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衣
【说文解字】
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属皆从衣。
【汉字趣谈】
“衣”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一件衣服的形状,上面的“人”字形部分是衣服的领口,两侧的开口处是衣袖,然后是拐向一侧的衣襟。“衣”的本义就是指的上衣。
许慎《说文解字》:“上曰衣,下曰裳。”这就是说,在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现在的“衣裳”是一个词,但在古代却是两个词。《法言·修身》:“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意思是:可惜了,上衣没有做成而改做下衣了。《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大意是绿色衣啊绿色衣啊,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裙。看到这衣裳我心忧伤,旧情深深我怎能忘!
“衣”后来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不再专指上衣。如《论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为: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
衣服是罩在人身上的,由此“衣”又引申泛指覆盖物体表面的东西。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叫“糖衣炮弹”,指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现在用来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又如花生米外面薄薄的皮叫作“花生衣”,据说可以治疗贫血。另有“书衣”、“甲衣”、“弓衣”、“胎衣”等。
在古汉语里,“衣”有时被用作动词,表示穿(衣)的意思。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意思是: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上丝绸能吃上肉,老百姓能不挨饿受冻。其中“衣帛”的意思就是穿丝绸。又如《庄子·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这是说:不耕种却吃粮,不织布却穿衣。又如“衣锦还乡”等。
另外,“衣”还是个部首字。凡由“衣”组成的字,大都与衣服或布匹有关。如“初”、“衬”、“衫”、“袄”、“裘”等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食
【说文解字】
食,一米也。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凡食之属皆从食。
【汉字趣谈】
“食”是个合体象形字,其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的字形都像是加盖的盛有食物器具的样子。“食”的本义就是可以吃的食物。《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饭,年长的人吃喝,这竟可认为是孝么?这是“食”的基本义项,一直沿用到现在。现在人们常说的“伙食”、“节食”、“荤食”、“素食”、“甜食”、“副食”、“主食”、“食不果腹”、“丰衣足食”、“饥不择食”、“弱肉强食”等词语,用的都是这个意思。“食”后来扩展指代世界上的生物根据生存需要而吃的东西。如“鸡食”、“猫食”、“鱼食”等。
由食物义,“食”又引申作动词用,表示吃。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意思是: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黄黍。多少年来供养你,你却对我从不照顾。《礼记·大学》中说一个人心不在焉的时候,他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我国古代有“天狗食月”一说,“天狗食月”是古人对“月食”这一天文现象的简称。月食是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古人看到日食、月食,认为太阳、月亮是被天上的什么东西吞吃了,“食”字由此引申指日月之食,“食”字的这个含义后来常写作“蚀”,含有亏损的意思。社会上有一些人“言已出而又吞没之”,这种行为被称为“食言”,这里的“食”字引申为背弃之义。
“食”也用来定名可以吃的东西,如人们常说的“食盐”、“食油”等。
“食”是个部首字。凡由“食(饣)”组成的字都与食品或吃有关。如“饭”、“饮”、“饱”、“饼”等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老
【说文解字】
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
【汉字趣谈】
“老”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部就像是一个人头上的三根长发,下部分成了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一只手,手的下面拄着一根拐杖,右边以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一个弯腰驼背的身体,这完全是个老人的形象。“老”的本义为年老、衰老。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说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马房中,但仍想着跑千里的远路。诗句是比喻有志之士,年虽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人的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由年老之意又引申指老年人。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中的“老”字就是老人的意思。老人阅历多,见识广,经验丰富,办事稳妥,所以“老”引申为“老练”的意思,如杜甫《奉汉中王手札》:“枚乘文章老。”这里的“老”当老练讲,这句话是说枚乘写文章很老练。另有“老手”、“老到”、“老江湖”、“姜还是老的辣”等。但同时老人由于生活时间太长了,身体机能不再像以前那么灵便,所以“老”字又表示陈旧的意思,与“新”相对。如“老房子”、“老机器”、“老脑筋”、“老一套”、“老办法”等。
“老”字又用作对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意为: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到死。
“老”字还有孝敬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是动词,当敬爱讲,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指老人、长辈。第一个“幼”字是动词,当抚养、教育讲,第二个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指子女、小辈。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老”是个部首字。凡由“老”组成的字大都与“老”的本义有关。如“考”、“孝”、“耇(gǒu)”、“耄耋”等字。
“老”字有“很”的意思,如“他老早就来了”,“我老早就知道了”,“我是从老远赶来的”。
“老”字还常用来表示尊称,如“老师”、“老太太”、“老前辈”等。
【字形演变】
篆书楷书病
【说文解字】
病,疾加也。从疒,丙声。
【汉字趣谈】
“病”是个形声字,小篆中“疒”为形旁表意,“丙”为声旁表音。“病”的本义是病加重了。如《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意思是与死人患有相同疾病的人,是不可能活下去的。《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意思是:孔子病得厉害,子路让孔子的学生们去做孔子的家臣,奴仆般地来料理照顾孔子。这是“病”的基本义项,一直使用到现在。
“病”字在今天仍然指生病,但程度的轻重有所差别。古代的“病”字专指病重,后来“病”字用来泛指一切疾病。如“病变”、“病号”、“病菌”、“病历”、“病因”、“病从口入”等,都是大病小病全包括的。
“病”用作动词,表示得病、患病。如《战国策·赵策》记载了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意思是老臣的脚得病,不能快走,好长时间没有过来看您了。
病字本身是指人的身体出了问题,后来又引申到人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因此,“病”又可表示弊端、缺点的意思。如《庄子·让王》:“学而不能行谓之病。”意即:学习了不去实行,这就是弊病。又如司马光《训俭示康》:“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意思是: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点。
亲朋好友患了重病,我们自然就会担心,所以病字又引申指担心、忧虑的意思。如《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字形演变】
甲骨文篆书楷书孕
【说文解字】
孕,褢子也。从子,从几。
【汉字趣谈】
“孕”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外部是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这个人的肚子高高鼓起,里面有一个胎儿,形象地表达出怀孕的意思。“孕”的本义是怀胎。《庄子·天运》:“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意思是妇女怀胎十个月后生孩子,婴儿长到五个月后可以说话。
由怀胎之意可以引申指从已存在的事物中成长着新的事物,即培育、培养。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
“孕”字又可以引申为含有、包含的意思。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又如在现代语法当中,大句子里面又包有小句子,语法学家往往称为“包孕句”。
“孕”还可以引申指养育、滋养。《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作
【说文解字】
作,起也。从人,从乍。
【汉字趣谈】
“作”是个会意字。其初文实际上是“乍”,甲骨文中的“乍”字,就是一副衣服领子的象形。这是典型的古装“斜领袍”上的领子,现在我们还能在戏服或古装影视作品中见到。
“作”的本义为人起身。《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意思是(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瑟站起身来。由起身引申指起来、开始劳作。先秦无名氏《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现在常说的“作息时间”就是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由劳动、劳作,又引申为指制作、创作。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此外,写作诗文也是一种制作、创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还有《后汉书·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大意是:于是他考察、研究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
“作”还可以表达振作的意思。如《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的“一鼓作气”就是说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起来。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儿,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作”又引申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制作场所。如“作坊”、“洗衣作”,这里“作”读(zuō)。
“作”还有写作的意思。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意即:孔子在穷困的境遇中创作了《春秋》。此项也可当名词讲,意思是作品、文章。如“扛鼎之作”。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商
【说文解字】
商,从外知内也。从,章省声。
【汉字趣谈】
“商”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的上面是个“辛”字的简省字形,下面是个“内”字。“内”字里有个“口”字。“辛”,像草木,“内”表示里面,“口”指说话。合起来的意思是,像草木扎根到土壤里,也就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说出事物的内情。“商”的本义就是估量、估计。如“有家事相商”。又如“协商”、“面商”、“商榷”,等等。
“商”字由商量之意又引申为商业,因为商业活动的关键在于商人善于计议、商谈,故又引申指买卖活动。如:经商、通商、商场、商行、商贩、商埠、商标等。“贾”字读(gǔ)时虽然也是商人的意思,但却和“商”字的意义不同:“商”是指长途贩运货物,“贾”是指开店,坐柜台卖货物。因此,有“行商坐贾”之说。
商字是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为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其中的“心宿”即商星。曹植《与吴季重书》;“别有参商之阔。”还有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有一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其中的“参”和“商”即指参星与商星。参星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诗句的意思是说,分别后就如参、商二星一样久不相见。商星极红,古代也称为“大火”,这是商朝人所崇尚的,因此也就以“商”名其部族,继而又名其朝代。
“商”又是古代的五音之一,五音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唐代以后又叫“合,四、乙、尺、工”。
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数为商。如“八被四除的商是二”。
商,是我国古时朝代的名称,在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由汤所建。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田
【说文解字】
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属皆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