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600000003

第3章 两河百郡宋山川(3)

“在诸夏,士若是做了奴才,百姓也不要指望有什么好日子,国家亦不必指望有什么前途……幸好,幸好……”桑充国先告辞后,石越忽然间没头没脑的感慨起来。

众人均是听得莫名其妙,只潘照临冷笑道:“但桑直讲却未免太像个债主了。”

石越转过头,望着潘照临,“先生可知,长卿之所以能有今日,亦是由他这份痴气?”他扫视众人,又说道:“有些人,不管他怀抱何种目的,只要认定一件事后,便能竭尽全力,心无旁骛的去做,有如此态度,无论他看起来多可笑、多迂腐,亦不当被人轻视。”

“长卿想事情虽然简单,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它正确,极诚恳极认真的去做。天下男子,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境界?所以,无论长卿做了多不合情理的事,我都没办法讨厌他;无论他想做的事,多么不可思议,我亦愿意包容……”

潘照临的脸色变了变,他敏锐的觉察到,石越有点忘形了。

赵顼死了,石越的确很伤感,但与此同时,赵顼给石越造成的那种无形的压力,也一起消失了。

否则,无以解释石越的话——虽然这只是评价桑充国,只是无关紧要的话,但若在以前,石越最多在心里这样想想,绝不会随随便便当众说出来。

不过潘照临也并没有多么担心,更加没有谏止。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也许正是潘照临所期盼的——石越必须少一点顾忌其他人的想法。现在,已经到了要让其他人来习惯石越的时候了。从赵顼崩驾的第二天起,潘照临自己也刻意改口,称石越为“相公”了。石越虽然有点惊讶,但并没有告诉他不要这样喊……

他冷眼看了一眼在座诸人,果然众人都是很认真的聆听着……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其实,长卿的南北之论,还是极有见识的。他虽说是几个福建学生之语,不过我看多半还是他自己的想法。”

“亦未必如此简单!”潘照临不屑的说道,有些事情可以改变,但对桑充国,潘照临心里的评价却与石越大不相同,他只是一眼就看穿了桑充国的那点小把戏,懒得当面反驳桑充国,但对石越,潘照临却还没有丧失反驳的兴趣,“说甚南北之争,南方兴盛,其实多半倒是北人之功。”

“哦?此话怎讲?”他这一番高论,却立时将众人的好奇心都吊高了。

“何谓南人北人,若非是北人南渡,南方还在刀耕火种,又有何兴盛可言?”潘照临冷冷的说道,“大抵只要北方动荡,或者举国南迁,或是流民南渡,何处北人多,何处便会兴盛起来。东南有今日之兴盛,又岂止是因为文教?若无北人带去的农耕之法,令得东南富庶,又谈何兴盛?”

石越摇摇头,反问道:“先生此言,虽然有理,但既然是东南富庶是因为北人,那为何如今北方许多地方反不如南方富庶呢?若说因为战乱,国家承平也有一百多年了……”

“这又何足为怪?一则北方地利已开发数千年,若要有何进益,自然是难于登天;而南方土地本来便要肥沃,且开发远不及北方,其财富增加,自然快过北方。故南方易于进步,而北方则苦于停滞。再则南方本是蛮夷居所,礼乐教化未至,北人到了南方,虽然移风易俗,以夏变夷,然原来土著之习俗,又岂能对移民没有影响?故南方风俗,原就与北方不同,北人重义轻利,南人却趋利重商,蔚为风气。相公不见连成都来京赴试的举子,也有人顺带着做生意的么?北方一家一族,若为分家分财打官司,不免为邻里所耻笑,南方则是习以为常,分家产时一文钱也不肯算错。相公莫要忘记,在相公之前,苏老泉、王介甫等人,便已经在说‘利者义之和’、‘利亡则义丧’,风气所致,南方士人,一向便在主张不得以义抑利,抑末崇本,非正统。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个个如此,其民富庶一点,又何足怪?”

潘照临说完,竟犹未尽,又说道:“我虽是北人,但若以此说来,倒是南人知变通些,北人大多竟是被孟子的徒子徒孙所累。我游历天下时,曾听有南人叫自家女婿叫‘驸马’,除夕放烟花爆竹,南人竟敢大呼‘万岁’,这等事情,若是在中土,可任谁也没有这个胆子……”

提到此事,连曹友闻也忍不住笑道:“潘先生所说这习俗,南方别处是没有的,至少杭州便不敢如此,不过有一年学生在广州过除夕,却曾听到军民大呼万岁,当时几乎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有人聚众谋反。若说南人趋利重商,那确是如此。”这点他却无需强调,他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石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如此说来,长卿所言,的确片面了。”

曹友闻好不容易有了说话的机会,自是不会错过,忙又说道:“以学生所见,山长所言,的确失于片面。在北方诸路大兴学校,自然是善政。然若以为凭此便能令陕西复兴汉唐旧观,只怕是一厢情愿。以学生之见,北方若能保住不由停滞而转为衰退,便已要谢天谢地。以今日而言,整个南方固然还不及北方,但南方才是诸夏之未来,则毋庸置疑。一者如夕阳,一者如朝阳,学生斗胆直言,朝廷来日之目光,还是应当向南看……”

“潘先生与允叔说得不错,先前听桑直讲所言,还是局限于南人与北人,却未能深思南方与北方。”吴从龙也赞同道,“所谓南人与北人,其实皆是相对而言。我诸夏之民,皆是北人,何曾有南人?今日之所谓南人,或为北人之后,或为以夏变夷之民,所谓南北之辩,甚是无谓。”

“极是!极是……哎……”石越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忽然之间,便觉脑中有灵光一现,象是被什么东西点着了,忽然激动的大声喊起来,他手舞足蹈,一时忘形,竟碰到了伤口,痛疼难忍,忍不住叫出声来。

但他却依旧激动难抑,望了潘照临等人一眼,似是解释,又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是了,是了……南方之兴盛,北方之停滞,固然有其它原因,但其根源,还在于此……”

众人方以为他是认可了潘照临、曹友闻等人的见解,心里正纳闷他为何会如此激动,却听石越又说道:“……种族、文明之发展,可以有两种推动之力,一自内部,一自外部……我诸夏历千年之演化,欲再求内部之推动,进入新的境界,难免会倍感艰难,故北方之停滞,亦不足为怪——这并非是北方的衰落,而是北方达到一个高峰之后,无法寻求突破的徘徊。若不能突破,它固然难免会陷入衰落,但若能有所突破,其前途更不可限量。而南方恰在此时迅速崛起,亦不可简单视为南方的兴盛,更非简单的重复北方之历史,它亦是北方在内部无法寻求突破时,在外部找到的推动之力……”

石越兴奋的发表着自己的宏论,却令在座众人都目瞪口呆。即使是潘照临,也不曾想到,石越与众人在谈论着南北之别,但心里思考的,却是这更高维度上的事情。这种视野上的差别,让潘照临都有点似懂非懂,没有完全明白石越所说的话。

石越看了一眼众人,见只有曹友闻的双目中,露出那种理解与兴奋的光芒,他略顿了一下,又解释道:“这便是如同我诸夏是一驾马车,原本拉车的,是北方这匹马,南方只是我诸夏在征服后生下来的小马驹,几千年后,北方这匹马,虽然代代相传,但永远都是那种血统,跑得不可能再快,拉得不可能再多,这时候,却发现,南方这小马驹,竟然已经有潜力跑得比北方更快了……”

“便是如此!”石越又重重的点了点头,仿佛要借此来强调自己所说的话,任何优秀的文明,都需要不断加入新鲜的基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这种变化,应当是主动的,从他所知道的人类历史来看,若野蛮征服文明,则常导致衰退;然当文明征服野蛮,则带来的,却往往是文明的新一轮突破。在当时,南方对于北方来说,便是传统北方文明以外的新基因,所以,当北方的文明有些陷入呆滞与古板的时候,南方却突然爆发性的崛起了,而且,南方也的确呈现出一种与北方不同的特质来。

但这些话,他却是无法和任何人说的。

只有曹友闻似乎已经完全石越的话,他向一脸茫然的吴从友问道:“学生或已明白相公所说的意思……子云你知道配马种么?”

“这……我不太懂这些。”吴从龙疑惑的看着曹友闻,心里有一点嫉妒,但更多的是好奇。

曹友闻悄悄望了一眼石越,见石越并无阻止之意,又继续解释道:“配马便是这样的,纯种马配种,虽然是极好的,但若一代一代的,都是同一匹马的后代间进行配种,便是再好的纯种马,最后总会不成,更不可能超越最早的那匹种马。但若是能找到这种群之外的好种马配种,那便有可能配出更好的马来!”

“允叔说得极好。”石越看曹友闻的眼神,已经带上了欣赏之色,“我须多谢各位,让我想到了解决眼前难题的好办法。”

众人还在咀嚼着石越与曹友闻的话,石越这句话,却又让众人都大吃一惊。

“相公?”潘照临正要开口询问,石越已经说了出来:“这是一石多鸟之法,既能解决眼前的几个困局,又能为我诸夏找到一匹新的小马驹!”

“子云、允叔,今日所说之事,切不可向任何人泄露。”众人方等着石越继续说他的“小马驹”,不料石越已经转换了话题,他对吴从龙、曹友闻叮嘱了一句,待二人答应了,又转向曹友闻,问道:“允叔可知道,我找你来,所为何事?”

曹友闻听石越语气中,带着考较的味道,略想了一会方答道:“学生别无所长,相公召见,若非是钱庄总社,便当与南海海商有关。”

他说完,抿着嘴望着石越,却见石越的表情不置可否,过了好一会,才听石越又淡淡道:“其实我找允叔来,是想问问东南商人与南海海商的家底……允叔须得和我说真话,然你亦可放心,我的问题不会太为难。”

曹友闻连忙欠身回道:“相公下问,学生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石越点点头,问道:“以允叔的估计,东南商人与南海海商,手里通计能有多少金、银、铜钱?”

曹友闻闻言,惊讶的抬起头,却见石越面无表情,他不知道石越打的什么主意,想了想,方谨慎的回道:“这个……东南商贾如过江之鲫,学生也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商贾……但以学生所见,家财在百万贯以上的,总有上千家,至于十万贯以上的,当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这些人家,多少都会藏一些金银、铜钱,便是这金银、铜钱只占到家财的两成,最少也不会少于二十万万贯……”

“两成?”石越不动声色的反问了一句。

“实际自然是不止两成的,不过也不会太多。”曹友闻连忙说道,“东南商贾与中原、西北商贾不同,中原、西北商贾,家财多以田地、金银缗钱为主,多者占到八九成,但东南,便是海商,号称多藏金帛,可实际上,东南海商不喜欢如北方一样,挖着地窖,一窖一窖的藏着宝货,故这金银缗钱,亦极少有人家会超过家财的五成……一般来说,占到两三成较为常见。”

“允叔这么说,未免有点不尽不实了。”石越的脸忽然沉了下来,“海商出海,追逐的无非是黄金白银,如何会比西北商贾还少?”

“相公……”陈良方想替曹友闻解释几句,却被石越冷冷的挡了回来,“本相只想听允叔的解释。”

石越一双眸子,咄咄逼人的盯着曹友闻。他召见曹友闻,自有他的用意,但如果曹友闻竟敢在他面前耍什么心眼,那这个人从此以后,就永远都别指望踏进石府的大门半步。

曹友闻却连想都不想,欠了欠身,从容道:“学生绝不敢欺瞒相公——相公说得不错,海商出海,为的都是金银铜钱,但若是相公去两北一个豪富之家,主人便会指着一个仓库说,此处全是绢,指着另一个仓库说,此处全是绸缎,又指着几个仓库说,此处全是粮食,然后指着一排地窖说,此一窖是真金,彼一窖是白金,此几窖是缗钱……然后会带着相公,去看他家的万亩良田!北人性格勤俭,无论贫富,都是如此,这似是天性。”

“但相公若去一个南方的豪富之家,却绝不会如此。南方的富人,与北人一样,也会购买良田,但他们若要炫耀自己的富裕,便会带相公去看他的府邸是如何极尽奢华,巧夺天工;他宅里养着多少知名的歌妓;每天要烧掉多少名贵的香料,一顿饭要吃掉几百贯甚对上千贯的缗钱……甚至如今杭州一带的富人,蔚然成风的,是养一支蹴鞠社,此风便如北方富贵之家养着好马去赛马一样,惟一的不同是,这蹴鞠社不及名马有用,却要花更多的钱。”

“相公曾经守杭,当知学生并无虚言,北人勤俭,然南人就尚奢侈,这亦是天性。以两浙来说,普通百姓收入较北方为高,但其家中积蓄,却往往比北方的百姓要少。三吴风俗便是如此,许多人家,房子盖得华丽,衣饰望之粲然,但家里连隔夜的存粮都没有。当年灾荒之时,因为没有积蓄,所以许多人家只好把家里的门窗劈成木柴来卖,结果这些木柴中,许多都漆着金!且南人又好游乐,好口腹之欲,不止是富人如此,连穷人也对时行乐……”

“故学生所言,绝无半点欺瞒。”曹友闻双目炯炯,望着石越,说道:“东南的确要比西北富裕,富商也为数众多,然南人生性浮薄,若两家家财相当,则家中之储蓄,必不及北人。”

石越听到这里,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在杭州当过知州,也知道一些杭州的风俗——当年他见到许多杭州人,已经穷得要借米过日子,但是家里的碗,却一定是美焕美仑的漆器。若是在北方,碰上这样的穷人家,那一定是用很粗陋的陶碗将就了。

他心里面,对曹友闻的话,已经信了七八分。

“如此说来,本相还须多打北边富室的主意?”

曹友闻一愣,口里却如实说道:“学生虽不知相公的打算,然以学生之愚见,若是想叫富人出钱,还是只能指望东南商贾。”

石越奇道:“这又是为何?”

“虽然如学生所言,北边的富人积蓄多,但其往往吝啬,若没有实际的好处,他们绝不会轻易往外面掏一文钱;东南的商贾却不同,他们生性便爱追逐一些浮夸的东西,如珍珠、象牙、珊蝴此类海外奇珍异宝,在国内的销量,除了汴京以外,便数东南的城市卖得最好。南人爱攀比,好虚荣……”

“允叔果然聪明!”石越不待曹友闻说完,已是开口称赞起来。

陈良是知石越的算盘的,也说道:“其实允叔说二十万万贯,只是最保守的估计。亦有不少海商,根本看不出来他们的家财……以学生之见,便是翻个倍,亦不奇怪。”

石越点点头,他瞥见曹友闻眼中还有疑惑之色,但这等大事,自然是不能随便和曹友闻泄露的。按礼仪,太皇太后带着小皇帝正式听政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之前,若是被御史们知道,新帝即位之初,不是先向天下求贤纳谏,反而是要卖爵位,不管是为什么,都免不了要闹出轩然大波来!

不过,这段时间内,石越也并非无事可做。

“叫允叔知道也无妨,允叔在界身巷买到的交钞,千万看紧了。”石越刻意提前放出一些风声,“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要保住交钞!皇上即位后,照例都是要颁布一些德政的,后天便会下旨,各地所有拖欠之历年税赋,皆可用交钞按官价补交!”

“啊?!”

“除此以外,本相还会请朝廷准许,今年之两税,缴交钞也罢、缗钱也罢,或是缴实物也罢,听民自便,届时本相会奏请朝廷着户部与太府寺,制定各州之税额,并令各路监察御史,严查拒收交钞之官吏,并鼓励各报监察。更允许百姓提前交纳两税!”

同类推荐
  • 明朝十大奇案

    明朝十大奇案

    本书讲述了发生在大明帝国的十个离奇事件,每个事件都是根据史实撰写,内容真实,情节曲折,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在这些案件中都有所涉及.如“扬州城四命奇冤案”讲述的是一个同性恋被骗、家人离奇冤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能够折射我们的现实生活,相信读者对本书会爱不释手的。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全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有成群结队的草原狼,有饱经沧桑的西北狼,有充满异域色彩的西伯利亚狼……人和狼的故事神秘而又悠远,狼的故事新奇而又激烈,狼的精神是那样坚定而不可思议!精灵般的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它们视死如归,它们从不屈服!本书是一部关于狼的奇书,它能让读者从书中每个篇章,每个细节中同时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狼的气息,让身体的每一根毛细血管百倍扩张,让血液如潮般奔流;让身上的每一根神经末梢紧张待命,让灵魂如风般涤荡!
  • 情感与理智:熟女八分

    情感与理智:熟女八分

    顾盼是“八分熟女”理论的坚定捍卫者。她性格彪悍犀利,通透果决。24岁这年,顾盼遭遇了工作中的变故,遇见了曾经错过的男人,也经历了一段未成正果的爱情,终于在疼痛中体悟了成长。顾盼并不是顶美的美女,但是她真实,通俗但不庸俗地活着。她代表的是我们内心永远不灭的希望。顾盼的闺中密友胡美丽,妖娆且理智,却陷入了婚外恋的泥淖。美人的感情生活总是曲折的,最终她的理智战胜了情感,获得了感情的新生。她代表了对爱情勇于尝试的开拓者。女人的成熟大多是挫折教育的结果,伤害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作者要传递的观点是,无论是工作还是男人,爱TA八分最相宜,剩下两分,好好爱自己。
  • 给你掏心窝子的人

    给你掏心窝子的人

    那年,汉生十七岁,青山十六岁。我们在一个班上。我说的故事和他们有关。我说了,青山十六岁,正处在争勇斗狠的年纪,汉生和他差不多,而我却是个例外,我这么说没有包庇自己的意思,当时我十五岁,像个傻瓜,胆小怯懦,什么狗屁也不知道(按汉生的说法),只知道戴双手套在球门后捡球(我是个守门员)。虽然我们在一块看了很多张片子(尤其是外国的),我也难以想象长大后得和女人那样干才行,那已完全超乎我的经验之外。那些让人热血贲张又十分吓人的镜头让我好几天来都茶饭不思,更别提什么欲望了。
  • 绝望岛历险记
热门推荐
  • 茉到不消魂

    茉到不消魂

    生生世世,轮回百变,生生死死,不过如此。只要他二人真心相对,那便是执手天涯。
  • 俏美人儿的霸道帅锅

    俏美人儿的霸道帅锅

    一个美丽的俏丫头撞上了冷酷无情的霸道校草!被莫名其妙的骂了一通!操!随后又遇见了一个可爱面孔内心地狱魔王的他俏丫头,你会选择谁?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
  • 药剂员

    药剂员

    本书是一本有关药学技术工人业务考试的教材,以培训能承担药房、药检、药物流通以及药物贮藏、保管的技术工人为目标,从四个部分介绍了医学基础理论、药理学、生药学、炮制学、药剂学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血祭神座

    血祭神座

    众神高高在上,世人碌碌如蚁,王侯生杀予夺,奴隶凄惨挣命。一名少年站起身来大吼一声:不!看我开外挂、出光环、刷任务、穿位面,誓将欺压我的,全部踩在脚下!奴隶主们必将戴上他们自己铸造的锁链!王侯将相也定会惨死于用来杀戮贱民的屠刀下!至于众神……我会用祂们的血祭奠被篡窃的神座!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即便身处笼中,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 劫天圣魔传记之望月篇

    劫天圣魔传记之望月篇

    这部小说文笔干涩,没什么骚出天的操作,情节缓慢,打了好万字还没过几个小时,甚至连名字也一改再改,开始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后来我觉得,其实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这本要是按现在的写法,不死那就怪了。
  • 青春韩寒

    青春韩寒

    韩寒最新杂文精选集。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包括“倒钩案”、“荆州挟尸要价”、“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杂文。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他的生活真实记录。包括“必须竖中指”“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
  • 绝代风华:妖孽王爷歌妓妃

    绝代风华:妖孽王爷歌妓妃

    她,夜帮帮主。他,一国王爷。一次献舞,一次赐婚。让原本平行的线相交一起。他与她会有怎样的故事?赐婚篇:“战王爷,此女不过是名青楼女子。”一道不屑的声音响起。言下之意就是觉得人有趣,去青楼不就行了。冷夜琴深呼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气。转过头寻找刚刚说话的那位欠揍的家伙,待看清楚时。心想,你TNND,千万不要有什么把柄落在老娘手里。否则……呵呵
  • 头条追逐

    头条追逐

    权欲狩猎场、娱乐圈关系图,瓦解潜规则的方法便是以规则乱规则!秦川,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筦城小记,在官场途中,谁才是他的终极BOSS?娱乐圈里,谁才是他拼死要保护的女人?一份份口述,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录像,一朵朵末路狂花,该拯救谁?该放弃谁?秦川,最后一刻了!把你手上的黑名单曝光吧!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合集)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合集)

    本套装包括了《人间至美是清欢》、《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人间食粮》五本诺贝尔文学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