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要动笔时我又退缩了。我不知道她喜欢什么话题,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风去写一封我都不知道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的信。仔细想一想,发现包括写信在内的许多事都是多余的。我是想谈恋爱么?我是想找一个人倾诉么?还是说我只想交一个笔友?想来想去,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这样一想便没有什么事非做不可了。
可我实在不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整整一天我都在写与不写的纠结中度过。半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看了半夜的月亮后,我做出了决定。
我小心地拿出笔纸,趴在硌人的木板床上用电筒照着开始写信。为避免影响室友休息,我用被单闷住了头。气温还没有降下来,因而我的汗很快就流下来了。但我并不因温度感到烦躁,真正使我烦躁的是那封信。短短一页纸的信我写了近三个小时还没有完成。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甚至好不容易想出的句子刚流淌到纸上就被我否定了。手电筒的光越来越微弱,最后连从窗缝泄露的月光都不如了。信还没有写完,我也不打算就这样结束。因此我踢开被单开始在黑暗中写这封怎么也写不完的信。我觉得这封信使我变成了心理学家。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甚至每个标点,我都要站在她的角度反复思量。
天很快就亮了,不知何时睡着的我被室友叫醒,匆匆赶往教室,终于还是迟了到。缩在座位上上下眼皮一直在打架的我偷偷从裤兜里摸出了信纸。那张纸已经被汗水浸渍了,很多字已经模糊。手电熄灭后写的那些东西也大多歪歪斜斜,横七竖八地尸体一般躺着。再看内容,突然发觉自己实在很蠢。那些深思熟虑很久的东西似乎是不经过大脑的产物。我提及的话题她可能并不感兴趣,我询问的东西她可能并不想回答,甚至她可能根本就没想过回信。心里的火一瞬间就被浇灭了。我把信纸团成了一团扔进桌肚,然后拿出课本有气无力地读书。华永华坐在前排,他正和他的前桌打得火热,强调一下,他的前桌是个很娇小的女同学。惊梦也坐在前排,他在很认真地读书,但在早自习这样的氛围中,我无法从嘈杂的读书声、嬉笑声中分辨出他的声音。
早自习之后我拦住惊梦,原本想和他好好谈谈,却不料他扔下一句“你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然后就不管我了。华永华倒是没忘了我,只是在漂亮女同学面前我只好靠边站。而那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的“夏宜文的初中同学”,他们只在闲得无聊时用我来解闷。我开始觉得孤独,开始产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有所改变”的念头。无数负面情绪把我淹没,从老师不标准的普通话到寝室的床再到食堂的饭菜,所有的东西都使我心生怨恨。一种无比强烈的欲望驱使我去倾诉。那些东西如果不说出来,我可能会疯掉。甚至在神圣庄严的课堂上我都一度产生嚎叫的冲动。我不想理会拿我打趣的同学,也不想听那些完全提不起兴趣的课。于是,我开始写信。
这封信不是写给她的,我不知道该写给谁,但这封信是必须的。我花去两节课的时间发泄着心中的愤怒,之后又用整个午休的时间分享压抑已久的痛苦。写完这些,我觉得轻松了许多。再看那些使我不得解脱的种种,觉得自己真是既可笑又可怜。我的生活竟然是这样一副模样,欲哭无泪,啼笑皆非。这封信大概是写给自己吧。看完这薄薄几张承载了我太多情感的纸后,我把它撕得粉碎,然后扔进了垃圾桶。
写给夏宜文的信还是一片空白。我不想把昨晚的东西再誊一遍,也不想很随便地动笔。因此,我又陷入了混乱的思考中。直到华永华问我信写好了没有,我才意识到不得不动笔了。心依旧很乱,种种心绪虽然消退了不少却并未消失,只有想倾诉的欲望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封信我写得很快,里面的东西提到的也多是和我有关的事物,甚至还发了几句牢骚。我突然觉得总是想她怎么样大可不必,那会使我都不像我了。
信写好后托华仔送过去,他效率非常高,下第一节晚自习那短短的十分钟,他居然圆满完成了送信、如厕、买零食等等极其浪费时间的事。把有限的时间用得像无限的一样,对于他这样的人我也只有仰望的份了。送信归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尴尬和羞涩。像这样的花丛老手居然作小女儿态,我有些忍俊不禁了。他和我的同桌换了位置,我们摊开作业本有一句没一句地进行交谈。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有那样复杂的面部表情。我们是普通班的学生,而夏宜文是重点班的。在学校,优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之间的差距有天和地那么远。博志班和重点班是学校的宝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们这些在普通班都不怎么冒尖的学生,大概也只能被归类于劣等生。原本就不对等的交流碰上这种敏感的事,不用想就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万幸我们没有与“多嘴”和“长舌”们相遇,因此他们只能凭空杜撰而不能添油加醋。
生活似乎更乱了,但那些想说的话毕竟已经让她知晓,我长吁了一口气。对于回信,我不敢抱有希望也不愿就此放弃,因此选择了最没出息的做法——等待。而这时,我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作业已经堆积成山,大大小小的考试也接踵而至。
我又一次陷入了混乱的漩涡。有事也忙,无事也忙。每天做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试。每天都会发现,原来自己不仅不是天才,甚至连蠢材都算不上。每一次的作业、测验都会使我丧失信心。每一次耗尽心血完成的作品到老师那儿就会变成一坨一坨散发恶臭的东西。似乎有个什么学习曲线说,短期的努力过后,成绩可能并不会提高,甚至会降低一些。这个说法给了我残存的自尊活下去的勇气。我害怕被月考的成绩否定,但我除去掉入各种麻烦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学习。
我开始对考试产生恐惧,甚至整夜整夜不能入睡。我告诉自己,继续努力,成绩会上去的。可现实告诉我,开学才过不久,已经有无数人走到了我前面。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三件对我而言称得上“喜”的事。
第一件,学校取消了摸底考试。原因有两个,其一命题很困难,再做初中的题没有意义,而高中的内容各班的进度都不一样;其二是军训快到了。很少有学生会喜欢考试,因此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许多人都欢呼雀跃。我暗暗松了口气。而这时我偏偏注意到了惊梦,他似乎很失落。
第二件,夏宜文写了回信。信当然不会很长,但从中我仍然得到了不少信息。他们虽然是优等生,但是对高考的焦虑却更甚我们。与我不同,她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这所学校,她们有各种福利和特权,但在她们看来,这些全都算不了什么。对于学习,她也常常存有困惑,但没有问题能把她打倒,她身边的老师、同学似乎全是良师益友。我回想了一下我的老师和同学,老师还好,那些并不十分优秀的同学常常使我觉得屈辱。
第三件,笑丘出现在学校。他来找惊梦和我,和惊梦小声谈论了很久之后告诉我,东流与人斗法受了很重的伤已经被人送去了无名观。东流来去匆匆,没有做丝毫停留。这次到学校来,他找老师请了一个长假。
这三件事让我的生活有了一点生机。收拾好心情,努力一天后,我完成了当天所有作业。我终于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即便这种完成打了折扣,有些题我怎么想也没有任何思路,我仍然感到喜悦。躺在床上,我开始写信。谈学校的生活,谈最爱的音乐,谈喜欢的动画。我告诉她我厌恶这所学校,但我一定会努力。我告诉他我最喜欢的音乐是《高山流水》,最爱的动画是《秦时明月》。我乐于和她分享一切。当然,让她了解我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去寻找她喜欢的话题。
我从未想过一直在享受孤独的我居然有这样强烈的倾诉欲望。在信中,我毫不避讳地赞美她的一切。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把她当成了最好的朋友和指路的明灯。我们俩的对话用纸来传递,我不知道我们之间是不是也仅有一张纸的距离。对于送信,我又一次托华永华帮忙。
之后,又开始等待。但这时的等待已经和之前有了本质的不同。我开始想到她是不是正在努力听课,认真做笔记。每想到这些,我都精神为之一振,连驼背都直了不少。每天仍然有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和似懂非懂的学习内容,但我的心态已经变了。每多弄懂一点,我就会产生无比的愉悦。而在这时,她的回信也到了。
回信历经坎坷,我拿到手时已经转手无数次。虽然那些人都异口同声地说绝对没有看过,那架势,恨不得断指立誓。但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他们。等他们都离开后,我展开信近乎贪婪地阅读。从里面,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她。与大家谈论的以及演讲比赛惊鸿一瞥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甚至在惊喜之余,我都有点自惭形秽。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学习成绩太优秀的学生,都是些高智商低情商,乃至读死书读到人已经读死的人。可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有着丰富多彩比我们有趣得多的生活。我们的那种认知可以算作嫉妒,也可以算是让自己内心平衡的手段,但那实在很不理智。她成绩优异,同样也是一个知道何时该休息,精通游戏的人。课余时间,她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名著,甚至是西方古典文学中的英文原版名著;她也可以去玩游戏,甚至在棋类游戏中她比我还要擅长。两个甚至,我已经非常惊讶了,甚至我想用第三个甚至告诉自己——她实在是太善良,甚至连我这种人都搭理。
依旧是在半夜,我开始给她回信。信中除了对她的支持和欣赏外,我对我们共同的爱好耗去了不少笔墨。在读书和古诗文上,我们应该有很多话说。当然,英文原著我是无法欣赏的。小时候读外国名著,总觉得很洋气。读得多了却发现,那些东西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他们的故事再精美也只能反映那个时代中他们的东西。与这类东西相比,我们有太多万古流传放之四海皆准的东西。即便是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认知。思来想去,仅仅说我喜欢的古诗文实在显得自己没有气量和水准。于是在信中我把《瓦尔登湖》这本书抬到了极高的位置。
第二天,我仍然托华永华送信。我迫切想找一个人交流,夏宜文也不讨厌我。这样一来我们便通上信了。学习、生活、甚至是读书时看到的一句触动心弦的话,我们都愿意告诉对方。当然,我们之间仍然存在很大距离。这种朋友关系颇有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我们没有见过面,信中的措辞也很客气,相互间用的还多是敬语。虽然她开头的“展信佳”和我的“如晤”都在努力拉近距离,可是有些话还是不能让对方知晓。
这是不是说在我努力寻找她喜欢的话题时,她也这样做了?想来想去没有结果,不过无心插柳,反倒是“唔”和“晤”我时常用错这类问题被我想通了。
当我收到她第六封信时,我们之间的了解应该远超那些交往多年的朋友。比如华永华,我们关系虽铁,相互之间不理解的地方却非常多。求同存异是非常关键的,在我看来,同是相交的前提,异是相互学习的契机。我为有这两个朋友感到满足。
枯燥而烦闷的校园生活,我有一个可以一起抽风的朋友和一封不定期飞来的信件,这已经很难得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相信,如果不是军训开始,这样的满足可以继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