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寻祖之谜
人类从哪里来?这是千百年来中外科学家、哲学家不断思索和探讨的奥妙,人类的起源已经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并列为四大起源之谜。而这四大起源之谜,又纵横交错、互相联系,若能揭开其中一个谜底,对揭开另外三大起源之谜,就是一个重大突破。
人类从来就对自己本身是怎样来的,怎样产生的关心备至,这关系到人在自然宇宙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人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还是地位卑微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对自然界应有什么作为?人的能力如何?……这都是我们想知道的,需要探讨的。因为,它是我们的根。
人类只有找到自己的根,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找到发展的基点,在这个基点之上,建立起文明的灯塔,守住自己、地球以及整个星球的命运。
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荒原中的这具石像,是否也在向人间暗示着人类的由来?
达尔文是十九世纪英国学术上破旧立新的大师。他身患痼疾,为探讨自然规律,苦学终生。1859年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总结了他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亲自观察生物界的现象,发现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化上起的作用,探索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尽管当时达尔文并没有把物种起源直接联系于人类,他只说了一句话:通过《物种起源》的发表,“人类的起源,人类历史的开端就会得到一线光明”。这本书的发表,对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和靠神造论来支持的封建伦理不啻发动了空前挑战。当时保守势力的反扑顽抗和社会思想界的巨大震动,使一贯注意不越自然科学领域雷池一步的达尔文也不能默然不语。他发愤收集充分的客观事实来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终于在1871年《物种起源》出版后12年,发表了《人类的由来》这本巨著,用来阐明他以往已形成的观念,即对于物种起源的一般理论也完全适用于人这样一个自然的物种。他不仅证实了人的生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进来的,而且进一步认为人类的智力、人类社会道德和感情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的特性也是像人体结构的起源那样,可以追溯到较低等动物的阶段,为把人类归人科学研究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是人类自觉的历史发展的一个空前的突破。
这块奇特的头骨化石,是否正在问我们展示人类脑部进化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综合了科学的成就,全面地分析了从猿到人的过程,创立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从根本上粉碎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神话。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无论是手足分工、制造工具,还是语言的产生、脑的发展和思维的出现,都是在劳动中出现的。所以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在劳动中不断进化的呢?人类到底有几个祖先呢?
1达尔文的非洲猿说
英国学者达尔文在他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指出,人类是由已灭绝的非洲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既肯定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表现在身体结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方面;又肯定了人与猿在直立、双手、牙齿、脑、智力等方面的区别。他认为支配人猿分化的不是超自然的东西,而是生物演化的规律,即用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来解释人类的起源过程中的一切变化。
达尔文认为非洲的大猿与人类最为接近,从而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他指出人和猿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两足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以及小的犬齿、高的智力和能使用工具等,而这些是与从树栖转变到以狩猎为主的地面生活有关的。他说,在地面生活的灵长类能两足行走,使其双手能空出来携带狩猎使用的武器。用这些武器作为一种适应方法,用增长的智力来指导武器的使用,致使大而突出的犬齿由于不起作用而变小了。
虽然也有人提出灵长类中的长臂猿甚至眼镜猴与人最为接近,但大多数人承认非洲大猿与人最为接近,详细的解剖和行为研究以至生化特性都表明了这一点。达尔文提出非洲大猿是我们最近的亲属的论点,长时期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只是最近才有人提出亚洲的猩猩比非洲大猿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是类人猿时代使用的石器。
人类和猿类的共同祖先是否树栖?从东非中新世的原康修尔猿以及埃及法龙姆渐新世发现的可能是猿类祖先的化石表明,它们确是树栖的。这也表明达尔文的论点是正确的。对现代人和现代猿的比较解剖学研究,也证明它们许多相似之点是由于树栖生活产生的。
由达尔文的上述论点,演变成多种假设。
2腊玛古猿与南方古猿
这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传统说法。
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长期以来,新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的森林古猿被认为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究竟是哪一种森林古猿,在第三纪的哪一时期,都不明确。
学者们有以下几种推测:
一是腊玛古猿。它生存在距今1400万年至800万年前,身高1米多,脑容量约300毫升,能够直立行走,可能已有说话功能。而最有力的证据是它的牙齿珐琅质“棱柱晶体”呈锁孔状,与人类的很相近。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二是南方古猿。有的古人类学家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科早期成员,它的脑容量已达现代人的1/2或1/3。但也有人认为,南方古猿与“完全形成的人”是并存的,但它没有发展成为人,而只是人类旁系,并在100万年前就灭绝了。
60年代末,西蒙斯和皮尔比姆提出,人和猿是第三纪的中新世开始分化的,腊玛古猿是最早的人科代表,而森林古猿属里的几个种则是各种现代猿类的祖先。还认为腊玛古猿是在大约1500万年前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的,以后再由腊玛古猿演化成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发展成现代人。
人的起源大致的路线是这样:中新世出现的森林古猿演化出腊玛古猿。腊玛古猿生活在距今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在距今800万年前,腊玛古猿几乎全部灭绝。腊玛古猿以后便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存的范围从大约距今400万年到100万年前。在它们身上,一方面仍然保留了若于由人猿祖先的主干继承下来的原始特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已经进化出现了人这一支所特有的、而与猿那一支区别开来的人科的特征。
在初步解决了人的起源问题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的不断发展,化石的大量出土,古人类学家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又发现了不少新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叫做“化石缺环”的现象,即存在着从距今800万年到距今400万年前的这一段400万年的化石缺环。在这段400万年的长时间里,没有找到任何能证明关于人类起源的中间过渡生物的化石,这就给经典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提出了难题。在目前,西方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全世界的人种是由各种不同的古猿演化而来,此说被称为“多祖论”;另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世界人类起源于另一种古猿,属同一个物种,此学说被称为“一祖论”。
3巨猿
巨猿也是很引人注意的一个种类。巨猿是在1935年由荷兰人孔尼华定名的。他在香港的中药铺里购得了大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其中有一颗巨大的高等灵长类下臼齿,他认为代表一个新属新种,定名为孔氏巨猿。他推测这种巨猿化石产于我国华南,地层时代大概是更新世中期。1954年,原籍西德后入美国籍的魏敦瑞,又根据孔尼华后来购得的另两颗牙齿(前后共三颗牙齿),认为巨猿具有明显的人的性质,因而主张把巨猿改称“巨人”,并提出了人类的巨人起源说。他推论“巨人”可能是人类的祖先,然后体型逐渐变小,经爪哇直立猿人、北京猿人而发展到现代人。后来孔尼华又去南洋一带中药铺里集到五颗可能是属于巨猿的牙齿。1952年他根据先后得到的八颗牙齿发表论文,放弃他原来的看法,转而同意巨猿确是巨人;但认为它是人类进化系统上的一个特化的旁支,而非我们的直系祖先。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对巨猿是人还是猿,意见分歧,对巨猿生存的地质时代、分布地区和演变过程等也一无所知。巨猿从而成了研究人类起源一个重要问题。
1956年初,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广西各地进行洞穴调查和发掘,在大新县榄圩区那屯村的牛睡山黑洞中发现了三颗巨猿牙齿。同年秋,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凤山区新社冲村的农民罩秀怀在楞寨山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巨猿下颌骨。有关的科学部门对这个山洞进行了长期的发掘,又发现了两个巨猿下颌骨和1000多颗单独的牙齿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从而确定了柳城巨猿的地层时代为更新世早期。
巨猿的门齿小,位置垂直;臼齿齿尖呈方块型,咬合面脊纹少而较粗,有第六齿尖。这些特征都是与人类相似的。
这些新的巨猿材料,使我们对巨猿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迄今所发现的巨猿材料仅限于下颌骨和牙齿,没有发现头骨。体骨和肢骨,它的分类位置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它是人科系统上早期分出的一个旁支,有人则说它是猿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年代太近,体形太大,似乎不可能是人类的祖先,而更可能是猿类系统上的一个灭绝的旁支。魏敦瑞的人类的巨人起源说是没有根据的。现在的一切人类化石材料表明,人类的身材在进化过程中是逐渐增大而不是减小。现在也已知道,巨猿生存的时期从第三纪上新世经更新世早期到更新世中期,分布的地区从亚洲南部的印巴次大陆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和湖北一带。巨猿的身材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以至最后绝灭。这些研究有用力于我们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解。
4黑猩猩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什伯恩和他的学生以及其他一些人设想:人和猿的共同祖先最像现在的黑猩猩,人类的起源正像现在狒狒那样对稀树干草原的适应。但由于黑猩猩的解剖结构和行为特征不同于狒狒,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像黑猩猩那样的灵长类一旦开始像狒狒那样适应草地的生活,其结构便是向人的方向发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古猿,为了能够生存,必须依赖工具的使用,这从犬齿的变小上可以反映出来。工具的使用促使两足直立行走、群体关系的增进和复杂化等等。再从现生灵长类中母子关系可以终生维持的现象进一步推论,早期人科成员可能也是如此。女性对围周的环境更为熟悉,在群体中的作用比男性更为重要,因而在早期原始文化的形成中也比男性起着更大的作用。
看了这只调皮的黑猩猩,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想我们的祖先。
概括来说,他们认为工具的使用、直立行走、犬齿的变小以及智力和社会行为等四种特征的相互作用是人类起源的因素
5小猿和残猿
塔特尔的小猿假设认为人科成员最早是由小型的猿进化而来。东南亚的小猿、长臂猿在树上经常站立起来,在地面时几乎总是两足行走,虽然这并不表明它比非洲的大猿更接近于人类,但也暗示一种在非洲的小的猿演化出了类似的行动,从而设想人类是从另一种较小的猿进化来的。它的较小的身材可以演化成像长臂猿那样的在树上两足直立行动,用手抓取食物,或是在树上垂直爬行,躯干都在垂直位置,在下到地面活动时,已能两足行走。
“残猿进化说”是两位法国人——生物学家夏尔·德维耶和地球古生物学家让·夏利内——1990年出版的一本题为《进化论》的书中提出,人类的起源很可能要归功于一只有生理缺陷而不能同它的同伙一样用4条腿走路的残猿。由于在猿群中,直立的姿势更有利于吓唬对手,所以,这只病猿的生理缺陷反而成了一种优势,使它更容易接近和占有雌猿,并将“直立”遗传给下一代,从而成了两足行走的猿类以及以后的人类的始祖。
上帝“创造”人类之谜
《圣经》称:上帝用泥土造人,取名亚当,并以亚当的肋骨造出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由于他们的繁衍生息便出现了人类。谁能破解这千古遗下的图形?
谁是我们的父母双亲,这种“上帝造人”的说法,在达尔文创造生物进化论学说之后本已被人视为无稽之谈。但在十多年前,美国加州大学一科学家却提出了一种与此相关的新见解。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含有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现代生殖学业已证实,在高等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中的线粒体DNA是不能进人受精卵的,人类细胞的线粒体DNA都来自母亲,因此,线粒体DNA属于严格的母系遗传。这样一来,如果人们能证实同一人种的线粒体DNA是相同的,则说明他们来源于同一个母系。
据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选择了来自非洲、欧洲、中东、亚洲以及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土著妇女147人,利用她们生产婴儿时的胎盘,进行不同种族婴儿胎盘的线粒体DNA研究,发现全人类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小,平均歧异率只有032%左右。因此,从逻辑上说,现代各民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遗传下来的。那就是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是全世界现代人的祖先。
威尔逊说:“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理论也就被称为“夏娃理论”。
“夏娃理论”还认为,当时也许有几千男女同“夏娃”生活在一起,但其他女性都没能留下后裔,因此,她们的线粒体DNA谱系便断绝了。“夏娃”的后代在9万~13万年前迁徙世界各地时,各地已有许多古人类在生息,如欧洲的尼人,中国的北京人等,但“夏娃”不同的线粒体DNA遗传下来,现代人中就会有多种线粒体DNA,而事实上现代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却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他们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夏娃”。