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06400000005

第5章 珍稀鸟类大观(2)

蛇鹫是非洲特有的鸟类,栖息地遍布非洲。蛇鹫总是成对或者小群地在草原上游荡,以地面小动物为食,它快速有力的啄击能使很多小动物当场命丧黄泉。因此人们说,蛇鹫是长翅膀的沙漠王者。如同狮子和猎豹一样,蛇鹫是非洲草原上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地处非洲大陆南部的南非还把它强悍的身影搬上了国徽。

蛇鹫身形高大,雌鸟和雄鸟长得十分相似,有十多岁孩子那么高。它的外貌十分奇特:头钩喙似鹰,长腿似鹤,头顶羽冠。羽冠在平时如发辫般低垂,而当被激怒或者紧张时就会高高竖起。蛇鹫的喙短粗带钩,眼睛周围橙红色的赤裸皮肤让人想起美洲的长腿冠鹰。上身披洁白羽毛,翅膀后部和尾部则覆盖着黑色羽毛。尾羽中间的两根白色羽毛极长,坚硬地向后面竖着,仿佛一把戳向身后的长矛。蛇鹫的腿像鹤腿一样修长挺拔,上半部长着黑色的短绒毛,看起来好像穿着一条马裤;小腿和脚表面长有很厚的角质鳞片,使时常行走于灌丛的脚部不致受到伤害。平常,蛇鹫就是这样迈着自己纤巧的长腿优雅地在非洲草原上走来走去——文雅的风度和独特的模样在猛禽家庭中独树一帜,使人很难想象它们捕猎时的凶猛。蛇鹫的腿是所有猛禽中最长的,以致在进食或者饮水时,它必须弯曲双腿蹲在地上才行。

这长长的双腿看上去虽然纤细伶仃,却威力巨大,用力一踢可以对猎物产生极大的杀伤力。不过,蛇鹫脚爪的握力不强,无法像短趾雕那样施展“无影掌”来对付敌人。

蛇鹫有几个名字,都有有趣的来历。在拉丁人中,人们叫它“射手”,来自于它用长腿大步走路的姿态和射手迈开马步准备射箭的姿势极其相似。在英国,人们又叫它“秘书鸟”,来自于它脑后的几根桀骜不驯的飘羽总使人联想起中世纪耳朵上夹着羽毛笔的抄写员。不过,这个文绉绉的名字似乎不太适合它猛禽的身份,于是最近又有人给了它一个阿拉伯语名“捕猎鸟”,这也许更加符合它的性格。

蛇鹫还会捕蛇。许多年前,一位在非洲进行研究的鸟类学家曾报告说,他看到了一只蛇鹫捕食一条长达6米的蛇,这条新闻立刻引起了轰动,但是,人们发现蛇鹫常吃鼠和昆虫,就是没人看到过它捕蛇。20世纪50年代,一位自然学家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一天,他在观察蛇鹫时,突然发现一条120厘米长的眼镜蛇爬向蛇鹫,蛇鹫发现了,就与蛇开始“外围作战”,最终毒蛇葬身鸟腹。

阿拉斯加鸬鹚

大约300年前,自然学家乔治·斯德勒和探险家韦特兹·白令驾驶着“圣彼得罗号”海船,奉女皇安娜的命令去北方进行大考察。

一天,天气骤变,一场巨大的风暴使白令率领的两条船分开,以后再也没有汇合到一起。他的旗舰“圣彼得罗号”又航行了两周多,最后来到了北美的阿拉斯加。随后,白令继续前进,返航时却因气候原因被迫在一个荒凉的小岛过冬。这个原先并不为人所知的小岛后来被命名为白令岛,这是为了纪念因那次海难而没能在岛上度过漫长冬季的探险家韦特兹·白令和其他许多丧生的水手。

在白令岛,细心的韦特兹·白令发现了一种全身黑色、身体较大的不会飞行的海鸟,并将此发现记录在他们的旅行日记中。韦特兹·白令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这种黑色海鸟的:“它们就像一只鸡那么大,足够两三个人吃了”。

白令十分好奇,整天逗着鸬鹚玩,看它捕鱼和休息。随同白令探险的自然科学家乔治·斯德勒把这里的鸬鹚命名为“阿拉斯加鸬鹚”。

阿拉斯加鸬鹚主要栖息在气候温暖的靠近陆地的岛屿和沿海地带,它们经常成群停息在露出海面的岩礁上和海岸悬崖中突出的地方,远远望去,就像“黑色的巫师”。

爱斯基摩人、捕鲸人和皮毛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主要是为了取得肉食和得到阿拉斯加鸬鹚那品质特别优良的羽毛,对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捕杀,这些轮番的大捕杀对阿拉斯加鸬鹚而言是灭绝性的。以致到了1850年,即在韦特兹·白令首次发现阿拉斯加鸬鹚以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生活在偏僻岛屿上的鸬鹚就灭绝了,这是韦特兹·白令和乔治·斯德勒当初绝对没有料到的“成果”。

喜欢旅行的旅鸽

旅鸽,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它们终年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北美大陆上,每到迁徙的季节,它们像巨幅丝绸般覆盖了天空。其所到之处遮云蔽日,蔚为壮观。

旅鸽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候鸟,长着长长的尾巴。它的上体羽毛是蓝灰色的,喉部和胸部为棕色,尾巴上的羽毛为灰色。它们常把巢建在树上,巢都是用细细的树枝筑成的。

17世纪早期,一位名叫乔司林的新英格兰人这样写道:“我曾在春天里见到一群鸽子,数量有好几百万。当它们返回南方经过密可马斯时,绵延五英里之长,我认为鸽群无头也无尾,既没有长度,也没有宽度,十分密集,使我连太阳都看不到。它们的巢挨着巢,树与树之间由鸽巢连成一片,形成几英里长的松树阵。但是近年来,其数量大为减少,英国人用网捕捉它们。我在波士顿买下10多只鸽子,只花了三便士,其羽毛已被拔掉,内脏也被挖掉。”

旅鸽灭绝是继渡渡鸟之后又一个最为著名的鸟类灭绝事件。如果说大象鸟是已知现代灭绝的体形最大的鸟,那么,旅鸽则可算得上目前所知聚群最大的鸟。

当欧洲人到北美大陆后,旅鸽的厄运也就从此开始。由于旅鸽肉味鲜美,开始遭到他们大规模的围猎,从此,旅鸽也就一步步走向了灭绝。当时鸽肉在市场上可以轻易买到,密歇根州一个季节里就捕获了750万只旅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旅鸽从几十亿猛减到濒临灭绝的地步。

到了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贪婪的猎人打死了。就在这之后,美国政府曾登出这样一个特殊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便可得到1500美元的奖励。当时各地人都在为此议论纷纷:旅鸽原来不是一种很普通的鸟儿吗?为什么突然间变得这么值钱了呢?可是没有一个人得到奖赏。

在野生旅鸽灭绝之后,人们想用人工饲养繁殖的办法使旅鸽种群恢复,可是一直没有成功。到了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当时许多人围在它的身旁掉下伤心的眼泪,因为人们从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了,再也看不到它们迁徙时成千上万的壮观景象了。

如果你有幸到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在展厅里你就可以看到:“玛莎”站在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但它永远告别了蓝天白云,它再也不能动,也再也不能叫,更不能吃东西了。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而且是一只标本。“玛莎”那永不闭合的眼睛圆瞪着,那永不饶恕的目光似乎在谴责着人类,又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记住往昔沉痛的教训。

惨遭灭绝的新西兰椋鸟

相传,新西兰原来是一个荒岛。有一个叫库珀的航海家乘坐七艘巨大的独木舟从夏威夷出发,沿落日的左方向航向,发现了这个岛屿。当时,他称这个岛屿为阿奥特亚罗瓦,意思是“长白云之乡”。又过了400多年,大量的夏威夷人带着食物和种子,按照库珀的路线来到这里定居,他们就是毛利人。

毛利人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灵魂。每当遇到重大的活动,他们都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相互泼水,以此来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而新西兰椋鸟则是毛利人心中的神物,当他们举行仪式的时候,长老总是用椋鸟来祭祀神灵。

新西兰椋鸟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鸟,生活在新西兰北部岛屿茂密的森林里,常常发出啾啾的叫声。虽然雄鸟与雌鸟是生活在一起的,但是它们需要很大的势力范围,所以它们原来的数量就很少。由于这里的原始森林雨水充足,它们又常常被称作雨鸟。

新西兰椋鸟长得和家鹅一般大小,长长的尾端是白色的,身上有黑白的花纹。它们的突显特征在嘴上,不管是雄鸟还是雌鸟,它们的嘴角部是截然不同的,两边都有引人注目的肉垂。它们在寻找食物的时候,雄鸟和雌鸟因为嘴形的不同而分工不同:雄鸟的嘴像啄木鸟一样,它必须啄去树皮寻找缝中的小虫,而雌鸟的嘴是长长的、弯弯的,对于在细小树缝中觅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此,雌鸟常常在雄鸟无法对付的小洞中寻寻觅觅。

1835年,传教士威廉首先让欧洲人了解到新西兰椋鸟的存在。土著人为举行仪式捕捉新西兰椋鸟的行为并没有使它们的数量减少,但是随着欧洲移民来到岛上开垦原始森林,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就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一只只椋鸟同时也成了枪口下的牺牲品。不久,真正的威胁来临了。20世纪初,当时的英国国王夫妇访问新西兰,他们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国王将当地人奉送的新西兰椋鸟的羽毛插在帽子上,当地人和欧洲的贵族、有钱人纷纷效仿。1907年12月28日,最后一只新西兰椋鸟在森林中死去。生物学家发现有人在它的尸骨旁立了一块纸板牌,留下这样一句话:“再见,新西兰。”这似乎说出了新西兰椋鸟最后的哀叹!

妩媚的火烈鸟

在肯尼亚西部,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贯穿着整个纳古鲁湖。在这个深壑万丈、险景不绝的峡谷中,隐藏着一潭潋滟的湖水,这就是纳古鲁湖。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裂谷区,聚集有近四百万只的火烈鸟,位于赤道线上的纳古鲁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烈鸟聚居地,被称为“火烈鸟的天堂”。

这些生活在纳古鲁湖的火烈鸟群,历来被称为“世界禽鸟王国中的一大奇观”。湖面上,它们身披白中透红的粉红色羽衣,两条长腿悠然挺立,红的色调更深一层。远远望去,周身红得就像一团烈火,两腿则红得就像炽燃的两根火柱。修长的双腿倒映水中,好像要把火引烧到湖底;两翅不时轻舒曼抖,在湖面掀起道道红色的涟漪,如落英逐逝水,似朝霞映碧池,给雄险的大裂谷平添了几分优柔妩媚的韵致。

火烈鸟喜欢群居,这种喜欢扎堆生活的大鸟,往往成千上万只,甚至更多地聚集在一起。从高空看,遍地通红,绵延好几千米,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地毯,又宛如一片在泥沼原野上沸腾的红色波涛,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猴子的天敌

有一种禽类,它们非常有力,往往是森林中猴子的天敌。这些吃猴的猛禽中最著名的要算南美洲的角雕、非洲的冕鹰雕以及东南亚的食猴鹰了。

角雕大都栖息在大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丛林中,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力的一种猛禽。它身体大约有1米长,体重达9千克,长着一对宽而短的翅膀,长长的尾巴,头顶上耸立着两个黑色的羽冠,嘴短而有力,足趾大得出奇。它经常在丛林中作短距离的飞行,一旦发现猴子,就会从天而降,来个突然袭击。

虽然猴子的动作敏捷,但仍逃不过角雕的魔爪。角雕的繁殖能力很低,每年只产一枚卵,并且它又是只出没于密林中,因此显得特别珍贵。

冕鹰雕也是一种大型猛禽,它们大都生活在非洲。它的身体比角雕略小一点,体长大约85厘米,体重在4千克左右。

它在树上建巢,并且用树枝将巢筑得很大。这种巢建完后,往往能用很多年,它们只是每年添加一些树枝、草叶等就行了。每当有敌害接近巢穴的时候,冕鹰雕往往先用恐吓来吓退敌人,或者来一个勇猛的进攻。如果不加戒备,就会被它抓伤。

食猴鹰长得很艳丽,它身上大部分的羽毛呈黄色,前半部分是深褐色,后半部分是浅黄和白色相间。每当遇到敌害的时候,它就竖起全身的羽毛,显得威武强壮。它的眼睛是蓝色的,眼圈为红褐色,并且非常敏锐。上喙带钩,十分尖利。

食猴鹰,顾名思义,主要以猴子为食物。当它发现了猴子的踪迹后,就闪电般地俯冲下来,先将猴子的眼睛啄瞎,这时候,猴子即使再机灵,也没法逃脱了。

食猴鹰的寿命比较长,一般能活40多年。但是,食猴鹰每年只产一枚卵,比鸭蛋稍微大一些,白色,繁殖率很低。再加上人们的滥捕,目前食猴鹰的数量越来越少。据动物学家估计,在东南亚的棉兰老岛仅有20只,在吕宋岛偶尔能看到几只。即使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林区,作为食猴鹰的自然保护区,但它们也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动物与动物之间就是这样互相残杀,才得以维系自己的生命。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动物生存的定律,任何物种都逃脱不了“物竞天择”的命运。

孵卵器发明家——营冢鸟

在澳大利亚的沿海区域,有许多的大树叶堆。就像是孩子做游戏时堆起来的堡垒,还像坟墓。扒开一个大树叶堆,才惊奇地发现“墓冢”里埋的原来是鸟卵,营造这种大树叶堆的鸟就是被称作“营冢鸟”的小鸟。

营冢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群岛、西萨摩亚群岛等地的丛林地带,它的身体大小和家鸡差不多,羽毛以黑褐色为主,但头部大多无毛,皮肤裸露。营冢鸟飞翔能力不强,它们大多数时候更喜欢在地上活动。

每当进入繁殖季节,林间便出现了营冢鸟“夫妇”忙碌的身影。它们需要找好一块地方,用爪在地面上挖一个坑,然后将大量的树叶堆集到坑里去,再盖上一层土掩饰成像坟头一样的大土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树叶腐烂发酵,产生出大量的热的时候,雄鸟每天都来检查堆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5益时,营冢鸟便在堆顶挖一个深洞做卵室,雌鸟在洞里产卵。等卵产下后,雄鸟将洞用土掩埋,以保持卵室的温度。

这期间,雄鸟精心地守护着卵室,随时调节温度,温度过高时,它挖开洞通风降温,温度过低时,就赶快堆土保温,就像一个称职的父亲在照顾幼儿一般。

营冢鸟的这种孵卵的树叶堆,真不愧为最原始的“孵卵器”!雏鸟孵化出来以后,不到一天,它就远走高飞,自谋生路去了。

宁死不屈的格查尔鸟

在美洲危地马拉的高山丛林里,生活着一种珍贵的小鸟——格查尔鸟,这是一种酷爱自由的鸟,它把自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如果不小心被人类捕捉到,关在笼中喂养,它是宁死也不愿过笼中生活的。传说,曾经有一个印第安国王,在御花园里喂养着美洲所有的珍禽异鸟,可惜就是缺少格查尔鸟。后来,好不容易捕到两只,国王让人把它们关进御花园里的鸟笼中,给它们送来最好的食物,精心饲养。但这一切并没能使格查尔鸟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它们在笼内竭力挣扎,不吃不喝,终于绝食而死。从此以后,格查尔鸟就得到了一个“自由鸟”的美名。

同类推荐
  • 西顿写给孩子的林地故事

    西顿写给孩子的林地故事

    《西顿写给孩子的林地故事》是一部介绍林地动植物和风景的小百科书箱,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作都将四季作为划分章节的标准,介绍了不同季节出现的不同动植物。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古今中外,人人都渴望成功。普天下的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孩子能拥有幸福的未来。一个6~12岁的孩子,今天在小学校园里读书,就是在为未来创造幸福的人生打基础。良好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的建立、责任感的培养、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是孩子们迎接各种挑战、克服困难、争取成功、拥有幸福人生的条件。
  • 面对危机我不怕(家庭篇)

    面对危机我不怕(家庭篇)

    本书内容涉及用电安全、防火、饮食安全、煤气安全、家庭防盗、家庭卫生、外力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教育指导,对于家庭突发事故,注重防治结合,强调要消除隐患,最大程度地方便青少年的生活,使青少年的生活更安全。
  • 男孩十七

    男孩十七

    布思?塔金顿(1869~1948),美国小说家、剧作家。作品《了不起的安德森家族》(1918)和《艾丽斯?亚当斯》(1921)获普利策小说奖。他的著名小说《彭罗德》和《十七岁》,其主人公曾一时成为像汤姆?索亚一样的轰动形象。《十七岁》生动而不乏幽默地刻画了一个十七岁男孩威廉的生活细节,以及情窦初开时的情感困惑,对青春期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传神,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
  • 走进科学·舰船巡航

    走进科学·舰船巡航

    本书对舰船有较全面的介绍,是少儿科普类的精品书籍,会对少儿的知识面有一个广泛的拓宽。
热门推荐
  • 良辰好景虚设

    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倾国倾城水墨清花

    倾国倾城水墨清花

    她,名墨清花他,名杨纷凯她憧憬未来向往未来生活…守望重生为自己轰轰烈烈的爱死去了无数回他不可思议为了寻找儿时的‘女神’不惜生命…向往自由不会被任何困倦束缚看缘分如何让二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又如何被茫茫人海吞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翻转侧妃之路

    翻转侧妃之路

    一个在后现代婚姻不幸的师奶,穿越到了古时代大靖朝逸王爷不受宠的侧妃身上,明明是对女人丝毫提不起兴趣的淡漠王爷,怎么变的天天夜夜来骚扰她、吃她豆腐、占她便宜,还说只倾心她一人。日夜轮转,王爷的深情疼宠逐渐入侵她的抗拒之心,让每天都想回到原来世界的她也开始迷惘了,她这个在后现代时的平凡师奶究竟该何去何从?穿越可不是年轻女孩的专利啊
  • 精灵之龙之领主

    精灵之龙之领主

    叶天穿越了穿越到了另一个蓝星,这个世界竟然有宝口梦!!!作者第一次写,请各位见谅
  • 因果飞升诀

    因果飞升诀

    好事有好报,泡妞不费力。助人可为乐,珍宝随手捡。利用因果大道,铸就无上福运。天地祝福加身,为敌者自损福运寿命。笑看倒霉对手,乐享珍宝美女。
  • 蒲江词

    蒲江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唐之隐没的英公后人

    大唐之隐没的英公后人

    嗣圣元年,武则天囚禁皇上意欲篡位,英国公李勣之孙徐敬业扬州起兵伐武,后兵败被诛族。直到大唐贞元十七年吐蕃军到唐朝盐州时,吐蕃军中有将徐舍人,自称徐敬业后人,将包括僧人延素在内的俘虏千百人全部放归。人们才知道,原来徐敬业尚有后人流落异域。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徐舍人出现之前,徐敬业的幼子在异域隐姓埋名,习得一身好剑法后就曾重返中土,怀着为祖辈正名雪耻的心愿,一步步接近权利中心。然而,他却在这个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大阴谋,这场阴谋首先将整个武林搅得天翻地覆,接着刮向长安,历经三朝,将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韦皇后、太平公主、武三思、安乐公主、太子李重润、上官婉儿等等赫赫有名的人物全部席卷进来。。。
  • 凤舞龙飞

    凤舞龙飞

    这个世界最难懂的是什么,恐怕会有很多答案,不过人心肯定是其中一种,而且占相当的比例,在各种情况下人的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恐怕只有身临其中才会知晓!
  • 神叙

    神叙

    神不是万能的,只有人,才是万事可及的。看似激励的话语后,谁人知晓有多少阴谋?我只是一位记叙的人,记叙这,神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