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的军制
一、权力机关:太尉到了东汉因为各州郡侯国的兵力被取消所以职权反而得到扩大.位列三公之首而且九卿中的太常、光禄勋、卫尉受其管辖.甚至权力大时可以控制尚书台.实际上东汉的具体军事权力机关是尚书台,东汉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有参与军事方面各项决策的权力.但是因为地位较低所以成了一个皇帝,大将军,太尉谁势力大听谁的执行机构.在具体作战时就由各将军,中郎将,校尉等领军作战.
二、中央军:东汉的朝廷直接控制的部队主要是宿卫军(西汉时的南军);都城的警备和机动部队(北军).
1、宿卫军:分两部分,一部由光禄勋所辖,作为皇上的警卫部队.即所谓虎贲郎、羽林郎、羽林左、右骑.属官有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及羽林左、右监.另外一部分由卫尉所辖,负责宫内的警卫巡视及宫门的守卫.
2、北军:也是两部分,一部由执金吾所辖,担任都城的防卫及皇帝出巡时作卫队和仪仗队;另一部是北军的主力设五营由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统领.他们由全国最精锐的士兵组成负责防卫京师,有时也作为主力出征.到了东汉未年又在北军五校外设立了西园八校尉,分为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是东汉晚期成为京城一支重要的军队.曹操、袁绍等都在西园军中任职)
三、地方军:因为刘秀要省兵减政,所以将西汉时的郡国都尉、边郡吏卒、郡国的材官、楼船、骑士等常备军都取消了.但是后来为了应付战争叛乱不得不在各地方驻军.而且东汉未年为了镇压日渐加剧的民众反抗不断授于地方剌史太守等官员军事权力,又重用州牧的职务,地方剌史太守们完全拥有领兵,发兵,募兵的权力,“内亲民事,外领军马”掌握军政全权.使军队日渐军阀化,成为私人力量.
四、兵源:东汉建国后废除了秦以来的征兵制改为募兵.郡国不设常备军,有战事就临时募集士兵.募集的对象有农民,商人、少数民族;募集办法主要是用钱财、免赋、免役的办法.在战乱时也有以募为名强抓壮丁的.这一制度导到了临时征募的士兵未经过训练,战力远低于秦西汉的征兵制下的士兵.而且地方官员普遍招募士兵,到东汉未年军阀势力大量招募人员并编成私人军队成为自己的部曲、家兵,建立私人武装.
参战时由朝廷任命的统帅进行实行战时编制,委派若干“将军”分领几个作战集群,集群下将各地征发的士兵按其地域集中编制为某一战斗部队,号为“部”,由朝廷委派的“校尉”指挥;部下分为若干个“曲”,由“军侯”指挥;曲以下按平时基本编制,整编为伍(伍长)、什(什长)、队(队率)、屯(屯长).另外每一级军官都可支配约占编制10%的另编人员为随从亲兵,担任警卫、通讯等特别战地勤务.
军队编制:
营将军5000人
部校尉1000人
曲军侯500人
屯屯长100人
队队率50人
什什长10人
伍伍长5人
东汉的精锐部队:
西凉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