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87600000007

第7章 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有时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了1000%。1923年那次通货膨胀末期,物价水平较两年前上涨了300亿倍。即使是购买最基本的物品,也需要数量惊人的货币,买一片面包就得要一手推车的现金。货币贬值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在一天之中,要分好几次向工人支付薪水,而工人也要赶回家将领到的薪水花出去,以免它变得一文不值。没有人愿意持有货币,通过货币的交易越来越少,物物交换重新出现并盛行起来。⑦

德国一则旧时的报道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荒诞:一个家庭主妇装了满满一手推车钱(仅够买一点食品)去买点吃的,一个小偷趁她不注意,把一车钱倒在地上,推着车子飞快地跑了。车子比钱价值高得多、稳定得多也可靠得多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流通货币每月平均增加12000%以上,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价格上涨更甚,每月上涨近20000%。⑧

您也许会觉得这些例子有些极端,毕竟它们是在社会动荡时期发生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货币的贬值并非由于社会动荡引起,确切地说,更多的情形是货币贬值过快、货币体系出现系统性隐患引发了社会动荡。很多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在社会动荡以前就已经埋下,只是人们浑然不觉而已。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

换句话说,人们感受到的是纸币突然间跳水般地贬值,实际上货币的超发早就开始对应着急剧缩水后的购买力,只是暂时被遮掩了而已。

苏联时期,1卢布兑换2美元还多,但解体后,变成了40000卢布兑换1美元(这里的卢布指的是旧卢布)。这种变化虽然表面上看仿佛是瞬间完成,实际上是早已铸就。

人们被货币欺骗

19世纪中叶英国一位名叫格莱顿的议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

货币为何有这么大的欺骗性?

我们有必要从一些基本的常识入手,来更清楚地讲明这一问题。

马克思认为,实物是最早的货币。在中国,牲畜币是最早的实物货币。

研读史料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货币从最初产生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用,且“不容易大量获取”。⑨

这是货币功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必须依托的基础。一旦作为货币的商品过滥,就会丧失货币的功能,遭到抛弃。

货币必须“不容易大量获取”才能确保其信誉度不减,确保其购买力不缩水。这种特性贯穿了纸币问世以前的整个货币历史——在纸币之后,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通过权力使货币对社会上的人而言,仍然是“不容易大量获取”。

在金属货币时代,由于名义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出现了“自由铸造”的现象。比如,前资本主义的西方,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造币厂代公民铸造,或不收取费用,或收取很低的熔炼打造成本;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但严格禁止私自铸造。⑩

由于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一致,政府几乎没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甚至还出现了政府铸币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金属货币时代,政府常常会非常“痛苦”。清代从19世纪初起,由于鸦片走私日益严重,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开始出现银荒,银价上升。清政府铸钱是按白银核算成本的,银价上升,必然使铸钱成本增加。银贵钱贱对政府财政造成了难以承受的铸钱亏损。

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铸造重一钱四分之钱,仅宝泉、宝源二京局每年即亏损白银30万两。制钱的市场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还导致了制钱被大量私销取铜的问题,使得流通领域里制钱供应量严重不足,“流通日少”,因此,当时的奏章中,屡屡提及“钱荒”问题。

金属的特性,竟然使得这种货币时代的政府,在某些阶段连铸钱的动力也丧失了,出现了“钱荒”,这种现象在今天这个纸币满天飞的时代,看起来是多么遥远!

开采贵金属的工具和技术落后,贵金属的生产数量比较稳定,限制了当局随便发行货币图利的机会。但是,统治者最终还是找到了简单的让货币贬值的方法:一种是让金属币所含金属小于它所代表的币值;另一种是在铸币中加进其他贱金属,导致货币“成色”下降而币值不变。作为货币发行的绝对主导者,在这方面,政府并不缺智慧。

清政府如何解决“钱荒”问题呢?

方法是铸造大钱。1853年3月,清政府批准铸造币面价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大钱。比如,当千大钱,扣除成本,净盈利约919文,为成本的113倍。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变相掠夺民众的财富,缓解财政危机。钱价暴跌的结果是物价飞涨,咸丰十年的物价较之发行大钱、票钞以前,茶叶上涨5倍,猪肉上涨6倍。第二年夏、秋间,物价再次飞涨。

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

亚当?斯密写道: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阿斯,减到原价的1/24,含量名为1磅,实只半盎司;英格兰的镑和便士,现今价值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苏格兰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6;法国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56。通过采用这些办法,君王和国家就能以较小量的银,表面上偿还债务,并履行各种契约。实际上,政府的债权人因此被剥夺了一部分应得的权利。

更离谱的是,到了公元268年的喀劳狄二世时,罗马的银币含银量已经下滑到了002%。确切地说,应该叫镀银银币了。罗马在公元138~301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小麦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00倍!这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

显然,即便在金属货币时代,也不断有统治者在金属的成色、比价上做手脚,以降低货币的含金量,制造通货膨胀敛财。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时代

国内外历代统治者滥发货币的冲动,在金属货币时代,毕竟还是有限制的。在降低成色的条件下,不管金属有多贱,仍然要耗费某种东西进行生产,这一成本就是对货币数量的一个限制。而纸币的数量可以按能忽略不计的成本无限地增长,所需的只是在同一张纸上印上较大的数字而已。

在纸上多印几个“0”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掠夺民众财富的目的,这正是纸币带给我们的恶果。津巴布韦面值1亿元的纸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说:“铸币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不断贬值的历史,或者是,铸币的金属含量不断减少,因而所有商品价格都不断上涨的历史……而这些通胀通常都是由政府制造的,政府也从中受益……最后,纸币的出现让政府获得了一种更为廉价的诈骗人民的方法。”

尽管货币的发行往往被披上拯救危机等冠冕堂皇的外衣,但实际上,货币的滥发不仅拯救不了危机,反而产生出了更多的问题。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承认:“过去20年中,如果有哪些货币政策被证明是有效的话,那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长期伤害将超越其对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

货币垄断之弊

那么,为什么货币的滥发越来越严重了呢?这种现象背后的动力在哪里?

哈耶克认为,由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必然存在滥发货币的冲动。过多的货币会使正常的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发生紊乱,造成经济的周期波动。解决这一周期的根本办法是打破政府的货币垄断地位,允许私人机构发行货币,让货币像一般商品一样进行竞争,最后币值最稳定的一种或几种货币会存活下来,成为日常经济中的通用货币。处在竞争环境下的货币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所以会把币值稳定作为第一目标,货币中性得以实现,经济不再受到货币的外在冲击,周期性的波动也会永远成为历史。

看起来这是多么理想化的一种境界!但是,在历史上,这种理想化的状态的确存在过。

在美国工业化大规模展开之前,由政府做后盾的美元只是当时美国各州、银行、公司、商人和采矿企业所发行的多达8000种的货币之一。1863年,美国政府才强制推行了货币的标准化。1871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得日元成为日本的统一货币;德国马克在德国境内的统一发生在1873年。这些年表至少说明一点,货币统一并不是自古以来的常见规律,没有经受长时段历史的检验。

美国投资家威廉?贝克也认为,如果货币发行存在竞争,次贷危机或能避免。他指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如果允许更多的银行(比如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发行纸币同其他银行竞争,并通过清算银行进行定期赎回,就会比今天更及时地发现问题。”

当下,在电子货币时代,的确有些货币的“形态”开始出现。目前已有大量交易以虚拟的电子货币为媒介而成交。我们的信用卡、各类贵宾消费卡、飞机里程积分都可以部分充当货币的职能,多种多样的货币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后盾,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向国家垄断货币发起了挑战。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恐怕很难判断那么多货币或者货币形式孰优孰劣,但是市场终究会告诉我们答案。能在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商品或者货币,就是好的。

当然,就现状而言,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接受货币的非国家化理论,人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货币贬值的现实。

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货币的大量过剩。

同类推荐
  • 资本中国

    资本中国

    本书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各行业的逐一分析,指出了中国几大支柱产业的重要趋势和潜在机遇,并明确了各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和谐分配

    和谐分配

    所谓和谐分配,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优化配置是手段,优化再生才是目的。目的主导手段,并寓于手段之中,左右手段的动力,过程和方向。应该把传统经济学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放到再生经济中重新定位。必须把分配概念的外延由终端倒溯、延伸到过程和起点。必须吃着碗里看着碗里,而不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生产资料活了,生产资料也就成了生活资料;生活浆活了,生活资料也就成了生产资料。再生经济,通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相互转化,实现资源配置和再生的相互转化。在和谐经济、再生经济中,再生产理论、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两种生产理论,被赋予科学的、丰富的、发展的、实在的内涵。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软财富

    软财富

    “软财富”指的是不消耗地球资源,满足的是现代人的安全感受、虚荣心、社会地位、交际媒介、各种其他复杂心理感受、甚至对过去的时间打捞和对未来的时间贴现等等价值,无论是制造买卖知识、创造并买卖信息、创造并买卖文化产品、创造并提供服务、创造并提供金融产品及相关交易和经济活动的人,他们都不是骗子,而是未来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创造着社会财富的主流形态。该书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阐明什么是软财富,在当今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具有“软富”观念。
热门推荐
  • 中国毛南族

    中国毛南族

    本书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中国毛南族》是第一部全面介绍毛南族的书,全书分为十个重要章节,既向世人讲解了毛南族的族源族称、历史沿革、人口状况、生态资源、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历史和社会状况,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毛南族诸多风俗习惯、特产风物、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等文化现象。同时,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深度的解读,使读者既可从中看到毛南族的枝枝叶叶,也能探究出这个古老民族的根根脉脉。
  • 圣舟

    圣舟

    明明觉醒超强之体,修炼速度却奇渣无比,明明追到女票,却经常十年八年见不到,明明修为盖世,又赶上世界末日……洛石咧嘴一笑,神马都是浮云!
  • 校园侦探小星糖

    校园侦探小星糖

    星糖是个新转来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学校里面还担任着侦探的职务。但是当一名侦探很容易伤害到同学之间的感情,那么星糖是如何化解这种尴尬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掠夺者

    无敌掠夺者

    觉醒天赋——掠夺!你将他的天赋掠夺,你得到了他的天赋,他失去了天赋。你将他的修为掠夺,你得到了他的修为,他失去了修为。你将他的记忆掠夺,你得到了他的记忆,他失去了记忆。你将他的身体掠夺,你得到了他的身体,他失去了身体。你将他的灵魂掠夺,你得到了他的灵魂,他失去了灵魂。你将他的生命掠夺,你得到了他的生命,他失去了生命。……有一天,你突发奇想,掠夺这个世界。你得到了这个世界。
  • 双生之风月雪

    双生之风月雪

    她原为双生之花所化,诞于深秋十月之夜月光最明亮之时。失去了记忆,她如何在这险恶的世间存活?
  • 星辰大海不够抢

    星辰大海不够抢

    【女强,1V1,成长文】某日,王座上毫无形象地瘫着一名少女,手里随意操控着光脑的星盘游戏。“啪!”一本《淑女养成指南》甩到眼前。她抬头,父亲怒容满面。“我就是这么教你的?!”母亲上前劝架,推搡间掉落一本书,封面赫然写着六个大字——《女帝养成指南》。三人:“……”#论一个本来就根不正苗不红的花骨朵是怎么被持续养歪的#PS:其实是披着星际皮的快穿文
  • 拳缘

    拳缘

    “你为什么要挥拳?”“为了我想保护的人,我想拯救的人和我想挽留的人。”“那么你觉得你的拳头做得到吗?”“我不知道我能能不能守护好这些,我只知道我的拳给了我守护这些的力量和给了我去她(他)们相遇的缘分,所以就算是拼了命我也要守护这些。”
  • 爆宠萌徒:师傅我们来双修

    爆宠萌徒:师傅我们来双修

    美男是幻想吧?可是,小萌娃苏筱居然有幸得到了美男北亦沉的青睐?咳咳,不对,是有幸当了个冰山的徒弟?“师傅!帮我洗澡!”“……”“师傅!帮我换衣服!”“……”“师傅!我要那颗糖(太阳)!”“……”“师傅!我要跟你双修!”北亦沉脸一红:“我们是师徒……”“我不管!”扑~
  •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本书以外公和孩子为主线,把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穿插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内容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穿透大千世界,寓于人生百态?故事背后精彩独到的感悟,让孩子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更直接地用智慧来温润自己成长的心灵,让他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得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