,毛驴车从街道上消失,但他们的心灵,有谁能动摇。

我希望我看见了他们生活中那些不会改变的东西。我希望自己贴近了这座老城的古老心灵。但我无法说出--能说出它的人们整日坐在街边的尘土中,沉默不语。我只是一个短暂的停留者,没看见杏花盛开,却赶上满园的杏子熟透,赶上一场婚礼的欢宴歌舞,看见库车城外的麦田大片黄熟,一群一群的人提着镰刀走进地里。我还赶上一个又一个巴扎日,在那些走进多少次的尘土小巷里,我看见他们多年不变的生活,像一种等候。看见在他们中间,默默无闻的我自己。我被他们感动,想说出什么,却又无法言语。

我只能这样草草结束我的库车之旅,我的文字只能写到这一步。还会有人来到库车,写出另外的一本书。这都不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听到这座老城自己的声音。那些沉默的嘴,迟早会说话。我希望一个地方,最终被它自己说出来,我宁愿做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而不是代言人。

2002年

祖先的驴车

一、正在失传的手艺

数年前,我受出版社之约,写一部有关小镇故事的书,开始并没想好要写库车,只是在南疆行走,走到库车时被它的老城留住了。我在库车待了一两个月,后来写了七八万字,起名《库车行》出版了。从那时起,库车成了我在南疆的一个去处,几乎每年都去,有时一年去几趟。库车老城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好像我已经熟悉它了,翻看老城旧照片,发现我五年前拍过的一位卖种子的老妇人,又进入我的镜头,对照前后两张照片,那些就地摆卖的东西依然没变,一个个陈旧的小布袋里,装着各种蔬菜瓜果和不认识的草木种子。五年前,我曾好奇地蹲在旁边,探头挨个的看着布袋里的种子。五年后我依旧好奇,把那些小布袋里的种子挨个看一遍。照片里的妇人,看上去也没变,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妇人,她老到头停住了,再不会有任何改变。就像这座老城本身一样,已经老旧到头。

去看得最多的还是铁匠铺,铁匠们早认识了我,知道我把他们写到了书里。这次我去时,却没见到老铁匠吐迪。巷子里三个铁匠炉熄火了两个,只有巷口的炉子还冒烟,铁匠手里的活也明显不多了 。我在《最后的铁匠》中写过的有十三代打铁历史的吐迪家族的铁匠炉,只剩下一个烟囱在冒烟,不知道它还能坚持多久。如果铁匠炉全部熄火了,这个家族的人以后会去干什么。以往他们从不为下一代孩子的生活发愁,只要把手艺传下去,后代们就有饭吃,有事情做。现在,他们祖传的手艺都要传不下去了。不光打铁,那些制陶的、钉驴掌的、做驴拥子做皮活的各种手艺,都仿佛传到了尽头。那些最后的手艺人,在老城的暮色黄昏里,过着他们最后的旧日子。我一次次地来,只是想看到它还没变。想看见一种古老生活还在延续。可是,它已经在变了。

二、被发现的民间日记

库车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栏杆村72岁的维吾尔族农民卡德尔,用38年记下的十几本《解放军爱民日记》被发现和宣传出去。日记记载了新疆军区某部1967年进驻栏杆村以来,历代官兵给村民做的上百件好事。这件事惊动了中央,胡锦涛主席亲自接见了农民卡德尔。这是自骑毛驴进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库尔班大叔之后,南疆维吾尔族农民领受到的第二次光荣。整个栏杆村也因此受益,县上投资千万,改造了栏杆村,给每户村民盖了新房子,统一的维吾尔风格庭院,整齐清洁,栏杆村将成为库车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新的旅游观光景点,一村庄人都跟着卡德尔享福了。2006年 6 月,我到栏杆村,看到这个山脚下的小村庄正在重新建设中,旧民居全拆了,样式统一的新民居在建起来。我没见到卡德尔,听说去外地做报告了。原本的日记也没见到,它一经发现即被部队上层拿去研究,后又被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当文物收藏。据看过日记原本的人说,卡德尔的日记相当简洁,大多是两三句话记一件事,没多少细节。听说卡德尔已经把记日记的任务传给了儿子,儿子表示要把日记一年年记下去,记到和父亲一样老的时候,再让自己的儿子往下记。这真是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情了,这样记上数十代、百千年,就是一部了不起的村庄史、军民史。

卡德尔日记的发现,使我第一次认识了隐藏在民间的历史记录者。这仅仅是被我们发现的一部日记,没被发现的可能更多。那些秘密隐藏的民间记忆――靠世代口传或书写隐秘记录的历史,肯定大量地存在着。在这个文字、纸张以及各种载体异常发达的年代,记录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几乎每件事情都有可能被记下来。但是,记录本身是一种忘记。每天都有媒体――文字的、影视的在记录和宣传库车,在这些嘈杂的声音中,需要一个私人的记录者,在官方的史志和宣传之外,需要一本民间的传说和记忆。卡德尔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孜孜不倦的民间记录者。他被发现了。

还有多少没被发现的日记埋藏在民间,他们都记了些什么。那些隐秘在最底层的眼睛和笔,看见和记录的东西,肯定是让人既惊喜又不安的。多少年后,这样的一些记录会突然把我们现在生活的背面翻给我们看,把被掩埋的比虫鸣还低哑的一个人的哭诉说给我们听,就像卡德尔老人所做的一样,在漫长的时间里,沙一样细小的事情,被一粒粒聚拢起来,成沙丘沙漠的时候,我们一下瞪大眼睛。

三、木卡姆艺人

同类推荐
  • 世界我知道-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世界我知道-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本书内容包括:“狮子国”的窥探;地理大发现;崎岖温润的地理环境;储量丰富的宝藏;历史回眸;美丽的传说;封建专政;殖民统治;独立发展;政体与外交;政体与政党等。
  • 导游实务

    导游实务

    本书分为七章。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了解旅游相关专业知识的参考读物。
  • 铁道旅行人生

    铁道旅行人生

    “每逢开启新的旅程,手握通往远方的车票,自我与位置世界的羁绊,是驱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 丝路寻梦

    丝路寻梦

    《丝路春讯》共“分经济传递”、“文化探访”、“心灵絮语”三辑。在“经济传递”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搏击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潮中,并千方百计为国聚财的税务战士的群体形象;“文化探访”则在读者面前挂起了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风情画”、“人物画”,它运用翔实的史料、生动而饶有趣味的笔触,将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名人高手刻画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在心灵絮语”中,作者张革文用极其抒情的笔调,描述了在他身边发生的亲情和友情。作者尽管已在城市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小屋边的那棵沙枣树》,因为它曾在仲夏“里撑开一片绿荫”,使作者“苦读的时光才会有绿色的梦想。”
  •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欧洲)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欧洲)

    本书内容包括:欧洲的7种蓝色印象、欧洲的17处最美的风景、欧洲的20个最值得品味的城市等。
热门推荐
  • 萌宝一加一:爸比,请跪好

    萌宝一加一:爸比,请跪好

    十八岁那年,叶薇薇入狱。五年后,她携女出狱,斗心机婊白莲花,顺便救了一只软萌的小包子。从此,她是被萧景寒宠爱的萧太太。“爸比,有个影后欺负妈咪。”小包子气红了脸。某BOSS立即打了一个电话,“敢欺负我的女人,全球封杀!”“爸比,有个帅帅的叔叔送妈咪花。”小萝莉满眼星星。某BOSS磨刀霍霍,“让他破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源界记

    源界记

    上古辉煌只留下萧条的世界诸神之战只留下千古之迷源帝一怒浮尸千里但也消失无踪只留下一个个难及项背的传说,无数的人向那传说发起挑战,却都只是孤寂的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源的世界充满奇特之物,但却勾起了人们的勾心斗角,让这个世界充满了险恶,无数的斗争因此而起,只留下胜利者来书写历史。让人无法辨知善恶,让万物生活在欺骗之中。萧条的世界再起波澜,世界再次风起云涌,想平凡的度日却被命运的诅咒,踏着无数的天才一步步走向世界之巅之时,解开世界是所有的谜团的时候,他才发现他才是这阴谋中的一颗棋子。何去何从
  • 那些萌动的青春过往

    那些萌动的青春过往

    每个人都有一些记忆深刻的青春过往,爱情,友情诸如此类,他总是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它们曾经也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令人向往。只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才不得不离我们远去了而已,回首过往,依然珍贵
  • 甜心专宠:倒追男神100次

    甜心专宠:倒追男神100次

    (1v1复仇宠文,开头虐,中间暖,结局温馨有爱。)“现在的童堇夏消失了,你是不是,就会马上忘了这个人?”三年前,她一笔一划的在离婚协议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心痛和他给她的耻辱深深的刻在她的心上。她发誓,一定要让面前的男人后悔他现在的决定。三年后,她背上沉重的复仇包袱,逆袭归来。处心积虑的用带着“面具”的自己接近他和他的家人……当他彻底迷恋于她,她忍下心痛,狂笑着:“易安然,你不配!”她被迫撕下面具,与他对峙,却不料他的阴谋中暗藏的深情……瑾年夏日,有你便是安好时光。
  • 我的殿下很高冷

    我的殿下很高冷

    清澈似水,杀人似鬼,这是女主高冷狂傲,霸道专情,这是男主巍巍山河,泱泱苍穹……且看他二人,如何问鼎天下。刀光剑影,暗斗明争,江山如此多娇……忘不掉的蓝羽;步步紧逼的云萧;默默守护的温子林;步入魔障的冷月。来自异世的凤遥,面对这一段感情纠葛,该何去何从……某一天,云萧霸道地把凤遥扣入怀中,“说!你喜欢的究竟是谁?”“我喜欢……”凤遥神秘一笑,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高声大喊,“我喜欢这个天下!”云萧狂傲道:“那我就将这个天下送给你!”某天,他以天下为聘,铺红妆万里,缓缓走至她的身边,“阿遥,嫁给我吧!”
  • 校草,我们来壁咚

    校草,我们来壁咚

    她是他胸口的朱砂痣,惟有唤醒蚀心之爱,他们才能冲破轮回的禁锢,安然余生和来世。PS:新书《初眸之爱:蜜宠第一夫人》正火热连载,欢迎捧场!
  • 我活在别人的梦中

    我活在别人的梦中

    张乐安穿越了。悲催的是,他穿越后的世界,竟然是一个梦。更悲催的是,做梦的人,竟然还不是他自己……而他,也许只是那个梦中人大脑皮层上的一丝微弱的生物电弧……
  •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下)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弑零

    弑零

    当异世修仙界第一魔女帝穿越到穷山恶水大陆的五岁小女孩中,她又该如何重新踏入强者之列,
  • TFBOYS之星空下的诺言

    TFBOYS之星空下的诺言

    四叶草们快来啊,这是我们的处女作哦,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