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54000000029

第29章 大方小圆:张弛有度能把方圆之道的威力最大化(3)

与一些睚眦必报之人相比,吕蒙正的宽以待人、不计私怨更让人称羡。吕蒙正小时候,曾与母亲刘氏一起被身为朝官的父亲吕龟图赶出家门。但当他考中状元、为官之后,却并未记取父亲之仇,而是将父母都接到身边,“同堂异室”,一起奉养。对其他一些触犯过自己的人,吕蒙正同样不计前嫌,甚者也无意深究。吕蒙正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年纪尚轻,有人很看不起他。有一次上朝时,一位官员隔帘指着他议论道:“此小子亦参政耶?”吕蒙正却假装没听见,径直走了过去。同僚为他抱不平,准备追查议论者的官位姓名,吕蒙正当即予以制止。罢朝后,这位同僚仍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查问清楚。吕蒙正却说,一旦我知道了姓名,恐怕终身都不会忘掉,这样不好,还不如不知道为好。如此肚量,使人不得不服。

还有一次,吕蒙正初任宰相,因蔡州知州张绅贪污受贿,吕蒙正就将其免职。有人对宋太宗说,张绅家中富裕,不至于贪污受贿,恐怕是吕蒙正在以前贫困之时敲诈勒索张绅不成,所以现在寻机报复。宋太宗听信此言,即命张绅官复原职。吕蒙正对此也不作辩解。后来考课院查明张绅确有贪污受贿之实,又将其贬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吕蒙正再次为相时,宋太宗感叹地对他说:“张绅果有赃。”算是为吕蒙正昭雪。吕蒙正却并未借机表白自己,只是淡然一笑,既不申辩,也不谢恩,对此事全不在意。

有一则关于吕蒙正“饭后钟”的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他大肚容人的海量。吕蒙正少时与母亲一起栖身于龙门山的一个窑洞,因身无分文,吃饭靠寺庙僧人施舍。有些僧人借机刁难、戏弄吕蒙正,提出要想吃饭就得为寺庙敲钟,吃一餐,敲一次,不敲钟就不给饭吃。吕蒙正无奈,只得忍气吞声每日敲钟三次,这就是所谓的“饭后钟”。但吕蒙正为官之后,对当初刁难自己的僧人并未记仇,反倒感谢他们,予以奖赏,众僧为此羞愧难当,对吕蒙正也平添几分敬仰。

有不少的领导者,对于下属的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最感兴趣,最爱打听,也最爱处理。他们不知道,下属在领导者面前,普遍存在着一种压抑感和被动感。他们的缺点错误,他们身上发生不光彩的事情,最怕领导者知道。他们的一些问题如果被领导知道了,虽然本来是小事,但他们担心领导者会不会当小事看,会不会上不上纲,老担着心。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运用糊涂的办法,懒得去听,懒得去看,就是请你也不要去。如果听见了就装作耳聋,没听见;看见了,就装眼瞎,没看见。而且在思想上要真心当作一点也不知道那样泰然处之,在嘴巴上真正当作一点也不知道那样从不谈及。

6.有些“大事”也应当作小事来处理

有些事情在一般人看来确属大事,但是如果领导者也当作大事揪住不放就可能误了真的大事,所以,领导者在面对这样的“大事”时要有一种容人的气度。

能够容人不仅是为官者应该具备的修养,在很多时候,也是成事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一种高明的做事策略。

人在面临绝境时,大多有三种状态,一是坐以待毙;二是全力挣扎,以死相拼;三是竭尽自己的智慧,积极地寻求摆脱的办法。第二、三种状态给那些暂时得势的征服者以深刻警示,就是斩草除根固为重要,但“置人于死地”也往往容易激起更大的反弹力,反而可能会瞬间成败易位。因而在征服者已经把被征服者置于必败之险境的同时,必当考虑要给其留有一点“生”的余地。能做出这样的决策的往往是能想的更远的决策者。

三国时期,曹操把河北平定之后,曹仁跟随曹操包围壶关。攻城主将曹仁下令说:“城破以后,把俘虏全部活埋。”结果连续几个月都攻不下来。

曹操对曹仁说:“围城一定要让敌人看到逃生的门路,这是给敌人敞开一条生路。如果你告诉他们只有死路,敌人会人人奋勇守卫。而且城池坚固粮食又多,攻则会伤亡士兵,围守便会旷日持久。今陈兵在坚城的下面,去攻击拼死命的敌人,不是好办法。”

曹仁按命而行,城上守军投降了。

乱世之主,一生百战,胜败在所难免。而每一战的胜利,都可能有一批降者,如何对待降者,霸主们或杀或留,自有一番主张。虽然对于降者斩尽杀绝的做法,可以起到斩草除根的作用,但是英明的霸主往往是不杀降的。

曹操一生不杀降的事很多,收编青州黄巾军即为其一。

曹操打败黑山军后,于兖州东郡有了立足点,做了名副其实的东郡太守,名声大震后,采纳陈宫策略,决定先平定黄巾,再图取天下。于是曹操向青州黄巾军发起进攻。当黄巾军退至济北时,已是寒冬十二月,衣食接济很困难。曹操敦促黄巾军投降。经谈判后,黄巾军数十万人向曹操投降,愿意接受他的指挥。曹操非常高兴,宣布既往不咎,一个也不加伤害,将其中的老幼妇女缺乏作战能力的,全部安排在乡间从事生产,挑选其中精壮者五六万人,组成“青州军”。

这样,曹操的军事力量大增,他终于有了一支同其他势力抗衡的武装队伍。

同时,对于像张绣那样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曹操多次南征,并致使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在南征中丧生的投归者,也不计较其杀子侄及爱将之仇,并表示热烈地欢迎,立即任命他为扬武将军,表封他为列侯,还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为己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张绣为曹操打败袁绍立下了战功。

因此曹操的一生,虽然杀了很多人,但他的不杀降,确实为壮大自己的力量,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宽阔胸怀和不计私怨的品格,从而为曹操取信于天下,争取更多的智能之士归附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曹操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一代伟人******的肯定。他在读《魏书·刘表传》时写了两条有关曹操的批注。《魏书·刘表传》裴松之的注中,有一段说刘表初到荆州时,江南有一些宗族据兵谋反,刘表“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读到此注,对“皆斩之”的做法是不赞成的,所以,他在“皆斩之”三字旁画了粗粗的曲线,又在天头上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的这条批语,表明了他对曹操“不杀降”的赞许。

不管是战场上的敌对双方,还是生活、工作中的竞争对手,对人切不可赶尽杀绝,对照曹操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给人活路自己就有出路。

领导者为完成任务,被赋予一种强制别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权力。它可以用来指示、指导下属,也可以用来纠正下属的过失。虽然如此,但如果决策时太仰仗权力,采取强硬手段来压制下属,口口声声说,“我说这么做就这么做”,不厌其烦地一再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向人们显示自己的权力。这样不但不能使下属信服,而且蛮横、高压地利用权力,还会引起下属的反对,甚至会把小事激成大事,以致到了让你不可收拾的地步。

7.一分宽容会得到十分的回报

做人要宽容一点,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尤其是做领导的,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体谅、宽恕下属的一些小错误,下属往往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并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际,一阵风把灯烛吹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的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啊?”美姬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那人趁着烛灭,牵拉我的衣襟时,我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听了,说:“是我赏赐大家渴酒,酒喝多了,有人难免会做些出格的事,没啥大不了的。”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群臣一百多人马上都扯断了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军常常冲在前边,勇猛无敌。战斗胜利后,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系缨的人。”

瞧,被宽容者心里可是一直没有忘记宽容啊。

还有一个故事。春秋时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岐下三百多个乡下人偷着宰杀吃了。秦国的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我不能因为一条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三百多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险恶。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以报答穆公的食马之德。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终于脱险。

汉代的丙吉任丞相时,他的一个驾车小吏喜欢饮酒,有一次他随丙吉外出,竟然醉得吐在丞相的车上。丞相属下的主吏报告说,应该把这种人撵走。丙吉听到这种意见后说:“如果以喝醉酒的过失就把人撵出去,那么让这样的人到何处安身?暂且容忍他这一次的过失吧,毕竟只是把车上的垫子弄脏了而已。”

这个驾车小吏来自边疆,对边塞在紧急情况下的报警事务比较熟悉。他有一天外出,正好遇见驿站的骑兵手持红白两色的袋子飞驰而来,便知道是边郡报急的公文到了。到了城中,这个驾车小吏就尾随着驿站骑兵到公车署(汉代京都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征召和边郡使者入朝的机构)打探详情,了解到敌虏入侵云中、代郡两地,急忙回来求见丙吉,向他报告了有关情况,并且说:“恐怕敌虏所入侵地区的地方管员因年迈病弱,反应不灵,不能胜任军事行动了。建议您预先了解一下有关官吏的档案材料,以备皇上询问。”丙吉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就让管档案的官吏把有关材料详细报来。

不久,皇上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询问敌虏入侵地区的主管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做了回答。而御史大人陡然之间不知详情也无法应对,因此受到皇上的斥责。

丙吉显得非常忠于职守,时时详察边地军政情形,实际上这是得力于驾车小吏!

容忍他人小的过失,他会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感谢;而责备只会让人徒增怨恨。被宽容者往往把感恩之情压在心底,一旦有机会能让其发挥长处时,他必定会竭尽所能地报答。由此看来,那些终日寻求他人过错、动辄对人大声责骂的人,岂不是太愚蠢了吗?

四川青城山有这样一副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古以来,宽厚的品德、宽容的心态就为世人所称道,心胸狭窄则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当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以后,一般人往往心怀怨恨、久久不能释怀。这种心态与其说是在和仇人作对,还不如说是和自己较劲。

8.不能干挟私报复的蠢事

在一座著名寺院的大门上有一幅对联,其中的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什么算作难容之事?公正对待异己,在掌握权力的时候,不对曾经与自己有矛盾的人挟私报复,应该可以称为容下了难容之事。

唐朝的名相李泌与宋朝名相文彦博都是不计私情以大局为重的代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泌随肃宗至彭原(今甘肃镇原东),规划平叛大计。肃宗与李泌谈及李林甫,想命令诸将,克长安后,掘其冢墓,焚骨扬灰。李林甫是唐玄宗后期宠信的奸相,口蜜腹剑,害人无数。他曾谗害李泌,几致死地,按照常理,对肃宗这一想法,他自然会十分赞同。但李泌考虑的却不是个人私愤,他认为若是肃宗为首的新朝廷这样对待以往的怨仇,恐怕会波及安史叛军中的新仇人,使他们断了改过自新、归附朝廷的念头。因此,他提出:“陛下方定天下,奈何雠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雠也,若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肃宗听后,十分不悦,反问道:“此贼昔日百万危朕,当是时,朕弗保朝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恶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奈何矜之?”后在李泌的反复劝导下,肃宗接受了这一意见,并说:“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言之也。”

文彦博也是一位颇有气度的宰臣。文彦博,字宽夫,宋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仁宗时为相。仁宗宠幸张贵妃,对其从父张尧佐也厚加封拜,当时,谏官包拯、唐介等人激烈抗辞,反对此事。尤其是唐介,反对尤烈,而且还连及文彦博,他指斥文彦博向张贵妃进奉蜀锦,是因贵妃之故方登位宰辅,并要与文彦博当面对质。仁宗一怒之下,将唐介贬为英州别驾,而文彦博也被罢相。

文彦博复相后,谏官吴中复请召还唐介,文彦博不计前嫌,也向仁宗进言道:“介顷为御史,言臣事系中臣病,其间虽有风闻之误,然当时责之太深,请如中复奏。”但仁宗不许,仅命迁官。至神宗时代,文彦博已是元老重臣,以太尉留守西京,唐介之子唐义问为其属下转运判官,颇有才干,惧文彦博报复,欲另寻仕途。文彦博当即召义问解释道:“仁宗朝,先参政为台谏,所言之事,正当某罪。再入相时,尝荐其父,晚同为执政,相得甚欢。”唐义问闻知后,十分感动,自此,与文彦博成忘年之交,常出入其门下。后文彦博荐唐义问为集贤殿修撰、荆南刺史。

李泌、文彦博都曾位至极品,而能够容纳异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正是这种容人的肚量使他们做事事成,开创了不寻常的人生大局面。

为官做领导的总会与人有一些摩擦,如果把这些琐事当是非的话,你就会有生不完的气。可能有时候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语,却被你当成了挑刺、找碴,结果一头栽入了是非的泥潭中。还有的时候,确实是他人有心伤害你,但你的反击却产生了“越描越黑”的效果,事情没澄清,却惹来一肚子气。其实在一些非原则性的是是非非面前,我们无须去计较什么,心胸开阔一点,时间自然会替我们证明。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别人说你两句,就让他说吧,只要无伤筋骨。非要和别人较劲,不是给自己找难受吗?做人是这样,做领导也是这样。不过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余地,对微末枝节的小事不妨姑且放过,这乃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处事为人的信条。

同类推荐
  • 管人不光靠制度

    管人不光靠制度

    有些领导者把自己累得焦头烂额,而有些人却能左右逢源、轻松应对,甚至能从中发现乐趣。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差,就在于“管人”本事的高低。管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的方法和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投人到工作中去。本书将告诉你用制度管人以外的一些实用方法,将成功管理者的经验融会贯通,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管人用人的智慧宝典。
  • 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本书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结合实例对财务报表相关科目进行逐一讲解,通过介绍两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教读者如何看懂财务报表。
  • 品牌传播策划实验:策略、流程与工具运用

    品牌传播策划实验:策略、流程与工具运用

    本书共分11章,通过项目实验的公式,使学习者把握品牌传播企划的总体流程、导入策略,不同环节传播企划方法等的运用,使学习者受到系统综合训练。
  • 品牌营销后台——营销战略及品牌战略的创新思考

    品牌营销后台——营销战略及品牌战略的创新思考

    品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机体。一个成功品牌的成长,它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它有自己的思想,它有自己的语言,它有自己内在的生命系统,它有自己的外在形象,它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本书旨在系统地解剖品牌构成的要素,并为建树一个品牌提供完整的可依照的操作原理和方法。
  • 管理学教程

    管理学教程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已有与人类文明一样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却还只有百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管理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其触角已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学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演进。目前,管理学科的专著、教材版本较多,这一方面为我开展管理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另一方面,大量不同版本的专著和教材显得过于庞杂,在参考过程中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汲取各方面的精华,结合最新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并用新的编排方式,编写一本更适合普通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实用型教材。
热门推荐
  • 江湖繁星

    江湖繁星

    第一次写作,大家多多支持。每周一更,每更两万字。江星辰,一个杀手的孩子,至高无上的权利拥有者。他喜欢沉默着看天空。有时回忆起什么,突然感叹一声,人生如梦。
  • 精神小伙的契约新娘

    精神小伙的契约新娘

    他是村里的村帅,拥有全村最酷的摩托车,每年的摇花手大赛都是村里的第一名,他不但留着全村最帅的锅盖头,还穿着全村仅此一双在城里买的豆豆鞋。而她是村头理发师托尼的女儿,她的发型永远走在全村潮流顶端,但是她却是个默默无闻的卑微女孩,只因为她喜欢上了全村最帅的那个小伙。一次意外她成了他的契约新娘,她以为他们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却没想到她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 恋爱契约值加壹

    恋爱契约值加壹

    人家撞帅哥,她也撞帅哥,可为什么差距那么大a?人家撞帅哥能喜结连理,她撞帅哥为什么就成了【陪吃陪喝陪玩】的女佣啊,谁来解谜!!!果然是小说信不得,不然她也不会那么苦逼了。可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那个恶劣分子其实也不是那么坏呢?天啊,她脑子不会是秀逗了吧!!!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角落里唯一的光

    角落里唯一的光

    “你能想象到吗,他是我唯一的救赎。”“别走,求你。”他终是,什么都没留下,洛奈奈的眼角划过一滴眼泪,再见了。
  • 孤舟泛江湖

    孤舟泛江湖

    江湖,庙堂……一个人,一双手,去颠覆一个天下。世事如棋,究竟是小卒还是大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校草真情待:等着你说你爱我

    腹黑校草真情待:等着你说你爱我

    你爱着她她却因为和他赌气而当面接受你的表白明明原本是报着玩的心情去挑逗她却不知为何对她产生了没有过的好感知道她和你选择在一起的原因之后你会怎么对待、看待她呢她离他而去却还对他有一丝留恋在新的校园本以为一切会比以前好但却碰见一个更惹人厌的“讨厌鬼”一直以为“讨厌鬼”是故意捉弄她而像自己表白的她却一步步喜欢上了“讨厌鬼”总在嘲笑自己的傻却还是傻不拉几的停止不下对“讨厌鬼”的感觉欢喜冤家同时又苦恋的一对人最终到底是否能走到一块呢
  • 迟来盛夏的缘爱

    迟来盛夏的缘爱

    一对青梅竹马,萧煜凯、夏乐雪。却因为种种意外的原因,使得他们对对方误会更重,恨更深,情已断。剪不清,理还乱。夏乐雪的离开,最终闹成不欢而散的结局。一场闹剧。六年后,昔日同伴再次遥遥相遇。一位当今大红歌手,所有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一位则是他的贴身助理。此刻是恨?还是爱?是割不断的情?还是不舍的思念?更是天荒地老的永远·······当他们准备从头开始,重新来过。回头望去,却不知早已有一次巨大的阴谋在等着他们。每走一步,便会离血,离刀光更近一步。覆水难收。甚至会失去命。在他们之间是一场高智商的对决。原名《盛夏迟来的缘爱》
  • 穿越之心若涟漪

    穿越之心若涟漪

    她名为涟漪,谁曾想惹那么多人为她心起涟漪。她想自由一生,可他为她毁容残疾,这让她如何自由?她想潇洒一生,可他硬是把她扯进宫廷漩涡,这让她如何潇洒?她想无忧一生,可他硬生生从前世跑来寻她,这让她如何无忧?她想独活一生,可他们一个个要死要活的不同意,这让她如何独活?她想还不如不多活这一世,当初就该沉浸在那无边的大海中,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