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适时地赞美听众,这样能获得共鸣和好感。听众发现演讲内容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自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冷场。此时,应当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贴近听众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发自内心地赞美听众,用中情中理的话语拨动听众的心弦,激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重对演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打破冷场的尴尬局面。
如实际场景中,为了打破当众讲话冷场局面,常会以现场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类人为话题,进行赞美,近而激起对方的共鸣,从而达到活跃现场的目的。
(4)调动听众的参与热情。这种方法是基于演讲的特性使然。也就是说,演讲者在以自己的演讲辞和形象的语言来感染听众的同时,听众的积极回应也有利于推动演讲的顺利进行。因此,演讲者在需要的时候向听众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调动听众参与演讲活动的热情,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整个演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有效地避免冷场和打破冷场。
(5)制造悬念,吊起听众的胃口。好的悬念不仅能够使说话者再度成为听众注目的中心,而且能够活跃现场气氛,激发听众聆听与参与的兴趣。因此,在话语中制造悬念,可以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演讲内含的信息和情感得以准确传达。适时地制造一两个悬念,确实可以成为吸引听众注意力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当然,当众讲话在遇到冷场的局面时,如果已经采取了诸如简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但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时,就应即时中止交谈。因为,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来说,都是极不适宜的,也说明了这次谈话确实是多余的。
4.巧妙应对嘘声、哄场
哄场也可以称之为搅场,就是恶意破坏现场秩序,使发言者不停被打断,甚至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通常的情况是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喧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等。
哄场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听者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
二是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者觉得言之无物,听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三是讲话内容听者不感兴趣。
实际场景中,对搅场的出现发言人只能自己去控制。那种依靠与听者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样做,产生的负面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发言者必须主动控制哄场,这时就需要不露声色地迅速判明产生哄场现象的原因。
因为,不同的原因应对以不同的策略。
5.面对责难怎么办
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遇到责难也是常有的事。所谓责难,就是责备非难,大致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谈的内容有疑问或不同意见而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多为善意的;另一种则是故意刁难,搞恶作剧,以达到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多为恶意。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面对责难的反应,也必须有所区别。
如果所面对是善意的责难,就应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等内容的,都应有问必答,不可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搪塞。如果确实回答不了,也要诚恳地表示歉意,或者留下另行探讨的话语。
面对恶意的责难需要说话者大胆一些,应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当众揭露。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总之,不能让其企图得逞。如果不予理睬、拒绝回答,或者发火、生气,或者令其离开或自己离开,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不仅会助长其气焰,混淆视听,更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第六讲说话要有的放矢
我经常对学生说,做一切事都要瞄准目标,讲话也不例外、不论是当众发言、谈判还是汇报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流目的。所以在沟通时,要先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并在谈话中坚持话由旨遣,时刻围绕主题。
一次,美国谈判家荷伯受人之托,代表一家大公司到俄亥俄州购买一座煤矿。矿主给出的价格是2600万美元,荷伯的还价是1500万美元。
听到荷伯给出的价格,矿主瓮声瓮气地说:“先生,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绝对不是,但是也请你把你的实际售价告诉我们,我们也好再商量。”
“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我的实际售价就是2600万美元。”矿主态度强硬。
谈判继续。荷伯给出的价位不断提升,从1800万美元逐渐涨到2150万美元,但是矿主依然拒绝做出任何让步。
谈判陷入僵局,荷伯不明白矿主为何不肯接受显然已经很合理的价格。看来如果只关注价格,将无法使谈判获得突破。荷伯决定先弄清楚矿主坚持不妥协的原因,他不断地请矿主喝咖啡。终于,在一次闲谈中,矿主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一个好朋友的煤矿卖了2550万美元,还有一些附加利益。”
荷伯恍然大悟,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这就是他固守那个价钱的理由。对方的谈判目的原来不只是价格,而我却疏忽了这一点。”
掌握了这些信息,荷伯立即与自己代理的公司有关负责人联系,他说:
“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他朋友的煤矿究竟卖了多少钱,然后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报价。显然我们首先必须处理对方的个人需要,这是个重要的问题,这跟市场价格毫无关系。”
荷伯派人去了解了矿主那个朋友的煤矿的交易信息,然后抓住矿主的这一心理重新进行谈判。不久,双方顺利达成了协议,最后的价格并没有超过公司的预算,但是付款的方式和附加条件使矿主感到他干得远比他的朋友强。
明确目的的谈判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每一个人在说话之前,都要想一想:对方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并且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只有明确了目的,我们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准备话题和谈话资料,确定说服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曾试图劝说总统抓紧进行原子弹研制,以便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有一次,他甚至带着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给罗斯福的信去见了罗斯福。
萨克斯从科学家发现核裂变讲起,详细地讲述了这种武器的原理和威慑力,以及德国正在研制原子弹的信息。但是,罗斯福对萨克斯的科学论述难以理解,最后他说:“虽然你讲的这些都很有趣,但是,现阶段政府对此进行干预看来太早,还不是时候。”
在婉拒了萨克斯之后,罗斯福也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特意邀请他第二天共进早餐。次日早餐时,罗斯福抢先说明:“今天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萨克斯闻言笑了笑说:“那我就讲一点历史。”
看到罗斯福默允以后,他接着说:“曾经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却在对英国的海战中屡战屡败。当时有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叫富尔顿,他向拿破仑建议,把所有法国战舰的风帆撤了,砍掉桅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可是,拿破仑却认为富尔顿是在胡说,没有帆怎么走呢?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于是他把富尔顿轰了出去。”
萨克斯说完,向罗斯福问道:“总统阁下,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那么19世纪欧洲的历史会不会重写呢?”罗斯福听了这话一时愕然,在沉思了几分钟之后,他斟满一杯法国白兰地递给萨克斯,并说:
“你胜利了。”
萨克斯之所以能够说服罗斯福,就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目标明确,紧扣主题,无论是直言相谏还是讲述历史,其实说的都是同一回事。
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也一定要懂得抓紧目标,懂得在沟通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节。有时,也许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使谈话偏离了主题。这时,就需要你自觉自控,及时调节对话内容,以便回到原定的话题上来。
第七讲说一点善意的谎言
小时候,我们总是被告诫:“说谎不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在走上社会之后,我们会秉承儿时的教诲,任何时候都说真话,决不说半句假话。
可是,在和人沟通的时候,要是总以真话示人,常常会给人伤害。
一天早晨,黛丽丝身着一身新衣来到办公室,看到同事玛丽就问她:
“看看,玛丽,我这身衣服怎么样?”玛丽立马回应道:“不错,不错,一定很贵吧。”黛丽丝得意地说:“花了我800美元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会儿,黛丽丝对面新来的同事杰克斯来到办公室,黛丽丝随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