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不飞憨斑鸠,天亮不叫愣公鸡”。这是俐侎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这句谚语中就提到“憨斑鸠”这个称呼,这是俐侎人经常爱提的一个词。
历史上,俐侎人崇尚集体狩猎。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喜欢打猎的俐侎群众大多数人家中还有弓驽、猎枪或者火药枪。农闲季节,他们常常带上猎狗,邀约同伴,一同到山里打野味。后来,国家明令私人不能藏有枪支,要求所有枪支都要上缴。循规蹈矩的俐侎群众,就及时地将枪支上缴主管部门了。现在,俐侎人家已经没有了枪支。加之《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到位,俐侎人传统沿袭的捕猎行动就自然终止了,弓驽也成为了家中的摆设品。倘若谁现在说要去山上捕猎,就会有人相劝:山上没有憨斑鸠,去了也枉然。
“憨斑鸠”这个词在俐侎群众的口语中,还有引申意义。当讽刺一个人不懂礼节或非常蠢笨,俐侎人也会将这个人称为“憨斑鸠”。比如,俐侎人忌讳在家里唱山歌调和爱情调。发现谁唱了,这个人就是他们眼中的“憨斑鸠”;俐侎人喜欢吹芦笙,但除了婚丧场合,古历二月初八至火把节期间是禁吹芦笙的,谁违反了,谁就是俐侎人眼中的“憨斑鸠”;当众放响屁是俐侎人的大忌,不仅不自尊,也是对他人的不尊。谁当众放屁,谁就是俐侎人眼中的“憨斑鸠”;如果某个人反复学一个歌调,教者教了百遍还无济于事,学者学了千遍仍然学不会,也会被称为“憨斑鸠”。
当嘲讽一个人后知后觉或反应迟钝时,俐侎人也会将这个人称为“憨斑鸠”。比如播种季节,大多数人家已经播种结束,另一家人家才开始慢吞吞地进行播种,大家就会说这家子人是“憨斑鸠”;如果一个男人已经到谈婚论嫁的年龄,还不知道去找“阿朵”玩,也没有“阿朵”来找他玩,大家也会说他是“憨斑鸠”;尤其是一些谈情说爱的场合,当俐侎“阿朵”弯来绕去唱了很多歌调给意中人,或反复用响篾调暗示意中人,而意中人还一头雾水或浑然不知的时候,“阿朵”就会愤然离去。离去时,还不会忘记骂下一句“憨斑鸠”。
斑鸠,也叫山鸽子,其实,斑鸠群中除了还不能飞的幼雏外,不可能有树快砍倒了,仍不知飞离的成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憨斑鸠”。但于人类来讲,反应迟钝的人倒是大有人在。如果以“憨斑鸠”称之,必定有极少数人是名副其实的。但到俐侎部落采访,不是我昧着良心说假话,我真的没有发现一个俐侎群众是“憨斑鸠”。
俐侎群众都很通情达理,他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老人在村里在家里都受到尊重,小孩在村里在家里都不会受虐待。谁家办红白事,村庄里的人都会帮忙的帮忙,援助的援助。就是谁家起房盖屋,左邻右社都会不计报酬地鼎立相助;他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走进俐侎人家,认识的不认识的,他们都会和你打招呼,会为你倒茶解渴,倒酒解乏,吃粗吃细都会邀你吃顿家常饭;他们勤脚快手,心灵手巧。春播、夏管、秋收、冬锄,一年四季,辛勤劳作。农闲季节,女的忙织布,一家老小的穿着,就全靠妇女勤劳的双手;男人们或砍下竹子编织用具,或砍回树木做农具,或出外帮工卖手艺;俐侎人没有文字,为亡魂念经开悼的“朵希”却传承着《正经》、《副经》共94个经调,很多群众凭口传心授就能讲很多传说故事、能唱很多歌调。他们精通乐器,能歌善舞。拿起乐器能演奏,摘下树叶能吹曲,张开嘴巴能唱调,心情高兴就跳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知道人和山水的依存关系,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发展林果产业,既保护山,又从中受益;他们节约用水,不浪费水。为了防止水井的水渗出流失,他们会相互邀约用石头砌水井。
他们崇尚婚姻自由。青年男女自小就和异性交往,晚上和异性一起到山林里唱歌作对,和异性一起集体过夜。彼此在相处中相识,在相识中相知和相爱。当彼此觉得难舍难分的时候,婚龄一到,就结婚论嫁,喜成连理。他们有约会情人的“桑沼哩”,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十五以及古历二月初八前前后后,他们会集体相邀,白天共同在澡堂里洗澡,晚上打歌唱调,谈情说爱,共度美好的时光。
他们诚实守信,说一不二。在俐侎山寨,你无须担心受骗上当。这是一块诚信的净土,没有滋生坑蒙拐骗的土壤。每个俐侎人都是最讲意气的“哥们”,只要他将你当朋友,可以割下身上的一片肉和你下酒,即便自己受辱挨打也不会让你损失半根毫毛。他们做交易讲究的是公平买卖,卖给你的东西绝对不会短斤少两。每个俐侎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可以秤人的斤两,物的斤两。如果你想欺负他们的淳朴善良和诚实守信,你就打错了算盘,也犯了众怒。没有人是会愿意和不怀好意的人交往的,不怀好意的人在俐侎人中都没有好市场和好下场……
林子里的斑鸠没有“憨斑鸠”,俐侎人中也没有“憨斑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